2020-12-21 17:36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呂晶晶
「前幾天下過雨,加上氣溫有所回升,大球蓋菇長得很快。看這些土地上鼓包的秸稈,撥開看看,準能看到胖乎乎的大球蓋菇。這幾天平均每天都能收穫五六十斤。附近有不少村民都會前來採摘購買,市場價能賣到20元/斤左右。」12月21日上午,東陽市永良家庭農場的負責人趙永良和兩名工人一起採收大球蓋菇,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趙永良是巍山鎮的一名種糧大戶,今年的水稻種植面積達到了800餘畝。水稻收割後,產生的大量秸稈基本直接用於還田堆肥。為了提高秸稈的利用率,今年,趙永良在東陽市農業農村局的支持下,大力開展高品質綠色科技示範基地建設項目,試水秸稈的資源利用。今年年初,他購置了自走式打捆機、粉碎機等設備,並從麗水龍泉地區引進大球蓋菇新品種,利用水稻秸稈開展大球蓋菇種植的基料化和肥料化利用的試點示範工作。
「今年年初,我在自家的一畝多水稻田裡嘗試性種植大球蓋菇,沒想到效益還不錯。」趙永良說,大球蓋菇的採收期從3月中旬一直持續到4月底,畝產達到了3000多斤,經濟效益遠高於種植油菜輪種經濟作物,加上種植技術和田間管理都相對簡單,讓他增加了不少信心。今年10月中旬水稻收割以後,趙永良將大球蓋菇的種植面積擴大到了10多畝。「大球蓋菇屬於中溫菇,主要氣溫合適,估計可以採收到明年3月左右。」
大球蓋菇的豐產正是得益於菌絲上面覆蓋的層層碎秸稈。趙永良介紹,田間收割的秸稈通過打捆、揉絲粉碎,再經過自然發酵後,就成了天然的肥料。利用秸稈種植大球蓋菇,既有利於菌絲吸收營養,也增加了保溫作用,可以讓菌種安然過冬。而且菌菇採摘完成後,還可以將廢棄的基料進行還田利用,實現秸稈多級利用,變廢為寶。
相較於普通香菇、蘑菇等,大球蓋菇在東陽種植面積少,口感比尋常菌菇更加脆嫩,市場價格也要比普通菌菇略貴一些,因此經濟效益十分明顯。但對於農戶來說,水稻輪種大球蓋菇的好處還有不少。「高品質綠色科技示範基地建成後,一方面可以提高我市秸稈的離田利用量,種植1畝地的大球蓋菇需要大約15畝地的水稻秸稈,有效拓寬了我市秸稈利用途徑,進一步優化秸稈利用結構,進而降低露天焚燒秸稈的風險;另一方面,輪種大球蓋菇這類經濟作物可以充分利用冬季閒置農田,降低水稻種植的土地成本,也為農場帶來更多收益。此外,種植和採收過程利用了大量農村閒置勞動力,也為村民增加了收入。」東陽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陳偉表示。
據了解,該項目試點成功後,東陽市將積極推廣「水稻-大球蓋菇」輪種模式,逐步建立起全域性的秸稈全量化利用網絡,進一步優化秸稈利用結構,降低露天焚燒秸稈的風險,推動綠色農業發展。
160854340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