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炎陵縣依託資源優勢發展冷水魚等特色養殖
湖南炎陵縣依託資源優勢發展冷水魚等特色養殖2013-08-08 15:43: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株洲新聞網    近年來,炎陵縣畜牧獸醫水產局依託資源優勢,突出特色,以服務養殖戶為重點,以科技推廣為手段,以促進農民增收為目的,培植龍頭企業,建設基層畜牧技術服務體系,大力發展國家地理標誌產品「酃縣白鵝」和高山冷水魚——俄羅斯鱘魚、虹鱒魚等特色養殖,通過政策引導,積極爭取項目、有力地促進了全縣養殖業的繁榮發展。
-
欒川高山漁村:冷水魚養殖帶村民走上致富路
人民網洛陽4月21日電 (常力元、實習生葉婉瑩)一座座徽派民居建築依山而立;一條條溪水穿村而過;一方方魚塘內魚兒正遊得歡快……近幾年,洛陽欒川縣獅子廟鎮朱家村高山漁村靠種植冷水魚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
-
四川瀘州市納溪區:高山冷水魚帶村民走上致富路
四川瀘州市納溪區:高山冷水魚帶村民走上致富路2018-10-25 09:12: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走進村裡,潺潺流水聲由遠及近,一條條溪水穿村而過,一方方魚塘內魚兒正遊得歡快……近幾年,普照村黨支部帶領村民靠著養殖高山冷水魚,硬是讓全村的58個貧困戶走上了脫貧增收的致富路。
-
新疆恰烏建成克州首家高山冷水魚養殖基地
中國水產頻道報導,2014年以來,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烏恰縣充分利用地理資源優勢,在巴音庫魯提鄉建成了克州首家高山冷水魚養殖基地。目前,該基地已引進並放養高山冷水雜交鱘魚10000條。 鱘魚是世界上現有魚類中體形大、壽命長、最古老的一種魚類。鱘魚系現存的古老生物種群,起源於億萬年前的白堊紀時期,素有水中「熊貓」之稱。
-
恢復養殖高山冷水魚 雞冠山災區做強旅遊業
昨日,崇州市雞冠山鄉海拔1000多米的琉璃村一個農家小院裡,幾桌成都來的食客興致十分高漲,連點了好幾道冷水魚。如今,這個僻靜的高山村莊大打原生態高山冷水魚招牌,名氣越叫越響,逐漸成了許多遊客必選的旅行地。 高山冷水魚 遊客直說巴適 「這是成都海拔最高的冷水魚了,這裡環境清幽,食品也全是原生態的!」
-
武隆:高山冷水魚讓村集體經濟「熱起來」 讓村民腰包「鼓起來」
昨(17)日,筆者了解到,10月14日,重慶市武隆區長壩鎮民主村的高山冷水魚第一次打撈進行售賣,還沒拉到市場上,就被武隆區衛生健康委的各大單位預訂搶買一空。武隆區長壩鎮民主村是武隆16個深度貧困村之一,座落於平均海拔在800米——1600米的青山秀嶺的大山深處。
-
新疆高山冷水魚遊到尋常百姓家
新疆新聞在線網1月15日消息(溫泉臺記者 陳星):依託豐富的冷水資源,溫泉縣大力發展培育冷水魚養殖產業,形成了集養殖、銷售、加工為一體的產業鏈,並通過「旅遊+冷水魚產業」融合發展模式,帶動農牧民增收致富。記者走進溫泉縣冷水魚繁殖繁育中心,這裡正在進行高白鮭魚卵的孵化。
-
鎮寧:木志河冷水魚養殖項目開工
2月21日,鎮寧自治縣江龍鎮木志河冷水魚養殖項目開工儀式順利舉行。開工儀式現場據悉,木志河冷水魚養殖項目規劃佔地面積35畝,投資約2000萬元,規劃鱘魚年產量150萬斤。項目投產後將極大提高江龍鎮冷水魚養殖規模,促進產業結構調整並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致富。鎮寧自治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江龍戰區執行指揮長莫懷文表示,木志河冷水魚養殖項目工程是一項民生工程,緊扣脫貧攻堅主題,項目的啟動必將帶動江龍鎮產業的繁榮發展,催生一批新的就業機遇,拓寬貧困群眾的增收渠道。
-
山泉養鱒魚鱘魚 重慶彭水高端冷水魚養殖興起富民新產業
近日,記者走進彭水縣太原鎮區陽村,發現這裡也做起了「水」文章,他們依託優質的水資源,引入企業發展高端冷水魚養殖產業,經過5年的潛心打造,太原鎮現已擁有重慶品質最好、規模最大的高端冷水魚養殖基地,同時冷水魚產業還帶動周邊農戶脫貧增收,讓這片曾經貧瘠的土地漸漸開出致富之花。
-
[炎陵縣]高山烏龍茶蟬聯全國「三連冠」
本報8月27日訊(記者 李文峰 通訊員 張興林 張煒 黃遠太)今天,炎陵縣農業部門傳來喜訊,該縣大院歸龍窩高山烏龍茶在第九屆「中茶杯」全國名優茶評比中獲得一等獎,至此,從2007年以來兩年一屆的「中茶杯」評比中蟬聯全國「三連冠」。 炎陵縣既是「茶祖之地」,又是「茶葉之鄉」。
-
冷水魚養殖「熱」了青海格爾木水產經濟
「我是第一個在格爾木養殖虹鱒、金鱒魚的,這邊草原上是泉水,水質好,養出的魚品質也好,我們主要供應市區酒店和飯莊,銷售效益好,回頭客也多。」劉光明正忙著把魚裝進保鮮箱,準備為市區酒店配送活鮮魚。 利用草原獨有的泉水資源嘗試養殖虹鱒、金鱒等高端冷水魚成功後,劉光明又成立了天姿虹鱒養殖專業合作社,帶領村民共同發展致富,依託泉水水資源優勢,做活冷水魚這個「熱」經濟。
-
我國冷水魚養殖潛力巨大
    前不久,在由湖南省漁業協會、湖南省水產學會主辦的「2017年湖南冷水魚健康養殖技術研討會 據中國水產學會鮭魚專業委員會資料顯示,我國東北、西北和西南有豐富的冷水資源,具備大力發展鮭科等冷水性魚類養殖的自然條件,據初步統計,上述地區目前可利用冷水資源流量超過5000立方米/秒,養殖冷水魚的潛力超過50萬噸。按此預估,冷水魚養殖產值將超過100億元。實際上,我國兩大冷水魚養殖品種鮭鱒魚、鱘魚的年養殖量僅為12萬噸左右,其中鮭鱒魚4.7萬噸、鱘魚7萬噸~8萬噸。
-
青海省內最大冷水魚養殖基地呼之欲出
青海省內最大冷水魚養殖基地呼之欲出2015-01-26 21:20: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海東時報 該養殖基地設置標準化養殖網箱179個,修建水產品加工廠區1000平方米,投放三倍體虹鱒、金鱒、齊爾白鮭等魚苗32萬尾,年產量達260噸。冷水魚養殖業已經成為化隆農民增收致富的又一新亮點,正沿黃河經濟帶如火如荼迅猛發展,一個全省最大的高原黃河冷水魚綠色產業網箱養殖基地呼之欲出。
-
朱桂勇:冷水魚遊出熱銷路
這裡溪流縱橫、森林密布、山高水冷引來返鄉創業青年朱桂勇慧眼獨識創辦冷水魚魚業園如今品種豐富的冷水魚熱銷市場寧德市善水水產養殖有限公司 朱桂勇:坑底鄉芎坑村,溪流縱橫,森林密布,自然生態景觀豐富,景色優美。來芎坑考察的時候發現,這邊的海拔很高,水質很好,於是就想到了大學時候所學的冷水魚養殖專業,如三文魚,就屬於淡水冷水魚類。自然稟賦加上專業知識,隨即激發了他的創業靈感。
-
冷水魚養殖成黃河上遊興起的朝陽產業
近年來,海東市化隆、循化、民和三縣沿黃地帶依託黃河資源優勢,在黃河庫區風風火火地發展起冷水魚養殖業。目前,該養殖產業在青海省乃至全國佔據了一席之地,成為青海省頭牌綠色生態產業。地處黃河北岸的化隆回族自治縣境內清清黃河水蜿蜒167公裡,宛若一條綠絲帶,串起李家峽、直崗拉卡、康楊、公伯峽、蘇只5個大中型梯級電站,為發展冷水魚網箱養殖產業造就了11萬畝開闊平靜的水域。目前,化隆縣已建成海東市最大的冷水魚養殖基地。
-
南芬區舉辦冷水魚養殖培訓
本報訊【記者 王冰凌】 日前,為了提高冷水魚養殖水平,增加村民的經濟收入,南芬區科技局在思山嶺街道舉辦以「冷水魚產業現狀與發展趨勢、病害發生與防疫」為主題的培訓。 南芬區科技局邀請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的兩位專家,為42名技術人員和養殖戶現場授課。
-
淺談山泉水開發與利用——冷水魚的養殖
這些地下山泉水通過泉眼流出山體, 形成山澗湑流, 再由湑流匯聚成河流, 水溫在5℃~25℃之間, 年平均水溫為15.3℃左右, 非常適合養殖冷水魚。三、冷水魚主要來源有三種:一是通過生物技術手段培育的虹鱒品種, 如三倍體虹鱒;二是引進國外新冷水品種, 如大西洋鮭;三是開發我國土著冷水魚, 如哲羅魚。
-
黎平茅貢鎮:特色鱘魚養殖 「鱘」出致富新路
近日,走進黔東南州黎平縣茅貢鎮樟洞村興樟合作社冷水魚養殖基地,數十個大小不一的中華鱘飼養池裡,魚翔淺底,自由嬉戲。養殖工人石蓉芳正在飼養鱘魚,「自從加入鱘魚養殖,生活在一天天的向好發展。」在參與鱘魚養殖之前石蓉芳還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2018年村裡養殖冷水魚,他和妻子入股參與養殖,並常年在基地裡務工,入股、務工的雙重收入改變了家裡一貧如洗的經濟狀況。 「這三年以來,我們的生活有很大改善。鱘魚養殖效益不錯,我們夫妻兩也入了股,在基地務工每人每個月2000塊,兩個人就是4000塊工資。」
-
雨城區:打響雅魚品牌 繪就冷水魚產業發展新藍圖
四川新聞網雅安6月9日訊(江文 記者 袁洋)近年來,雨城區依託雅魚證明商標和雅魚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等品牌稱號,在保護的同時,積極轉變方式調整結構,以「沿周公河冷水魚產業帶規劃」為主線,把「雅魚」等冷水魚及其品牌作為全區水產漁業產業發展核心,打響打亮雅魚品牌,以「一三互動、農旅融合」,實現環境保護和現代漁業、生態漁業有機結合,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
河北省冷水魚養殖尾水治理技術初探
。2.3 冷水魚養殖尾水處理狀況國外冷水魚養殖多採用網箱養殖、全 封 閉 或半封閉工廠化養殖模式,國內則以設施簡陋的露天水泥池工廠化養殖為主。因此,國外的冷水魚工廠化養殖尾水治理技術不完全適用於國內冷水魚養殖現狀。目前國內冷水魚養殖尾水治理技術還處於摸索階段,沒有成熟的成套技術。有些企業把汙水處理技術應用於冷水魚養殖尾水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