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託「第五屆中國(廣州)國際食品食材展覽會」平臺,「川貨全國行·廣州站」活動6月2日正式啟幕。
檸檬市場低迷,四川檸香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卻在活動首日便與廣東經銷商籤下了百萬元訂單。該公司總經理劉軍說,產品逆勢走強,得益於差異化的競爭優勢:與普通檸檬相比,他們開發的白檸檬富含17種胺基酸、無核,全國獨此一家。
當天,191家川企攜上千種綠色生態農特產品集體亮相廣州,這也是我省首次依託川貨全國行活動組織食品企業走進珠三角,吸引了眾多專業買家的關注。
前兩次推川茶今年主推食品
這已是川貨全國行活動第三次走進廣州。前兩次,都是依託春季中國(廣州)國際產業博覽會平臺,組織茶葉企業參展,促成交易和籤約超6.5億元。今年的主題,變成了食品。
省商務廳副廳長李維民表示,從茶葉轉向食品專業活動,是基於市場所作的決定。
依託前兩年的廣州站活動,雅安邊茶等區域產品以及川紅等品牌已成功進入珠三角市場,「廣東人喜喝發酵茶,對胃口的產品都已進入主流渠道。」省商務廳市場運行與消費促進處相關負責人認為,從這一角度講,政府已完成了初期市場孵化功能,應及時退出。產品要站穩腳跟或持續擴大份額,要靠市場的辦法解決。
商協會是重要的市場組織力量。2014年參加川貨全國行·廣州站活動,雅安邊茶成功進入廣州芳村茶葉批發市場;次年,在商協會組織下,雅安邊茶的市場版圖除了成功向廣州、深圳和東莞等城市擴散,如今已成功走進美國和俄羅斯市場。
與專業買家洽談搭建一對一對接渠道
30多張談判桌,近150場洽談對接,每輪洽談必須控制在10分鐘內。
這一幕,發生在6月2日下午,由四川省商業聯合會和廣州市連鎖經營協會共同組織的一場「川貨全國行·廣州站川貨產銷對接會」上。廣東來了30多家採購商,川企的數量3倍於此。每一張談判桌前,都排著焦急等待的四川供應商。
在別人的豔羨目光中,四川蓬溪建興青花椒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劉俊林與廣州欒玖貿易有限公司負責人一同起身、握手——他們要籤訂每年500萬元的總經銷合同。
劉俊林告訴同行,他與這家經銷商是在去年秋天的川貨全國行·哈爾濱活動上結識的,「當時就有合作意向」,雙方在價格、促銷、供貨方式等方面進行了反覆溝通,最終達成了合作。
由於缺乏渠道,中小企業在拓展市場時可謂兩眼一抹黑。「光參加展會不夠,更重要的是與專業買家搭上線。」這是許多四川供應商的經驗之談。
繼川貨之後,桂貨、閩貨集體抱團走南闖北。創新形式搭建供需對接渠道,成了川貨拓展市場的差異化優勢。為使對接更精準,本次活動的川貨產銷對接會前,根據供需雙方需求,省商業聯合會事先做了一對一配對。看到火熱的洽談現場,李維民表示,今後還將堅持創新對接會的形式。
借廣東地緣優勢加快走向東南亞
廣東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常年排行全國榜首,是國內最大的消費市場。此次四川的參展商數量,超出原計劃的一半。
但廣東飲食偏清淡,四川的麻辣味食品是否有空間?「肯定是有的。」四川省丹丹調味品有限公司業務主管廖軍說,丹丹調味品在廣東的年銷量已超過2000萬元,且每年以10%-20%的速度遞增。他說,產品八成流向了當地的川菜館,消費者以在粵四川人為主。
廣州恰同貿易有限公司採購代表賴嫦君則反映,麻辣也正逐漸被本地人特別是年輕人所接受,獨特的地方口味,也是差異化優勢。經過半年的對接,該企業成為了中華老字號——四川「清香園」醬料的總經銷商,上月已將產品鋪向了廣東本地商超,「初期月銷量達幾十萬元不成問題。」
找準市場支點,企業的銷售半徑正逐漸拉大。為儘快敲定合作,6月2日,馬來西亞一家中藥材企業負責人當天飛廣州,準備在3日與南充尚好桑茶有限公司籤訂為期三年的供應合同,尚好公司副總經理劉惠民透露,首單合同將達150萬元。「可借廣東地緣優勢,加快走向東南亞和香港地區。」廣東醇臻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馬海平表示,川企在拓展市場時,眼光可瞄向更遠處。(記者 曾小清)
責任編輯: 張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