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3D印表機和列印的杯子。印表機上面是列印材料ABS工程塑料
「打玩具、打飾品,帶孩子體驗高科技!」雙十二臨近,各大網店出現不少售價幾千到幾萬元的3D印表機。
家用3D印表機實用性究竟如何?昨日,重慶晚報記者在電腦報評測中心協助下,對一臺售價6000元的家用3D印表機進行了實驗。
晚報記者 彭光瑞 錢波 攝影報導
連接電腦
這臺3D印表機是個30多釐米高、20多釐米寬的盒子,中間鏤空部分是3D列印平臺。通過USB接口接入電腦,下載驅動程序(個人購買時附送),再用一款名叫iPrinter的軟體控制印表機,就可以進行操作。
準備材料
實驗使用的是一種ABS工程塑料,外觀上看像釣魚線,售價20元/公斤,實驗消耗不到300克。
建好模型
3D列印需要3D建模,好比普通列印必須有文稿、照片等。獲取原料的方法,一是通過3D掃描儀掃描,二是用電腦軟體建模。
兩次列印失敗
實驗中,連續遭遇兩次失敗。
第一次原因是,列印頭高度設定不準確,列印平臺距離列印頭距離過遠,導致材料未落到列印平臺便已凝固。第二次原因是,列印平臺溫度不夠,列印材料過早凝固。
正確辦法:設定準確高度,使用印表機自加熱功能,將平臺加熱到攝氏100度以上。
做杯子4個小時
3D列印耗時漫長。列印過程中,列印頭用高溫熔化ABS塑料絲,擠壓成很細塑料線(直徑0.2mm),再噴到列印臺上,一層層堆砌,最終成為塑料模型。
印表機說明顯示,模型結構越複雜,速度越慢。
重慶晚報記者選用兩個3D模型:一個9釐米高的杯子和一個直徑愈4釐米的滑輪。列印杯子時間:近4小時。列印滑輪兩個多小時。
有明顯異味
列印的杯子由於結構相對簡單,外觀比較靠譜,盛水也無漏水情況。但是,杯壁上有一圈圈分層結構,杯子把手輕易折斷。
列印的滑輪比較慘不忍睹。由於中央的彈珠都不是規整圓形,內外兩個圓盤的毛刺也相當多,所以很難轉動。
列印過程中,能聞到明顯異味。列印完成後,還能聞到明顯異味。
家庭使用四大問題
電腦報評測中心主編馬渝曦認為,3D印表機無論高低端,其原理是一樣的。但以目前家用3D印表機的精度和使用材料,要想達到商家宣傳的效果,不靠譜。
一、成本。目前家用3D印表機多採用FDM熔融層積成行技術,通過對塑料的加熱融化製作模型。如果列印真人等,需採用雷射技術,以金屬或光敏材料為原料。好材料價格奇高,每公斤上萬元。
二、技術。3D建模需要一定技術和設計能力,想打什麼都能製作什麼是個誤區。
三、精度。家用3D印表機精度偏低,在製作速度和精度上遠不如手工匠人製作。即使要少量提升精度或者打出多色,也需要大量增加設備成本。
四、安全。電腦報評測中心曾用3D印表機列印餐具。列印過程中,熱熔的塑料發出刺鼻味道,甚至揮發細微粉塵。所以,使用這種3D印表機最好在開窗通風情況下,而且慎用這些列印品喝水或進食。
針對某些商家宣傳可使用3D印表機列印玩具,馬渝曦認為也相當不靠譜。「考慮到身體健康,我認為最好不要用這些列印給孩子玩。」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