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便利店的另一種可能

2020-12-19 極客公園

自販櫃和無人便利店,過去被認為是兩種不同的無人售貨形態,彼此在各自的賽道上競爭。在極智無限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王淞博士看來,兩者其實可以用類似的方案解決,並非一定要區分為兩個賽道。

極智無限在成立半年後發布了「簡單購」系列智能自販櫃解決方案,在不久的三個月後又公布了其無人便利店解決方案。從產品形態上來講,「簡單購無人便利店」在王淞看來並不是典型的、未來式的無人便利店,而更像是一個「放大了的無人售貨櫃」,是「更接地氣的無人便利店解決方案」。

王淞畢業於日本國立九州大學,攻讀的是人工智慧專業。畢業後就職於富士通北京研究所,專注於攻克視覺識別領域難題,曾斬獲 ICDAR2013(國際文件分析與識別大賽)和 ICFHR2016(國際手寫識別大賽)兩個國際競賽第一名。2018 年開始創業,組建了包括算法、軟體、硬體三個核心部門的研發團隊,創立了專注於人工智慧應用落地的北京極智無限科技,進入無人零售領域。

極智無限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王淞 | 全球人工智慧產品應用博覽會

在他身上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那種技術極客所具備的冷靜與踏實交織的氣質,相較於給公眾呈現一些酷炫的「demo」,他更想要「真正去解決實際問題」。

只要一個按鈕

在極智無限辦公的中關村門頭溝科技園內,商業配套並不齊全,簡單購智能自販櫃裡提供了一些方便類食品和飲料後,起初職工購買的熱情很高,但隨著一家連鎖便利店的開業,客人很快被分流了。的確,便利店的商品更豐富,而一兩臺自販櫃確實很難滿足消費者一次性的購買需求。「比如他可能想買一個冷凍的冰激凌,一罐冷藏的酸奶,一包加熱的食物,或一袋常溫的零食。」王淞說,「便利店可以解決一頓午餐,而自販櫃提供的是可有可無的零食。」

冷藏、冷凍、常溫、高溫食品,在同一場景下共存,現有的智能自販櫃技術能否實現這一想法?如果擺放多個不同屬性的柜子,就需要多次驗證開門的過程,這與傳統的便利店相比並沒有簡化任何購物流程,體驗並不友好。如何做到讓消費者「只開一次門」、「拿了就走」,經過思考,王淞與團隊決定打造一個全新的無人便利店解決方案。

從 2019 全球人工智慧產品應用博覽會現場的簡單購無人便利店樣板間來看,該無人便利店由入口閘機和不同的智能自販櫃構成。對消費者來說,通過刷臉進門,一次進店可購買冷凍櫃、冷藏櫃、常溫櫃、加熱櫃內的食品。靠近柜子人臉識別自動開啟;輕觸櫃門,開門挑選;關門後立刻落鎖;刷臉出店,雲端自動完成結算,省去了出門排隊、結算的環節。一如簡單購的英文——Just Take。

簡單購無人便利店示意圖 | 極智無限

大多數無人店方案在進店人數較少時能夠順暢運行,但購物者過少也意味著店面的坪效過低,難以真正盈利,而一旦進店人數較多,人貨匹配的技術難點就會凸顯,識別率和購物體驗均會變差。而「簡單購無人便利店」將識別環節前置,店內每一個自販櫃均可獨立完成識別任務,這也意味著消費者在後臺擁有數個虛擬購物車,這些虛擬購物車的商品在出店的人臉識別環節,可合併支付並準確匹配到一個消費者 ID 上。基於以上技術架構,簡單購無人便利店可適應 200 人同時進店的高頻度購買場景。

在王淞看來,做到無需排隊、無結算動作才是真正地做到了無人零售,業內其他出門前排隊在「無人結算臺」進行結算的方案並不能稱得上真正的無人零售,至多叫「無人收銀店」,因為這與傳統的便利店相比並沒有優化顧客的購物體驗。

這種對用戶體驗的重視還體現在另一處細節上。王淞在介紹智能自販櫃的時候反覆強調其櫃門把手上的一個按鈕。「在按按鈕的時候,門幾乎瞬間就彈開了,與此同時智能柜上的攝像頭也已完成人臉識別。」他特別在意這種無感化的人臉識別,未來還想要把按鈕升級成觸摸式的,這樣「連按都不需要按,在摸到門的一瞬間,人臉識別就進行完畢,門鎖打開。」

雖然這只是非常微小的細節,但在他看來,提升的意義是極大的,「為什麼要做無人便利店?就是要把購物體驗做到極致,將顧客進店之後所有的驗證過程都省去。」在技術上得正視當下,而體驗上卻得從人性出發。

成本控制的解決方案

幾乎在「簡單購無人便利店」解決方案推出的同一時間,2019 年 5 月 7 日,紐約市中心布魯克菲爾德廣場迎來了第一家 Amazon Go,佔地約 120 平方米,這是亞馬遜的第 12 家無人便利店。

根據 451Research 在 2018 年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86% 的美國消費者會因為排隊太長而換了另一家或者直接放棄購物。451 Research 的研究總監 Jordan McKee 說:「這導致潛在銷售損失約 377 億美元。」此外,75% 的購物者表示,他們會在 Amazon Go 這樣的支付體驗良好的商店裡購物。

亞馬遜的 Amazon Go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其「Just Walk Out」(拿了就走)體系。消費者在進店前先下載好 Amazon Go 的 App;進店時,需要用手機在門口的閘門上進行掃描即可進入。Amazon Go 的店內屋頂和貨架上都配備了攝像頭,攝像頭不僅監測商品取出和放回的狀態,還進行人臉識別。在顧客挑選商品的同時,系統會通過視覺分析來確定「購物車」,在顧客走出商店時,系統從其亞馬遜帳戶中自動扣款。

紐約首家 Amazon Go 無人零售店開業 | 視覺中國

在整個流程中,沒有店員或者任何實體收銀工具的參與,真正的即拿即走。購物體驗正如其 Slogan 所言:「NO LINES. NO CHECKOUT.」(無須排隊,無須結帳),這也是王淞所理解的無人便利店的意義所在,真正的簡化或是省去某些環節進而提升效率。

然而,實現這一切的實現成本並不低。開在西雅圖市中心的第一家 Amazon Go 門店,僅硬體花費就超過了 100 萬美元,這種燒錢玩法並不是普通玩家能夠接受的。而更大的挑戰來自於技術:開放式貨架帶來的視覺識別問題。

比如說,兩個人同時在一個貨架、同樣的位置上挑東西,如何識別出兩隻手是誰的對算法來說是很難判斷的。在人數較多時,Amazon Go 內的視覺傳感器設備可能無法準確跟蹤消費者和商品。

業內先驅亞馬遜所提倡的無人便利店在王淞看來是屬於「一步到位」型的,更像是公司技術實力的展示與對未來的探索,這類項目距在短期內大規模鋪開商用的目標是「遙不可及」的。而「簡單購」系列無人零售解決方案追求的是「觸手可及」。

在王淞看來,開放式貨架相比封閉式貨櫃在視覺識別上的難度是「呈幾何級數的增長」,這也是他堅持做封閉式智能貨櫃的原因,「這樣我可以控制每次在一個貨櫃前購物的就是一個人,大大降低算法實現難度,提升準確度。」

更重要的是,這樣能夠有效地降低成本,「更容易大規模落地」。王淞團隊通過在自研算法將 GPU 放在雲端,進而省去了在終端鋪設的 GPU,同時也降低了終端的成本。綜合算下來,「簡單購無人便利店」方案將部署一個無人便利店的硬體成本從百萬級降到 5 ~20 萬元的區間。

「簡單購無人便利店」解決方案的另外一項核心優勢是商品錄入不需要人工標註。「通常,機器能夠識別一件商品是需要上萬張人工標註的圖片訓練而成,每人每分鐘標註的圖片有限,時間成本很高。」王淞透露,他們通過算法將這個過程「省去」,收集每個貨品數據僅需要 5~10 分鐘的時間,每周能夠更新 200~300 個新的品類。

目前,簡單購智能零售平臺由智能自販櫃/無人便利店、購物 APP、商戶管理平臺、在線進貨商城、無人配送服務組成。其設計架構連接了商品生產廠家、經銷商、消費者等,賣主可以遠程查看自販櫃商品情況,做到及時地下訂單補貨等遠程運營管理工作。王淞的目標很明確,就是為賣家提供技術解決方案,但自身不會去「開一家便利店」。

無人化」的未來猜想

Amazon Go 的定位是什麼?貝佐斯給出的回答是:出售新鮮預製食品的便利店,其競爭對手既包括如 7-11 這種便利店,也包括如賽百味、Panera Bread 這種「預調現制健康快餐店」。

而極智無限在選擇了 to B 的方向之後,不同於亞馬遜自營 Amazon Go 的大包大攬,極智無限要面對的是不同客戶的定製需求,比如有的需要出售垃圾袋,有的需要賣生鮮,這些都需要在算法上做針對性的調整。王淞認為團隊未來一段時間的業務重點會是這種「定製化的零售解決方案」。

但這只是構成他暢想的未來無人零售生態的必要不充分條件。王淞對未來的憧憬是想要做無人零售的閉環,包含無人零售終端、無人配送、無人運營。

「無人化」配送與運營的未來猜想 | 視覺中國

一直以來,配送是整個零售行業成本非常高的一部分,針對這一環節,如果能夠研發出自主導航的物流小車,那就可以解決配送環節人力成本的問題。目前,無人配送基於極智無限在低速無人駕駛領域的研究,已有物聯網智能移動平臺產品,除了零售場景外,還可搭載清掃等模塊,不過與「無人配送」這個目標還有一定距離。

無人化運營通過大數據分析,用人工智慧的大腦,自動為不同地點的無人零售終端進行選品和配送,這樣「加上自動的無人配送,商品就流動了起來,整個過程就變成了無人化。」

而在這個過程當中,王淞覺得最難的便是通過物流小車實現點到點的把供應鏈的產品直接送到智能自販櫃旁,進行全自動的補貨。這也是他預測未來無人零售領域裡極其重要的一環。

從 2016 年初,亞馬遜提出無人便利店的概念到第一家 Amazon Go 落地,經過了兩年的時間。從第一家到第二家經過了半年時間,緊接著又一個半年過去,從第二家到增加到了現在的第十二家。據彭博社報導,亞馬遜計劃在未來幾年間在全美開設 3000 家無人便利店。這種宏偉的藍圖,對於初創公司來說是極其奢侈的想像。

「酷公司 30」計劃甄選那些勇敢擁抱變化,同時不斷迭代進化,為社會創造價值的商業組織,通過極客公園對前沿科技的優質觀察報導,以及聯想企業會員體系為其助力。聯想企業會員依託於聯想官網的中小企業採購與服務入口,為成長型企業提供採用英特爾酷睿處理器的優選硬體組合、原廠聯盟的軟體、開放兼容的 IT 服務、定製諮詢及企業整合解決方案等,通過多樣化、個性化的一站式 IT 採購和服務支持,為企業降本增效,提升業務競爭力,用智慧共創,陪伴用戶進化成長。

掃碼成為超級企業會員

報名成為酷公司

相關焦點

  • 36524便利店在國際莊開了一家無人便利店,你有去嘗試嗎?
    生活在國際莊的你們是不是每天早上都會去36524的便利店吃煎餅呢?小編每次去人都挺多的,所以就會買包飯吃。作為國際莊的人沒有人不知道國大36524的,因為他們家的便利店布滿了石家莊的大街小巷。不過個人認為36524的東西是有點小貴的,當然有的也會打特價,比如酸奶飲品什麼的就是第二杯半價(不過對於小編這種單身的就沒什麼用了,唉,現在便利店超市打特價都要歧視單身了。。)不過最近在石家莊長安區,博物館附近開了一個36524便利店的無人超市,就是沒有售賣員,完全是自動的。
  • 無人便利店攀上「風口」,鮮食卻要掉隊了
    無人便利店攀「風口」  從去年12月亞馬遜打響「第一槍」以來,無人便利店的星星之火便以燎原之勢擴散開來。不久前,阿里的無人超市「淘咖啡」(TAOCAFE)正式落戶杭州。與此同時,盒馬鮮生、便利蜂、繽果盒子、F5未來商店等無人便利店都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冒了出來。
  • 便利店PK小超市:無人便利店是否為便利店未來?
    從京東盯上路邊夫妻店,到羅森(需求面積:30-150平方米)大勢擴張開到日本,再到各地紛紛開出無人便利店,有關於便利店的話題,近期總是源源不斷。這一連串的事件,不斷地勾起對於便利店的思考:夫妻店、小超市如今的生存是否真的被便利店所侵蝕?無人便利店是否就是便利店發展的未來?
  • 無人便利店丨還是不如自動售貨機好賺
    在很多業界觀點看來,無人便利店和自動售貨機的主要特質就在於「無人」,即通過無人的方式,降低了人力成本。至於媒體宣傳的不用排隊之說,則實屬無稽。畢竟客似雲來之時,還得排隊,除非像多臺自動售貨機那般,有多個結算取貨口。銀行裡的自動櫃員機、機場的無人取票機等,早就在用事實證明了。
  • 消費升級時代 無人便利店不應只是升級版自動售貨機
    據業內人士統計,目前至少有7個無人便利店品牌正在快速布局,無人便利店從概念到落地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電商平臺、零售龍頭紛紛試水,資本大鱷聞風而入。    隨著人口紅利的消退、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在各行各業都呈現出機器取代人力的趨勢,無人便利店無疑正成為繼共享單車後備受關注的新風口。
  • 無人便利店到底行不行?711入局 全家卻依然拒絕
    因為711也入局無人便利店啦!投資界2月2日消息,據臺灣當地媒體《遠見》報導,臺灣711的首個無人便利店「X-Store」在其臺北總部亮相。據悉,「X-STORE」著眼消費者,主打「無人商店」概念。面對亞馬遜的首家無人便利店Amazon Go、阿里巴巴的無人超市淘咖啡、騰訊的首家無人便利店We Life、京東的無人便利店和無人超市等巨頭在無人零售領域的接連入局,便利店巨頭711的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如今,它終於也要參戰了!無人便利店毀譽參半,711入局是福是禍?
  • 無人便利店:拿了就走,躺著掙錢?| 工場前沿社
    而無人便利店以「標品+服務+體驗」的方式,讓用戶有可預期的、差異化的體驗,這可能體現某某機器做的咖啡比較好喝,或者某某機器賣的盒飯比外賣的好吃,有了這種印象,也就有了鮮明的品牌認知。▍無人便利店為什麼在今年火速躥紅?
  • 「簡單購無人便利店」發布:​更簡單的無人便利店體驗
    5 月 10 日,由北京極智無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極智無限」)研發的「簡單購無人便利店」首次亮相蘇州 2019 全球人工智慧產品應用博覽會(簡稱全球智博會)。它將部署一個無人便利店的硬體成本從百萬級降到 5 到 20 萬元的區間。能做到這一點的自信在於,簡單購無人便利店完全是模塊化的思路,櫃機、閘機、主機這些硬成本均價格透明,店面形態則由店家自主決定。據悉,簡單購無人便利店的方案基於其在今年年初推出的簡單購智能零售平臺技術,是極智無限在智慧零售領域的又一重要布局。
  • 繽果盒子大裁員,曾經火爆的無人便利店要涼了?
    泡沫破滅後,一些無人便利店早已撤出市場,繽果盒子收縮背後,無人便利店要徹底涼了嗎?無人便利店退熱繽果盒子是一家無人值守便利店創業公司,發跡於2017年興起的無人零售風潮,是國內首家可規模化複製的商用無人便利店。
  • 韓國便利店7-Eleven也要做無人零售了
    2017年,7-Eleven在首爾樂天世界塔開設了第一家無人便利店——準確地說,是「刷手支付」的7-Eleven——看來韓國人也知道,刷臉的技術想落地韓國還是需要點時間。今年8月底,韓國7-Eleven開始測試一種「特快店」,名為7-Eleven Express,本質上也是一種無人零售、無人收銀的新嘗試。
  • 一個Amazon Go有上百個攝像頭:詳解無人便利店的技術和模式
    亞馬遜無人便利店所使用的標籤並不是常用的條形碼或者RFID,而是一種獨創的點狀標籤,這種類似盲文的標籤可能更利於攝像頭識別。 在選購好所需商品之後,支付不需要任何操作,僅需在走出店門後等待5-15分鐘,即可獲得帳單,出現問題的商品可以點擊退換。
  • 紅豆集團推出首家無人服裝零售店,跟無人便利店有何不同?
    繼便利店之後,無人零售這陣風又刮到了服裝領域。本文作者:劉偉繼便利店之後,無人零售這陣風又刮到了服裝領域。2017年9月10日,世界物聯網博覽會在江蘇無錫開幕。紅豆集團打造的零售新物種——無人值守服裝零售店首次亮相。
  • 從日本全家、羅森、711,理清未來「無人便利店」的發展脈絡
    例如前段時間在東京JR赤羽站內試運行的AI無人商店 ,將「無人便利店」的概念炒熱後,之後就沒再掀起大的波瀾了。  個人並不看好無人便利店,從「無人便利店」在日本的無人問津,可以看出,「無人便利店」並沒有以一個高科技的面目長期的存在於人類社會中,而是以「丟失靈魂」 為代價而存在的。
  • 耍餅:燒餅的另一種可能
    「葉記餅鋪」在當地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葉家世代做得一手好燒餅,很多人表示都是吃著葉記燒餅長大的。面對吃了三十年的傳統燒餅,葉小姐也難免乏味。跟所有年輕人一樣,葉小姐也愛玩愛樂喜歡新鮮事物,充滿天馬行空的想法,如何才能做出一款與眾不同的全新燒餅呢?抱著這樣簡單的想法,葉小姐踏上了一條不簡單的路。
  • 無人便利店的勢力版這場遊戲絕不僅有阿里和亞馬遜
    經濟觀察報 記者 蓋虹達 高陽繼「共享」潮之後,無人便利店正被各路勢力推上新的風口。「桌子上放著幾十份無人便利店的商業計劃書。」說這話的時候,好鄰居董事總經理陶冶是在六月底的一次「新零售」論壇上。時隔兩周,阿里巴巴造物節「淘咖啡」的亮相將「無人便利店」的爭議推向了新的高度。「100個人問我怎麼看。」陶冶笑稱。
  • 大潤發的無人便利店來了:名字叫「發到家」
    01藉助發到家殺入無人便利店領域10月12日,由大潤發飛牛網戰略投資的新零售項目 「發到家」 旗下的首個無人值守智能便利店在合肥綠地中心亮相登場。據悉,這也是安徽省落地的首個無人值守智能便利店。大量顧客慕名而來感受全新的無人值守購物體驗。「和自動售貨機不一樣,無人值守便利店的商品種類更多,能夠提供的服務更加豐富。
  • 無人便利店會做魚蛋車仔面
    體驗:無人便利店會做魚蛋車仔面  14日中午,記者來到了廣州塔商業區的這家名為「未來商店」的24小時無人便利店。只見店內已有不少顧客前來「嘗鮮」,店內面積20多平方米,分為取貨區、選購區和就餐區,就餐區是一長條吧檯式餐桌,能容納5人,餐桌擺放著一次性筷子、調味瓶、紙巾。
  • 無人便利店亮相杭州 「新零售」模式方興未艾
    (原標題:無人便利店亮相杭州 「新零售」模式方興未艾) 新華社杭州
  • 現烤麵包、披薩也能無人售賣!「X-24h智慧便利店」落戶申城
    東方網記者程琦6月20日報導:無人便利店、無人貨架、智能售貨機......去年是無人零售業態的爆發之年,上海大街小巷幾乎都能尋覓到無人售賣的影子。東方網今天獲悉,申城的零售業態再添新物種「X-24小時無人智慧便利店」亮相申城地鐵站內。  東方網記者了解到,和傳統的便利店相比,該店將無人科技運用於店鋪後道運維過程中,實現無人理貨、無人製作、無人售賣,倉店一體化。消費者可以在店內購買到現榨橙汁、奶香冰淇淋、現烤麵包、風味披薩、椒香雞腿、義大利麵、創意便當等現制現售的新鮮食品。
  • 口碑:7天零元 完成對24鮮便利店無人便利店的改造
    在便利店,很多時候買瓶水都要排隊等5分鐘,要是再拿個包子或者飯糰,說不準就會因為貪圖一口熱早飯,面臨上班遲到的窘境。如何解決便利店不「便利」的尷尬場景呢?9月5日,24鮮便利店與阿里巴巴旗下的本地生活服務平臺「口碑」宣布上線自助結帳功能,這也意味著口碑正式並快速地入局無人零售。   什麼是無人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