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運城:激活鄉土文化,書寫鄉風文明新坐標

2020-12-15 中國文明網

運城鄉村文化掠影。

家訓文化牆。

村史館裡話鄉賢。

  家規家訓掛門口,影響著村民的言行舉止;

  村史館濃縮鄉愁,成了村民文化生活新空間;

  人人爭做新鄉賢,為鄉村振興增添新動能……

  鄉風文明在此煥發出新的勃勃生機,深深紮根在群眾的心裡。這是山西運城市以鄉風文明為抓手,聚集全社會崇德向善、向上、向美的正能量,積極追求創造新時代文明新生活的一個縮影。

  中華傳統文化的根底在於農耕文明和鄉村文化。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山西運城如何注重發揮鄉土文化作用,培育文明鄉風助力鄉村振興?

  3月下旬,記者參加由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司組織的鄉村文化建設調研組走進運城市聞喜縣、萬榮縣的十餘個鄉村,一線採訪,親身感受文化的力量,農民精神風貌的變化,鄉村文明程度的提高。

  家規家訓掛門口爭相亮出傳家寶

  運城古稱河東,在千百年歷史長河中,不僅誕生了三國名將關羽、史學大家司馬光等一大批文武俊秀,也產生了裴氏、薛氏、柳氏等一大批名垂青史、影響深遠的名門望族,出現過以柳公權為代表的永濟柳氏、以裴度為代表的聞喜裴氏以及以薛瑄為代表的萬榮薛氏等傳統經典家規家訓,形成了獨具特色、精彩紛呈的河東家道文化。

  如今,傳承家道文化,學習家規家訓、運用家規家訓,已在運城蔚然成風。

  3月26日,記者調查採訪的第一站,來到鹽湖區陶村鎮大村。大村其實並不大,全村人口還不足400人。可家家戶戶門前掛有家訓,良好家風的傳承已約定俗成。

  走進大村文化大院,鄉村文化氣息撲面而來。在緊挨大門的文化牆上,精心噴繪的大村優秀家訓選粹展板吸引了記者的目光,入選的22個家訓,按關鍵詞進行分類,涵蓋德、孝、仁、義、善等方面,如「孝敬老人,嚴教子孫;傳承美德,從我做起」、「以德立身,用心做人」「德為先,勤為本,善作魂,和為貴」……「這些家訓或是村民自己總結出來的,或是家族流傳下來的,蘊含著一個家庭的精神面貌和人文風採。」大村黨支部書記李武存說,這些家規家訓都是村民的「傳家寶」,把傳家寶亮出來,不僅對自己是一種督促,對別人也是一種激勵。只要每個村民都積極向上,整個村子就會朝氣蓬勃。

  來到聞喜縣候村鄉寺底村,村文化大院裡的黨員家風家訓文化牆格外引人注目。文化牆上,不僅曬出一個個黨員的家訓,人人還都配了頭像,留有姓名。如史雲財的家訓是:孝敬老人,從我做起;潘正德的家訓是:鄰裡和睦處處是笑容,家庭和睦天天享快樂……此類做法在運城鄉村已相當普及,比如聞喜縣東鎮鎮上鎮村、萬榮縣皇甫鄉靈池村的文化牆上,也都圖文並茂地曬出村裡一批有代表性的家規家訓。

  在鹽湖區西張耿村,家家大門口的牆上掛著家風家訓,牌子上寫著戶主名字。據介紹,村裡娶媳婦、嫁閨女,如今都要把家風家訓牌作為考察標準,首先打聽是不是貫穿於家庭生活、家庭教育、家庭建設方方面面。

  鹽湖區雷家坡村,每年在全村範圍徵集家風家訓,並懸掛在家中醒目位置,強調傳承以保持德行不墜。村民張西海2018年3月16日嫁女時,不僅沒要彩禮,還給女兒陪了個特殊嫁妝:一塊家風家訓牌匾。婚禮上,張西海反覆叮囑女兒「婚後一定要孝敬公婆、和睦鄰裡、勤儉持家,不能丟了家風。」

  最是家風能致遠。在良好家風家訓的引領下,運城湧現出了一批新鄉賢。他們或返鄉擔任村「兩委」主要幹部,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鮮血液,成為脫貧致富帶頭人;他們或出錢、或出力、或出智,不遺余力為村裡的發展貢獻力量。

  創新鄉賢文化賦能鄉村振興

  鄉情鄉愁,是人類最樸素最真摯最恆久的情感。自古以來,以耕讀傳家、崇文重教、民風淳厚而著稱的運城市,人文薈萃,鄉賢輩出。「孔門十哲」卜子夏、文中子王通、文清公薛瑄,「山西通儒」、戊戌變法六君子楊深秀等「古代先賢」的思想、精神、品格,深刻地影響著當代運城人的價值觀念、行為取向、精神風貌。

  改革開放以來,全市大約有60萬人先後通過上學、參軍、經商等各種方式走出鄉村,在外地發展,幹出了一番事業,時刻關心著家鄉。同時,還有一大批人士留在本土,成為引領農村發展、農民致富、農村新風尚的帶頭人。這些成長於鄉土、成就於鄉外、奉獻於鄉裡,在鄉民鄰裡間威望高、口碑好、有德行、有愛心的人士,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如何把這些人的作用發揮出來,使他們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資源?運城市緊緊抓住由傳統文化經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而形成的新鄉賢文化,大膽嘗試,力圖為鄉村振興走出一條新路。

  萬榮縣西村鄉永利村的王靖博,在臨汾開了好幾家大飯店,在生意最紅火的時候,由於人氣高、能力出眾,王靖博競選上了村幹部,成為永利村的當家人。村裡人誰也沒想到,短短三年時間,這個寡言的漢子便將曾經貧窮落後的永利村舊貌換新顏,來了個大翻身!貧困村成了全縣首屈一指的「文化名村」。

  聞喜縣侯村鄉寺底村村委會主任吉平娟以前長年在外經商,當選後回到村裡,累計出資數十萬元,幫助村裡硬化道路、美化亮化環境。如今的寺底村,不僅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且楹聯文化也做得好,實現了從「河東楹聯文化村」到「中國楹聯文化村」的跨越。

  在運城,像王靖博、吉平娟一樣,從商人轉型到基層幹部,從商場轉戰到農村發展主戰場上的人不在少數。他們在外創業成功,有頭腦、有膽識,回鄉進村委班子後,他們眼界開闊、敢想敢幹,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僅在去年的村「兩委」換屆中,625名新鄉賢進入村「兩委」擔任職務。

  為吸引更多的人士參與家鄉建設,2017年初,運城在全市開展了「尋找新鄉賢」活動。重點尋找有奉獻精神、對農村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有帶動力、引領力的好人、賢人,用他們的高尚品德、勤奮敬業、知識技能等帶動周邊鄉鄰,促進鄉村發展。目前,運城市本土、離土、外來新鄉賢已有1.2萬人,初步實現村村都有新鄉賢,族族都有新鄉賢。

  在全體村民大會上披紅戴花,拍攝視頻在村微信群裡表揚,把事跡製作成圖文並茂的版面上牆展示。在萬榮縣皇甫鄉靈池村,只要是為村裡做事的新鄉賢,都會受到特別的待遇。尊重、禮遇、善待,提高了村民爭當新鄉賢的積極性,村裡召開新鄉賢大會,在外人員一下子就回來了200多人。靈池村村委會主任楊自寧說:「鄉村要振興,凝聚人心是關鍵。尊重新鄉賢,就能吸引更多的人參與。」

  為充分發揮新鄉賢作用,運城市制定下發了《關於弘揚新鄉賢文化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實施意見》,對新鄉賢文化建設進行全面部署。

  目前,運城已建立了縣鄉村三級「新鄉賢」理事會機構,各縣市評選了一大批「新鄉賢」,舉辦了「凝聚智慧,助力發展」新鄉賢公益創業大賽,確定了第一批130個「新鄉賢」公益創業項目。為了吸引更多資源投入鄉村建設,進一步用好新鄉賢資源,運城在部分縣市試點,通過新鄉賢理事會建立「互助合作社」,由新鄉賢出資建立基金會,扶持農村項目建設。目前已初見成效,僅聞喜縣互助合作社就發展到9個,新鄉賢投入資金近380萬,為當地的鄉村振興注入了文化活力和金融實力,為全市各村莊推進新鄉賢文化建設活動提供了寶貴經驗。

  「經過兩年的實踐,運城新鄉賢工作理論、模式、制度的成果漸漸有了雛形。通過人人可做新鄉賢、人人易做新鄉賢、人人爭做新鄉賢的『大眾模式』,匯聚起了運城鄉村振興的社會力量。」運城市委書記劉志宏說。

  村史館濃縮鄉愁拓展文化新空間

  一個村落集體的鄉愁追憶,最大限度地凝聚起當地人的集體智慧和能力,讓村民得到了文化傳承,使村民更加了解自己的先人在這片土地上是如何勞作與創造的。運城各地陸續建設的村史館正是扮演了這一角色。

  萬榮縣四望村村史館,是一家設計很有現代感的展覽館。館前高掛著兩個紅燈籠格外醒目,裝飾也很古樸,即使不看門前的村史館門牌,也會覺得這是一處和歷史有關的場所。走進村史館,大氣、時尚的展區裝飾,得體、和諧的展覽布局,讓人感覺這是用心之作。展覽從四望的千年歷史講起,分為「滄桑歷史」「滄桑歲月」「家族檔案」「功業流芳」四部分,全面地展示了該村的千年歷史變化、經濟社會發展以及人文精神的傳承,成為四望村村民接受教育的新基地。展區以照片及文字為主,輔以少量的書籍、資料及歷史變遷中的生產生活用具。透過一張張發黃的黑白照片、一幅幅錯落有致的彩色照片,讓人感受到四望千年的滄桑巨變,也縱覽了四望今天朝氣蓬勃的嶄新面貌。

  靈池村史館,是一個很有歷史感的村史館。古樸的設計、簡易的陳設,館中展出的不同時期的歷史文物,無聲地訴說著這個村莊的不凡個性和文化底蘊。展區裡還擺放著犁耬耙耱、風車等生產農具,老式水壺、菸袋、桌椅板凳等生活用品,展示著當地特色傳統手工技藝以及鄉賢名人、村規民約等內容,讓本村歷史和文化薰陶後代,感受時代變遷,增強對家鄉的熱愛、自信和自豪感。

  近年來,運城市鄉村陸續建起了以村落文化為主題的村史館,僅萬榮縣就建了村史館52個。這些村史館,有的展示舊時生產生活用具,有的展示當地特色傳統手工技藝,還有的收集了鄉賢名人、村規民約等內容,讓本村歷史和文化薰陶後代。村史館為群眾提供了一個延續歷史文脈、回憶田間鄉愁的好去處,成為留住鄉愁、凝聚人心、傳承文明的重要平臺。(記者 牟漢傑文/圖)

相關焦點

  • 新時代鄉風文明:人人都是塑造者
    半月談記者 王飛航 鄉風文明既是鄉村振興的一個重要目標,又是鄉村振興的靈魂和保障。如何讓鄉土文化回歸、重塑新時代鄉風文明,並為鄉村振興提供動力?地處黃河金三角地區的山西省運城市進行了有效探索。
  • 遊山西運城,讀華夏歷史——2020山西運城文化旅遊推介(招商)會北京...
    遊山西運城,讀華夏歷史—— 2020山西運城文化旅遊推介(招商)會北京專場成功舉行 「冬遊河東,年味運城」4條主題旅遊線路同期發布
  • 文明浸潤鄉土 文化滋養鄉情 古井鎮因地制宜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
    以鄉風文明為主題打造的古井鎮管咀村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鄉情博物館經重修後開放。一幅幅圖片記錄村莊歷史,一件件物品講述鄉村變化……10月18日,以鄉風文明為主題打造的古井鎮管咀村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鄉情博物館經重修後開放。管咀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梁長慶表示,重修鄉情博物館不僅是為了留住農村文化的根,更是為了引導村民了解家鄉、熱愛家鄉。
  • 2020山西運城文化旅遊推介(招商)會北京專場成功舉行
    遊山西運城,讀華夏歷史——2020山西運城文化旅遊推介(招商)會北京專場成功舉行「冬遊河東,年味運城」4條主題旅遊線路同期發布12月15日下午,2020山西運城文化旅遊推介(招商)會北京專場成功舉行。六國駐華使館、北京中傳景創文化旅遊有限公司、玲瓏視界集團、巔峰智業旅遊文化公司、攜程集團、北京各大旅行社、航空公司、北京(運城)商會、北京有關文旅投資企業等單位代表以及運城籍有關在京人士參加。運城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志峰出席,副市長梁清燕致辭。
  • 山歌傳唱好鄉風 鄉土文化育新人
    村子裡,每家每戶的門前都貼著一塊家訓家規門牌;會歌亭上,村民自創的鄉村建設歌詞映入眼帘;村道旁,清風廊橋、善行義舉榜、守廉苑等弘揚鄉風文明的建築引來村民駐足學習。   2017年獲評「南寧市文明村」,2019年獲評「自治區文明村」,2020年獲評第六屆「全國文明村」,一個個喜人成績已成為邕樂村鄉村建設的「金名片」。
  • ...做實「裡子」 ——「全國文明村鎮」鹽湖區西張耿村的鄉風文明...
    擦亮「面子」,做實「裡子」——「全國文明村鎮」鹽湖區西張耿村的鄉風文明之路資料圖片筆直寬闊的進村路、乾淨整潔的巷道讓人心曠神怡,夜校禮堂裡古樸大氣的陳設展示著夜校的「昨天」和「今天」,民宿小院中傳統與現代的完美結合喚起了一代人的「鄉愁」……近年來,鹽湖區龍居鎮西張耿村以農民技術夜校為陣地,著眼於創造農村新環境、培育新農民、形成新風尚,在鄉風文明建設方面採取了多項措施,改善農民的精神風貌和行為習慣,以鄉風文明滋養鄉村振興的全面發展。
  • 西固城鄉駱家莊村:弘揚鄉村傳統文化,塑造鄉風文明之源
    鄉村優秀的歷史文化傳統是農村社會的「命脈」,更是滋養農村兒女繁衍生息的精神源泉。近年來,西固城鄉駱家莊村將保護和傳承歷史傳統文化寓於推進鄉風文明建設進程中,通過加強鄉村歷史遺蹟保護,重建村落文化場景,不僅留住了美麗鄉愁,更建設了文明鄉風。
  • 雙峰杏子鋪鎮:鄉風文明暖人心
    近年來,雙峰縣杏子鋪鎮積極推行「以孝德治村」模式,以孝德文化、鄉風文明助力鄉村振興,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形成人人孝敬、社會和諧的良好氛圍,鄉風文明在杏子鋪鎮大地上生根發芽,農村有了新風貌,農民有了新面貌, 一幅溫馨感人的美麗畫卷展現在人們面前。石塘塅村的黃木嫦,今年50歲,她先後照顧三個老人二十多年。
  • 山西運城啟動民俗文化旅遊年 走進陝西西安推介「河東味兒、運城年」
    央廣網西安1月10日消息(記者劉濤)1月9日,山西省運城市在陝西省西安市舉辦2018「古中國·大運城」民俗文化旅遊年新聞發布暨旅遊推介會,以「古中國·大運城」為主題的山西運城市2018民俗文化旅遊年系列活動全面啟動。
  • 2020山西運城文化旅遊推介(招商)會北京專場舉行
    2020山西運城文化旅遊推介(招商)會北京專場舉行「冬遊河東、年味運城」4條主題旅遊線路同期發布運城日報北京訊(記者 金玉敏)12月15日,2020山西運城文化旅遊推介六國駐華使館、北京中傳景創文化旅遊有限公司、玲瓏視界集團、巔峰智業旅遊文化公司、攜程集團、北京各大旅行社、航空公司、北京(運城)商會、北京有關文旅投資企業等單位代表以及運城籍有關在京人士參加。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志峰,副市長梁清燕出席。
  • 新時代「鄉風文明與基層治理」研討會在湖大舉行
    本次會議以「新時代鄉風文明與基層治理」為主題,聚焦鄉村文化振興與基層社會治理,旨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立足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發揮湖北大學人才優勢、平臺優勢和智庫優勢,為推進襄州區新時代鄉風文明建設在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層面的影響力,增強基層社會治理優勢效能的有效轉化貢獻力量。
  • 浙江下姜村:綠色發展引領鄉風文明 譜寫「綠富美」蝶變新韻
    多年來,當地在以綠色發展為牽引謀新求變的同時,積極構建鄉風文明生態,將流傳六百餘年的村規民約不斷賦予新時代內涵,把環保、文化傳承等文明理念活化融入村民文化生活中,形成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文明鄉風,處處洋溢著新鄉土文化的時代氣息,譜寫出從「髒亂差」向「綠富美」蝶變的文明新韻。
  • 新時代的鄉風文明是傳統與現代的融合
    【專家觀點】  新時代的鄉風文明是傳統與現代的融合。我們不僅要傳承優秀的家風、村風,繼承和發揚尊老愛幼、鄰裡互助、誠實守信等優秀傳統文化,也要體現「五位一體」和五大發展理念等新內容。新時代的鄉風文明要實現鄉村文化與城市文化的融合。不僅要體現傳統民俗、風俗等鄉村文化,也要讓農民在村莊享受到現代城市文明。新時代的鄉風文明要體現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的融合。
  • 文明鄉風拂燕趙——河北省推進文明村鎮建設工作紀實
    文明村鎮創建中,各地既抓環境面貌改善等「硬體」建設,又抓鄉風文明等「軟體」建設,努力在美麗的「軀殼」中植入美麗的「靈魂」,實現內外兼修。東澱頭村為此建設並依託村裡的便民服務室、文化廣場、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狠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
  • 山西運城文化旗艦店上線了!一起看這座黃河上的燦爛明珠
    這一次,我們前往山西運城,這座因「鹽運之城」而得名的城市,地處晉陝豫黃河金三角中心地帶,猶如一顆鑲嵌在黃河邊上的明珠,熠熠生輝。目前,山西運城文化旗艦店已經在攜程PC+APP端同時上線了,作為運城的一站式旅遊展示平臺,為你帶來全新升級的旅遊體驗,包含旅遊資源展示、產品在線預訂、景區攻略等多維度模塊
  • 各地因地制宜推進移風易俗 培育文明鄉風助力鄉村振興
    會議指出,進一步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各地因地制宜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從理念轉變、內容創新、制度完善、亮點打造等層面不斷探索,向歪風舊俗亮劍,豐富實踐載體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在廣大農村著力推動形成新風尚,為鄉村振興注入文明力量。
  • 鄉村振興戰略下,怎樣推進鄉風文明建設?這5大措施值得借鑑!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其中鄉風文明貫穿鄉村振興的各個方面,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靈魂所在。那麼鄉村振興戰略下,怎樣推進鄉風文明建設?下面這5大措施或許值得借鑑!一、什麼是鄉風文明?鄉風文明是指農民群眾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斷提高,在農村形成崇尚文明、崇尚科學的社會風氣,農村的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事業發展逐步適應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需求。
  • 雲南曲靖麒麟珠街:弘揚鄉賢文化培育鄉風文明
    近年來,雲南省曲靖市麒麟區珠街街道以黨建引領,精耕厚植傳統文化沃土,挖掘培育新興鄉賢文化,充分發揮鄉賢在道德引領、共同致富等方面作用,探索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治理模式,以此引領鄉風文明,助力鄉村振興,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建設。
  • 從「三篇日記」看鄉風文明建設——臨江村,因文明而美麗
    從「三篇日記」看鄉風文明建設——臨江村,因文明而美麗 2019-06-02 06:54:45 來源: 「鄉風文明就是要多一個舞場,少一個賭場;多一張書桌,少一張賭桌;多看一些名角,少一些口角。」
  • 讓精神的力量滋養山野——恩施州推進鄉風文明建設紀實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彥睿 通訊員 利軒 攝    編者按   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在「富口袋」的同時,如何富腦袋、豐內涵,提升鄉村文明軟實力,讓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不斷煥發新活力?  在建始縣,以移風易俗為主題的鄉風文明建設同樣激發了巨大熱情,獲得群眾踴躍參與。  去年7月7日,建始縣出臺《關於推進移風易俗樹文明鄉風的實施意見》,從美化村容村貌、破除歪風陋習、深化文明創建、繁榮鄉村文化、培育優良家風等十個方面作出明確規定。可山大人稀,怎麼全覆蓋,可持續,有力量?該縣祭出了群眾路線的傳統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