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面子」,做實「裡子」
——「全國文明村鎮」鹽湖區西張耿村的鄉風文明之路
▲近日,西張耿村村民在夜校禮堂學習農業技術知識。資料圖片
筆直寬闊的進村路、乾淨整潔的巷道讓人心曠神怡,夜校禮堂裡古樸大氣的陳設展示著夜校的「昨天」和「今天」,民宿小院中傳統與現代的完美結合喚起了一代人的「鄉愁」……近年來,鹽湖區龍居鎮西張耿村以農民技術夜校為陣地,著眼於創造農村新環境、培育新農民、形成新風尚,在鄉風文明建設方面採取了多項措施,改善農民的精神風貌和行為習慣,以鄉風文明滋養鄉村振興的全面發展。
在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西張耿村既追求讓村民生活富起來,擦亮鄉村的「面子」,又讓農民生活充實、精神滿足,做實鄉村的「裡子」,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數。
該村先後獲得「國家森林鄉村」「山西省文明村」「山西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示範點」「運城市文明村」「運城市人居環境整治示範點」等多項榮譽。日前,在中央文明委關於表彰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的決定公示中,該村獲評「全國文明村鎮」榮譽稱號。
12月9日,記者走進西張耿村,了解該村在鄉風文明建設中的經驗和成效。
創造農村新環境
今年71歲的西張耿村村民楊明存是一名老黨員,每天早晨5點起床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掃衛生。他的鄰居中,有幾家每到冬天就搬去城裡住,楊明存也就順帶著幫七八個鄰居打掃門前的衛生。秋冬落葉較多,每天,他都要掃滿滿一三輪車的落葉。因為焚燒樹葉會造成環境汙染,他每天都會將落葉運到自家地裡,積造堆肥。
「看著整個巷道都乾淨整潔,我心裡就特別舒服。」楊明存笑著說,每天打掃衛生已經成了自己的一個習慣,「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就當是鍛鍊身體了。」
在創建文明村鎮的過程中,西張耿村特別注重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大力實施村莊清潔行動和愛國衛生運動,建立了衛生管護長效機制。村內生活垃圾及時清運,巷道也有專人負責清掃;全村黨員每月都要參與一次義務勞動,專門負責清理背街小巷與衛生死角,用實際行動為村民作表率、樹榜樣,村容村貌得到極大改善。
同時,村裡對大街小巷和房前屋後全部進行硬化,汙水管網已全部鋪設到位;290戶農戶的無公害廁所改造全部完成,整村實現了清潔取暖全覆蓋;安裝了100多盞太陽能路燈,方便群眾夜間出行。今年,村裡又從細節處著手,在村南建起了包括圖書室、室內文化活動室及健身器材等在內的高標準中心文化廣場,為村民提供更加完善的文娛健身場所。
「村廣場建起來後,白天經常有很多人在這裡鍛鍊身體,晚上,村民就在這裡跳廣場舞,非常熱鬧。如今,村民的生活品質是越來越高了。」村民魚勝利說。
為了發展村集體經濟,西張耿村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改造了村中心的3個閒置院子,打造民宿產業,推進農旅融合發展。日前,該村與嵐山根·運城印象合作,由他們運營與管理,打造以黨建、團建與研學旅遊為主的特色民宿,為遊客提供融賞、住、遊為一體的休閒度假場所。同時,也讓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和創業,讓鄉村生活更具活力。
培育職業新農民
西張耿村歷史底蘊深厚。1954年,該村改組成立西張耿農業技術夜校,對村民進行掃盲教育,並傳授農業專業知識。1955年,毛澤東對西張耿農業技術夜校予以肯定並作出批示。一時間,西張耿村夜校名揚全國。
如今的西張耿村不斷拓展農業技術夜校功能,改進教學方式,設立「田間大課堂」,與中農樂聯合建立了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以及新型農業培訓基地,培訓課程逐步拓展為農業科學技術培訓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並重。每月固定時間講好「兩堂課」:一堂課是以農業生產、果樹管護等為主要內容的農業科學技術培訓;一堂課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要內容的黨員幹部群眾紅色教育。「兩堂課」活動的開展,改善了幹部群眾的精神面貌,促進了文明村風的培育,提高了群眾的科學文化知識水平。
如今正是梨樹冬剪的時節。12月8日下午,中農樂的老師為村民們開設了梨樹冬剪田間課堂,並現場解答村民的問題。這堂實踐課猶如一場及時雨,為村民送去了實用的農業技術知識。「這幾年在夜校學習讓我受益匪淺,通過學習和在自家地裡的實踐,我越來越認識到農業科學技術的重要性,會管理和不會管理,下來收成差多了!」說起農業技術培訓,西張耿村村民王富強豎起了大拇指。他家有10畝紅香酥梨,今年共收入16萬元,而且客商還搶著要。
西張耿村村委會主任劉紅管告訴記者,村裡會邀請中農樂的講師和運城市、鹽湖區果業發展中心的專家到村裡講課,技術培訓根據不同時節的農業管理需要,向農民傳授科學農業技術知識,通過理論加實踐的方式,指導農民科學種田,培育更多的新型職業農民。
形成德治新風尚
王富強家去年被評為西張耿村「五星級文明戶」,這個榮譽讓全家人高興了好一陣子。「自豪的同時,我們也時時處處維護這個榮譽,家庭成員都儘可能地做到更好。」王富強告訴記者,這幾年收入高了、生活條件更好了,盼的就是一家人和和睦睦,「大家現在比的是誰家的子女更孝順,誰家家風更好、家庭更團結,村裡形成了人人爭當先進的好風氣。」
近年來,西張耿村堅持德治教育,培育和諧村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健全自治章程、居民公約、村規民約等行為準則,通過開展道德課堂、生活風俗的教化來規範社會秩序。
該村以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為載體,健全志願者隊伍,引導村民樹立良好的道德情操;開展移風易俗,弘揚社會新風,鼓勵村民舉辦德孝婚禮,村「兩委」為辦喜事的村民提供免費的場地和20套桌椅,將德孝婚禮辦成西張耿「流動的德孝大講堂」;積極開展「星級文明戶」創評工作,從「愛黨愛國遵規守法、孝老愛親鄰裡互助、誠實守信勤儉致富、崇德向善家風良好、移風易俗衛生整潔」5個方面進行創評,並依託夜校這一自身優勢,創新工作方式,自創了「5+1」的做法,在「五星級」的基礎上增加了一顆「科技致富星」,通過村民自評、小組互評、七會聯評、三級評審的方式,目前全村共評選出「四星級文明戶」135戶、「五星級文明戶」102戶、「5+1星級文明戶」14戶,佔全村總戶數的85%。
同時,西張耿村還積極評選「道德模範」「孝順媳婦」「最美家庭」,設立德政孝行榜,以達到「評選一個人、影響一大片、教育全社會」的效果;強化黨員幹部道德引領作用,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帶頭作用,多措並舉推進德治理念,構建和諧文明村居。
連日來,西張耿村的村民們利用農閒時間在夜校禮堂彩排節目,為12月27日的毛澤東為西張耿農業技術夜校批示65周年文化活動作著各項準備。該村婦聯主席解建霞表示,通過舉辦文化娛樂活動,讓村民們參與其中、樂在其中,實現村裡文明活動的常態化開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西張耿村黨總支書記任瑞青表示,在「全國文明村鎮」的新起點上,村「兩委」將深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文明新風,持續改善人居環境,努力壯大集體經濟,實行農旅融合發展,使群眾成為文明創建的參與者和受益者。
下載「七彩鹽湖」APP
原標題:《《運城日報》刊發丨擦亮「面子」,做實「裡子」 ——「全國文明村鎮」鹽湖區西張耿村的鄉風文明之路》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