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京東數據研究院發布《環球尋味 進階的中國年——2018生鮮年貨消費報告》,基於京東大數據,從市場、用戶和地域多個角度分析國人生鮮年貨消費特徵,通過數據描繪了京東生鮮用戶「鮮、快、好、洋」的生活日常。
京東大數據顯示,與2016年相比,2017年京東生鮮銷量同比增長超過330%,銷售額同比增長則超過240%。
隨著京東生鮮品類的持續擴充,用戶的選擇範圍的不斷擴大,國民消費能力的快速提升以及對電商的依賴,通過京東平臺購買生鮮已經從「嘗鮮」變成「日常」,春節年貨的選擇上也因此產生了明顯變化。
對比不同年齡段用戶在京東平臺的消費結構發現,50後、60後和70後用戶的生鮮消費在其京東全站消費佔比最高,可見「銀髮經濟」效應在生鮮電商領域更為明顯,網上買菜、買肉的習慣也在逐步取代菜市場在中老年人心裡的地位。
京東大數據發現,80後、90後愛買水果,奇異果/獼猴桃、車釐子是他們的最愛;70後偏愛買豬牛羊雞肉和蛋類;50後和60後愛買海鮮水產,其中以魚類和蝦類居多。
從品類來看,2018年春節,消費者尤其青睞生鮮產品做年貨。受春節季影響,生鮮產品銷售火爆。春節期間,生鮮產品銷售額同比增長198.8%。2018年春節期間,生鮮消費金額佔比最高的品類為:海鮮水產、水果和豬牛羊肉。
其中,海鮮禮盒和蝦類的消費較高,生鮮成為禮尚往來的饋贈佳品,可見送新鮮、送健康正在成為送禮的關鍵詞。
從地域來看,春節期間,各地生鮮消費整體水平保持同比增長快速,均超100%。不同地域和不同城市之間展現出不同的生鮮偏好。典型沿海城市生鮮消費各具特色,不同地區網購生鮮的偏好也大不相同,各地對生鮮選擇上彌補了當地的飲食品類結構,可見電商平臺正在成為消費者「個性食鮮」的優質選擇。
從生鮮產地來看,「尋鮮」走向國際,生鮮消費更加具有國際範兒。進口生鮮登上全國人民的年夜飯餐桌,大家都願意在春節期間吃些「新鮮洋貨」。
2018年春節期間,按照銷售額排序,最受歡迎的進口生鮮商品為:智利進口車釐子、野生阿根廷紅蝦、厄瓜多白蝦、越南進口紅心火龍果和智利進口精選藍莓。
春節作為一年中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提前囤貨」曾是一個常見現象,往年自然少不了雞鴨魚肉和堅果炒貨。春節期間,不同性別的用戶選擇採購的品類也呈現明顯差異,女性比較偏愛購買蔬菜、冷藏/冷凍食品和水果;男性喜愛海鮮水產、豬牛羊肉、禽肉蛋品。
與2017年春節期間相比,2018年春節生鮮消費同比增長最快的省份包括重慶、陝西、遼寧、福建、湖北,其銷售額同比增長均超過300%。
不同地區在春節期間網購生鮮的偏好也大不相同。京津冀地區用戶偏好購買蝦類、魚類、海參、牛肉、貝類;長三角地區用戶喜歡購買車釐子、橙子、牛肉、奇異果、速凍半成品等;沿海地區的用戶主要購買牛肉、蝦類、蟹類、羊肉、雞肉、奇異果、肉製品、速凍半成品;珠三角地區的用戶喜愛購買車釐子、橙子、雞肉、牛肉等。
海外布局和進口生鮮貨源已成為生鮮電商平臺的核心競爭力,豐富品類、加強原產地合作、強化供應鏈品質保證都至關重要。京東生鮮一直在強化海外產地直採能力,加碼冷鏈物流投資,目前已經為京東消費者提供超過50個國家和地區的原產地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