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酒質量良莠不齊
專家建議購買時細辨包裝
本報訊 (鄧 華李雲平)又到水草豐美的季節,來內蒙古旅遊的人多會選擇購買有特色的紀念品。奶酒因其濃鬱的草原文化特色,富有民族風情的包裝,成為熱門禮品。而最近關於80%奶酒為勾兌酒的說法讓奶酒業站在了風口浪尖上。
賈濤在北京工作,最近來內蒙古辦事,順便買了當地一種40元錢的特產奶酒作紀念,但馬奶酒開瓶後,刺鼻的香料味卻撲鼻而來。喝到嘴裡,口感特別不像酒,「就像水裡摻了酒精,兌了點香料」。
賈濤仔細觀察,發現產品標識上竟然不含一點奶的成分。更出人意料的是,拆開極具蒙古族特色的包裝後,裡面竟然是個有「金川」字樣的啤酒瓶子。
這樣的購物經歷讓賈濤哭笑不得,他打開內蒙古質量技術監督局的網站查詢,發現他買的塔拉紅蒙古酒王奶酒根本不在公布的20家有奶酒生產許可證的企業名單之內。
內蒙古百吉納奶酒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呂敬澤說,目前市面上的奶酒良莠不齊,有多種造假手段。一種是用白酒的生產許可證,生產白酒掛上奶酒的牌子賣;一種直接用酒精和奶精勾兌出「奶酒」;還有些則將酒精、牛奶混合,生產出奶白酒。
赤峰市正昊工貿有限公司經理馬成波介紹,在2009年之前,企業無需申請奶酒生產許可證。於是企業各自為戰,工藝有發酵生產的,也有勾兌的。
2009年12月1日,奶酒的國家標準開始實施,規定奶酒是「以動物乳、乳清或乳清粉等為主要原料,經發酵等工藝釀製而成的飲料酒」。在統一了發酵工藝後,質監部門開始審查生產企業的相關資質。
然而,奶酒國標並未管住勾兌問題,市場依舊亂象叢生。據馬成波介紹,內蒙古近年來旅遊市場火爆,也帶動了奶酒等禮品酒市場發展,不良企業正是看準市場前景廣闊,渾水摸魚。
除了較明顯的價格上的差別,面對連本地人一般都無法辨別真假的奶酒,普通消費者該如何識別?呂敬澤介紹,可從包裝標識、色澤氣味和理化指標上去判斷。
業內人士介紹,在包裝標識上,正規企業標註有生產廠家、廠址、生產日期、國家標準及QS生產許可證號。在色澤上,一般的發酵奶酒都是淺金黃色,清澈透明。另外,牛奶和乳清發酵的奶酒,有淡淡的奶香,且會長時間散發。勾調奶酒剛打開奶香四溢或有刺鼻香味,但時間稍長就沒味了。奶酒是營養型酒,含有胺基酸、液態氮和多種微量元素,正規廠家也會在產品證書上進行標註和含量說明。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