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西歌吹視平蕪, 廿四橋邊有月無。自今日開始至六月十五日,北京民族飯店以「醉美揚州味」為主題的第二屆揚州美食節在天下一品餐廳再次回歸。
說起揚州,似乎仍然停留在那個身懷榮耀的古都時代:她是隋唐的廣陵郡,是明清的揚州府;她是文人墨客筆下的「煙花三月」,是「最春天」的江南城市;她是曾經繁榮的經濟古地,多年過去從未衰落……
「東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淮揚菜的美食文化與這座古城的歷史一樣源遠流長。選料嚴謹、因材施藝;製作精細、風格雅麗;追求本味、清鮮平和。以「精緻、中和、融合、時尚、養生」著稱於世。
本屆揚州美食節與揚城一味餐飲有限公司共同合作,特別邀請了淮揚烹飪名師,呈現淮揚菜的「傳統與原味」,各類新鮮食材經精湛刀工和精細製作烹製,口味清淡合宜,貼合夏季北方食客之需,引發各界讚譽。
蝦籽茭白
在《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中出現了一道菜「蝦籽茭白」。鮮嫩的茭白白白胖胖的煞是惹人喜愛,裹上具有濃厚河鮮味道的幹蝦仔令人食慾大動,這是地道的江南家常小菜。
響油鱔糊
諺曰「小暑黃鱔賽人參」,當噴香的炒鱔糊上桌後,澆上滾燙的熱油,在那一剎那沸騰的響聲伴隨著從像的香氣升騰而起,吃來鱔魚的鮮滑與醬汁的甜美相得益彰,儘管早已進入了千家萬戶,響油鱔糊卻絕不是這麼平凡的家常菜,和食堂裡陳列的炒鱔絲不可一概而論,要用一句廣告詞叫作「不是所有的炒鱔糊都叫響油鱔糊。」至少,顧名思義,得要滿足「響油」二字。
紅燒馬鞍橋
唐代詩聖杜甫有絕句云:「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此描寫明媚春光的詩句被廚師借來。做了名菜「白鷺上青天」。白鷺上青天舊名魚丸湯。魚肉質細嫩,鮮而不膩,魚肉成熟後魚丸玉白,形似珍珠,人們美名其曰「大珠小珠落玉盤」。將魚丸配合綠葉菜,下雞湯燴,魚丸嫩白,菜葉青壁,映在湯中,詩情畫意頗濃,命其名曰「一行白鷺上青天」,倒也貼切。
俗話說:吃在揚州,穿在蘇州,玩在杭州。在北京感受揚州的傳統美食,身在異鄉的你有沒有一絲嚮往。
圖為淮揚烹飪名師在為現場嘉賓烹飪揚州炒飯
關於北京民族飯店:
北京民族飯店一直以來秉承著高檔商務酒店的傳統,其歷史淵源可追溯到建國初期的1959年,當時民族飯店作為建國十周年的獻禮隆重開業,成為北京十大建築之一,是一家極具代表性的酒店。59年來,酒店一直憑藉細微且高尚優雅的待客之道屹立於酒店業的最前端。時至今日,北京民族飯店的知名度享譽全國,竭誠款待國內外商旅,全力滿足其嚴謹的服務需求。北京民族飯店處處都散發出獨特的傳統高雅氣質,這種韻味不但可以從匠心獨運的建築和典雅的裝修風格中領略到,也可以從服務質量中感受到,更能於每一間客房設計的細微之處捕捉到。酒店融合顯赫尊貴與靜逸於一體,凸顯獨一無二的高貴風雅。酒店餐飲更是以其獨特的美食節風尚帶給賓客豐富多彩的美食體驗,讓這家擁有59年歷史的老店不斷煥發著她的青春活力!
(圖片攝影/劉達華 張宇 責任編輯/張小強)
本文來源授權轉載《商務財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