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海參捕撈全過程 "水鬼"半小時撈50斤(圖)

2020-12-05 半島網官網

  又到了冬

海參捕撈

的季節,記者昨日跟隨海參養殖戶和「

水鬼

」(海參捕撈員)一起來到膠南海參養殖區,實地探訪海參捕撈的全過程。由於夏季水溫過高,加上雨水太多等方面原因,今年冬海參產量下滑三成,收購價格也上漲了兩成多。除此之外,由於工作危險,如今即使月薪3萬元也難招到捕撈海參的「水鬼」了,海參捕撈行業陷入了窘境。

  探訪 一天最多撈千斤海參

  昨日上午,記者跟隨海參養殖戶和 「水鬼」徐全水來到位於膠南泊裡鎮石崖村的海參養殖區。養殖區一眼望不到頭,被分割成一片片的水域,水面下就生活著有「補品之王」之稱的海參。

  「海參夏眠結束後,會隨著水溫降低大量出來覓食,現在正好是海參個頭最大、肉最多的時候。」徐全水說,再過十幾天,冬海參就會大量上市,市民可以買到新鮮的海參了。徐全水先套上了潛水服,再戴上潛水鏡,用皮管子將前面的洞口勒緊,然後戴上腳蹼和呼吸器,手裡拿著裝海參用的網兜,一個猛子潛入水中,很快就不見了蹤影。「捕撈員需要下潛到海面下七八米深的地方,一次要將網兜裝滿才上來,一網兜可以撈五六十斤,價值四五千元。 」養殖區負責人尹寶昌介紹,一般的捕撈員一天可以捕撈五六百斤,效率高的可以撈出上千斤。

  半小時的時間,徐全水就撈了滿滿一網兜的海參上來。記者看到,海參平均長度在20釐米至30釐米,有巴掌大小。

  行情 熱死三成價格漲兩成多

  今年43歲的徐全磊養了20多年海參,有200多畝海參養殖池,今年的情形讓他難以樂觀。徐全磊指著一片40多畝的養殖區說,由於今年夏季水溫太高,導致不少海參被熱死,「海參最高可以忍受33℃的高溫,超過這個溫度就會死亡。 」「我這個靠海近的海參池子還好些,有的池子海參大片熱死,直接爛在了池底,水都變渾了。」提起幾個月前的情形,徐全磊仍難掩心痛。此外,由於今年雨水較多,導致養殖池鹽分濃度降低,很多海參由於缺乏鹽分也死亡了。

  「今年比往年減產三成,靠近海邊的養殖池還好些,離海遠的養殖池損失慘重,有的養殖戶血本無歸。 」徐全磊說,有個朋友東拼西湊了一千多萬投了進去,沒想到幾乎血本無歸,「這個行業遠不如想像的那麼好,裡面的風險太大了。 」

  由於海參減產,加上人工等成本的上漲,導致今年海參的收購價漲了兩成多。去年同期,剛捕撈上來的海參收購價為70多元/斤,如今已經漲到了90元/斤。

  無奈 月薪3萬招不到「水鬼」

  徐全水從18歲就開始當「水鬼」,到今年幹了整整30年,他既有自己的養殖池,也兼職幫其他養殖戶撈海參,「準備今年就退休不幹了,年紀大幹不動了。」由於長年風吹日曬,徐全水看著比實際年齡大不少。徐全水平時要照看自己的海參池子,只是在收穫季節會幫助其他養殖戶捕撈。 「水鬼」不是什麼人都可以幹,這是一個技術性很強的行當,不僅要能吃苦,還要有豐富的海下作業經驗,普通人下去可能連命都會搭上。

  除此之外,幹這行還會落下一身的職業病,例如關節炎等。正因如此,「水鬼」這個行業收入很高。海參捕撈季一般3個多月,捕撈一斤海參提成2元,一名「水鬼」平均一天可撈500斤,一個月下來就是3萬元,3個多月就可以賺到10萬元,比很多白領一年賺得都多。

  雖然收入很高,但這些年「水鬼」這個行當卻越來越難招人,只有原來那幫老人在堅守。 「太遭罪了,每天要在海水裡泡上10個小時,現在年輕人都吃不了這個苦。 」對於這個行業的未來,徐全水充滿了悲觀。

  專業經紀人年入20萬

  記者採訪發現,圍繞海參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養殖戶、採購商、經銷商、捕撈員等,都從這個行業分一杯羹,由於大量個體養殖戶的出現,如今海參養殖開始走合作社的道路。老尹家海參總經理尹寶昌告訴記者,原來他們都是自己承包大片海域,然後購買參苗、僱人養殖,但這種方式耗費太多的人力物力,效果反而不好。如今,他們和大批的散養戶籤訂了合作合同,海參養殖過程和質量由養殖戶負責,生產加工企業負責採購,這樣就調動了養殖戶的積極性,也降低了企業的風險。

  在此基礎上,誕生了一個全新的職業——海參經紀人。由於養殖戶眾多,採購企業無法派出眾多的人手去收購,就依靠經紀人來收購,企業只負責加工銷售。海參經紀人每收購一斤海參可以提成2元,一年下來僅靠這一項就可以賺20多萬元。但這個高薪的工作並非什麼人都可以幹,需要多年積累的專業知識,還要跟養殖戶們搞好關係。

  記者 李德銀

相關焦點

  • 走近黃山村"猛子將":深潛海底年捕撈海參萬餘斤
    「看天氣適合海底捕撈,8點半出發,上午幹兩個小時的活兒就行。」林先兵說。  1966年出生的林先兵,十四五歲的時候就開始跟著父輩從事「猛子將」行業。在當地人眼裡,「猛子將」是對下海捕撈海參漁民的特別的稱謂。  腰纏30多斤鉛砣  11日,海上有霧,但海風並不大。上午8點15分,林先兵開動了漁船,往嶗山灣大管島方向駛去。
  • 參德福丨新鮮海參第一撈,直擊海參捕撈現場!
    今年因為疫情的影響,春參捕撈耽誤了一些時間,但是也讓海參有了更長時間的營養積累,海猛子們已經盤算著先下海看看情況,經過一冬的沉澱選個好天氣打響參德福春參捕撈第一炮!水下溫度低,膠皮衣裡面都得穿上層小棉襖,才能在廣闊的海域中保證持續捕撈的戰鬥力!這是去年秋參捕撈時候標記的地方,下面的海參肥著呢!海面上的情況老漁民一看就懂,直接停在這片海域準備下水。海參只有春秋兩季的捕撈時間,所以我們格外珍惜下海的機會,海猛子們已經準備好了。
  • 探訪煙臺海鮮市場|一漁民出海7小時,捕撈200多斤爬蝦
    今年5月1日起進入伏季休漁期,4月25日,記者來到煙臺紅利海鮮市場、煙臺東口碼頭探訪漁市情況,漁民反映受休漁期延長和近期大風影響,爬蝦捕撈量大,一漁民說當日出海7小時,就捕撈了200多斤爬蝦。  25日上午9時,煙臺紅利海鮮市場已是人頭攢動,攤位前擠滿了前來購買海鮮的市民,「這幾天海鮮價格變化不大,往年休漁期前價格會漲。」
  • 記者親歷海參捕撈、加工全程: 帶來安全放心的「大連海參」
    大連長海縣是公認的優質海參產地,坐擁北緯39度純淨海域,這裡的海域水溫比其他海域溫度神奇的普遍低5℃,由於氣溫低,導致海參生長周期長,肉質更加肥厚細膩,口感勁道,營養價值更豐富,這樣的慢生長確保了海參絕佳的品質。
  • 莊河倆小夥偶遇成群梭魚 3小時捕撈700多斤(圖)
    3月30日下午,當地居民胡紹森和朋友在海邊意外看到了魚群,僅用3小時就捕撈上700多斤。後鑑定,這次出現的魚群為梭魚,成群現象是因為梭魚春季在近海集群繁殖。  意外 大量梭魚湧向潮溝  在莊河海邊,漁民們常說"誰能見到梭魚群,那可比中彩票還幸運"。
  • 《2019長島野參海參捕撈紀實》-長島野生淡幹海參多少錢一斤呢?
    ,良好的自然條件造就了海參的品質,但是這麼好的海參每年的產量卻少得可憐,一年也只有二三百斤,因為在每年海參捕撈的時候,平均每500斤海參,只能挑出50斤8-9年參齡的純野生海參,數量特別稀少,所以海參尤為珍貴,真正的鑽石品質,大家看看,如果大家有不懂得,想鑑別的,百度搜索:「海島漁夫海參」官方微博。
  • 會跳舞的海參,越撈越少了
    當吃貨越來越多,海參越撈越少,他深入南海,幫海參繁育,為海參搬家。守護海洋:身體結構「逆天」,身懷三大絕技外表看全似肉刺,它們的內心卻是柔軟的;遇到危險的時候,它們會把內臟吐出來,迷惑敵人,自己逃之夭夭,過一段時間新內臟又會重生;在產卵排精前,它們還會跳一段舞……海參,對我們來說是怎樣的存在?
  • 海參市場水多深?一斤海參灌半斤添加料,野生參王實為過水參
    近日,有消費者反應網上售賣的大量野生幹海參價格參差不齊,有些差價達到近萬元,同時在味道上明顯有摻糖或是摻鹽跡象,有些消費者還發現海參的黑色是染上去的!海參市場的水究竟有多深?為此有拍客特地前往大連探訪了幾家海參生產商,了解到的行業內幕令人震驚!
  • 你見過海參是怎麼撈上來的嗎?這些青島人太猛了!
    帶著輸送氧氣的「生命線」,撈參人張志濱跳入冰冷的海水中。「以前都是背氧氣瓶,一是太沉,一身裝備要比現在重七八斤,二是在水下潛半小時就要上來換一次,效率太低。」今年48歲的張志濱,是西海岸新區薛家島人,已經有30年的撈參經歷。記者隨張志濱、李清彩換上一身行頭:套上厚重的膠皮潛水服,戴上潛水鏡、將裝參的網掛在脖子上、穿腳蹼,這身行頭重約40多斤。隨後,大家又將幾個鉛塊掛在腰間,潛水時用來抵消海水的浮力、保持在水中的平衡。
  • 幹海參賣到16800一斤,只因去年海參遭災,看海參撈取過程
    但有一款高檔海產品,就是海參,吃的人不多,了解的人估計更少,今天小編帶你看看海參是如何在海底被撈取,然後加工成幹海參或者是即食海參的過程。圖為一隻肥胖的海參躺在海底,懶洋洋的曬著從海水中射過來的太陽。天然野生海參一般生活在稍深一些的海底,養殖者一般是採取底播的方式,就是將海參苗撒到自然水下7-10米左右的海底,然後海參就自己在那裡生長了,3年左右即可以長成成品海參。
  • 1580元/斤 漁民自曬海參只有300斤
    對於海參的質量,大家都很放心,可漁民老薛還沒給海參定出價來。就在昨天下午,養了十幾年海參的老薛終於將底價告訴我們了:每斤只要1580元,完全是自家養殖、土法清洗晾曬的頭茬五年生純淡幹海參。  不過,老薛同樣也強調,頭茬海參本來就少,而且是「土法」加工,只有自己和兒子還有兩個工人忙活,數量非常有限,其中純淡幹海參只有300斤,還有少量的半成品海參,要想訂購還得抓緊。
  • 煙臺海參價格十年翻一番 野生海參難覓蹤跡(圖)
    王老闆表示,價格再怎麼漲對銷量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過來買海參的都是老客,每年一入冬就吃海參,漲多少也得吃。」    9:30,環海農貿城。「這十年,海參的價格基本是翻了一番。」一家海產品店老闆感嘆說,海參的價格基本是以每年10%的速度在遞增。「十年前,我去海上收購活海參,每斤價格多在40-50元。現在,池養活海參的收購價都達到了每斤100元。
  • 杭州「水鬼」胡龍華:我是深海採螺人 拿命搏得極致鮮
    從沈家門半升洞出發,航行大約需要4個小時,中間手機基本上毫無信號。  海水碧藍清澈,海面上,白色的浮子像是繁星點點,浮子下面,便是一串串深海養殖的貽貝,被譽為海上牧場。  枸杞島島礁資源豐富,除了漁民以外,曾經活躍著大量的「水鬼」,又稱為深海採螺人。
  • 漁民追潮撈海蜇跟拍 最大海蜇四五百斤沉(圖)
    今天,跟隨我們的鏡頭去近距離感受一下海蜇捕撈、加工的全過程。    記者滕慧子:下午兩點,我們現在來到了嶗山區黃山社區的黃山碼頭,每天的這個時間都有二十多艘漁船在海上作業捕撈海蜇,為了更清楚地拍攝海蜇捕撈的全過程,我們現在是登上了隋師父的漁船,到兩海裡以外的海域,去看看新鮮的海蜇是怎樣捕撈上岸的。
  • 親歷煙臺深海野生海參第一捕 真假野生差異大
    原標題:親歷煙臺深海野生海參第一捕  5月底、6月初是海參捕撈的好時節,野生海參產地之一的煙臺大黑山也在近日開始了今年第一次的野生海參捕撈工作直擊捕撈現場小船帶回大「貴族」  怎麼捕撈海參?是在海裡撒網嗎?沒接觸過捕撈海參的人難免有種種疑問。但是捕撈海參的船隻真沒有電視上拍的那麼精緻豪華。我們跟船出海,坐的僅是一條帶有簡易發動機的小船,船上是全副武裝的老王和另一位搭檔。此次捕撈海參的是有十幾年捕撈海參經驗的捕撈員老王,業內對於他們這一行的都有一個暱稱叫「水鬼」或「猛子」。
  • 這片海海參:自家海域深海捕撈的正宗遼刺參
    在我們這,一年適合出海捕撈海參的日子不到50天,所以從我記事起,每年到海參捕撈的季節,家裡的長輩就會出海捕撈海參,長大後,我的弟弟和姐夫也從事這份工作。在我們這邊,靠下海捕撈海參的都被人們稱之為「海猛子」,「海猛子」工作非常辛苦,即使在最炎熱的夏天,他們也需要穿著厚重的棉衣棉褲和橡膠連體衣,再系上 30 公斤重的腰鉛,背上氧氣瓶,才能下潛到距離海面十幾米甚至幾十米的地方捕撈海參。
  • 水下拍攝漁民潛水捕撈艱辛勞作
    下海捕撈要看運氣,運氣好時收穫很多,運氣不好時一個多小時也撈不到多少海產品。    兩人一起勞作,在水下算是最熱鬧的場面了。圍捕在巖石中的石斑魚需要兩人在水下密切合作,用魚槍把巖石中的魚趕出來。透過能見度僅幾米的海水,看見礁石上的海螺,先用鐵鉤搗松,然後裝進網兜;遇到泥砂中的海參,索性將鐵鉤換到左手,右手直接抓起放入網兜。如此反覆,在海底漫遊,尋找海鮮大餐上的珍饈原料。    「嗬!今天開局還不錯。」約莫半個小時後,王石賢浮出海面,託起網兜,用力一抖,十幾隻黑色的海參和零散海螺便懶懶地躺在了船艙內。    「你潛了多深?」記者問。
  • 鮮海參身價暴跌 半斤一個僅賣70一斤(圖)
    晚報訊 春暖花開之際,島城春海參開始進入捕撈季。昨日,在黃島區琅琊鎮海域的,養殖戶們迎來了「春參第一撈」,受「糖海參」和酒店需求量下降等因素影響,三個頭的大海參今年只賣70元一斤,較去年同期下降20多元,更創下了2009年金融危機以來的第二個低價。
  • 蔥爆海參,涼拌海參,從泡發到製作全過程!
    一、蔥爆海參材料:已發好的海參5隻大蔥1~2根生薑1塊, 配料:耗油、生抽、老抽、白糖、冰糖、米酒、澱粉1、大蔥切片,生薑切片,熬製蔥油2、大蔥另切小段炸一炸撈起備用,蔥油舀一勺起來備用,剩下的蔥油留鍋裡
  • 大連舉辦首屆海參捕撈旅遊文化節
    剛捕撈出海的海參,個大、體肥、皮厚,不少單個重達500克以上,吸引眾多遊客拍照、競相購買。11月8日,大連首屆(玉兔島)海參捕撈旅遊文化節啟幕。玉兔島4萬畝生態海洋牧場在經歷九年封海禁捕之後孕育的海參首次被捕撈出海亮相,不少鮮活海參單個重達500克以上。本屆海參節由遼寧省海洋水產養殖協會主辦、順天海川企業集團大連玉兔島海珍品有限公司承辦,1萬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消費者參加了為期2天的海參捕撈節活動。據遼寧省海洋水產養殖協會會長陳林介紹,海參是大連的一張名片,每年大連的海參產量大約5萬噸左右,產值200多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