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見聞)千年傳承「孔府菜」飛進尋常百姓家
中新社曲阜2月19日電 題:千年傳承「孔府菜」飛進尋常百姓家
作者 沙見龍
「六藝涼菜」、「孔門三套湯」、「孔門豆腐」……春節期間,山東曲阜市民孔繁鵬將孔府禮賓宴搬上了自家餐桌,他要用千年傳承下來的「孔府菜」招待訪客。
由孔府菜組成的「六藝禮賓宴」、「孔府素宴」、「孔子禮樂宴」等宴飲,成為來曲阜旅遊的海內外遊客必須體驗的一項。圖為「孔府菜」宴席。 沙見龍 攝
曲阜是中國古代偉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誕生地,起源於宋仁宗寶元年間的「孔府菜」,因孔府在歷代封建王朝中所處的特殊地位而保全下來,是清乾隆時期的官府菜,成為中國飲食文化重要組成部分。
「孔府菜」主打文化牌,凸顯儒家文化,如今成為曲阜當地的特色菜品。據孔繁鵬介紹,在曲阜很多酒店都可預定到「孔府菜」,還可以搬上自家餐桌,每逢家中有迎賓、喜壽等宴席,當地很多市民大都預定「孔府菜」。「在交流情感的同時,賓客間還能了解、學習到每道菜名的歷史典故。」
打開孔子故裡曲阜迎賓館的菜譜,「魯壁藏書」、「陽關三疊」、「半部論語」等一連串雅韻古色的菜名「魅惑」著眾多食客。為一睹傳承千年的「孔府菜」「芳容」,食客們春節前便早早預定了「孔府宴」,且已經被預訂到了正月十五之後。
來自北京的武建偉兒時在山東長大,對於「孔府菜」有些許了解。「雖然菜品取材大部分是家常菜,但每道菜都富有文化內涵」。武建偉表示,既能品嘗美食又可學習傳統禮儀、文化知識,親身感受儒家文化,正是「孔府菜」越來越吸引遊客的原因。
「在古代,由『孔府菜』組成的『六藝禮賓宴』『孔府素宴』『孔子禮樂宴』等宴飲,是大戶人家或是官府用於接待貴賓,生辰家日、婚喪喜壽時特備,如今已入尋常百姓家。」談及「孔府菜」的受歡迎程度,山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孔府菜烹飪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彭文瑜深有體會。
彭文瑜透露,「近年來,定做『孔府菜』的訂單應接不暇,到曲阜旅遊的海內外遊客都點名品嘗孔府菜,很多外地遊客也都慕名而來」。「孔府菜」遵循孔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之訓,做工精細,講求文化與烹飪技藝完美結合,同時提倡科學飲食,強調營養健康,與當下人們的飲食理念完美契合。
2015年10月17日,中國衍聖公府飲食技術標準化委員會宣布,「孔府菜」正式申請加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在從事「孔府菜」製作40多年的彭文瑜心裡,如何更好地發掘、傳承「孔府菜」成為他的心病。
對於「孔府菜」未來的發展,彭文瑜表示,儘管隨著消費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孔府菜」越來越受海內外遊客的歡迎,但曲阜還沒有一家孔府菜專營飯店。希望能夠在菜品工藝和製作流程上建立統一標準,定期為孔府菜廚師辦班,通過考試方式設定準入門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