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外長勒德裡昂:世界成功挺過艱難的一年

2020-12-18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2月16日報導法國《費加羅報》12月14日發表記者伊莎貝爾·拉塞爾對法國外長讓-伊夫·勒德裡昂的專訪,勒德裡昂稱「我們經歷了可怕的一年,但我們挺住了」。專訪全文摘編如下:

系列危機動搖多邊秩序

《費加羅報》記者問:自您任外長以來,是否經歷過比2020年更糟糕的年度?

讓-伊夫·勒德裡昂答:我們經歷了可怕的一年。從伊朗將軍蘇萊曼尼遭暗殺導致暴力升級開始,中東地區有可能出現政治大動亂,並且一直在進行的打擊「伊斯蘭國」組織的行動可能受到阻礙。接下來,新冠病毒危機讓我們遭受經濟和社會影響,世界變得日趨殘酷。說它是可怕的一年,因為它見證了川普政府持續劍走偏鋒,將極端主義和國家主義的意識形態進行到底,直至在大流行期間退出世界衛生組織。說它是可怕的一年,因為我們法國,包括整個歐洲經歷了仇恨和暴力運動,遭遇恐怖主義襲擊。最近發生了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危機,這是一場兩國利用現代手段發動的真正戰爭。土耳其不斷採取種種敵對行為,威脅整個地中海地區的安全。法國一些重要夥伴遭受了悲劇性的考驗,如深陷危機中的黎巴嫩。最後,說它是可怕的一年,因為薩赫勒地區經歷了一些政治幹擾。所有這一切還要加上英國脫歐。我們看到諸多考驗集中在一起,它們動搖了多邊秩序本身的基礎,並讓我們的價值觀變得脆弱。因為這一系列危機,我們甚至曾想過這個世界是否搖搖欲墜了,但我們挺住了。

問:我們是否已走出這個階段?

答:不管怎樣,我們挺住了!我們已經成功保住了最重要的。世界衛生組織生存下來了,並同意改革。伊朗核協議得到了保護,而一些相反的意見差點葬送了該協議。我們拯救了《巴黎氣候協定》,儘管美國人退出了,還拯救了反「伊斯蘭國」組織聯盟,而美國數次宣布放棄。我們在國際層面上處理了薩赫勒危機,部署了歐洲人組成的塔庫巴特遣隊。

儘管英國脫歐,但我們維護了歐盟的主張和團結。歐洲今年尤其表現出抵禦和保護的能力,甚至還有打破禁錮的能力。有了這些基礎,我們現在應該開始重建歐盟,尤其是在法國2022年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的前景下。

歐洲變得更加成熟堅定

問:自喬·拜登當選以來,您是否發現世界有了一些改變?

答:每個人都熟知拜登在競選期間及其獲勝後的講話。拜登採取新的方式談及三個重要的國際問題。首先是氣候問題,拜登表示想重返《巴黎氣候協定》。從1月底開始,我們將有美國夥伴,將顯示出與我們相近的意願。其次是衛生健康問題,新政府已宣布想要重返世界衛生組織,並為普及疫苗採取行動。最後是伊朗核協議,在這個問題上,拜登有可能重新加入《聯合全面行動計劃》。我可能在拜登就職後前往華盛頓,主要就是為了談論這個問題。我們也將恢復過去的跨大西洋關係。

在這四年的時間裡,許多事情發生了改變。各種實力對比加劇,中國和美國之間的衝突愈發尖銳,其他大國也顯示出自己咄咄逼人的姿態,貿易問題惡化。歐洲也已經變了,變得更加成熟,彰顯自己的主權和實力,並著手以新姿態重新打造跨大西洋關係。不是為了競爭,而是為了擁有一種更平衡的關係並展現自身特性。這是一種新格局。我們是樂觀的,因為美國需要強有力的盟友,擁有更平衡的跨大西洋關係同樣符合美國的利益。

問:北約和歐盟提高了對土耳其的調門。風向真的轉變了嗎?

答:自秋天以來,土耳其通過全方位幹預地中海地區,無視國際法和對盟友的承諾,鋌而走險。此外,土耳其還製造了一些仇恨和破壞穩定的活動,抨擊我們的價值觀,試圖動搖我們。與土耳其之前所認為的相反,這些過分的舉動讓我們的夥伴們幡然醒悟。這種醒悟出現在兩個時段。首先,美國國務卿邁克·蓬佩奧在北約的講話呼籲土耳其明確立場和對盟國的承諾,並要求它放棄破壞穩定的行動。另外,歐洲理事會決定實施與東地中海局勢相關的制裁。如果土耳其拒絕改變,歐洲理事會明年3月將採取新舉措。

打造新型跨大西洋關係

問:法國在世界上的形象因為馬克龍發生了改變嗎?

答:自他上任以來,法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形象得到了改善。馬克龍成為標杆,他在解決各種危機中必不可少。在各種困境中,他力圖讓人們聽到法國的聲音,突出共和國的價值觀,並且提醒人們,作為聯合國安理會成員國,我們堅守自己在世界上的陣地。最終,實際上他的直言不諱讓他成為值得信賴的人,直截了當反而疏導了困局。雖然這解決不了危機,但至少可以讓危機避免陷入僵局。

問:馬克龍提到的北約「腦死亡」是否言之有理?

答:馬克龍坦承大家有目共睹的現實,他提出四點質疑:美國的承諾、歐洲自身安全、價值觀和成員國的團結。大家都在思考這些,但沒有人敢說出來。如果沒有馬克龍,可能形勢不會發生改變。

問:當看到不可能讓德國的戰略文化改變之時,您難道不擔心拜登上臺會再次讓柏林滑向美國的安全保護傘之下嗎?

答:我不認同這種看法。我們德國人和法國人準備重新打造跨大西洋格局,它將不同以往。德國外長海科·馬斯和我在共同籌備與美國新一屆政府的首次訪問。在川普政府執政四年之後,我們現在處於一種新邏輯中……我們考慮在一種經過調整的跨大西洋關係中打造一個更有主權的歐洲。我們今後可一起談論戰略自主。

問:英國脫歐談判受阻令您想到了什麼?

答:卡桑德拉曾預言,英國人將會讓歐洲四分五裂,歐洲團結將分崩離析。然而,除了在公平競爭、漁業和治理這三方面的分歧,歐洲人現在依舊同心協力。

相關焦點

  • 馬克龍強硬宣戰,外長卻主動求和!法國已病入膏肓,無藥可救了
    "一幅漫畫引發的血案"震驚了全法國,也震驚了世界,當時馬克龍就鐵青著臉宣布,要鐵腕治理本國的宗教極端主義思想,並為被斬首的歷史老師舉行了隆重的"國葬"。然而就在馬克龍準備對宗教極端主義宣戰之際,國內的極端分子卻用行動表達了對馬克龍的蔑視。
  • 中國駐法國大使:同甘共苦 相互支持
    法國國民議會議長費朗、外長勒德裡昂、農業部長紀堯姆、前總統奧朗德、前總理拉法蘭、前總理德維爾潘、共產黨全國總書記盧塞爾、駐華大使羅梁等也都站出來為中國加油鼓勁。還有數不清的法國民眾通過給中國駐法國大使館打電話、發郵件、網上留言等,為中國點讚。為體現與中國人民共克時艱的友情,法國中央政府已援助中方兩批醫療物資,並正在籌備起運第三批物資。法蘭西島大區批准了援助專款,伊夫林省表示將加緊生產口罩支援中國,一位議員捐贈了1萬個口罩,一位退休消防員寄來了一張300歐元的支票。
  • 瓜伊多「神隱」,委外長要法國交人
    據法新社5日報導,委總統馬杜羅本周一曾暗示瓜伊多「躲在」某國大使館內,但委內瑞拉外長阿雷亞薩周四向媒體確認,瓜伊多就藏身法國大使館內,但是「由於他們無法進入任何國家的大使館,因此強力逮捕是不可能的」。阿雷亞薩表示希望法國能將逃避司法處罰的人交出來。報導稱,阿雷亞薩是在被問及瓜伊多和另一位反對派主要人物洛佩斯是否分別在法國及西班牙大使官邸時,作出上述回應。
  • 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只要中法相互理解和尊重 就沒有什麼能夠...
    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國際在線報導(記者賈延寧、呂茜):中、德、歐領導人會晤將於當地時間14號舉行。今年是中國同歐盟建交45周年,雙方關係發展面臨重要機遇。日前,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就中法關係、中歐關係發展接受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的專訪。
  • 法國經濟步入艱難改革年(圖)
    新華社/路透  經濟形勢不樂觀  2007年,法國經濟繼續低迷、公共財政赤字居高不下,新政府的經濟改革面臨著嚴峻的考驗。據法國官方提供的數據,2007年法國經濟增長率約為1.9%,連續兩年低於歐元區的平均增長率(2.6%)。尤其是第四季度的罷工潮,給法國的國民經濟帶來了巨大衝擊,並將持續影響今年的增長。
  • 王毅同泰國、坦尚尼亞外長通電話
    據新華社北京2月5日電  2月4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應約同泰國外長敦通電話。  敦代表泰方向中方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表達支持,強調在這一艱難時刻,泰方將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相信中方將很快克服困難,使形勢儘快恢復正常。泰方願向中方提供一切可能的幫助。
  • 俄德法烏將召開「諾曼第模式」四國外長視頻會議
    新華社莫斯科4月16日電(記者吳剛)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16日與德國外長馬斯通電話,表示有關各方正籌備烏克蘭問題「諾曼第模式」四國(俄羅斯、德國、法國、烏克蘭)外長視頻會議。據俄外交部16日發布的公告,俄德兩國外長就當前烏克蘭頓巴斯地區局勢交換了意見,強調各方應嚴格履行旨在解決烏克蘭問題的明斯克協議及「諾曼第模式」四國機制和烏克蘭問題三方聯絡小組(烏克蘭、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俄羅斯)框架內達成的共識。
  • 14年抗日戰爭,哪一年最艱難?1944年絕對是最艱難的一年
    抗日戰爭是從1931年起(九一八事變),直到1945年才結束,這十四年內非常艱難。但是這十四年哪一年是最艱難的?目前公認的回答有兩個:第一個就是1937年;另一個就是1944年。前者就是已經盡力了但還是打不贏,都已經失望透頂了。後者就是堅持了那麼多年仍舊沒有希望,都已經到了絕望的地步了。那麼到底哪一年是最艱難的?
  • 俄羅斯外長舉行年度記者會 批美國「肆無忌憚」
    俄羅斯外長批美國「肆無忌憚」伊司法總監抨擊美對伊制裁 巴不再接受美作為巴以調解方 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15日在首都莫斯科舉行「總結2017年俄羅斯外交工作」新聞發布會。拉夫羅夫稱,從外交角度看,過去一年是艱難的一年,諸多問題依舊難解。被問及美國總統川普就伊核協議的最新表態時,拉夫羅夫答:「非常不幸的是,我們的美國同僚及其盟友還想只靠發出最後通牒就把事兒辦了,根本不聽世界其他政治中心的意見。」他說:「實際上,他們不想承認世界多極格局日漸成形的現實。」
  • 南航河南分公司地服部成功保障楊潔篪外長要客航班
    15:45楊潔篪外長的隨從已辦理完手續,值機員將早已預留好的頭等艙1F靠窗座位發放給楊外長,隨行人員發放經濟艙第一排4F靠窗座位。地服部值班領導對於楊外長託運的8件行李慎之又慎,親自與行查分揀員反覆進行了3次核對,以確保要客行李萬無一失。       16:44,籤派通報開始登機,楊外長選擇後登機。
  • 王毅訪歐行程最後一站:將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外長馬斯會晤
    「中國外長向德國展開『魅力攻勢』!」據德國新聞電視臺8月31日報導,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8月31日展開對現任歐盟輪值主席國德國的訪問,這也是他訪歐行程的最後一站,預計將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外長馬斯等會晤。
  • 2019最後一天,伊朗外長到訪中國
    2019最後一天,伊朗外長扎裡夫到訪中國。長安街知事注意到,扎裡夫是在訪問俄羅斯之後趕往中國的,在俄羅斯,扎裡夫會見了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扎裡夫訪華的要義,12月30日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已在例行記者會上預報,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將同扎裡夫外長舉行會談,就伊核等雙方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
  • 啤酒節意外缺席 德國啤酒業如何度過「最艱難一年」?
    (抗擊新冠肺炎)啤酒節意外缺席 德國啤酒業如何度過「最艱難一年」?中新社柏林10月8日電 (記者 彭大偉)每年10月第一周,本應是慕尼黑啤酒節最熱鬧的時候。世界各地的人來到慕尼黑特蕾西婭草坪,在巴伐利亞風情的音樂和美食中暢飲啤酒。然而,今年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慕尼黑啤酒節自二戰結束以來首次停辦。
  • 王毅同泰國外長通電話:中方將像保護本國公民一樣維護泰國在華公民...
    中新社北京2月5日電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4日應約同泰國外長敦通電話。敦代表泰方向中方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表達支持,強調在這一艱難時刻,泰方將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相信中方將很快克服困難,使形勢儘快恢復正常。
  • 俄羅斯外長:清除敘利亞「恐怖殘餘」是重要任務之一
    2月18日,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和國防部長紹伊古在義大利首都羅馬出席會議時,均談及當前敘利亞局勢。拉夫羅夫表示,當前,清除敘利亞境內殘餘的恐怖主義勢力,是重要任務之一。紹伊古則對美國掠奪敘利亞石油資源的行為予以指責。
  • 當著全世界面,墨西哥外長大讚中國!釋放積極信號
    撰寫:桑如今新冠疫情勢頭並未有任何消減趨勢,反壓隨著冬季到來,更是給其傳播創造了便利條件,而隨著去年底英國,南非等地出現變異病毒之後,近日,世界各地也相繼報告本國發現變異病毒感染患者。截至目前,在全球範圍內仍然有很多國家沒有擺脫新冠疫情影響,在去年一年裡各國經濟因此發展停滯,作為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是一個居住者近千萬人口城市,到目前為止,新冠疫情仍然是影響其發展的最大難題,而中國給予其的幫助讓他們看到了「希望」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