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的傳統習俗中,貓頭鷹可不是什麼好鳥。面目恐怖,叫聲詭異,晝伏夜出,令千家萬戶避之不及。
我國民間就有「夜貓子進宅,無事不來」、「不怕夜貓子叫,就怕夜貓子笑」等俗語,貓頭鷹背負「不祥之鳥」的惡名,雖然有點冤,卻也屬於人之常情,畢竟自己的長相擺在那裡。
不過,在龐大的貓頭鷹家族中,也有一個幸運的種群,那就是人見人愛的雪鴞。
雪鴞的羽色非常美麗,通體為雪白色,也有的布滿暗色的橫斑,十分地雅致可愛,堪稱貓頭鷹中的白雪公主。
貓頭鷹一般都在夜晚出來捕食,而雪鴞則不同,它白天黑夜都可以出來活動。因此,雪鴞在夏季更習慣於棲息在北極地區,因為北極一帶的夏季一天24小時都是白晝。
但到了冬季,由於24小時的漫漫寒夜,它們只好往南遷徙,因此,越冬時節,在中國北方的一些地區,如河北、內蒙古、遼寧、黑龍江、新疆等地,也能見到雪鴞天使般的英姿。
雪鴞是當之無愧的空中雜技師,具有高超的飛翔技藝,無論是高空的特技飛行,還是瀟灑奔放的貼地飛行,都令人賞心悅目,堪稱絕美酣暢的空中藝術。
雄雪鴞求偶時的空中表演更是令人稱奇。首先,雄雪鴞會抓住一隻巖雷鳥,不斷高低起伏地盡情飛行,然後越飛越高,直上雲天,最後以優雅的垂直降落「跪求」雌雪鴞。
雪鴞終身為一夫一妻制,也因此贏得了愛情鳥的美譽。每當繁殖期來臨,雄雪鴞負責選定地盤,雌雪鴞則會選擇產卵的地點,並負責巢位的搭建。
雪鴞一年產12枚卵,而且雌雄雪鴞是不折不扣的模範搭檔。雌雪鴞在巢中孵蛋時,雄雪鴞就擔負覓食和護衛家園的任務。
它們從來不會留下蛋無人看管。如果遇到天敵襲擊時,雄鳥和雌鳥就會聯手出擊,採用俯衝或轉移注意力的方式將敵方趕走,確保蛋或幼鳥萬無一失。
隨著年齡的增長,雄性雪鴞的羽毛會越來越白,部分年老的雪鴞全身甚至會變成近乎純白色,而雌性雪鴞身上的一些斑點終身不會消失。
雪鴞的羽毛異常濃密,這身「羽絨服」讓它們能在零下50℃的低溫下還能保持近40℃的體溫。因此,即便在環境極其惡劣的北極,它們依然我行我素,不懼嚴寒,翩翩起舞。
不過,儘管外貌呆萌,形象超級可愛,雪鴞卻是一流的猛禽。它憑藉一雙銳爪和極快的飛行速度,在雪地環境中捕獵時,幾乎是手到擒來,從不失手。雪鴞主要捕食旅鼠,偶捕食野兔、鷗和鴨等大型獵物,戰鬥力超級恐怖。
1989年,雪鴞被列為中國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人見人愛的雪鴞,也能成為國人心目中的愛情鳥嗎?
(本文部分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