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我無為便是清心

2020-12-19 山城夜話

生存於這個繁複的世間,有些人總是很在乎別人。但一比較,自嘆弗如,覺得命不如人。

別人有錢,就會嫉妒。

別人有權,就會難過。

別人成功,就會仇視。

別人強大,就會咬牙。

別人出名,就會記恨。

別人英俊,就會傷心。

這就是心眼太小,讓「我」字遮住了眼睛,撐破了心靈。其實,人生在世,各有各的活法,何苦去計較別人,在乎別人。若能將「我」字拋開,就沒有什麼氣可生,仇可恨;也沒有什麼事可煩,怨可惱。只要能做到無我無為,心靈便是一片晴空,眼前便是一朵祥雲。

心無所求,自然也就無傷害。趙道一說:「忘世榮華,甘心寂澹」。心一寂澹,就能文靜、平靜、寧靜、雅靜。

人一無我,就能隨和、順和、氣和、祥和。

這正所謂:萬法皆空明佛性,一塵不染證禪心。

只嘆世人皆為物慾累,難以靜心去修行。

老子云:「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要想無我,必先修人道;要想無為,後修仙道。兩者若能共修,則可以寧心、靜心、雅心、清心。

若是真的無欲無求,便能耳根清淨;若是能將「我」字拋開,也就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便達到離世離塵。

無我,就能一念心靜;無為,蓮花處處遮蔭。

作者:一荒玄

編輯:實木

相關焦點

  • 心靈自由的三大法寶:無為、無我、利他
    無為才能無不為輕鬆容易兼顧心想事成正是無為之真諦無為像天一樣無所不覆任何事情都應充分遵行無我像地一樣無所不載任何時刻都應儘量忘掉自己無我是好病改運的良基人心一死道心方生一切的為己都在造惡惡有惡報規律難逃利他是心想事成的仙藥
  • 《金剛經》的「無為法」,是指以「無」為法,不是以「無為」為法
    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佛在《金剛經》第三十二品中說道,「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對於這經中的「無為法」和「有為法」,你是怎麼理解的?你會不會以為「無為」是指無所作為,「有為」是指有所作為?我覺得不應該這樣理解。
  • 淨空法師:「一切法無我,體是無為,相用是有為」
    《百法明門論》在總綱領上寫一句話,提出:一切法無我。百法,把一切法歸納成一百法,清楚明白了,裡頭沒有我。我有二種,無人我,也無法我。大乘從這裡入門,《百法》是法相入門,一定要了解事實真相。剩下六個,是無為法。所以有為法九十四個。有為是什麼?有生有滅,只要有生滅現象都稱作有為法。沒有生滅現象就不能說有為,並在無為法,像虛空,沒有看到它生滅,屬於無為。其實真正無為只有一個,真如無為。其他五個無為法,因為有為裡沒有有為的現象,我們可以說是相似無為,不是真的無為,真的無為只有真如,真如就是本性,就是諸法實相。
  • 老子、扁鵲、蘇東坡:無為,才是真正的無上慈悲
    說到無為,必須開門見山,凡是在辦公室混吃等死的無為,凡是在床上醉生夢死的無為,凡是要生要死的無為,統統都不是真的無為。因為現在一提到無為,很多人都陷入虛無主義,比如很頹唐的等死:覺著既然死後啥都不能帶走,我還這麼努力幹嘛,乾脆躺床上等死好了;要麼就是知識虛無主義:既然知識每十年都更新換代,那我總是學錯的知識又有什麼用呢?
  • 雲中吟系列·清心
    清心,指心地恬靜,無思無慮、安寧澄靜而無雜念的心境。「清心」一詞在《辭海》有注釋,其釋為治療熱性病熱入心包的方法。其實,縱觀古代文獻,「清心」謂之「心地恬靜,無思無慮」之意由來已久,《後漢書·西域傳論》:「(釋)詳其清心釋累之訓,空有兼遣之宗,道書之流也。且好仁惡殺,蠲敝崇善,所以賢達君子多愛其法焉。」
  • 道家《靜心咒》和《清心訣》,每天一遍,驅除煩惱
    靜心咒又稱寧心咒、清心咒。眾生皆煩惱,煩惱皆苦。煩惱皆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有形者,生於無形,無能生有,有歸於無。境由心生。若持誦靜心咒則不會被情緒左右,有利於碰到問題時能立刻冷靜下來。靜心咒(道家):冰寒千古,萬物尤靜,心宜氣靜,望我獨神,心神合一,氣宜相隨,相間若餘,萬變不驚,無痴無嗔,無欲無求,無舍無棄,無為無我。清心訣(道家):清心如水, 清水即心。 微風無起, 波瀾不驚。 幽篁獨坐, 長嘯鳴琴。 禪寂入定, 毒龍遁形。 我心無竅, 天道酬勤。
  • 淺談老子《道德經》「無為而無不為」
    通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無名之樸,夫亦將無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世俗將「無為」發揮淋漓盡致,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聽之任之,這就是無為?放任就是無為?錯,錯,錯。道家無為從來都不是無所作為。
  • 無為「舌尖」遊,用味蕾體會無為的魅力!
    無為,一個傳統的「魚米之鄉」,來到這,尋找當地的小吃和館子,沉浸在無為的煙火氣裡,品嘗這一方水土培育出的獨特風味。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無為一些特色美食無為板鴨人有百態,鴨有千味,無為板鴨,就是這樣一道有著獨特秘法的美食。
  • 「探尋無為舊城」民間流傳九街十八巷的無為城,你知道多少?
    無城,又名芝城,因境內的芝山而得名。據《通志》記載,無為舊城在花家疃。隋開皇元年(581年)建無為鎮。自宋元以降,無城分別為軍、路、州、縣治所,是歷代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無為礬礦始於唐、興於宋、盛於明,曾為全國七大礬都之列;無為城亦是宋初全國六大荼葉專賣市場之一。
  • 道家寶典:《冰心訣》《清心訣》《靜心訣》《養神訣》
    心無罣礙,意無所執。解心釋神,莫然無魂。靈淨歸一,氣協魄消。水流心不驚,雲在意俱遲。一心不贅物,古今自逍遙!靜心訣冰寒千古,萬物尤靜,心宜氣靜,望我獨神,心神合一,氣宜相隨,相間若餘,萬變不驚,無痴無嗔,無欲無求,無舍無棄,無為無我。
  • 一個小故事,完美解讀《道德經》: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老子提倡無為,其實是無所不為。「無為」,是我國先秦時期道家的主要思想,老子、列子、莊子對於「無為」都有論述。以「無為」達成「無所不為」的目的,才算是真正的「無為」。 《道德經》5000言中,「無為」的思想可以說是貫穿始終,共有12處提到無為。第3章中,講得非常明確:「為無為,則無所不治」。
  • 無為,道家的最高境界
    道家的無為決不是提倡什麼也不做和不為,這裡的「無為」境界是道家的最高境界。其深層次內涵是絕不能逆道而為,指的是不要人為的去亂為、胡為,去幹預自然大道,甚至不能用未經過很好入靜修煉的常人乃至聖人之智去人為幹預宇宙大道的運行。
  • 你好我叫無為市,這是我的自我介紹!
    你好,我叫無為市 2020年12月16日,我正式改名為「無為市」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些都是愛我的哥哥姐姐們給我拍的照片 我的位置在:安徽省中部,南瀕長江,北依巢湖
  • 道教的「無為」是怎樣的一種境界?
    「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以默默無為之道輔助萬物自我成就才是最好的幫助,就如同《道德經》所描述的那樣:「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 道家「無為之治」到底有什麼寓意
    「無為之治」出自《道德經》第二章:「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也就是「無為之治」。其實,這裡的關鍵在於「無為」的「為」字,因為實際上它應該是「違」,經過種種演變才最終成了「為」。所以在道家思想中,「無為」應該是「無違」的意思,即不違背事物運行的各種規律,而「無為之治」,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運行規律行事,不使自己有所違背。
  • 韓非子:無為、無欲、無思、無用,你猜是什麼?
    二、「德」,是無為、無欲、無思、無用。「德」是什麼?在韓非看來,「德」是無為、無欲、無思、無用。韓非精讀《老子》,對他的人生觀宇宙觀影響集非常大,可以說在春秋時能達到他的思想深度還真不多,就連秦始皇身邊紅極一時的李斯也非常佩服韓非,甚至是嫉妒。
  • 論無為的真實含義,及修行為什麼要無為?
    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要實現修道的目標,與求學的過程相反,不是獲得越來越多的知識,而是越來越減少主觀的思慮與妄動,最終達到無為的境地。那什麼叫無為呢?無為不是什麼也不幹,老子又言「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說明還是要有所作為的,但應當是一切順其自然的因勢而為。
  • 佛教六種無為法,是通向涅槃的出世法
    真如佛性量同虛空,沒有妄想、沒有雜染,儘管現一切相,起諸般妙用,而無絲毫住著,宛如虛空一樣無所作為,故名虛空無為。這種無為,實際上是指我們用功修行,進入無修、無得、無證的境地,圓滿了一真法界的神用。二「擇滅無為」,是以無漏之智選擇相應的法門,斷掉種種障礙,滅掉種種雜染,從而體現真理、證入菩提。
  • 無為小城的無為美食
    《道德經》中的「無為」是一種大智慧,即做與不做,都只是一種應對,是一種應對的策略,是一種應對的狀態。而安徽省中南部的無為縣,似乎就與這種先人智慧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無為縣,北依巢湖,南與蕪湖市、銅陵市隔江相望。
  • 無為板鴨並不板
    安徽省無為市有個特色美食,板鴨。 不過朱元璋老家是鳳陽的,似乎跟無為有點遠,整整相距兩百多公裡。如果無為板鴨真的來自朱元璋,那也應該叫作鳳陽板鴨才對吧?朱元璋發明無為板鴨,只是人們攀龍附會編造的故事而已。 無為板鴨不板,另有傳說。 很久以前,無為鼓樓附近有一個名叫張忍的孤兒,靠做板鴨和滷鴨維生。雖說窮人孩子早當家,可是生意艱難,賺的錢也就勉強能夠餬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