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上有一句話非常有名,我們在各種地方都能見到它的身影,就是這句:
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Sean O.@seantookthese/unsplash
這句話的出處一直是個迷,但據說最早出現的時間是2014年的百度問答;兩年後,也就是2016年,幾位網絡作家出文集,均擇此句為書名,慘遭「撞名」。
再後來,社交媒體上,這句話更是被用濫,而且大家發朋友圈的格式也驚人一致:一張懷舊照片再配上這句話,還確實蠻有feel的!
但網上好句子千千萬萬,憑什麼這句話就火了?原因只有一個:擊中了大多數人的內心。
我想這句話想表達的意思就是:
我們在紅塵裡摸爬滾打半生,漸漸明白了人生的真意,回到了最初的自己,找回了出發時那份清澈的心態。
我們的皮膚可能已褶皺,雙鬢可能已斑白,但心態並未隨歲月變老,內心仍是少年,依然可以充滿希望地過好這一生。
這句話引發大家共鳴,倒不是因為大家都做到了這種狀態,而是因為這種狀態實在太美好,很多人求而不得,但又十分嚮往。
在這個物質極大豐富的時代,這句話的橫空出世,安慰了人們空虛、疲憊、焦慮的靈魂,讓我們為之一振、鼓起勇氣、再次出發。
下面就跟大家討論一下,「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這句話的英語應該如何翻譯?
像這種句子,機器翻譯是木有靈魂的,哪怕是最牛X的google:
這樣的翻譯令人吐血。
這種文藝範兒的句子絕對不能直譯,否則你就犯了上面機器翻譯的毛病。人之所以強於機器,就是人能看到句子背後的那些東西,而機器卻不能。
下面給大家剖析一下翻譯方法:
1 「出走半生」
這是翻譯的難點。
按照字面意思好像「去流浪了半輩子」,但實際上指的是「摸爬滾打了半輩子」,或者「磨練/打拼了多年」。
這裡無論是「摸爬滾打」,還是「磨練」、「打拼」,究其本質,就是「奮鬥」,我們選一個大家都好理解的詞:strive。
所以,「出走半生」即「多年的奮鬥」,即years of striving。
2 「歸來仍是少年」
從生理上,這句話是不可能的,歲月不可逆,一個人「出走半生」,歸來怎麼可能還是個孩子?
所以這裡的「少年」應該被意譯為「年輕的心」,即with a young heart。
好了,激動人心的「合體」來了:
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Despite years of striving, I return with a young heart.
這裡despite這個詞值得注意,邏輯是一個「讓步」,表示「儘管、雖然」的意思。
當然,我們還可以進一步意譯,翻得更文藝範一些:
Years may wrinkle my skin, but will never wrinkle my soul.
譯:歲月褶皺了我的皮膚,但不會褶皺我的靈魂!
其實翻譯是一個挺主觀的過程,每個人對句子都會有自己的解讀,遣詞造句會有自己的風格,但只要保證語法正確、選詞恰當、表意清楚,就是好的翻譯。
本文已獲授權,如需轉載請與原作者聯繫。
來源:微信公眾號「侃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