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故事,不同講法。
我少時學《木蘭辭》時,多讚美木蘭代父從軍,是為孝順;保家衛國,是為精忠。
美國人當年拍《花木蘭》動畫片,卻重在男女平等,重在女性自立;最妙的情節,便是讓木蘭的同僚化妝成後宮宮女,解救天子。這是一個很好的冷幽默。
但我別有一點想法。
《木蘭辭》有許多可研究處。比如,裡面隱約透出府兵制色彩;比如,當時的行軍路線與速度;比如,日常民俗——理紅妝,貼花黃,磨刀霍霍向豬羊。
但我最愛的,卻是其中一點:剛健灑脫,少年氣象。
以前寫過,中國有一個時代,男性官員都不敢納妾:那就是北朝時期。那時少數民族剛漢化不久,女性地位還很高。隋代北周,唐又代隋,所以唐初的女子,也都剛健婀娜,瀟灑得很。木蘭的時代,一般認為,大致是在北朝到唐。
所謂剛健灑脫,倒不一定是迪士尼動畫片裡那樣,處處為女性爭面子——而是,因為過於自信,過於強大,以至於根本無視性別差距。
看《木蘭辭》的敘述歷程。
國有事,要從徵,是為少女精忠。
父已老,替他上,是為少女孝心。
東西南北市,駿馬鞍韉長鞭,既可能是體現府兵制自措兵甲,也可以表現為少女買買買的購物慾。
朝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朝辭黃河去,暮宿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朝辭爺娘,是孝。
暮宿黃河,是忠。
爺娘喚女聲在記憶裡,情真意切。黃河流水,燕山胡騎,都是少年意氣。
朝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色彩鮮明,疾若飛電。李太白「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也不過如此。
之後十二年,彈指一揮間。
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這三行,慷慨千古,意氣縱橫,至矣盡矣。
幾百年後,辛棄疾都忍不住致敬一個,「將軍百戰聲名裂」。
但最妙處,是敘述速度。
木蘭在家時,織布,嘆息,買買買,寫得詳盡溫婉,情致纏綿,是個女孩兒。
可是出徵之後,速度忽然加快。朝辭爺娘,暮至黃河;朝辭黃河,暮至黑山。
十二年,關山萬裡,百戰慷慨,兵甲鏗鏘,四季更替——卻只三行,飛馳如電,光焰四射,然後直接過去了。
真是,酷。
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明駝千裡足,送兒還故鄉。
尚書郎,那是大官了。不,不要做部長,只要送兒還故鄉。
十二年關山萬裡黃河燕山,結束了,別的不要,就要回家去。
還是,酷。
真正「打完這一仗,我就回老家去」。富貴於她如浮雲。
然後,回去了。家裡人出郭相扶將,當戶理紅妝,磨刀霍霍向豬羊,不提。
木蘭出戰時,算她十六歲。
大戰十二年歸來,也近三旬了。
擱現在,一個二十八歲的姑娘,會被居委會大媽說是剩女,要逼著相親了。在古代,更加是大齡女子了。
可是你看,二十八歲的她,有半分老成持重、老氣橫秋之態麼?
對鏡理雲鬢,貼花黃,穿戴完了。出門看夥伴,夥伴都嚇一跳: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她還得意:
撲朔迷離啊,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完全是,少女聲口。錢鍾書誇唐曉芙完美,好在「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女孩子」。木蘭起碼二十八歲了,但這氣派,還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可愛女孩子。
即便擱到現代,一個二十八歲的女孩子,能這麼硬氣地對男性說這番話,都算是豪氣幹雲。
何況木蘭是一個精忠報國,孝父無雙,關山萬裡,寒光鐵衣的大功臣。辭去了尚書郎,悠然回故鄉,起碼二十八歲的單身姑娘。
說到女兒情懷,就溫婉笑語;說到關山萬裡,就一筆帶過。
唯其有反差,才酷,才美麗,才瀟灑。
人生半輩子在疆場,歸來還是孝,還是紅妝,還是談笑自若。在最慷慨壯烈瀟灑的時候,還能先用兔子來開個玩笑。舉重若輕。
這份氣度太動人了,所以田中芳樹都要寫一個《鳳翔萬裡》,來讓花木蘭見證隋唐交替的歷史——那是題外話了。
先前有個說法,所謂「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可惜,多少著了形跡。
看木蘭這樣子,才真是,談笑之間就愧殺同袍,真正是「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女」。
比起忠,比起孝,這份自持瀟灑與永不墮落少年氣象,才是這個故事最美麗的所在。
(為什麼我們小時候,老師很少講這個角度呢?想來也是奇怪呢!)
(至少我希望,劉亦菲能向這個方向演吧……中國各色傳奇裡有太多心機后妃嬌豔美女了,這樣一個剛健瀟灑談笑自若的女孩子,卻從來欠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