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三五釣友帶上餐飲炊具、帳篷、釣具,翻山越嶺,去追溯那些溪流的源頭或較深較闊的藏魚之處安營紮寨,置身於大自然中垂釣其樂無窮,下面介紹溪釣線組及溪釣技巧。
溪釣野生魚種,主要有吳廓魚、福壽魚(非洲鯽魚變種)、土鯽魚、溪哥、苦花、水針、竹篙頭等偏小型魚。因此,所使用的釣具,較池釣釣具更具輕、細、小的特點。
溪釣釣具有3.6米一5.5米袖珍軟調竿,等長的母子線,線徑從1. 5號( Φ0.20毫米)一0.8號( Φ0. 14毫米)到1號( Φ0.16毫米)-0. 6號( Φ0.12毫米)或0.4號( Φ0.10毫米》都可使用,鉤選用較小型的袖、秋田、白狐、丸廿等;釣組結構基本與池釣釣組相同,但在鉛墜安裝上與池釣有別,它安在浮標的下部。分別在母線和了線上,穿上或夾5枚一7枚形似綠豆粒大小的小鉛彈(如圖36),根據垂釣時水位的深淺、浮標的高低進行等距調節,形間串珠。這樣裝置的目的,是適於在溪水激流中垂釣,以免鉤和墜子一下子被衝跑。
用於溪流釣的釣餌,基本以池釣餌為主料。但在調和時,不是用溪水,而是用新鮮的雞蛋或鴨蛋,淋去蛋清,取蛋黃液體加麵粉拌和,和成具有黏性的能夠捏成黃豆粒大團狀物安鉤為止,或將和好的麵團裝入專用送餌器內,於垂釣時自動送餌掛餌。用蛋黃調製的溪釣餌,魚既愛吃。又不易被流水衝散。
從事溪流釣者,由於有些水面寬且淡,都必須涉水往深水處垂釣,因而需要置備一件平身橡膠下水褲,或齊臀長的雙腿靴,漁具包、餌料、魚護等,都要背在身上或掛在腰間的專用皮帶上。溪釣是不用支竿架和抄網的,當你中流擊水、一條一條地釣上魚來時,右手握竿,左手拎起魚,往腰間魚護口上的橫繩上一掛,魚線往下一按,即能自動退魚入護,並自動上餌復釣,其速度、其風雅,則別有天地和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