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神張學友自掏腰包製作的專輯,沒想到一出來震驚樂壇!

2020-12-18 粵語金曲精選

歌神張學友有一張專輯,叫做《private Corner》,這張碟是歌神距離上一張粵語專輯《Life is Like a Dream》面世以來,時隔五年推出的震撼樂壇重量級全新力作粵語專輯,這張專輯歌迷盼了五年之久,該碟於2010年1 月29 日全球發行,也是是歌神個人覺得是最好聽、最舒服,最中意的一張唱片,《Private Corner》是一張高品位高精良的音樂大碟,監製杜自持特別用上全部真實樂器演奏以確保最佳音色。

還記得這張唱片推出時,歌神在採訪中說到:我一心想要做爵士樂,但是又恐唱片公司限制太多,所以乾脆自掏腰包完成專輯之作,歌神還說:「近年出唱片,我都是主導,即這首歌要還是不要,都由我決定,他們只是幫我執行」。他強調在掏錢之前,沒有考慮是否會虧本,「如果虧本太厲害就將來再算!」

這張唱片,歌神明顯的放慢了腳步,也不再追求大潮流,不再滿足於唱流行歌曲,張學友選擇了音樂中最難詮釋的「爵士樂」來確定風格,這亦是粵語流行音樂歷史的上第一張爵士樂專輯。雖說是粵語專輯,雖然「jazz」並不符合大眾口味且難唱,但是成績依舊斐然,截止2010年4月初,《Private Corner》於亞洲地區的銷量逾二十萬張,成為近年罕見銷量甚高的粵語唱片。

能做到這樣不顧市場需求,不迎合市場的唱片,沒有可以討好聽眾,首先這歌手必須在樂壇上已經地位超然,可以不顧及銷量的做自己想做的音樂,也就非歌神張學友莫屬了,新專輯取名為《Private Corner》,意即「私人角落」,這一次,張學友完全拋卻了市場壓力和商業考量,只想簡簡單單的唱些自己喜歡的歌曲,傳遞一些很個人的情感。樂迷可以聽到、感受到歌神對愛情、對社會現象、對節慶以及對朋友的各種態度和看法,情感豐富、角度多樣化,透過唱片我們能認識到不一樣的張學友,帶你闖進歌神的私人世界。

即便是最接近流行,被選作其主演的電影《月滿軒尼詩》主題曲《不知有緣》,其演繹難度也不低,事實證明也不會是一首K歌大熱之作。能這樣花巨資去做一張不考慮市場的專輯,除了麥浚龍這樣的富二代歌手,也就只有歌神張學友這樣功成名就的歌手了。

難唱的爵士樂對於歌神來說也不難,這幾年間歌神的唱功進化練成前所未聞的新聲音,給華語樂壇帶來驚喜,學友誘人醇厚的唱腔,加上薩克斯、木吉他、鋼琴、口琴,再加上教堂唱詩班合唱、華爾茲節奏和TARA LABS銅線錄音,讓專輯質量更加完美無瑕。整盤專輯沒有多餘的累贅,歌神如醇酒的歌喉總令人陶醉神往,他的聲線跟新專輯內的爵士曲風更是配合得天衣無縫。

專輯總共十首歌,每首歌都是精挑細選,歌神在錄製這張專輯時,本來都已經全部灌錄好,後來歌神重新再審聽時,覺得有六首歌不滿意,歌神又重新灌錄,雖然花了一倍時間和金錢,但為求質素好,學友認為是值得的。該碟在美國做後期,然後再運往德國做碟,只是追求更精緻的聲音。這張唱在香港樂壇引起的轟動,也證明歌神的選擇的是正確的, 這也是歌神所有作品中,歌神自己最喜歡的一張專輯。

專輯曲目:

01. 迷你02. Double Trouble03. 不只有緣04. 十二個音05. 月巴女且06. 戀上你背面07. Let It Go08. 找對你09. 伯爵茶10. Everyday is Christmas (English)

相關焦點

  • 香港樂壇-四大天王之-張學友專輯-1990-2002年
    亞洲地區和整個華人社會具有影響力的實力派音樂巨星和著名電影演員,香港樂壇「四大天王」之一,在華語地區享有「歌神」的美譽。90年代中期為張學友事業巔峰時期,根據IFPI國際唱片協會統計,張學友的唱片銷量僅次於當時如日中天的已故美國歌手麥可·傑克遜,當時排名世界第二。截止2006年,其全球正版唱片銷量已達1.2億張之多,為華人之首。
  • 歌神張學友結婚後出的第一張專輯,說明了什麼?
    張學友歌神張學友,是華語樂壇的一個奇蹟。他刷新了華語樂壇的好多紀錄,成為了華語樂壇裡程碑式的人物。20世紀90年代在華人中流行這樣一句話:有風吹過的地方就有張學友先生的音樂迴蕩。無論在事業上還是家庭上,張學友都堪稱娛樂圈中的楷模。1986年,張學友與香港女演員羅美薇相戀,1996年2月15日,張學友和羅美薇在英國倫敦註冊結婚,之後在香港登報告知親友歌迷。這標誌著張學友成為四大天王中第一個修成正果結婚。2000年,張學友的大女兒張瑤華出生。
  • 張學友排除萬難發行的一張專輯,也是歌神唯一真正認可的一張專輯
    張學友曾說:我真的沒辦法隨波逐流迎合市場的去做專輯,那只是掛羊頭賣狗肉,因為如果連自己都沒辦法面對的作品,怎麼可能說服別人聽你的音樂,歌迷怎麼會喜歡,所以最後,我決定做一張我真正想要的專輯。而《在你身邊》就是張學友真正想要的專輯。
  • 「歌神」張學友為什麼8次提名影帝?
    明年7月,1961年出生的張學友就年滿60歲了。想必在59年前,張學友的父母怎麼也不會想到,在未來的某一天,這個不怎麼起眼的小兒子會問鼎華語樂壇的巔峰,還能獲得兩枚電影「金獎」。提起張學友,最先想到的就是他「歌神」的名號,雖然他自己經常說「不要叫我歌神」。
  • 它才是歌神張學友最偉大的那一張唱片
    那時的張學友貴為天王,是香港最大唱片公司寶麗金當仁不讓的頭牌,雖然公司還有退出音樂比賽的譚詠麟,但是只有參加評獎才會有熱度,獎項刺激才會有銷量,年輕的張學友所出專輯自然是集中了整個公司所選曲庫中最優質的歌曲資源。這張專輯是年僅香港一地就狂銷45張,是那一年的香港銷冠,這還是不計卡帶銷量數字的。
  • 華語樂壇2014年度十大專輯 張學友周杰倫蔡依林等大咖雲集
    而放眼2014全年,不少專輯也都集中在下半年,其中既有歌神張學友、周杰倫、莫文蔚、JJ林俊傑、蔡依林等天王天后級人物,也有平安、李宇春、張靚穎、李煒等新生代實力唱將,而其中最為特立獨行的恐怕就是創作與演唱陣容最為龐大的公益音樂專輯《明天會更美》了。接下來筆者就來一一盤點華語樂壇2014年度十大專輯,排名不分先後,僅以發行時間倒敘為準。
  • 專輯銷量的最好的幾位歌手,最後一位最牛,歌神張學友也不如她
    任賢齊,任賢齊出道以來演唱過多首著名歌曲如:《心太軟》、《對面的女孩看過來》、《逆流的魚》等等,他的專輯銷量高達八千多萬。周建華,周華健的歌其實也是非常暢銷的,他的歌曲大多都非常的接地氣,許多人都非常喜歡他的歌,他更是已經賣出了九千萬張專輯了。
  • 唱片銷量6千萬,排名僅次於麥可傑克遜,張學友為何稱為歌神?
    唱片銷量6千萬,排名僅次於麥可傑克遜,張學友為何稱為歌神?1984年對華語樂壇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個來自海船公司的23歲的年輕人報名了香港十八區業餘唱歌大賽,其實唱歌只是他平時的小愛好,這次報名也只是被同事慫恿,但令他都沒想到的是,自己最終獲得了冠軍,還被外界稱為"許冠傑接班人",他的名字就是張學友。
  • 他發第一張專輯,唱片公司就倒閉,但影響力絲毫不輸張學友
    關於歌神張學友在華語樂壇中的地位,就一個歌神稱號,已經說明了一切,四大天王裡面最早拿過香港樂壇最高榮譽大獎金針獎的天王,華語樂壇更是不知多少歌手視他為偶像。其對周杰倫的影響更是深遠,周杰倫說他當年就是因為喜歡張學友的《吻別》,才開始愛上流行音樂的,其實,無論是歌手還是普通的吃瓜群眾都深受歌神音樂的影響。
  • 57歲張學友演唱會再破紀錄,總算明白歌神與普通歌手的區別了!
    1、1985年,24歲的張學友發行首張專輯《Smile》,單是在香港的銷量就突破二十萬。2、1993年,張學友發行的國語專輯《吻別》,單年累計銷量400萬,華語樂壇歷史上單年最高銷售量。而那時候的郭富城還在給眾多女歌手的音樂錄影帶伴舞,劉德華正遭TVB雪藏,而黎明才剛被星探發掘沒多久。四大天王,當時飛在平凡人上空的唯有張學友藝人。有的人覺得,一個歌手只有會作曲、作詞,才算得上真正意義上的歌手,而張學友只是有一副好嗓子而已,沒什麼值得驕傲的。
  • 歌神張學友的金牌御用製作人,也是陳慧嫻看一次哭一次的人
    說到香港樂壇,絕對少不了當時的四大天王,而說到天王,在唱功方面首屈一指的當屬歌神張學友。歌神能成為四大天王之一,除了本身傲人的唱功傍身之外,絕對少不了背後的製作團隊,而首當其衝的功臣就是歌神的御用製作人——歐丁玉。
  • 歌神陳奕迅曾口無遮攔點評「四大天王」,惹得一身臭
    在歌壇裡能被樂迷稱得上歌神的有三位。第一位是距離現在比較久遠的許冠傑,因為他用通俗易懂的粵語唱出了廣大底層人民在70-80年代的心聲,被譽為第一代「歌神」。第二位是四大天王裡最能唱的代表,張學友,他的歌可以說壟斷了整個90年代粵語、普通話歌曲,有一句話是這樣子形容的「有風吹過的華人的地方就有張學友先生的聲音」,可見,第二代「歌神」張學友的地位有多高。第三位就是目前還活躍在樂壇,成為2000年後華語樂壇中流砥柱的歌手,陳奕迅。
  • 張學友當年自己創作的這張專輯,每一首歌的背後都有故事
    華語歌神張學友,這麼多年可以說是樂壇裡的不老男神。他的作品被無數歌手翻唱,經典歌曲都數不過來。如今已經56歲的張學友每年都會開巡迴演唱會,可以這麼說,張學友現場的演唱比錄音室版本都好聽。張學友曾在10多年前發布了第一張個人創作專輯《life is like a dream》,這張專輯的所有歌曲都是由張學友一個人包辦,包括歌詞到伴奏甚至是MV,這張凝聚著張學友心血的專輯共耗時三年完成,所謂慢工出細活。這張創作專輯一共有十首歌,每一首都包含著張學友對生活和事物的態度和看法,精心創作而成。
  • 「歌神」張學友:音樂界獲獎無數,影視界卻欠歌神一個影帝獎
    作為20世紀90年代,香港娛樂圈「四大天王」之一的張學友,出道最早、成名最早,但他的演技是最被低估的香港男演員之一。歌神張學友6次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卻毫無所獲,始終沒有封帝,無可否認的事實是,歌神的演技一直都精彩絕倫。
  • 1997年,張學友被20位美女包圍親吻,香港樂壇走向衰落
    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自1984年度起開始設立最受歡迎男女歌星獎。 其得獎結果往往會成全場最注視的焦點,被視為誰是香港樂壇的天王和天后。 七十年代後期至八十年代是香港本土流行音樂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時期。
  • 香港樂壇最難唱的5首歌,張學友的很容易,最後一首天王都學不會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很多歌手都出道了,尤其是香港樂壇出現了眾多天王天后,比如我們現在喜歡的王菲、張學友、劉德華等人,他們都是那會帶著自己的音樂出道,然後一路發展到現在,可是杉杉今天要講的是,香港樂壇最難唱的5首歌,張學友的不算難,最後一首天王都學不會。
  • 「痴情歌神」張學友的一生·所愛
    1988年,27歲的張學友身陷囫圇,不僅事業搞的一塌糊塗。最倒黴的是,愛情也隨之不翼而飛。但他沒想到,這段飛走的愛情,最終卻成了自己的一生歸宿。很快張學友和羅美薇因戲定情,愛火從戲內燃到了戲外,但迫於兩人事業發展,這段戀情只得轉戰至地下。拍拖期間,張學友又連發5張專輯,名氣大漲,成了香港歌壇的當紅小生。一時間,演出、廣告、片約...五花八門的全都找上了門。
  • 張學友風靡全亞洲的成功專輯劃時代的專輯《吻別》
    在1993年寶麗金唱片股份有限公司為張學友發行了第20張專輯,第5張國語專輯《吻別》本張專輯由寶麗金唱片旗下的五名製作人一起創作,殷文琦負責作曲和編曲部分,黃慶源和徐棟陵一起負責配唱部分。為針對國語市場專輯中除三首新作外,其餘七首作品則均為其之前的粵語舊作重新填詞成國語.
  • 「歌神」許冠傑,張學友口中無人可及的巨星,他的魅力你知多少?
    1992年香港十大勁歌金曲頒獎禮上,主持人鄭裕玲在萬眾矚目下,邀請了當時商業電臺董事兼總經理俞崢小姐上臺,頒發一九九二年度十大勁歌金曲金獎時,極力讚揚了當年這項獎項的獲獎者張學友。其中有一段俞崢小姐這樣說道:「(張學友)成為無愧無悔90年代歌神的接班人」。請注意,張學友被定義為接班人,那麼問題來了,接誰的班?
  • 華語唱片總銷量排行榜,任賢齊第五,歌神張學友僅排第二!
    讓我歡喜讓我憂1991年發行的國語專輯《讓我歡喜讓我憂》年度銷量超過200萬張,而專輯同名曲亦奠定其在歌壇的地位。第二名:張學友!張學友,1961年7月10日出生於香港,歌手、演員。1984年因獲得首屆香港十八區業餘歌唱大賽冠軍而出道。1991年,張學友、劉德華、黎明和郭富城被媒體封為「四大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