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央視播出的六集人文歷史紀錄片《蘇東坡》,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其中第一集的主題名「雪泥鴻爪」,就是出自於蘇軾的一首詩《和子由澠池懷舊》。詩中蘇軾感悟的人生哲理,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詩的前四句,蘇軾把人生經歷,作了一個深刻的比喻。在蘇軾眼裡,一個人所有的經歷,都如同天上飛翔的鴻雁。某個時刻偶然的在雪地上留下了指爪的痕跡,可是仍然得繼續飛行,也不去考慮東西南北。因生動且深刻的比喻,便有了「雪泥鴻爪」這個成語,用來比喻往事遺留下來的痕跡。
詩的第三聯,則是蘇軾自己的經歷。蘇軾和弟弟蘇轍,曾經路過澠池,留宿寺院,在寺院的牆壁上題過詩。但如今,牆壁損壞,當日的詩句也不復存在。接待的老僧也已經死去,只留下一座安放骨灰的新塔。
雪泥鴻爪、老僧新塔、壞壁舊題,這些景象都說明了人生的不確定性。言外之意,頗有蘇軾對人生短暫和自己漂泊不定的感傷。李白也曾說過:「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面對僅有的一次生命,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去珍惜?
詩的最後兩句,蘇軾拿往日和蘇轍共同赴京趕考,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上,人和驢顛簸的經歷。告訴世人,人生雖然無常,但不應該放棄努力。雖然事物很多都是偶然性,但人不應該放棄對必然性的追求。
而此詩,本是蘇軾和蘇轍《懷澠池寄子瞻兄》所作。原詩云:「相攜話別鄭原上,共道長途怕雪泥。歸騎還尋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曾為縣吏民知否?舊宿僧房壁共題。遙想獨遊佳味少,無言騅馬但鳴嘶。」
再來看蘇軾的這首詩,可見也有回憶當年旅途艱辛,勉勵自己和弟弟不忘曾經的努力,而珍惜未來之意。事實上,如果不經歷一番艱苦努力,蘇軾和蘇轍又怎麼會同中進士呢?
或許,這就是蘇軾,一個既能深究人生底蘊,又能豁達、積極向上的蘇軾。縱觀歷代鬱郁不得志的文人,能在失意中寫出大量名垂千古的曠達之作的,恐怕蘇軾是第一人。當然,蘇軾值得讀的詩詞多了去了,只是分享此詩,與君共勉!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