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斑魚屬於一種海生魚類,很多沿海地區的人都叫它黑貓魚,它被稱之為海中鯉魚,但是石斑魚的營養價值和食用價值等很多方面都要比鯉魚高很多,而且市場價格也是非常昂貴,是一種低脂高蛋白的魚類,石斑魚的口感和雞肉比起來有過之而不及,它含有非常豐富的人體所需營養,而且現在石斑魚的養殖技術也是比較成熟,那麼在養殖石斑魚的時候該怎麼進行飼養管理呢?一起來看看吧。
淡水石斑魚通常都是在養殖一年之後就可以開始產卵,它的產卵基本上和羅非魚是差不多的,在產卵的時候會在養殖池池底的淤泥中挖好很多巢穴放置魚卵,在產完卵之後就會在魚卵巢穴的周圍進行守護,等到胚胎發育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自動離開,我們需要將水質控制好,石斑魚在產卵期的時候是生長的關鍵時期,避免水質汙染對其造成影響並且降低幼魚的成活率,我們最好是將水溫控制在28度左右,因為這個溫度可以加快魚卵的孵化速度,提高魚卵的孵化率。
幼魚的生長環境最好是在土池中,根據自身養殖的數量決定培育池的面積,池水的深度不能低於1米,在培育或者是放養之前我們需要先將池水放幹,然後在太陽下暴曬並且撒入生石灰粉進行消毒工作,在池塘施入適量的基肥,將水質提高,讓水池中可以有一定數量的浮遊生物,因為這些浮遊生物可以當作幼魚的食物,等到浮遊生物的數量減少之後我們就可以投餵適量的豆漿,然後在慢慢的增加一些餌料,餌料量通常是幼魚總重量的五分之一左右,根據幼魚的生長情況決定投餵的次數。
等到魚卵孵化之後幼魚的長度不會超過1釐米,它們會集體的在池底遊動,我們需要將水溫控制在27度,連續保持一個星期左右,幼魚的卵黃囊就會慢慢的小時,之後幼魚就會開始嘗試往池塘的上層遊動,卵黃囊消失之後我們可以投餵一些浮遊生物,等到幼魚生長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我們可以適當的投餵高蛋白餌料,一般一個月之後就會生長到8到12釐米左右,在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將其當作成年魚進行飼養,但是判斷是否成年還需要根據養殖區域的天氣和周圍環境而定。
石斑魚的養殖是可以採用混養的方法,比如羅非魚等一些淡水養殖的魚類,但主要還是以養殖石斑魚為主,控制好副養的魚類,避免養殖過於密集,影響石斑魚的正常生長,根據池塘的面積決定混養魚類的數量,在養殖的時候還需要根據魚體的大小和生長情況等適當的投餵飼料,我們要注意混養魚的數量,避免與石斑魚發生爭搶食物的情況發生,石斑魚就會出現營養不良的現象,通常在飼養6個月左右就有一部分石斑魚可以出欄了。
以上就是養殖石斑魚時的管理方法了,石斑魚屬於一種熱帶魚類,所以我們在養殖的時候一定要控制好水溫,避免水溫過低,影響石斑魚的食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