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斑魚養殖技術

2020-12-23 騰訊網

石斑魚屬鱸形目,體長橢圓形稍側扁,口大,具輔上頜骨,牙細尖,有的擴大成犬牙。體被小櫛鱗,有時常埋於皮下。背鰭和臀鰭棘發達。尾鰭圓形或凹形。體色變異甚多,常呈褐色或紅色,並具條紋和斑點,為暖水性的大中型海產魚類。石斑魚營養豐富,肉質細嫩潔白,類似雞肉,素有「海雞肉」之稱。石斑魚又是一種低脂肪、高蛋白的上等食用魚,被港澳地區推為我國四大名魚之一,是高檔筵席必備之佳餚。

育苗選擇

選擇時,必須注意魚的質量。應選擇魚體壯,活力強,無病、無鱗片損傷,膚色光澤好的進行養殖。

石斑魚成魚養殖的方式主要有網箱養殖、池塘養殖兩種,以網箱養殖較為普遍。網箱養殖石斑魚是一種集約化的養殖方式,放養密度高,便於管理,生產效益較高,所以發展很快。在介紹成魚養殖技術時,以網箱養殖為主,池塘養殖和室內水泥池養殖可參考網箱養殖。

養殖條件

養殖海區的環境應具備如下條件:避風條件好,波浪不大,不受颱風襲擊;沙質底、礫質底、礁石質底為好,低潮時水深應在4米以上;潮流暢通,流速適中,網箱內流速保持在0.20米/秒~0.75米/秒為好;冬季最低水溫不低於15℃,22℃~28℃水溫天數不少於200天;水質清新,石斑魚對鹽度的適應範圍較廣,在11‰-41‰之間都能生存,最適在適宜鹽度25~32‰,pH=7~9,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不受工農業廢水、城鎮汙水的汙染,暴雨季節無大量淡水流入,鹽度不低於16,透明度在1.5米以上;交通條件好,活魚運輸、飼料供應方便。

目前石斑魚育苗尚未達到生產性要求,因此養殖的魚都還是以自然海區捕獲的幼魚為魚苗養成。養殖的石斑魚幼魚以手釣釣獲的為好。選擇時,必須注意魚的質量。應選擇魚體壯,活力強,無病、無鱗片損傷,膚色光澤好的進行養殖。

放養規格及密度

放養密度與養殖海區的流速有很大的關係,流速通暢的海區可大些,反之要少些。一般一隻3×3×3(米)的網箱,放養魚種規格在50克/尾以下的每箱可投放2500尾左右,規格在150克/尾以下的每箱1000尾左右。

也就是說一隻3×3×3(米)的網箱養殖產量200公斤左右是較合適的。海水網箱養殖石斑魚的放養密度在水溫25℃的條件下,以60尾/立方米~70尾/立方米為好。生產實踐中,在3米×3米×3米的網箱內飼養成魚500尾左右。結果表明,放養密度為15尾/立方米和30尾/立方米時石斑魚的生長較快,當放養密度提高到60尾/立方米時生長速度與前者相近,沒有明顯的差異。然而,當放養密度增大到120尾/立方米,尾增重量減小,飼料係數大大增加,存活率明顯下降。證明60尾/立方米的成魚放養密度是比較適宜的。浙江象山港海區網箱養殖赤點石斑魚,尾重100克~150克的放養密度以90尾/平方米~70尾平方米為宜。

飼料與投餌技術

石斑魚屬肉食性魚類,投餵用的主要飼料是鮮度較高的小雜魚。一般根據石斑魚的大小,用切魚機將小雜魚切成適宜的大小後餵養。因飼料魚的種類不同,投餵係數波動在5~12。以藍圓魚參作飼料的投餵係數較低,而眼睛魚的投餵係數較高。隨著石斑魚網箱養殖業的迅速發展,飼料魚的供應日趨緊張,推廣人工配合飼料餵養石斑魚勢在必行。

實踐表明,石斑魚對飼料的軟硬程度、顏色和口味等適口性要求較高,喜食軟顆粒、色淺且明亮的飼料,顆粒過硬則有吐食現象,其對軟顆粒飼料的適應性明顯優於硬顆粒飼料。從投餵小雜魚到改餵人工配合飼料有一個較長的適應過程,投餵配合飼料前要進行攝食馴化。在赤點石斑魚人工配合飼料中粗蛋白的適宜含量為40%~50%;青石斑魚配合飼料中蛋白質的適宜含量為51%~55%,脂肪適宜含量為9.87%左右。如果在飼料中適當提高脂肪含量,能夠使更多的蛋白質用於魚體的生長,而不作為能源物質被消耗,可以起到節約蛋白質、提高飼料蛋白質利用率的作用。

以魚粉為主要蛋白原配製成的溼性團狀飼料餵養鮭石斑魚小魚和魚苗,當蛋白質含量分別為40%~50%和54%時生長最好。以魚粉及酪蛋白為蛋白原製成乾性配合飼料餵養鮭石斑魚,蛋白質最佳含量50%。石斑魚肌肉胺基酸組成的種間變異不大,10種必需胺基酸的組成模式為賴氨酸∶亮氨酸∶精氨酸∶纈氨酸∶蘇氨酸∶異亮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組氨酸∶色氨酸=9.8∶9.1∶7.7∶5.2∶5.0∶4.9∶4.8∶3.1∶2.6∶1.0。此胺基酸組成模式可為石斑魚配合飼料配置提供參考。赤點石斑魚和青石斑魚對丙氨酸刺激的電生理閾值分別為10摩爾/升~9.9摩爾/升和10摩爾/升~9.6摩爾/升,明顯低於其他魚類。

這可能與它們生活於底層巖礁間、視覺機能退化而嗅覺機能相對發達有關。它為石斑魚的嗅覺誘食劑的研究提供了較好的前景。石斑魚對飼料顆粒大小有特殊的要求。投餵成魚時,顆粒飼料的粒徑不宜小於6毫米,顆粒太小食慾不高

投飼技術對石斑魚養殖的效果影響較大。在水溫25℃的環境條件下,石斑魚的消化速度約為20小時~24小時。所以,在南海海域5月~10月對石斑魚每天投餵一次,一般在上午9時~11時進行。11月~12月、3月~4月每兩天投餵一次,冬季海水溫度降至20℃以下3天~4天投餵一次。每次的投餵量約佔體重的3%~5%,水溫適宜時投飼量大些,水溫較低或過高時投飼量減小。

在生產中,一般視石斑魚的攝食狀態來決定投飼量,以食慾減弱時為度。投飼的一般原則是,小潮水流緩水清,水溫適宜時多投,反而少投。日投餌量一般掌握在魚體重的8%左右,每次投餵時,應先投入小許、分批緩緩遍灑,等搶食完前批飼料後再灑下一批,直至餵飽不搶食為止,決不可將飼料一次傾倒入網箱,以免造成飼料浪費和汙染環境,石斑魚決不吃沉底的食物。由於石斑魚是吞咽方式進食的,因此餌料的個體大小要小於魚的口徑。投飼還應講究定質、定量、定時原則。池塘養殖中還應注意搭設飼料臺,進行定點投飼,以提高飼料的利用率和便於清理殘料,保持水質的良好。

分檔飼養

魚种放養時要根據魚體的大小分檔次進行飼養。從理論上分析,個體差別愈小愈好,但實際操作較難作到。因魚體大小級差小,攝食均勻,有利於生長。

日常管理

選擇合理的網箱和魚排密度,防止缺氧事故的發生。養殖過程中除投餌外,要經常觀察檢查魚的生長、攝食、活動和體色等情況,還要經常檢查網箱是否有破損,附著生物的多少,定期清除網箱上附著的汙損生物,以保持網箱內外水流暢通。可以採用汙損生物預防劑、機械清理和化學處理、搭配飼養汙損生物的天敵等方法清除之。定期篩分,保持同一網箱內石斑魚魚體規格的一致。因為魚類具有大魚壓倒小魚生長的作用和飢餓時自相殘食現象,所以應定期篩分,使網箱內石斑魚大小均勻。

混養少量鯛科魚類和雜食性魚類,這樣:

可清除底部殘食和網箱上汙損生物。

因鯛科魚類搶食性強,可激發石斑魚食慾。

可充分利用水體空間和飼料資源,提高養殖效益。

加固鐵錨和纜繩,定期檢查網箱的破損情況,確保安全生產。特別是颱風到來之前,更應加強防禦,加強抗風浪措施,做好安全工作,保證生產安全。定期監測水質,保護養殖環境。按國家頒布的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來監測養殖用水,利於石斑魚正常生長和肉質鮮美,預防因水質惡化而造成的事故。

相關焦點

  • 小溪石斑魚養殖技術
    小溪石斑魚是石斑魚的一種,它是屬於淡水魚裡的石斑魚,小溪石斑魚一般會在冬季進行產卵,產卵習性和羅非魚一樣,會在池塘底部挖許多產卵的巢穴。如果來養殖小溪石斑魚對於水質會有一定的要求,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在飼養小溪石斑魚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些什麼?
  • 石斑魚最新養成技術總結及養殖效益分析
    網箱養殖石斑魚  石斑魚養殖因其利潤空間大成為養殖熱門品種,但養殖技術要求較高,餌料、管理與病害防治都是養殖成功與否的關鍵但深水養殖規模大,投資門檻很高,目前宜養品種不多,僅局限金鯧、海鱺等少數品種,石斑魚仍在試養階段,很多相關配套技術尚未成熟,有待進一步摸索。石斑魚池塘養殖是在2000年後開始增多,池塘放養密度較低,一般畝產400-1000公斤。因為池塘是相對封閉的水體,對病蟲害防治的用藥效果較網箱養殖好得多。養殖戶可以根據自己實際經濟條件,靈活選擇養殖面積和數量。
  • 石斑魚養殖技術短文一篇
    石斑魚為我國南海沿海養殖的重要經濟品種,南海四面環海,地理位置具有獨特的海洋資源優勢,為海水養殖業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保障,利用池塘養殖石斑魚,網箱魚排養殖石斑魚的越來越多,同時因石斑魚價格持續看好,銷路順暢,石斑魚養殖規模迅速壯大。
  • 斜帶石斑魚人工育苗技術試驗_海水養殖(石斑魚養殖)_水產養殖網
    斜帶石斑魚人工育苗技術試驗出處: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08-08-07 10:12:00&nbsp&nbsp&nbsp&nbsp魚旨科石斑魚屬魚類統稱為石斑魚,是我國最重要的海水網箱養殖高檔魚類,銷售市場穩定、價格昂貴.同時石斑魚也是人工繁殖與育苗技術難度最大的海產魚類之一,至今養殖種苗的供應仍依賴捕撈野生天然苗.石斑魚的人工繁殖嘗試始於20世紀60年代,自鵜川正雄等對赤點石斑魚的產卵習性及初期生活史進行了研究以後,日本各地便紛紛開展該種以及其它石斑魚的人工繁殖研究
  • 關於石斑魚的養殖技術與管理,大家知道嗎?
    」大家好,我是百家作者喬治的故事屋,今天小編帶大家來說一說貞貞說養殖,關於石斑魚的養殖技術與管理的事情,有興趣的同學就跟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哦「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今天的小編說三農,今天主要來和大家說一說關於石斑魚的養殖技術與管理,我相信關於它
  • 淡水石斑魚高產養殖技術!趕緊收藏起來吧!
    淡水石斑魚是熱帶魚類,原產於中美洲尼加拉瓜,1988年引入臺灣,為臺灣南部地區普遍的淡水養殖品種,1996年廣東、江西養殖單位從臺灣引入,具有生長速度快、耐低氧、抗病力強等特點,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淡水石斑魚高產養殖技術吧!
  • 三種石斑魚養殖模式,讓你養石斑魚的經濟效益提高
    大家好,小編今天又要跟大家聊一聊養殖石斑魚的一些小技巧,養殖石斑魚現在主要有三種模式,分別是網箱養殖,工廠化養殖和池塘養殖,其中網箱養殖和池塘養殖是最早出現的一種養殖模式,而工廠化養殖則是在近些年在南方比較多人利用的一種養殖模式。三種石斑魚養殖模式,讓你養石斑魚的經濟效益提高!
  • 關於赤點石斑魚淺海網箱養殖技術的探討
    關於赤點石斑魚淺海網箱養殖技術的探討出處:科技與企業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5-12-05 22:28:00赤點石斑魚主要分布於南海和東海南部水域,喜歡棲息於底質為巖礁或珊瑚礁,潮流暢通的海區。天然水域石斑魚主要攝食蝦、蟹類、魚類和橈足類等。
  • 想要養殖淡水石斑魚,但是缺乏技術的!先簡單了解一下
    說起石斑魚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因外形比較美觀,並且肉質也非常細嫩,不僅可以作為觀賞魚也可以成為商品魚,利潤十分豐厚。所以慢慢的人們開始大規模的養殖石斑魚,如今石斑魚的養殖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今天給大家介紹下石斑魚的養殖方法吧。
  • 石斑魚養殖及繁育技術的突破,雜交新貴杉虎斑池塘人工育苗技術
    石斑魚養殖及繁育技術的突破,雜交新貴杉虎斑池塘人工育苗技術石斑魚屬於鱸形目、鱸亞目、科、石斑魚亞科,肉白而鮮嫩,營養豐富,價格昂貴,屬名貴高檔食用魚類,是我國南方魚類養殖最具發展前景的經濟品種。近幾年,隨著石斑魚養殖及繁育技術的逐步突破,更多生長快、抗病力強的雜交新品種的推出使得石斑魚養殖業得到飛速發展;而杉虎斑(棕點石斑魚♀×杉斑石斑魚♂)作為近幾年海南石斑魚養殖業的雜交新貴受到越來越多養殖者的喜愛,本文就池塘人工育苗技術總結如下。
  • 掌握好石斑魚的養殖技術,做好相應的管理措施,成活率才會高
    小夥伴們大家好今天小編要來給大家介紹一下石斑魚的養殖技術,我想石斑魚很多人都非常愛吃,它是一種體型龐大丶肉質鮮美的魚類。一般生活在暖水區域,隨著人們對它的需求量越來越多,於是出現了很多人工養殖的情況,那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它的養殖方法。
  • 石斑魚養殖與石斑魚苗培育
    現以點帶石斑魚(俗稱青斑)為例介紹一下人工育苗技術: 一、親魚選擇與培育 親魚可用人工養殖的成魚或自然海區捕撈的成魚。雌魚選擇體重5公斤~8公斤、腹部膨大而柔軟者;雄魚選擇體重8公斤以上、輕壓腹部能流出精液者。雌雄親魚按3∶1~8∶1的比例搭配。
  • 學會這個珍珠龍膽石斑魚的養殖方法,提高石斑魚的養殖效益
    大家好,小編今天要跟大家聊一聊怎麼來養珍珠龍膽石斑魚,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養殖珍珠龍膽石斑魚的方法。學會這個珍珠龍膽石斑魚的養殖方法,提高石斑魚的養殖效益!珍珠龍膽石斑魚是吃肉的,有別於其他的吃飼料和吃植物的魚類品種。
  • 養殖淡水石斑魚技術:不同的生長階段,飼養方式有什麼不同
    淡水石斑魚在有苗期間非常脆弱,因此一定要加強管理,首先應該做好消毒。在放養之前應該用生石灰給池塘進行消毒,同時也應該加入肥料來讓池塘底部的泥土更加肥沃。在魚苗放養之前,還應該進行試水同一個池子內放養魚苗的種類也必須相同,而且規格要一致,只有這樣才可以保證淡水魚可以更好的生長。飼養密度應該控制好,而且養殖技術和水平都應該和培育的規格來規定。水質管理。
  • 石斑魚養殖業發展現狀,石斑魚養殖產業表現出非常好的發展勢頭
    石斑魚養殖周期數據來源: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石斑魚是世界的名貴海產經濟魚類,主要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海域,也是我國海水魚類養殖的重要種類,目前我國養殖的石斑魚種類主要有:青石斑魚、斜帶石斑魚、赤點石斑魚、點帶石斑魚、鮭點石斑魚、雲紋石斑魚、鞍帶石斑魚等。
  • 石斑魚料品牌數量井噴式增長 石斑魚養殖利潤真那麼可觀?
    海南石斑魚養殖市場主要集中在文昌、瓊海、萬寧、陵水4個地區,以土塘養殖為主,畝產量在3000-3500斤。陵水成魚養殖偏少,以標苗為主,而其他地區則以成魚養殖為主。隨著石斑魚養殖的日益興盛,海南西線的樂東、東方等地的石斑魚養殖產業也逐步加速,養殖規模擴展迅速。主養品種為珍珠龍膽,佔海南石斑魚養殖總量的8成左右,青斑、老虎斑、老鼠斑、東星斑等品種不到2成。
  • 石斑魚養殖之弧菌病防治技術
    近年來,隨著養殖水域生態條件的變化和養殖品種密度的加大及養殖過程中自身汙染的加重,弧菌已成為海水養殖動物的主要病原之一,迄今見報導的引起海水養殖動物發生弧菌病的弧菌已有20多種,危害對象包括香魚、鰻鱺、鯊魚、鮭鱒魚、鱈魚、真鯛、梭魚、石斑魚、牙鮃、大菱鮃、平鯛、尖吻鱸等魚類,對蝦類、蟹類等甲殼類,鮑、文蛤、海灣扇貝、牡蠣等貝類,弧菌病害是海水養殖病害重要的防治對象之一。
  • 石斑魚市場前景樂觀,了解石斑魚的飼養管理方法,輕鬆養殖石斑魚
    ,而近些年來,由於市場的不斷需求,淡水石斑魚養殖也開展起來,到了如今無論是它們養殖技術還是飼養管理方法都變得十分嫻熟,那麼該如何飼養管理淡水石斑魚呢?第一繁殖管理正常情況下飼養石斑魚一年以後,它們就開始產卵了,這時候需要養殖戶對它們特別的關照,很多時候,你會發現在池塘底部的泥漿中會有它們的魚卵,這時候就得需要利用人工將這些魚卵取出來並且放入巢中,這時候石斑魚不會離開,等到這些胚胎發育到一定的程度之後,它們才會離開,只有在這個時期保護好它們的卵,最後才能夠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
  • 王韶平:石斑魚養殖拓寬富民路
    對水產品養殖有著獨到發展眼光的王韶平,在縣農業農村局、縣科經局、縣科學技術協會的幫助介紹下,對養殖淡水石斑魚產生了濃厚興趣,並赴海南、廣東等地學習取經。 「通過市場調查,我發現養殖石斑魚有著廣闊的市場銷售前景,目前除了沿海地區有不少人從事淡水石斑魚養殖外,在內地很少有人養殖,最重要的是石斑魚有著豐富的營養價值,它的皮富含膠質和膠原蛋白,對滋養肌膚促進膠原細胞的合成有重要作用;它的肉幾乎都是由優質蛋白質與胺基酸構成,在促進腦細胞發育和肌肉的生長方面都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 龍膽石斑魚的養殖
    近幾年,其人工養殖在臺灣得到迅猛發展,我國的廣東、福建 等南方沿海地區亦開始引進開發龍膽石斑魚人工養殖。 同時, 龍膽石斑魚在遊釣 業上亦是頗受歡迎的對象。5.繁殖特性 :龍膽石斑魚為雌性先熟型的雌雄同體。 在生殖腺發育中, 卵巢部分先發育成 熟,為雌性相,繼而隨著魚體生長,部份魚即發生性轉化,雌性變為雄性,亦即 龍膽石斑魚最初成熟時(野生魚 3齡,人工養殖 2齡)為雌性,魚生長到一定年 齡(野生魚 4齡 -5齡,人工養殖 3齡)變為雄性,故雄性親魚較難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