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斑魚養殖及繁育技術的突破,雜交新貴杉虎斑池塘人工育苗技術
石斑魚屬於鱸形目、鱸亞目、科、石斑魚亞科,肉白而鮮嫩,營養豐富,價格昂貴,屬名貴高檔食用魚類,是我國南方魚類養殖最具發展前景的經濟品種。近幾年,隨著石斑魚養殖及繁育技術的逐步突破,更多生長快、抗病力強的雜交新品種的推出使得石斑魚養殖業得到飛速發展;而杉虎斑(棕點石斑魚♀×杉斑石斑魚♂)作為近幾年海南石斑魚養殖業的雜交新貴受到越來越多養殖者的喜愛,本文就池塘人工育苗技術總結如下。
一、材料與方法
1.育苗設施
本實驗在海南省瓊海市長坡鎮海南海研熱帶海水魚類良種場進行,育苗池塘為 2.5 畝高位池,池底鋪設 20 釐米左右的沙,池塘四周鋪設塑料軟管,每隔3米扎一小孔安裝氣管、投放氣石。清塘後,經曝曬 3~5 天進水,進水時採用 40 目網過濾,水深至 1.8 米,用漂白粉進行消毒處理 3 天后,施肥培養生物餌料及藻類。藻類有利於降低養殖水體中氨氮、亞硝酸氮和化學需氧量(COD)等有害因子的濃度 ,還能提高水中溶氧含量,使育苗水體環境長時間保持良好 的 動 態 平 衡 狀態,既維持水質的穩定,同時也可培養池內的浮遊生物餌料。
2.受精卵來源及孵化
2019年7月3日(農曆六月初一),從陵水新村港購買受精卵 1 千克,受精卵採用 20 升的聚乙烯塑膠袋,每袋裝水 8~10 升,放卵 100 克,充氧密封 26℃左右運輸至海南海研熱帶海水魚類良種場,運輸時間不超過4小時。將受精卵放置於池塘中已經備好的孵化袋(2米×3米×1.2米)內,採用氣石微充氣孵化,孵化袋上方採用遮陽網遮陽,避免陽光直射,孵化用水採用過濾棉過濾,待仔魚孵化後第3天開口時將孵化袋緩緩打開,讓仔魚隨水流散入池塘中培育。
3.魚苗培育條件
溫度 27.0~32.0℃,鹽度 27~32,pH 7.8~8.5,溶氧 5 毫克/升以上,氨氮 0.10~0.12 毫克/升,透明度保持50~80釐米。
4.生物餌料培養及投餵
消毒好的海水以每畝潑灑 60 千克浸漚過的雜魚汁作為肥料,施肥後兩天水色呈淡綠色時便可開始放卵。在輪蟲的培養過程中,應根據池塘水色情況不定期補潑浸漚魚汁,促進池內的生物餌料和單細胞藻類的生長繁殖,一般1周後輪蟲培養密度達到20個/毫升,隨後枝角類和橈足類可陸續生長出現。從仔魚開口後可根據池塘中輪蟲的數量開始投餵小型輪蟲和橈足類幼體,投餵時要小心潑灑於氣頭周圍,輪蟲和橈足類幼體密度保持在250~350個/升,並根據水色變化及時添加小球藻藻液,保持清爽的綠色水體。從孵化後第 11 天開始投餵小型橈足類成體,開始只佔總量的 1/5,此後逐漸加大橈足類的投餵量。至孵化後第 20 天時餌料供應全部為大型橈足類。仔魚進入稚魚期後大型橈足類的投餵逐步加大,到稚魚後期可以增加一些個體更大的浮遊生物餌料,如海水枝角類、蒙古裸腹蚤。待稚魚至孵化後第 27 天,進入幼魚期後鱗片長齊便可排水拉網起捕。
二、結果
經過 27 天的培育,最後捕獲 2 釐米左右的杉虎斑魚苗10.3萬尾。
三、討論
1.仔魚的開口餌料
傳統的育苗生產中經常通過投餵牡蠣受精卵來給石斑魚仔魚開口,獲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通過對本次實驗中杉虎斑仔魚消化道內容物的壓片鏡檢發現,杉虎斑仔魚在開口第1天主要攝食原生動物,至開口第2天時才開始攝食輪蟲幼蟲,其中的原生動物主要以纖毛類為主,而在池塘育苗中經過肥水並於仔魚開口前3天於育苗池塘中潑灑少量魚汁後,池塘中會迅速出現大量的原生動物,其運動軌跡、速度比較平緩,比較適合遊泳能力較弱的卵黃囊期仔魚開口攝食。
2.育苗管理
仔魚在孵化袋內孵化1天後,隨著視網膜的發育,此時已經具有了微弱的趨光特性,因此必須遮蓋遮陽網,防止光線對其刺激而導致異常活躍消耗過多的能量,保證仔魚在開口時擁有較好的活力從而順利開口。在投餵餌料時必須投餵新鮮的生物餌料,一是為魚苗提供充足的營養,二是為防止死亡的生物餌料造成水質變壞。投餵的輪蟲和橈足類根據幼苗發育的情況,經不同網目過濾稍作處理後便立即投喂,在餌料培養中還需經常觀察池塘水色、生物餌料數量及類型,定期補充魚汁,保證輪蟲、橈足類的正常生長和營養積累。在石斑魚的育苗過程中會存在幼魚階段的互殘問題,而在本次育苗中,在杉虎斑稚魚後期全長發育至2釐米左右時便開始出現比較嚴重的自相殘殺情況,經投餵足夠的豐年蟲後可相對控制,但待其飢餓後因其大小存在差異仍會發生互相殘殺現象。因此,生產育苗中必須在幼苗進入稚魚期後便立即起捕,篩苗、分池放養標粗,進行中苗培育。
3.病害防治
(1)氣泡病。氣泡病易發生於夏季高水溫期,死亡率一般低於 5%,但急性病例可造成魚苗 100%的死亡率。一旦發現氣泡病,育苗池應立即注水,加強曝氣,將過飽和氣體迅速帶離池水;若培育池中浮遊植物生長過於旺盛,特別是在夏季高水溫期,則有必要使用藥物或通過換水除去部分浮遊植物,以防止溶氧過高。
(2)病毒性神經壞死病。石斑魚病毒性神經壞死病是近年來嚴重危害石斑魚類育苗和養成的暴發性流行的重大病害之一,大多數石斑魚類在仔稚魚期易受感染,感染後病死率極高。患病魚苗食慾差,體色灰白或者偏黑,通常浮在水面,間或作突發性的螺旋遊動,不著底,不攝食,身體黑化,未見出血或糜爛,3~4 天就死亡。防治措施如下:一是受精卵的消毒,使用含碘消毒劑對魚卵進行消毒,有效碘達50毫克/升濃度的蒸餾水溶液可有效消滅殘存於受精卵表面的病毒,而受精卵孵化基本不受影響;二是注意清池和工具的消毒,可以採用曝曬及藥物清除育苗池中和工具上的病原體;三是餌料生物的消毒,杉虎斑苗種生產中需投餵大量室外培養的生物餌料,因此在育苗過程中必須嚴格洗淨、消毒後方可使用;四是提高魚體免疫能力,通過加強營養,並注意餌料轉換期間的餌料供給,確保幼苗有效獲得足夠的不飽和脂肪酸和其他生長發育所需營養,還要注意改善水質,積極調控育苗水體的生態環境,增強幼苗自身的抵抗能力。
海南省海洋與漁業科學院 劉金葉 王永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