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斑魚養殖及繁育技術的突破,雜交新貴杉虎斑池塘人工育苗技術

2020-12-21 吉山花瑤

石斑魚養殖及繁育技術的突破,雜交新貴杉虎斑池塘人工育苗技術

石斑魚屬於鱸形目、鱸亞目、科、石斑魚亞科,肉白而鮮嫩,營養豐富,價格昂貴,屬名貴高檔食用魚類,是我國南方魚類養殖最具發展前景的經濟品種。近幾年,隨著石斑魚養殖及繁育技術的逐步突破,更多生長快、抗病力強的雜交新品種的推出使得石斑魚養殖業得到飛速發展;而杉虎斑(棕點石斑魚♀×杉斑石斑魚♂)作為近幾年海南石斑魚養殖業的雜交新貴受到越來越多養殖者的喜愛,本文就池塘人工育苗技術總結如下。

一、材料與方法

1.育苗設施

本實驗在海南省瓊海市長坡鎮海南海研熱帶海水魚類良種場進行,育苗池塘為 2.5 畝高位池,池底鋪設 20 釐米左右的沙,池塘四周鋪設塑料軟管,每隔3米扎一小孔安裝氣管、投放氣石。清塘後,經曝曬 3~5 天進水,進水時採用 40 目網過濾,水深至 1.8 米,用漂白粉進行消毒處理 3 天后,施肥培養生物餌料及藻類。藻類有利於降低養殖水體中氨氮、亞硝酸氮和化學需氧量(COD)等有害因子的濃度 ,還能提高水中溶氧含量,使育苗水體環境長時間保持良好 的 動 態 平 衡 狀態,既維持水質的穩定,同時也可培養池內的浮遊生物餌料。

2.受精卵來源及孵化

2019年7月3日(農曆六月初一),從陵水新村港購買受精卵 1 千克,受精卵採用 20 升的聚乙烯塑膠袋,每袋裝水 8~10 升,放卵 100 克,充氧密封 26℃左右運輸至海南海研熱帶海水魚類良種場,運輸時間不超過4小時。將受精卵放置於池塘中已經備好的孵化袋(2米×3米×1.2米)內,採用氣石微充氣孵化,孵化袋上方採用遮陽網遮陽,避免陽光直射,孵化用水採用過濾棉過濾,待仔魚孵化後第3天開口時將孵化袋緩緩打開,讓仔魚隨水流散入池塘中培育。

3.魚苗培育條件

溫度 27.0~32.0℃,鹽度 27~32,pH 7.8~8.5,溶氧 5 毫克/升以上,氨氮 0.10~0.12 毫克/升,透明度保持50~80釐米。

4.生物餌料培養及投餵

消毒好的海水以每畝潑灑 60 千克浸漚過的雜魚汁作為肥料,施肥後兩天水色呈淡綠色時便可開始放卵。在輪蟲的培養過程中,應根據池塘水色情況不定期補潑浸漚魚汁,促進池內的生物餌料和單細胞藻類的生長繁殖,一般1周後輪蟲培養密度達到20個/毫升,隨後枝角類和橈足類可陸續生長出現。從仔魚開口後可根據池塘中輪蟲的數量開始投餵小型輪蟲和橈足類幼體,投餵時要小心潑灑於氣頭周圍,輪蟲和橈足類幼體密度保持在250~350個/升,並根據水色變化及時添加小球藻藻液,保持清爽的綠色水體。從孵化後第 11 天開始投餵小型橈足類成體,開始只佔總量的 1/5,此後逐漸加大橈足類的投餵量。至孵化後第 20 天時餌料供應全部為大型橈足類。仔魚進入稚魚期後大型橈足類的投餵逐步加大,到稚魚後期可以增加一些個體更大的浮遊生物餌料,如海水枝角類、蒙古裸腹蚤。待稚魚至孵化後第 27 天,進入幼魚期後鱗片長齊便可排水拉網起捕。

二、結果

經過 27 天的培育,最後捕獲 2 釐米左右的杉虎斑魚苗10.3萬尾。

三、討論

1.仔魚的開口餌料

傳統的育苗生產中經常通過投餵牡蠣受精卵來給石斑魚仔魚開口,獲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通過對本次實驗中杉虎斑仔魚消化道內容物的壓片鏡檢發現,杉虎斑仔魚在開口第1天主要攝食原生動物,至開口第2天時才開始攝食輪蟲幼蟲,其中的原生動物主要以纖毛類為主,而在池塘育苗中經過肥水並於仔魚開口前3天於育苗池塘中潑灑少量魚汁後,池塘中會迅速出現大量的原生動物,其運動軌跡、速度比較平緩,比較適合遊泳能力較弱的卵黃囊期仔魚開口攝食。

2.育苗管理

仔魚在孵化袋內孵化1天後,隨著視網膜的發育,此時已經具有了微弱的趨光特性,因此必須遮蓋遮陽網,防止光線對其刺激而導致異常活躍消耗過多的能量,保證仔魚在開口時擁有較好的活力從而順利開口。在投餵餌料時必須投餵新鮮的生物餌料,一是為魚苗提供充足的營養,二是為防止死亡的生物餌料造成水質變壞。投餵的輪蟲和橈足類根據幼苗發育的情況,經不同網目過濾稍作處理後便立即投喂,在餌料培養中還需經常觀察池塘水色、生物餌料數量及類型,定期補充魚汁,保證輪蟲、橈足類的正常生長和營養積累。在石斑魚的育苗過程中會存在幼魚階段的互殘問題,而在本次育苗中,在杉虎斑稚魚後期全長發育至2釐米左右時便開始出現比較嚴重的自相殘殺情況,經投餵足夠的豐年蟲後可相對控制,但待其飢餓後因其大小存在差異仍會發生互相殘殺現象。因此,生產育苗中必須在幼苗進入稚魚期後便立即起捕,篩苗、分池放養標粗,進行中苗培育。

3.病害防治

(1)氣泡病。氣泡病易發生於夏季高水溫期,死亡率一般低於 5%,但急性病例可造成魚苗 100%的死亡率。一旦發現氣泡病,育苗池應立即注水,加強曝氣,將過飽和氣體迅速帶離池水;若培育池中浮遊植物生長過於旺盛,特別是在夏季高水溫期,則有必要使用藥物或通過換水除去部分浮遊植物,以防止溶氧過高。

(2)病毒性神經壞死病。石斑魚病毒性神經壞死病是近年來嚴重危害石斑魚類育苗和養成的暴發性流行的重大病害之一,大多數石斑魚類在仔稚魚期易受感染,感染後病死率極高。患病魚苗食慾差,體色灰白或者偏黑,通常浮在水面,間或作突發性的螺旋遊動,不著底,不攝食,身體黑化,未見出血或糜爛,3~4 天就死亡。防治措施如下:一是受精卵的消毒,使用含碘消毒劑對魚卵進行消毒,有效碘達50毫克/升濃度的蒸餾水溶液可有效消滅殘存於受精卵表面的病毒,而受精卵孵化基本不受影響;二是注意清池和工具的消毒,可以採用曝曬及藥物清除育苗池中和工具上的病原體;三是餌料生物的消毒,杉虎斑苗種生產中需投餵大量室外培養的生物餌料,因此在育苗過程中必須嚴格洗淨、消毒後方可使用;四是提高魚體免疫能力,通過加強營養,並注意餌料轉換期間的餌料供給,確保幼苗有效獲得足夠的不飽和脂肪酸和其他生長發育所需營養,還要注意改善水質,積極調控育苗水體的生態環境,增強幼苗自身的抵抗能力。

海南省海洋與漁業科學院 劉金葉 王永波等

相關焦點

  • 張海發:雜交石斑魚繁育技術促進石斑魚產業飛速發展
    隨著石斑魚產業的迅猛發展,石斑魚種苗的繁育技術也取得了突破。      據廣東海洋漁業試驗中心主任張海發介紹,近年來,相關研究機構先後建立了石斑魚繁育基礎群體,建立了石斑魚培育各個環節的技術體系,包括:幼苗孵化、開口餌料的開發、主要病害防控、大規模的工廠化育苗和池塘生態系育苗系列技術等,建立了石斑魚性別調控技術和石斑魚精子冷凍保存技術,特別是雜交石斑魚的繁育技術更是促進石斑魚產業的飛速發展。
  • 禁漁期也能吃上活海鮮 寧波突破虎斑烏賊規模化繁育養殖技術
    2003年,寧波大學王春琳、蔣霞敏團隊開始東海優勢種——曼氏無針烏賊的繁育生物學、人工育苗及增值放流等相關研究。2005年左右,曼氏無針烏賊人工繁育技術取得了全面突破,同時在浙江舟山海域開始開展增殖放流試驗,但由於曼氏無針烏賊個體小且很難養大,養殖效益欠佳,於是,在寧波市科技局的關心鼓勵下,寧大將研究重心放到了更有經濟價值的虎斑烏賊上。
  • 「南卵東調」後育苗十年,寧波突破虎斑烏賊大規模人工繁育難題
    其中,口感甚佳、深受市場歡迎的虎斑烏賊更一度絕跡,當地試圖突破虎斑烏賊人工養殖這一技術難題。不久前,寧波市科技局和寧波大學共同發布消息,2014至2019年,寧波大學課題組團隊累計育出胴長 2 釐米以上的虎斑烏賊苗種 120 餘萬隻,養成500g以上商品虎斑烏賊11萬隻,創造了國內虎斑烏賊人工養殖數量最多,單體最大的歷史紀錄,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該物種的規模化苗種繁育與養殖。
  • 石斑魚「移居」北方後落地生根,育苗、養殖相繼風生水起
    此後青島的通用水產、煙臺的東方海洋、天津的海發珍品等企業也都相繼開展了石斑魚工廠化育苗或循環水養殖。研發品種以下為筆者根據我國北方地區研發石斑魚品種的時間順序及規模化繁育數量總結的相應品種。1、珍珠龍膽(虎龍斑)珍珠龍膽又稱龍虎斑或珍珠斑,是以鞍帶石斑為父本(♂),棕點石斑為母本(♀),進行人工授精,雜交產生的子一代。
  • 攻克人工繁育養殖難題!虎斑烏賊有望7月「遊」上寧波人的餐桌
    蔣霞敏團隊培育出的虎斑烏賊早在2011年,「虎斑烏賊的人工育苗與試養技術研究」就已經成為市科技局的擇優委託項目。該項目由寧波大學承擔,在蔣霞敏教授的帶領下,團隊深入福建、廣東、海南等地,摸清了虎斑烏賊的繁殖規律。人工繁育虎斑烏賊並不容易。首先要考慮運輸中的死亡率。
  • 寧波大學在國際上首次實現虎斑烏賊大規模人工繁育
    中新網杭州5月27日電(童笑雨 遊玉增)5月27日,記者從寧波大學獲悉,該校課題組團隊攻克了虎斑烏賊大規模人工繁育難題,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該物種的規模化苗種繁育與養殖。成年虎斑烏賊。校方提供  據悉,寧波大學課題組團隊累計育出虎斑烏賊苗種120餘萬隻,養成500克以上商品烏賊11萬隻,創造了中國人工養殖數量最多、單體最大的歷史記錄,為開展大規模養殖奠定了基礎。  烏賊曾是東海四大海產之一,但因過度捕撈和環境問題,面臨瀕危。其中,虎斑烏賊在東海已難覓蹤跡。進行繁育,就要從南海引種。但烏賊又有噴墨習性,性成熟個體很難運輸養活。
  • 斜帶石斑魚人工育苗技術試驗_海水養殖(石斑魚養殖)_水產養殖網
    斜帶石斑魚人工育苗技術試驗出處: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08-08-07 10:12:00&nbsp&nbsp&nbsp&nbsp魚旨科石斑魚屬魚類統稱為石斑魚,是我國最重要的海水網箱養殖高檔魚類,銷售市場穩定、價格昂貴.同時石斑魚也是人工繁殖與育苗技術難度最大的海產魚類之一,至今養殖種苗的供應仍依賴捕撈野生天然苗.石斑魚的人工繁殖嘗試始於20世紀60年代,自鵜川正雄等對赤點石斑魚的產卵習性及初期生活史進行了研究以後,日本各地便紛紛開展該種以及其它石斑魚的人工繁殖研究
  • 海南大學陳國華:石斑魚的加工擴大消費市場
    不僅在南方,北方的工廠化養殖石斑魚的勢頭也很好。  苗種繁育技術推動了養殖產業  苗種限制養殖發展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石斑魚的人工繁殖技術取得突破之前,是苗種限制了養殖的發展。上世紀八十年代,臺灣的石斑魚苗種生產興起,部分石斑魚苗種進入到大陸,促進了大陸養殖業的發展。
  • 寧波人工養殖的虎斑烏賊最快7月上市
    不過,記者今天從市科技局了解到,經過十年努力,寧波已攻克虎斑烏賊大規模人工繁育難題,累計育出苗種120餘萬隻、養成500克以上商品烏賊11萬隻,創造了國內人工養殖數量最多、單體最大的歷史記錄。最快今年7至8月,市民將可在市場上採購到大批鮮活的虎斑烏賊,一飽海鮮口福。
  • 石斑魚最新養成技術總結及養殖效益分析
    但深水養殖規模大,投資門檻很高,目前宜養品種不多,僅局限金鯧、海鱺等少數品種,石斑魚仍在試養階段,很多相關配套技術尚未成熟,有待進一步摸索。石斑魚池塘養殖是在2000年後開始增多,池塘放養密度較低,一般畝產400-1000公斤。因為池塘是相對封閉的水體,對病蟲害防治的用藥效果較網箱養殖好得多。養殖戶可以根據自己實際經濟條件,靈活選擇養殖面積和數量。
  • 石斑魚養殖技術
    石斑魚成魚養殖的方式主要有網箱養殖、池塘養殖兩種,以網箱養殖較為普遍。網箱養殖石斑魚是一種集約化的養殖方式,放養密度高,便於管理,生產效益較高,所以發展很快。在介紹成魚養殖技術時,以網箱養殖為主,池塘養殖和室內水泥池養殖可參考網箱養殖。
  • 野生資源枯竭北方養殖困難,探析我國石斑魚產業的發展和困境!
    早期石斑魚養殖的苗種來源除了釣捕自然海區幼體石斑魚以外,主要依靠中國臺灣地區繁殖的人工苗種。為了擺脫對進口和捕撈天然苗種依賴的被動局面,我國各南方沿海地區於九十年代初紛紛開展石斑魚類人工繁育苗種的生產性實驗,實現了苗種的規模化生產,推動產業化發展。至2018年,我國海水養殖石斑魚產量已達15.96萬噸,海南、廣西、廣東、福建等地區是我國大陸石斑魚養殖主產區。
  • 中國真蛸人工育苗技術獲得重大突破
    2020年10月30日,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邀請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國家貝類產業體系首席專家)張國範研究員、山東省海洋生物研究院(山東省貝類產業體系首席專家)郭文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王春德研究員,對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煙臺市海洋經濟研究院和煙臺開發區天源水產有限公司合作開展的「中國真蛸人工育苗技術
  • 百萬珍珠龍膽苗種「遊入」天津 明波水產人工繁育和高效養殖見證...
    百萬珍珠龍膽苗種「遊入」天津 明波水產人工繁育和高效養殖見證「南魚北育」重大突破2014-06-20 22&nbsp&nbsp&nbsp&nbsp「在北方地區,明波水產是最有代表性的石斑魚繁育企業」儀式結束後,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副研究員劉新富感慨地說。作為水產領域專家,劉新富熟稔國內外石斑魚行情,非常關注國內石斑魚養殖業的發展,他介紹說,珍珠龍膽,又稱龍虎斑或珍珠斑,具有生長速度快、適應環境能力強、味道鮮美等優點,在餐桌上非常受青睞。
  • 寧波人工養殖虎斑烏賊新鮮上市 首批11隻賣了2200元
    昨天一大早,象山塗茨鎮來發水產育苗場的養殖池內,30多萬隻烏賊有的靜靜伏在水底,有的爭先恐後搶食……負責人黎盛仔細挑選了11隻大烏賊,從池裡撈出,放入準備好的箱子裡,並接入氧氣包。「這批虎斑烏賊要運到象山縣城的一家飯店。這是人工養殖虎斑烏賊第一次進入飯店餐桌,在國內也是首次。」黎盛掩說。
  • 小溪石斑魚養殖技術
    小溪石斑魚是石斑魚的一種,它是屬於淡水魚裡的石斑魚,小溪石斑魚一般會在冬季進行產卵,產卵習性和羅非魚一樣,會在池塘底部挖許多產卵的巢穴。如果來養殖小溪石斑魚對於水質會有一定的要求,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在飼養小溪石斑魚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些什麼?
  • 人工養殖鱖魚苗種繁育的關鍵技術,繁殖場地的分析
    我是詩宇學養殖,今天給喜歡養殖的友友們帶來人工養殖鱖魚的苗種繁育關鍵技術和繁殖場地的分析。人工繁殖就是在人為控制下,將鱖魚親本進行採集後,通過強化培育措施,使親魚的性腺發育達到性成熟,並通過流水刺激、注射催產劑等一系列的生態、生理方法,讓它們產卵、孵化,從而獲得鱖魚苗種供下一輪的養殖所用,這個過程就是人工繁殖。
  • 石斑魚養殖三要素,你要記牢
    大陸近十年在石斑魚的養殖這方面也是發展飛快的,主要的原因是現在人工種苗規模化生產技術基本上解決了,養殖的數量也比較大,當然不包括所有的石斑魚,名貴的種類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少。2、常見石斑魚養殖模式有池塘養殖、近岸淺海網箱養殖、深海網箱養殖和工廠化養殖4種模式,它們有何不同?
  • 青島成功規模養殖珍珠龍膽石斑魚 身價大降明年進市場
    近日,青島市黃海水產研究所宣布,首次在國內高緯度地區實現了珍珠龍膽石斑魚的規模化人工繁育。專家介紹,2014年珍珠龍膽魚苗的數量首次突破200萬尾,實現在北方地區的規模化養殖,並將「北魚南運」,反哺南方地區養殖魚苗資源的不足。隨著規模化養殖的展開,價格不菲的珍珠龍膽石斑魚有望端上市民餐桌。
  • 暴利時代後 石斑魚產業何去何從?
    正面是從20世紀八、九十年代大陸石斑魚產業誕生至今,這個高檔海水魚品種日趨成熟,種苗、養殖、飼料、病害防治等方面都有了重大突破:斜帶石斑魚、點帶石斑魚、赤點石斑魚的大規模產業化人工育苗技術已經成熟,可以滿足供應產業化養殖的需求;至2009年,在海南省儲備斜帶石斑魚親魚數量約有2萬尾,生產斜帶石斑魚仔魚量約2.5億尾;現行飼料的飼料係數可達1.0,飼料成本也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