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鴛鴦,大家應該都不陌生,提到這種動物,大家應該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它象徵著愛情。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古詩文當中的鴛鴦。 鴛鴦是一種水鳥,棲息於池沼之中,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這樣介紹鴛鴦:「終日並遊,宛在水中央之意也,或曰:雄名曰鴛,雌名曰鴦」。因其雌雄經常在一起,所以傳說和文學上常用其來比喻夫妻。
小雅·鴛鴦
鴛鴦於飛,畢之羅之。君子萬年,福祿宜之。鴛鴦在梁,戢其左翼。君子萬年,宜其遐福。乘馬在廄,摧之秣之。君子萬年,福祿艾之。乘馬在廄,秣之摧之。君子萬年,福祿綏之。
這首詩出自《詩經》,對這首詩的理解,一般認為這是一首祝賀貴族結婚的詩(但對其主旨存在爭議)。詩中前兩句便是以鴛鴦起興。(如果這確實是一首描寫婚嫁的詩的話)這首詩應該是最早的一首以鴛鴦比喻夫妻和愛情的詩。「何緣交頸為鴛鴦,胡頡頏兮共翱翔」相傳這是司馬相如在追求卓文君《琴歌二首》(即我們所熟悉的《鳳求凰》)中的詩句。期盼著與心愛的人化作一對終生相守的鴛鴦,能夠永遠相依相伴的翱翔。相傳就是因為這首詩,卓文君深夜逃出家門,與司馬相如私奔,結為夫妻。
唐代詩人,初唐四傑之一的盧照齡的《長安古意》中有這樣一句詩「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比目鴛鴦真可羨,雙區雙來君不見。」這兩句詩中「比目」和「鴛鴦」都是愛情的象徵。只要能與心愛之人結髮,,縱使是死也不畏懼,縱使見到逍遙自在的現任也絕不羨慕。這該是多麼美好純真的愛情啊!在詩人看來,愛情已然超過了生死。
而在《孔雀東南飛》當中,焦仲卿和劉蘭芝因沒有在一起而雙雙殉情,最後「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旁」,兩人終於「榖則異室,死則同穴」而在兩人墳墓的旁邊所種植的松柏梧桐,則是「枝枝像覆蓋,葉葉相交通」,而在這些樹上,「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仰頭相向鳴,夜夜答五更。」兩人在死後化為一對鴛鴦,縱使生前不能在一起,死後也要化為一對鴛鴦長相廝守。
不過不得不說的是,鴛鴦在古詩文中也並非只是喻夫妻和愛情,曾經也有用來比喻兄弟和朋友情誼的情況。曹植《釋思賦》「況同生之義絕,重背親而為疏。樂鴛鴦之同池,羨比翼之共林」這裡的「同池鴛鴦」是說自己一家的兄弟。《文選》中摘錄《蘇武李陵贈答詩》中有「昔為鴛和鴦,今為參與商」這裡是指曾經在一起為官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而現在要分別了,以後就如同參星和商星再難相見。
下面給大家放幾首帶有鴛鴦意象的古詩吧。
七十紫鴛鴦,雙雙戲亭幽
——《古風》李白
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
——《佳人》杜甫
梧桐相持老,鴛鴦會雙死
——《烈女操》孟郊
兩岸鴛鴦兩處飛,相逢是幾時
——《長相思》歐陽修
雌去雄飛萬裡天,雲羅滿眼淚潸然。
——《鴛鴦》李商隱
孤雁哀嚎獨自鳴,鴛鴦泣血不成聲。
(這句貌似是網絡上的一句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