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也是種痛!魯迅弟弟周作人活了83歲,晚年靠臭豆腐玉米糊續命

2020-12-27 東方文史

引言:人活這一世,誰不想要長命百歲,延年益壽,人只有活著才能夠去創造更多的不可能,如果死了什麼都做不了。特別是那些身家豐厚的老總,自己賺這麼多錢就是為了享受,結果老了卻沒有這個命去享受了,豈不是一切努力都白費了。

到了老年,大家會用很多的方法去延長自己的壽命,古時候皇帝就尋丹問藥,為的就是自己可以長生不老,而在現代社會,大家鍛鍊身體,也是為了自己能夠更加的健康,能夠多活一段時間。

1.長壽並不代表幸福

長壽在我們眼裡似乎再幸福不過了,但是並非所有長壽之人到了晚年的時候都可以過得幸福,就比如說周作人。周家三兄弟,走了三條不同的道路,最後的結果也截然不同。跟哥哥魯迅不同,周作人活到了83歲,在那個時代,能夠活到83歲已經很難得了,然而長壽的周作人卻並不幸福。周作人的晚年過得很是痛苦,靠著朋友的接濟艱難度日。

相比較於愛國愛民的魯迅,周作人走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同是文學家的他,選擇當漢奸,他因此飽受詬病,連帶著他的作品也受到了大家的厭惡。周家本來是紹興的大戶人家,後來因為祖父犯事入獄,父親重病纏身,周家也就此沒落了。周作人同哥哥一樣是一個有才之人,在私塾讀書的時候,成績就很不錯,後來跟著哥哥一起去了日本留學。

在日本留學期間,周作人結識了很多跟自己志同道合的夥伴,學成歸國之後,他任職北京大學,與此同時他還經常參加社會活動。那時候的周作人三觀還是很正的,因此在當時的文學界也是頗負盛名。一直到侵華戰爭爆發,周作人留在北平負責校產的看守工作。

2.因為漢奸罪被逮捕,出獄之後生活窘迫

一開始周作人也沒有打算要和日本人合作,一直到後來發生了一次神秘的槍擊事件之後,周作人接受現實,給汪偽政府賣命,和日本人合作。坦白說,雖然是漢奸,但是周作人並沒有做出過傷害同胞的事情,他會選擇和日本人合作,一切的根源還是想要保護學校的校產。

然而無論出於什麼目的,漢奸就是漢奸,在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了之後,周作人被逮捕,被判處了10年有期徒刑。在解放戰爭結束之後,周作人被保釋出獄了,那之後他從南京回到北京,專心寫作,靠著稿費來生活。此時的周作人已經65歲了,明明收入很高,卻步入了這樣窘迫的境地,實在是荒誕。

3.周作人的錢都花哪裡去了?

周作人的錢到底哪去了呢?這當中大部分都用來看病,那個時候他的妻子和弟媳身體都不好,家裡有兩個藥罐子,再多的錢也禁不住花,不光自己的收入花完了,周作人還欠了朋友錢。雖然家裡捉襟見肘,但是周作人並沒有特別地去節衣縮食,一直到錢花完了之後,才去為錢煩惱。

後來因為文革,周作人的固定稿費被取消了,公費醫療也失去了,他的兒子在當時還被錯打成了右派分子,家裡的生活更加拮据。之後,周作人正式停筆,家裡面值錢的物件也都被紅衛兵搜刮乾淨。不僅如此,紅衛兵還折磨周作人,那段時間他每天吃的只有臭豆腐和玉米面糊糊,一直到1967年,周作人無法忍受下去,猝然長逝。

總結:周作人的不如意是因為自己年輕時候的錯誤選擇,再加之文革這個特殊時期,才使得他遭此厄運,人生本就無奈,也許對於周作人而言,死亡才是最大的解脫吧!

參考文獻《周作人》

相關焦點

  • 長壽也是種痛!活了83歲的周作人,晚年靠臭豆腐和玉米糊艱難度日
    活在這個世上,我想大多數人都希望自己可以長命百歲,只有活著才能看到希望,也才能盡情享受生活。可是也並非所有長壽的人晚年都能過得如此幸福,比如活了83歲的周作人,其晚年不僅過得很痛苦,而且只能靠吃臭豆腐和玉米糊艱難度日。
  • 活了83歲的周作人,晚年靠臭豆腐和玉米糊艱難度日
    李白身處大唐王朝最為繁榮的時期,再加上有著皇家的金銀財富,李白自然想要多活幾年,可是長壽真的好嗎?在國外有一位打破世界紀錄的長壽老人,他就曾經送走過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子和孫子,看著身邊一個個的人都離自己而去他的內心無比的痛苦,以至於到最後他一心求死,絲毫都不想再活在這個根本不屬於他的世界。
  • 長壽也痛苦!晚年周作人:81歲高齡卻靠臭豆腐和玉米糊艱難度日
    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在西方文化中,長壽,都是人們所不斷追求的。而這種現象在中國古代尤為如此,封建時期的帝王,無不醉心於追尋著「長生不老」之道,以確保自己的江山能夠萬世不倒,自己能夠坐擁世界而永世享樂。如今,也有很多人表示:「如果可以,我好想向天再借500年。」然而,並不是所有的長壽之人,晚年的生活都是幸福的,例如我們今天要說的周作人。他的晚年生活就十分的痛苦,只能依靠著臭豆腐和玉米糊艱難度日。
  • 活著不如死去,活到83歲的周作人,晚年靠臭豆腐和玉米糊艱難度日
    周作人是魯迅的親弟弟,他雖名氣不如哥哥,但也算作一個有頭有臉的人物。周作人最出名的成就是散文小品,他的作品有一種特色,能將生活中最常見的事物寫的既有趣還生動,猶如輕紗罩於眼前,給人一種朦朧而詩意的感受。連鬱達夫都說"中國現代散文的成績,以魯迅,周作人兩人的最為豐富偉大,我以此二人的散文為最所溺愛"。
  • 朱安晚年靠稀飯鹹菜生活,丈夫魯迅家藏頗豐,她分毫未取
    他就是一生傲骨的民國文學家魯迅。然而魯迅的一生十分複雜,僅僅讀過他的幾篇文章,是不可能真正了解他的思想和人生的。如果想要了解魯迅,其實可以從他的原配夫人朱安入手。朱安一生可謂悽涼,但她晚年寧可吃不飽飯,也要堅守丈夫的遺物,這究竟是一段怎樣的故事呢。事情還要從19世紀末期說起,1878年6月,朱安出生於浙江紹興。
  • 魯迅發表《阿Q正傳》後名聲大噪,弟弟周作人的一個動作讓人心寒
    當然,評論者幾乎都是對魯迅先生的讚美之詞。在魯迅的才華得到社會的認可之時,人們對於周家是很羨慕的。魯迅姓周,原名周樹人,他還有二個弟弟,其中大弟弟叫周作人,小弟弟叫周建人。其時,周作人在北京大學做教授,也是一位大學者,大散文家、大評論家。而且,周作人和哥哥魯迅一樣,也在新文化運動的陣營裡,一直為新文化運動在搖旗吶喊。
  • 魯迅先生討厭衍太太,周作人又在散文裡寫出衍太太的醜事
    喜歡看魯迅先生散文的讀者一定熟悉衍太太!衍太太是一個非常狡猾又可惡的女人,她一面教唆少年魯迅去偷母親的錢和首飾,被少年魯迅拒絕後,她就散播謠言,說魯迅當小偷偷母親的錢和首飾。這實在是敗壞了魯迅的名譽,讓魯迅十分生氣。
  • 魯迅和周作人、周建人的情感糾葛,為何鬧得滿城風雨?
    周氏兄弟失和的原因,流傳有許多說法,既然是傳言,可信度太低了,有人說魯迅偷看羽太信子洗澡被發現。與魯迅、周作人都有密切交往的川島反駁說:"魯迅後來和周作人吵架了。事情的起因可能是,周作人老婆造謠說魯迅調戲她。周作人老婆對我還說過:魯迅在他們的臥室窗下聽窗。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因為窗前種滿了鮮花。……主要是經濟問題。她(羽太信子)揮霍得不痛快。"
  • 魯迅弟弟周作人為啥成為漢奸?除本人性格外,還和一個女人有關!
    周作人是中國現代文壇上的一位巨匠,和其胞兄魯迅一起同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其在文學上的成就可以說是不亞於魯迅。但是,周氏二兄弟的命運卻有天壤之別。魯迅在逝世後,尤其是解放後,其地位簡直被神化了,而周作人卻由於在抗日戰爭時期附敵當了漢奸而遭世人唾棄,晚年生活也是在「窮、病、鬧」中悲慘度過的。周作人為什麼能夠成為漢奸?除了本人性格外,其實還和一個女人有關!1885年1月,周作人出生在浙江紹興都昌房口周家。
  • 雖然兄弟二人絕交了,但周作人對魯迅的評價還是如此之高!
    魯迅試圖和周作人解釋,可是周作人不見面。於是不久後,魯迅搬出了八道灣住宅。1924年6月11日,在魯迅 回八道灣住宅取書及什器的時候,和周作人兩口發生衝突,他倆對魯迅又罵又打,還打電話叫來羽太信子哥哥羽太重久等人。從此,兩人關係徹底決裂,直到去世再無往來,甚至他們後代至今也不往來了。
  • 同一屋簷下,為什麼魯迅的骨頭那麼硬,他弟弟的骨頭那麼軟?
    1967年6月的一天早晨,在多次書信當地派出所請求安樂死無果後,周作人在去廁所的途中突然病發,倒地去世,草草結束了他荒誕可笑、又遺憾、唏噓的一生。曾經比魯迅厲害周作人是誰?答:魯迅的弟弟。想必所有人都知道,魯迅,原名周迅,又名周樹人,與弟弟周作人只有一字之差。
  • 魯迅用石瓦差一點砸死親弟弟,竟是為了女人和財產?
    上學的時候很多課本裡都有魯迅的文章,覺得他是個大文豪,但是他和他弟弟周作人卻是老死不相往來,而且他們兄弟二人作為著名文人,本是斯文人,但是有一次兩人卻拳腳相加,甚至動手的時候魯迅拿起類似於石瓦的東西砸向其弟弟,他的弟弟也不甘示弱,順手抄起傢伙給予還擊,那麼魯迅和他的弟弟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 晚年的魯迅為何從不回故鄉?甚至都不願說自己是紹興人
    魯迅先生是我們民族黑暗年代的一桿槍,口伐筆誅,所向披靡,他的身上凝聚著文人的無數閃光點,那為什麼他不似其他文人那般講究「落葉歸根」,反而晚年不回故鄉,甚至不願意說自己是紹興人呢?在我們熟知的魯迅短文之中,無論是《三味書屋》、《阿長與山海經》還是《故鄉》,還有很多作品中都有他童年還有故土的影子,但是他的晚年定居在上海,明明離紹興故土很近也幾乎沒有回家看看,甚至別人問道他的家鄉,他也只說浙江。原因有很多,如果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說就是四個字:又愛又恨,心中夾雜著太多複雜情感。
  • 魯迅親弟弟有多厲害?官至副國級,魯迅也未達到此等高度
    弟弟周作人思想逐步偏激,變成了大漢奸,三弟周建人知恥後勇,踏入政治,最後官至副國級。百善孝為先周建人是魯迅家族中出生最晚的人,出生不久就遇到了家庭變故,爺爺因貪汙罪被捕入獄,父親又突發胃疾,原本經濟條件不錯的家庭隨著這些突發的變故開始迅速中落。
  • 魯迅小說裡的鹹亨酒店在哪裡?周作人的散文裡有詳細說明
    讀過魯迅小說《孔乙己》的讀者都知道鹹亨酒店,鹹亨酒店並不是魯迅虛構出來的,它是有原型的。在魯迅家鄉紹興的德興酒店就是鹹亨酒店的原型。這是魯迅的二弟周作人在他的散文裡說的。周作人是這樣說的:「我小時候記得我家在德興酒店做帳,每逢忌日祭典,常看見有僕人拿了酒壺去取摻水的酒來,隨後到了年節再酌量付還。我記得有一回,大約是在我七八歲的時候,我獨自一人走到德興酒店。在後面的雅座裡找著先君(周作人的父親周伯宜)正和一位遠房堂伯在喝老酒。
  • 一般人活到多少歲算長壽?若能活到這個歲數,那也算是幸福的
    說起長壽,大家最先想到的是日本這個國家,日本是世界上人均壽命最長的國家,在我國人均壽命最長的地區是香港,香港人的平均壽命為83.9,中國內地人均壽命則是75歲。所以說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大陸人活到75歲屬於正常的。雖然長壽是每個人期盼的一件事情,但是並不是活得歲數越大才越幸福。
  • 41篇周作人手稿首度面世!紹興最讓他魂牽夢縈的是什麼?
    香港知名報人曹聚仁來到北京的苦雨齋拜訪周作人,兩人謙恭對坐,交談波瀾不驚。他建議周作人寫作回憶錄在香港發表,得到應允。   這位出生於浦江、受教於教育家陳望道的報人,曾在《文壇五十年》裡高度讚美周作人是「小品文的第一好手」。曹聚仁還說:「我們也承認周作人在文學上的成就之大,不在魯迅之下;而其對文學理解之深,還在魯迅之上。」
  • 獨守空房41年,朱安晚年靠清粥和鹹菜度日,臨終對魯迅無半句怨言
    她雙目通紅,憤怒又無奈地喊道:「你們總說要保存要保存,我也是魯迅的遺物,你們也保存保存我!」魯迅在世時,她是棄婦;魯迅離世後,她成了遺物。人生這孤冷的六十九載,又曾有誰呵護過她哪怕一瞬呢?漢族有俗語,「女大三,抱金磚」,女子以嫁給比自己小三歲的夫婿為宜。朱安二十一歲那年,通過家中的親戚搭線,長輩為她議定了一門婚事,同周家長孫周樟壽定親。周樟壽就是後來的周樹人,即是後人耳熟能詳的魯迅先生。魯迅的祖輩曾任京官,而朱家祖上也出過官員。
  • 周作人最後22年的小資掙扎
    此時,手中捧著的這本《周作人的最後22年》終於翻到最後一頁,闔上書,思想的車輪卻依然滾滾向前,推動著指尖在鍵盤上敲打,試圖,要為那個時代的他,訴說點什麼。之前對於周先生的了解,僅限於他是魯迅先生的二弟,且稍稍知道的關於他的傳聞,不過是個「大漢奸」,是個在思想上與魯迅先生背道而馳,兄弟間反目成仇的人而已。
  • 她是魯迅筆下的豆腐西施,可周作人描述的她卻另外一個人
    魯迅和周作人都愛寫有關故鄉紹興的散文,也許他們的故鄉紹興太可愛了。他們散文中的人物都是有人物原型的,比如說長媽媽,還有閏土。魯迅小說集《吶喊》中的《故鄉》裡豆腐西施楊二嫂,也是有人物原型的,她的人物原型就是寶林大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