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弟弟周作人為啥成為漢奸?除本人性格外,還和一個女人有關!

2020-12-19 吳文娟說美食

周作人是中國現代文壇上的一位巨匠,和其胞兄魯迅一起同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其在文學上的成就可以說是不亞於魯迅。

但是,周氏二兄弟的命運卻有天壤之別。魯迅在逝世後,尤其是解放後,其地位簡直被神化了,而周作人卻由於在抗日戰爭時期附敵當了漢奸而遭世人唾棄,晚年生活也是在「窮、病、鬧」中悲慘度過的。

周作人為什麼能夠成為漢奸?除了本人性格外,其實還和一個女人有關!

1885年1月,周作人出生在浙江紹興都昌房口周家。與魯迅一樣,周作人在家鄉的私立學校書店(三威書店)接受傳統國學教育。

1901年,受中國新學思潮的影響,周作人赴南京就讀於江南海軍學院。他負責輪班工作(海洋工程;海洋工程)六年。那時,專業科目都是英語,所以他在英語方面有相當的基礎。後來,他被政府資助的學生錄取,並與哥哥魯迅、朋友徐守上(紀夫)等在日本留學。

1906年,周作人到日本後,先學日語,後學海軍技術,最後學外語。他出國學習「建房」(土木工程)。抵達日本後,他先學習日本政法大學的預備課程,然後在東京教育大學學習希臘語,學習探險等文學經典(蘇格拉底學生色諾芬的作品)。下課後,他還去神學院學習希臘福音書原文。下課後,他與魯迅一起翻譯出版了著名的外國小說集《一》和《二》,這兩部翻譯的作品主要是關於東歐弱勢民族的文學,包括王爾德等著名學者的名著,但第一版只賣了20多冊。

1911年,周作人從日本回到中國。1912年,任浙江省教育廳督學半年,後調到浙江省第五高級中學教英語四年。

周作人一生研究日本文化50多年,獲得了日本文學思想的精華。錢立群指出,周作人的散文有一種「情」(調)、「味」或「境界」,這種「情」(調)、「味」或「境界」只能是意味深長而難以傳達,這就是周作人散文的藝術生命。它與日本文化密切相關。從這個意義上說,周作人的散文更接近日本。而這種難以表達的情感或境界就是「物質的悲哀」。

周作人的文章,字裡行間,深淺不一的感情總是充滿著淡淡的「物哀」思想。日本文藝中的「悲之美」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悲之美」。哀傷只是「物質哀傷」中的一種情感,這種情感所蘊含的同情意味著對他人哀傷乃至世界哀傷的共鳴。在不同層次上,「物質悲哀」可能是對悲哀的消化、超越或深化。正如葉維渠所指出的,這種變化無常的哀傷和變化無常的美,是日本「物哀美」的精髓。

周作人在情感處理、反諷修辭運用、語言風格等方面都受到日本美學經驗的一定影響。與此相關,他形成了一種類似日本傳統文學的風格,以平淡的方式書寫著個人的閒適、孤獨和不公,玩弄著人生的苦味。其實,他似乎有閒無時,不僅從閒到輕愁,還藏在閒的背後無限憂傷;他不是為了體驗生活的靜謐,甚至是為了享受靜謐,而是經常通過創作來解決孤獨、憂傷,這與日式不同。

如果周作人不做漢奸,他就會像他的哥哥魯迅一樣成功,受到世人的尊敬。但這畢竟是一個假設。

1937年,北平淪陷前後,文人墨客開始南下,北大、清華也宣布南下。但周作人從未在南下的隊伍中露面。當時,周作人是北京大學教授。許多關心中國文化前途的朋友和有識之士寫信或在報紙上撰文,希望周作人南下。不過,周作人並沒有南下,為下半場的羞辱埋下了伏筆。

1941年10月起,周作人兼任東亞文化協定主席。1943年6月起任華北綜合調查研究所副所長。1944年5月起任華北新聞社經理、報導協會理事、中日文化協會理事。

1945年12月,抗日戰爭結束後,周作人在北平被蔣介石國民政府以叛國罪逮捕,押解到南京受審,被關進虎橋監獄。1946年11月6日,高等法院判處他14年監禁,1947年12月9日,他被減為10年監禁。

1949年1月22日,李宗仁接任中華民國總統,在共和國會談中下令釋放

相關焦點

  • 魯迅用石瓦差一點砸死親弟弟,竟是為了女人和財產?
    上學的時候很多課本裡都有魯迅的文章,覺得他是個大文豪,但是他和他弟弟周作人卻是老死不相往來,而且他們兄弟二人作為著名文人,本是斯文人,但是有一次兩人卻拳腳相加,甚至動手的時候魯迅拿起類似於石瓦的東西砸向其弟弟,他的弟弟也不甘示弱,順手抄起傢伙給予還擊,那麼魯迅和他的弟弟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 同一屋簷下,為什麼魯迅的骨頭那麼硬,他弟弟的骨頭那麼軟?
    1967年6月的一天早晨,在多次書信當地派出所請求安樂死無果後,周作人在去廁所的途中突然病發,倒地去世,草草結束了他荒誕可笑、又遺憾、唏噓的一生。曾經比魯迅厲害周作人是誰?答:魯迅的弟弟。想必所有人都知道,魯迅,原名周迅,又名周樹人,與弟弟周作人只有一字之差。
  • 魯迅發表《阿Q正傳》後名聲大噪,弟弟周作人的一個動作讓人心寒
    1921年12月,新文化運動正在火熱進行中,魯迅給運動加了一把火,他以白話文語言發表了小說《阿Q正傳》,為人們塑造了一個經典而可憐的人物形象,一時間震動了當時的文化界和思想界。人們對小說產生的強烈反響,是魯迅都沒有預料到的。
  • 三個民國名人娶日本女人,一個漢奸兩個渣男,其中一個還是大才子
    其實,在日本那邊的習俗中,妻子就是應該這麼做的,以丈夫為大,在家裡一定要勤快,而且脾氣也特別好,所以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男人都想要娶到一個日本女人。但是這在現在這個時代是一種很正常的事情,畢竟時代在發展,人都在變,但是在以前的時候可不是這樣的。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三個人都娶了日本女人,兩個渣男,一個漢奸,還都是名人。
  • 魯迅和周作人、周建人的情感糾葛,為何鬧得滿城風雨?
    尤其是魯迅和周作人的矛盾起因,至今一直是一個謎?其實,開始魯迅一家子很和睦,熱熱鬧鬧過日子,都住在北京八道灣一個大院子裡,僱了七八個傭人,魯迅和周作人的工資稿費都交到家裡面,大家掙錢一齊花。不知為何後來兄弟反目了。下面是一些他們兄弟失和的文字史料,及相關人員的評議。
  • 魯迅弟弟周作人活了83歲,晚年靠臭豆腐玉米糊續命
    跟哥哥魯迅不同,周作人活到了83歲,在那個時代,能夠活到83歲已經很難得了,然而長壽的周作人卻並不幸福。周作人的晚年過得很是痛苦,靠著朋友的接濟艱難度日。相比較於愛國愛民的魯迅,周作人走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同是文學家的他,選擇當漢奸,他因此飽受詬病,連帶著他的作品也受到了大家的厭惡。
  • 同監獄的林柏生被執行槍決當晚,周作人徹夜不眠,為脫離鐵窗寫詩
    其中,魯迅先生和他的弟弟周作人的家庭恩怨,一直是人們爭論不休的話題。  魯迅先生三兄弟的關係打小時候就非常要好,簡直就是穿一條褲子長大的關係,可是,後來,魯迅先生卻一度和自己的二弟周作人爭執不斷,甚至於到了決裂的程度。  其實,周作人和魯迅先生兄弟決裂,很大程度上都是周作人自作自受。
  • 魯迅先生討厭衍太太,周作人又在散文裡寫出衍太太的醜事
    喜歡看魯迅先生散文的讀者一定熟悉衍太太!衍太太是一個非常狡猾又可惡的女人,她一面教唆少年魯迅去偷母親的錢和首飾,被少年魯迅拒絕後,她就散播謠言,說魯迅當小偷偷母親的錢和首飾。這實在是敗壞了魯迅的名譽,讓魯迅十分生氣。
  • 魯迅親弟弟有多厲害?官至副國級,魯迅也未達到此等高度
    弟弟周作人思想逐步偏激,變成了大漢奸,三弟周建人知恥後勇,踏入政治,最後官至副國級。百善孝為先周建人是魯迅家族中出生最晚的人,出生不久就遇到了家庭變故,爺爺因貪汙罪被捕入獄,父親又突發胃疾,原本經濟條件不錯的家庭隨著這些突發的變故開始迅速中落。
  • 周作人留京苦守一承諾,最後為何淪為漢奸?蔣夢麟:這不是他本意
    "把一切損害與侮辱看作浮雲",這是對獄中的周作人最貼切的描述。他,是我國著名文學家魯迅的二弟,這是他最廣為人知的身份。新中國建成之後,他被抓了起來,根由是他曾在日本人和國民政府手下做官,有多少人知道他做官的始末呢?一句漢奸在他身上扣了多久。
  • 活著不如死去,活到83歲的周作人,晚年靠臭豆腐和玉米糊艱難度日
    周作人是魯迅的親弟弟,他雖名氣不如哥哥,但也算作一個有頭有臉的人物。周作人最出名的成就是散文小品,他的作品有一種特色,能將生活中最常見的事物寫的既有趣還生動,猶如輕紗罩於眼前,給人一種朦朧而詩意的感受。連鬱達夫都說"中國現代散文的成績,以魯迅,周作人兩人的最為豐富偉大,我以此二人的散文為最所溺愛"。
  • 魯迅弟媳把「周府」牌匾換成「羽太府」,魯迅氣不過說了兩個字!
    1923年7月19日,對於近代大作家魯迅而言,註定是不尋常的一天。這一天,魯迅的弟弟周作人給他甩下了一封信。信上的每一個字都如鋼刀插在了魯迅的心間,沒錯,這是一封絕交信。
  • 關於魯迅先生的意識流
    總之,一看到那句話,我就打開網頁,很想再搜一些關於魯迅的文字,至於到底想看什麼,心裡也是迷迷糊糊的,於是就打下了魯迅二字。很快看到了兩條新聞,一個是一位朋友問魯迅先生拗口的中文是不是被高估了,李敖說魯迅的中文不是好的中文,他本人沒怎麼讀過魯迅,想聽人解答一下。
  • 她是魯迅筆下的豆腐西施,可周作人描述的她卻另外一個人
    魯迅和周作人都愛寫有關故鄉紹興的散文,也許他們的故鄉紹興太可愛了。他們散文中的人物都是有人物原型的,比如說長媽媽,還有閏土。魯迅小說集《吶喊》中的《故鄉》裡豆腐西施楊二嫂,也是有人物原型的,她的人物原型就是寶林大娘。
  • 朱安晚年靠稀飯鹹菜生活,丈夫魯迅家藏頗豐,她分毫未取
    1936年魯迅突然病逝,當時只有他的第二任妻子許廣平陪在身邊。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北平很快淪陷。此時魯迅的母親和夫人尚在北平,無法逃走,只能艱難求存。大兒子才去世不久,二兒子周作人又投靠日本人當了漢奸。老人的心情十分複雜,但又無可奈何。
  • 魯迅「周氏3兄弟」,三弟官至副國級,二弟淪落為漢奸,難逃10年牢刑
    每當提及魯迅先生的時候,大家都不會為之感到陌生,這些都可謂是拜小學課本所賜。這種影響力已經深入人心,最難以忘懷的就是那犀利優柔的文筆,因此也成為了近代作家的代名詞。其實大家可能還有所不知,其實在文化界,還有一種「周氏3兄弟」的說法。
  • 周作人最後22年的小資掙扎
    此時,手中捧著的這本《周作人的最後22年》終於翻到最後一頁,闔上書,思想的車輪卻依然滾滾向前,推動著指尖在鍵盤上敲打,試圖,要為那個時代的他,訴說點什麼。之前對於周先生的了解,僅限於他是魯迅先生的二弟,且稍稍知道的關於他的傳聞,不過是個「大漢奸」,是個在思想上與魯迅先生背道而馳,兄弟間反目成仇的人而已。
  • 雖然兄弟二人絕交了,但周作人對魯迅的評價還是如此之高!
    魯迅作為大哥對兄弟們非常友善親密的,一人在外求學時,時常想著家人與兄弟。在魯迅到日本留學後,再三給家裡寫信,讓周作人也到日本去開開眼界。周作人後來到了日本還娶了他們的房東的女兒羽太信子,後來三弟周建人娶了妹妹羽太芳子。在周作人和羽太信子結婚後,魯迅為了養家,先回國找工作做了。
  • 晚年周作人:81歲高齡卻靠臭豆腐和玉米糊艱難度日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長壽之人,晚年的生活都是幸福的,例如我們今天要說的周作人。他的晚年生活就十分的痛苦,只能依靠著臭豆腐和玉米糊艱難度日。如果你對周作人不是很了解,那麼你一定知道他的兄長周樹人,也就是為全國人民所熟知的魯迅先生。相較於自己的兄長,周作人的名氣顯然要小很多。
  • 魯迅三兄弟的後人今何在?一位是大官,還有臺灣娛樂圈的大明星?
    周氏三兄弟相信大家都能夠知道,分別是周樹人,周作人,周建人。在那個時代,他們可以說是赫赫有名,各個領域不同的佼佼者影響著當代很多人。那麼如今他們的後代生活的怎麼樣了呢 我們就來說最有名的魯迅先生吧,魯迅先生這一生曾經和兩位女性在婚姻和感情上有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