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文昌》 南方出版社 2012年3月
海南文昌之名特別,對華夏名邑的文化氣象、文化氛圍作了高度概括。用海南鄉土文化學者蒙樂生的話來說,文昌,即中華傳統文化中儒家所強調的文治教化,就是「以文為昌」,就是「廣布恩澤,化育生民」。它囊括了文化之鄉、華僑之鄉、椰子之鄉、將軍之鄉、教育之鄉、長壽之鄉、排球之鄉、書法之鄉、航天之城等諸多城市品牌的豐富內涵。
近日蒙樂生先生新著《行走文昌》(南方出版社 2012年3月)面世,將文昌的人文之美與鄉土記憶融匯一爐,將崇禮重教的文昌與綠色菩提的文昌鮮活鋪陳,將珠崖古縣的厚重歷史與華僑之鄉的文化氣脈細細梳理,成就了這部新作的11個斐然成章的專題,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文昌的歷史文脈與千年古邑的風土人情。開卷細讀,史料豐厚紮實,文字舒暢秀逸,感情豐實充沛。從霜刃如雪節如山的鐵血英烈身上,我們感受著文昌的英武浩氣,從開國大將與抗日名將的傳奇故事中,我們感受著將軍之鄉的地傑人靈;從九代相見的人壽傳奇中,展開了一幅長壽之鄉和諧人居的生動畫卷;從綠道桃源與椰林美景的探奇中,我們體味到文昌山水的鐘靈毓秀;慢嚼細品,一座文化名城的深度、厚度與豐度在瞬間立體鮮活起來。
行走文昌,歷時三秋,田野調查,樂此不疲。作者輕裝上陣,拿著地圖對著路標,從文城到東郊,從重興到鋪前,以史為綱行遍海南文昌的山南水北,探尋古村古道,走訪書院老宅,傾聽歷史的迴響。有時興起一走兩頭黑,有時一頭扎進資料堆有所頓悟,便縱筆抒寫欣然忘食,這種行萬裡路讀萬卷書的快樂,旁人不覺,唯自己沉醉於山水自然間,在以文為昌的歷史遨遊中妙筆生花,絲毫不覺辛苦,開創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光是寫八門灣綠道,作者就五度重走,從綠道的歷史傳說、人文故事、旅遊開發、自然風物到從八門灣走出的歷史文化名人陳序經、祝嘉等,一一鋪述,娓娓道來,視角獨特,觀點新穎,以致於作者借景抒情,謳歌綠道「綠色菩提,元素鮮活,細節密集,雅韻欲流」,發出了「神遊此道,行者無疆,仙步一時,瞬間永恆」的由衷感慨,不身臨其境者便難以寫出這般鮮活的文字,其紮實嚴謹的著書態度更令人感佩。
有樂趣就有動力,就有寫作的自覺與衝動。蒙樂生告訴記者,「跨越歷史時空,晤對2000多年前的珠崖郡紫貝縣,從平昌到文昌那悠遠的文化驛道,審視那『偃武修文』的華廈名邑,使人不得不佩服貞觀元年唐太宗立縣於始的文化氣魄,不得不佩服文昌文化的大氣磅礴。」
文昌之美,美在何處?作者雖不是文昌人,但海南歷史熟稔於胸,他對文昌之美發出了深刻而獨到的解讀:「文昌之美,其美在文,美在『以文為昌』;文昌之美,其美在城,美在『以人化城』;文昌之美,其美在人,美在『以文化人』。以文為昌,則文氣沛然,文明昌盛;以文化城,則城邑文明,閭裡和美;以文化人,則人文蔚起,人傑地靈。」
《行走文昌》,品題「以文為昌」,品度人文,品藻風俗,品擇美食,品鑑歷史,品評景致。一冊在手,氣象風俗儀態萬千。遊客可按文索驥,在山水與歷史的自由遐想中愜意行走。白雲蒼狗,故園老家依舊;清風徐徐,風景這邊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