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滿漢全席的「誤會」:比如,一桌滿漢全席原來值這些錢

2020-12-08 教育和文化是親兄弟

中國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於中國人喜歡吃,也講究吃。但是,在我們心目中最至高無上的吃莫過於傳說中的「滿漢全席」了。

「滿漢全席」在普通老百姓眼中就像金庸武俠中的「掃地僧」,神秘高深。但,真實的滿漢全席是怎麼樣的,我們都沒有見過。於是,關於「滿漢全席」就有著很多說法和猜測。不過,這些傳說距離真相卻越來越遠。不信,我們來看看。

1、滿漢全席其實是江南的官場菜

我們通常認為,「滿漢全席」清朝官場筵席,但無論正史還是野史,以及清宮內務府文獻,其實都找不到記載。只是在一些筆記中有所描述。所以它的真實存在性值得懷疑。

普遍認為是解放後國家為了向全世界展現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由專人發掘整理而出,是對中華民族飲食文化的一次大總結。

最早的記載是一部《揚州畫舫錄》的書中關於揚州「大廚房」專為到揚州巡視的「六司百官」辦的接待宴。因為下揚州來的除了滿漢欽差等高官,還有皇帝的下江南,而江浙一帶飲食又是一精緻見長,所以,這種高規格的宴席集宮廷滿席與漢席之精華於一席。被稱作滿漢席,後不斷更新,成為所謂「滿漢全席」。關於「滿漢全席」的相聲「報菜名」估計也是藝術家的創作。

2、滿漢全席到底有多少菜品

滿漢全席以東北、山東、北京、江浙菜為主,後來納入閩粵等地的菜餚。一共108道,其中南菜54道:30道江浙菜,12道閩菜,12道廣東菜。北菜54道:12道北京菜,30道山東菜。和12道滿族菜。

全席計有冷葷熱餚一百九十六品,點心茶食一百二十四品,計餚饌三百二十品。

不知為什麼,滿漢全席就沒有「尚滋味,好辛香」的川菜。

3、滿漢全席,造價多少錢

史書上沒有關於整桌滿漢全席價格的記載。

據《大清會典》和《光祿寺則例》記,康熙以後,負責接待的光祿寺承辦的滿席分六等:一等滿席,每桌價銀八兩,一般用於帝、後死後的隨筵。

光祿寺承辦的漢席,則分一二三等及上席、中席五類,一等席主要用於文武會試考官出闈,每桌鵝、魚、雞、鴨、豬等二十三碗,果食八碗,蒸食三碗,蔬食四碗,但是沒有具體價銀記載。

從卑尊的角度看,一等滿席肯定要高於一等漢席。一等滿席每桌價銀八兩,一等漢席每桌價銀理論上不會高於一等滿席。假設一等漢席每桌價銀和滿席一樣,那麼,一桌滿漢全席價銀共計16兩。康熙年間,一兩銀子大約折合現在500塊錢人民幣,16兩合計折合現在8000元人民幣。

這個造價高不高,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的確高,相當於一個月白領的工資。但是對於一瓶幾千幾萬的好酒,一盤好菜價值幾千幾萬的饕餮們來說,的確不高。

4、滿漢全席到底怎麼吃

滿漢全席屬於大宴,中國人是講究宴會禮儀的。所以,滿漢全席是有很多規矩和禮儀講究的。

1、入席前,奏樂、 鳴炮,行禮恭迎賓客入座,先上二對香,然後「服務員」獻上茶水和手碟淨手。

2、然後在禮樂聲中等待宴席開始,檯面上有四鮮果、四乾果、四看果和四蜜餞,邊吃邊聊。

3、宴席開始,先上冷盤,然後上熱炒菜、大菜,甜菜。

4、整過席間,有樂師演奏古樂伴宴,禮儀嚴謹莊重。

5、整過宴會要進行三天,也就是三天才能吃完,而不是一次性消費。

滿漢全席的檔次到底有多高

滿漢全席的餐具一定是精美無比。以慈禧六十大壽為例,僅事前江西燒造的繪有萬壽無疆字樣和吉祥喜慶圖案的各種釉彩碗、碟、盤等瓷器,就達二萬九千一百七十餘件。

菜式有鹹有甜,有葷有素,取材廣泛,用料精細,山珍海味無所不包。我們以所謂慈禧太后的萬壽宴的菜品來看,從今天的眼光來看,其實也並不是那麼「高不可攀」。

入席前的茶是「廬山雲霧」,乾果蜜餞等小吃包括:可可桃仁、蜜餞葡萄、豌豆黃等,菜基本就是:五香醬雞、鹽水裡脊、壽字油燜大蝦、無字鹽水牛肉、首烏雞丁、百花鴨舌、蟹肉雙筍絲、松樹猴頭蘑、墨魚羹、荷葉雞等;燒烤為掛爐沙板雞、麻仁鹿肉串;膳粥為稀珍黑米粥。

這些東西,今天的人們已經家常化了。

相關焦點

  • 滿漢全席至少108道菜,花費相當於現在多少錢,真相讓你不敢相信
    因此乾隆指使他主持和改善康熙朝傳下的「滿漢全席」。張東官害怕懈怠,不但將自身為乾隆自編的菜餚恰當分配進「滿漢全席」席面,還將滿漢全席的規範席面,發展到史無前例的一百零八道之多。更將南菜精益求精的烹飪方式導入「滿漢全席」的製作過程。
  • 滿漢全席原來是這樣!
    滿漢全席原是清代宮廷中舉辦宴會時滿人和漢人合做的一種全席。滿漢全席上菜一般起碼一百零八種(南菜54道和北菜54道),分三天吃完。滿漢全席以東北、山東、北京、江浙菜為主。滿清剛入關時,飲食還不太講究,但很快就在原來滿族傳統飲食方式的基礎上,吸取了中原南菜(主要是蘇浙菜)和北菜(魯菜)的特色,建立了較為豐富的宮廷飲食。
  • 滿漢全席起源簡介
    起源簡介滿漢全席興起於清代,是集滿族與漢族菜點之精華而形成的歷史上最著名的中華大宴。乾隆甲申年間李鬥所著《揚州畫舫錄》中記有一份滿漢全席食單,是關於滿漢全席的最早記載。滿漢全席以東北·、山東、北京、江浙菜為主。
  • 滿漢全席。
    滿漢全席原是清代宮廷中舉辦宴會時滿人和漢人合坐的一種全席。滿漢全席上菜一般至少一百零八種(南菜54道和北菜54道),分三天吃完。滿漢全席菜式有鹹有甜,有葷有素,取材廣泛,用料精細,山珍海味無所不包。滿漢全席菜點精美,禮儀講究,形成了引人注目的獨特風格。入席前,先上二對香,茶水和手碟;檯面上有四鮮果、四乾果、四看果和四蜜餞;入席後先上冷盤然後熱炒菜、大菜,甜菜依次上桌。
  • 滿漢全席是怎麼來的,到底有多少道菜?
    乾隆甲申年間李鬥所著《揚州書舫錄》中記有一份滿漢全席食單,是關於滿漢全席的最早記載。關於滿漢全席的起因,有人說,是這些說法都是不確切的。滿漢全席是孕育於滿族入關,定鼎北京這個政治歷史的背景中,其淵源可以追述到康熙以後清宮中的「滿席」和「漢席」,最初在一些上層官府中盛行;乾隆下江南的時期已在民間的市肆酒樓飯店中流傳。
  • 《滿漢全席》你們什麼時候回來啊
    一起出差的那個大哥和我說,唱了兩個星期了還會唱錯歌詞,感覺這歌好難唱,搜了好久,幾乎沒有男生的翻唱,後來發現了小魂翻唱的《魂》,那個時候還不知道《滿漢全席》。杭州那個冬天特別冷,特別潮溼,呆了一個半月回到了深圳,賦閒在家時就開時唱《魂》,正好翻到了小魂唱的《典獄司》,從此恰巧看到了《滿漢全席》團隊合唱的標籤。
  • 解密:滿漢全席的歷史溯源與還原(石雕作品)
    隨著後世對滿漢全席的追尋與演繹愈來愈多,各地又衍生出不少版本,有北京版、揚州版、廣東版、四川版、香港版……一段時間內,很多飯館都聲稱可製作滿漢全席。膳品也越來越多,選料越來越精奇,席面越來越奢華。那麼,歷史上真實的滿漢全席是什麼樣的呢?
  • 滿漢全席都有什麼菜?
    更何況這些菜餚還不是現做現吃,在宴會舉辦的前一天便要製作停當,用盤盤碗碗盛好,放在紅漆矮桌上,待膳食主管部門光祿寺的官員親自驗看之後,再「按桌纏紅布,覆以紅袱」,指派專人把守一夜,第二天才送到宴會舉辦地點。只等聖上令下,大家一起開吃。這種大路菜本來就稀鬆,又是隔夜貨色,不鬧你個跑肚拉稀,就算不錯,哪裡還有滋味可言。對這種「宮廷大宴」,當時的北京人已經將其列入京城「十可笑」之首。
  • 別被徐克電影《滿漢全席》騙了
    這部電影的名字,便是源自劇中提到的關於清朝滿漢全席的典故,話說清朝皇帝為了彌合滿漢矛盾,於是便下令在宮廷中舉辦兼有滿漢兩個民族飲食特點的宴會,因菜品豐富,規格較高,所以俗稱滿漢全席。乍一看這是一個很美好的故事,民族文化大融合,一派欣欣向榮的和諧景色,只可惜事實並非如此,因為這個典故其實是導演和編劇杜撰的。
  • 真正的滿漢全席是什麼樣子 有多少道菜?
    真正的滿漢全席是什麼樣子 有多少道菜?時間:2017-06-04 03:38   來源:搜狐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真正的滿漢全席是什麼樣子 有多少道菜?經常看電視劇的都知道,在清朝時期有種宴席叫做滿漢全席,小時候感覺世界上所有好吃的東西都在裡面,想吃什麼就有什麼,而真實的滿漢全席是這樣的嗎?下面小編帶你們去看看真正的滿漢全席。 什麼是滿漢全席? 這是屬於清     原標題:真正的滿漢全席是什麼樣子 有多少道菜?
  • 滿漢全席是什麼,你知道嗎?
    既然稱作「滿漢全席」,那麼這些佳餚主要是由漢族與滿族的特色菜餚構成的。滿足方面以點心為主, 而漢族菜品的種類眾多,烹調考究,令人心動不已。說了這麼多,滿漢全席到底是怎樣的呢?接下來就讓我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吧!滿漢全席分為六種宴席,共有一百零八道菜。
  • 史上最貴的滿漢全席,價值6.8億,菜品卻讓人無從下口
    滿漢全席是清朝時期的宮廷盛宴。幾乎也是中國最高等級的宴席。當時清朝統治者為了彰顯天下一統,特意御廚組織有滿族與漢族等民族的特色菜餚組合而成的全席。上面講了那麼多,只是給大家做一個鋪墊,下面才是今天要隆重介紹的一桌滿漢全席。這桌滿漢全席現,現擺在新疆哈密博物館。有天下第一宴之美稱。這桌滿漢全席一共有1088道菜,這桌菜的估價在6.8億人民幣。那麼其有何獨特之處,價值如此高昂,卻只能看不能吃。因為他們都是硬菜,像石頭一樣硬的菜。
  • 網友:滿漢全席
    網友:滿漢全席美國人最喜歡的就會漢堡了,參考國內的快餐店,如果不是在國外有了很大的名頭跟實力,是不會直接把手伸到中國來的,還有熱狗、披薩都是美國人非常喜歡吃的。不過小編總覺得漢堡跟國內的肉夾饃實在沒啥差距!都是一樣的原理!
  • 滿漢全席:集滿族和漢族菜點之精華而形成的最著名的中華大宴
    乾隆甲申年間李鬥所著《揚州畫舫錄》中記有一份滿漢全席食單,是關於滿漢全席的最早記載。滿漢全席以東北·、山東、北京、江浙菜為主。世俗所謂「滿漢全席」中的珍品,其大部分是黑龍江地區特產(或出產):如犴鼻、魚骨、鰉魚子、猴頭蘑、熊掌、哈什蟆、鹿尾(筋、脯、鞭等)、豹胎以及其他珍奇原料等。後來閩粵等地的菜餚也依次出現在巨型宴席之上。南菜54道:30道江浙菜,12道閩菜,12道廣東菜。
  • 300餘塊奇石組成"滿漢全席" 肉形石栩栩如生(圖)
    300餘塊奇石組成"滿漢全席" 肉形石栩栩如生(圖) 2015-03-06 09:23:20   300餘塊奇石組成一桌
  • 饕餮盛宴:滿漢全席
    滿漢全席聚集滿漢菜系之精華,全席至少有一百零八種,分別是五十四道南菜和五十四道北菜,取材全面,用料精緻,也是滿漢文化碰撞交流之後的完美融合。滿人的宴席最開始是非常簡單,露天席地而坐,開始就餐,非常像現在的野餐形式。清軍入關之後,清朝菜的種類在融合關內菜系特點後開始多樣化,逐漸形成清朝宮廷菜系的獨有風格。
  • 仿膳飯莊95周年慶典 恢復滿漢全席經典名菜
    8月28日仿膳飯莊95歲生日的壽宴上,有多道出自清宮滿漢全席的「老菜」,其中兩道菜就是仿膳的大廚剛剛恢復出來的,分別是「玉掌獻壽」和「宮廷四喜餃」。仿膳飯莊廚師長孫新民介紹,「玉掌獻壽」原來用熊掌為主料,但熊是野生保護動物,熊掌也早就不能使用了,因此這次便以駱駝掌取代。
  • 故宮新推的滿漢全席日曆看起來要火
    近日,開幕的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故宮出版社展出的一本《故宮滿漢全席日曆》引發吃貨們的關注。據了解,滿漢全席興起於清代,是集滿族與漢族菜點之精華而形成的歷史上最著名的中華大宴。乾隆甲申年間李鬥所著《揚州書舫錄》中記有一份滿漢全席食單,是關於滿漢全席的最早記載。
  • 北京仿膳飯莊:滿漢全席有了現代版
    舊貌新顏,老店新生,本報記者走進這些昔日名噪一時的「老門臉兒」,深入探訪它們的前世今生,用鏡頭和文字記錄它們的轉型重生之路……  在欣賞皇家園林美景的同時品嘗精緻的宮廷美食,這種「皇族待遇」恐怕只有在仿膳飯莊才能體驗到。
  • 張國榮電影《滿漢全席》:背後的中華美食你知多少?
    在95年熱映的電影《滿漢全席》中擔任趙港生一角,成功創造了賀歲電影的新思路。乾隆甲申年間李鬥所著《揚州畫舫錄》中記有一份滿漢全席食單,是關於滿漢全席的最早記載。既有宮廷菜餚之特色,又有地方風味之精華;突出滿與漢族菜點特殊風味,燒烤、火鍋、涮涮鍋幾乎不可缺少的菜點,同時又展示了漢族烹調的特色,扒、炸、炒、熘、燒等兼備,實乃中華菜系文化的瑰寶和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