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動2015年的黃曉明&baby世紀婚禮,讓作為婚宴出品方的「北京宴」順勢賺足了眼球。
靠著極致的「中國服務」,這個僅成立4年的公司,不僅在高端餐飲蕭條的大背景下業績飄紅,還有志於成為「中國服務」的扛旗者。
《陳洪波高端訪談》周刊
欄目策劃/主持 : 陳洪波(紅餐網創始人)
楊秀龍分享如何打造「中國服務」
走進富麗堂皇的北京宴總店,酒店式的迎賓、群鹿雕塑的大堂、歐式風情的裝修風格,使人有種置身於五星級酒店的錯覺。
紅餐網訪談組來到事前約定的拍攝地點,走到包廂門外時,意外發現原來的房間號變成了「紅餐網廳」。走進一看,更是驚喜連連。
餐桌中心的沙盤上,刻著「紅餐網」的宣傳口號;側面牆上的液晶顯示屏,播放著歡迎辭;屏幕下方立著「紅餐網」創始人陳洪波先生的照片。
北京宴董事長楊秀龍告訴紅餐網(微信號:ygcywzz)記者,只要在北京宴就餐的顧客,都會享受到這種「私人訂製」服務。
楊秀龍給這個服務,定了一個十分嚴苛的標準:沒有給顧客留下美好回憶和值得傳頌的故事的服務,就是零服務。
他要求所有員工,想法設法地讓顧客滿意、讓顧客驚喜、讓顧客感動。
將酒店服務帶入高端餐飲
倘若你與楊秀龍同行,會驚奇地發現,店內所有員工都管他叫「楊老師」,而不是「楊總」。這與他資深的服務經歷,以及「培訓講師」的身份有關。雖然他本人涉足餐飲僅有4年,但他研究「服務」卻超過了二十年。
2009年,36歲的楊秀龍,離開了他工作18年的青島海景花園酒店,創辦了自己的酒店管理諮詢公司。而18年前,這個剛剛成年的山東男孩,不得不因為家境原因,而在此輟學打工。
從最底層的洗碗工做起,他先後在12個部門任職,擔任過7個部門的一把手,最後成為這家中國飯店業標杆企業的高管。
視野的開闊和知識的積澱,讓楊秀龍看到了服務業的前景。2012年,他結識了5位餐飲投資人,共同創建了「北京宴」。
「我在做諮詢時,雖然管理過一些不錯的的企業,但總感覺還是有不完美的地方。所有,我要打造一個完全可以實現自己理想的企業,為中國服務創造一種模式。」
在五星級酒店工作的那些年,楊秀龍去過全世界知名的星級酒店。他把所有酒店裡的好創意,都帶入到北京宴的設計中,希望打造一個「五星級私人訂製餐廳」。
打造親情式的「中國服務」
在創立之初,楊秀龍給北京宴定下的服務理念是「中國服務」。
這是在西方服務標準化的基礎上,融合了東方人的特點,創造的親情式服務。它有別於西方恭敬有禮的服務理念,更加側重於講親情、講個性。
楊秀龍不要求每個員工90度鞠躬,也不要求露八顆牙的微笑。他要看到員工真情實感的流露和發自內心微笑。因此,北京宴培訓的核心內容,就是員工發現「他人需求」的能力。
例如,當發現客人左手用餐時,員工會主動調換餐具位置;當客人咳嗽時,會悄悄送上一碗銀耳雪梨湯;得知客人要趕飛機,會貼心送上一個蘋果祝平安等等。它沒有既定的套路,都是員工根據顧客的實際需求,用心發現所為。
在北京宴裡,曾經上演過無數感人的場面,其中一個被收錄的案例,就是「西湖邊的故事」。
一對攜手走過二十五年婚姻的夫妻,在此慶祝周年紀念日。北京宴的工作人員,把兩人相識至今三十多年來的照片一一收集,挑選了13張做成了一本檯曆。
宴會現場,太太接過檯曆一頁頁地翻開:一月,「那年,只因在西湖上多看了你一眼,今生今世便再難忘記你容顏」;二月,「讀你的感覺像春天,讀你千遍萬遍也不倦」……當翻到六月時,眼淚已經不由自主地落下。
而當祝福蛋糕推上來的時,房間的液晶顯示屏上突然出現了先生的畫面。
「老婆,25年前,你為我這片樹葉放棄了整個森林,並與我舉辦了一個沒有房子、沒有車子、沒有票子的三無婚禮。我曾經承諾會還你整個世界,我的世界不大,但它完全屬於你……」太太早已泣不成聲,兩人相擁而吻。
或許在現在的年輕人看來,這樣的表白並無太多新意。但對於那個不善表達的60年代的人而言,這卻是最能觸動他們的語言。
北京宴正是將這種立足於「人」的服務做到了極致,才使得它在高端市場不景氣的大環境下一路高歌,成為全國高端餐飲企業轉型的典範。
員工不是機器,而是家人
每一種理念的落地,背後都是文化在推動。然而,有文化理念的企業很多,但如何落實到員工的行為,又是另一個難題。
去年10月,知名串吧企業「很久以前」,創新推出了打賞制,給整個餐飲服務帶來了新思路。
顧客可根據服務的滿意程度,自願掃描店員胸牌上的二維碼,並通過微信支付打賞。打賞金額直接轉入員工帳戶,歸其所有。
從目前的情況經營來看,收效非常明顯,不僅大大提升了服務人員的積極性,也讓顧客從這沒有壓力的4元小費中,體驗了一次「當大爺」的感覺。這是網際網路的力量,它讓服務人員與顧客的距離更容易拉近。
而早在4年前,在那個行動支付還不流行的年代,楊秀龍依靠著自己科學的管理方式,也讓員工服務質量一直保持在高水平。
「北京宴的家和文化,第一句就是視員工為家人,而不是把他當成一個機器。你要讓他真正感受到自己工作的價值,他會自我驅動地去工作。」
在招聘員工時,總經理會親自面試,不看學歷,不考察業務,只關心3個問題:是否熱愛服務行業、是否認可北京宴、是否勤奮好學。
「在我看來,員工的工作幹不好,可以歸結為兩點原因:一是不想幹,二是不會幹。很顯然,解決了第一個最核心的問題,員工服務質量就保證了一大半。」楊秀龍始終認為,有滿意的員工,才有滿意的顧客。
重金打造「員工之家」
餐飲行業的員工宿舍,一直給人留有髒亂差的印象。
但北京宴不同,他們不惜花大手筆,投入500多萬元,將1200多平米的營業面積用來打造「員工之家」。宿舍不僅統一配發純棉質四件套,還有專人統一更換清洗。
當紅餐網記者想走進女生宿舍一探究竟的時候,被舍管阿姨上前要求戴上鞋套才可入內。舍管阿姨告訴記者,入住這裡的所有員工,進門都要先換鞋。
除了乾淨舒適的住宿環境,北京宴還為員工食堂、小賣部、健身房、撞球室等等配套設施。這個每月需要花費25萬元成本的「員工之家」,可能是中國餐飲界最好的員工宿舍。
「北京宴的服務群體都是高端人士,這就要求員工的品味不能低。所以我們提倡:所有員工都是為紳士和淑女服務的紳士、淑女。」
倒金字塔的管理,提高服務品質
當硬體設施、文化理念都落實之後,如何管理就成了最為核心的問題。
例如,一線員工真正把握到客人的需求,想送一碗雪梨湯,但廚師長不配合怎麼辦?於是,楊秀龍設計了倒金字塔的管理模式來解決這個問題。
簡單說來就是:在服務上,誰最靠近顧客,誰的指揮權就最大,全員絕不允許對顧客說「不」。
客服部直接接觸顧客,是最了解顧客需求的。因此,它可以指揮前廳部、服務部、廚師和管理部。總經理倒成了整個餐廳最大的店小二。
那麼問題來了,一線員工對二線員工濫用權力怎麼辦?管理層無視員工的困難怎麼辦?北京宴的考核機制,很好地考慮到了這一點。
上級評估下級,下級也評估上級;一線評估二線,全員評估職能部門,部門經理相互評估。這些得分最終會體現到績效獎金上,有獎有懲,公開透明。
然而,在懲罰制度上,楊秀龍又一次展現了他的管理藝術。他推出了捐款復活制,讓那些評分不及格的員工,有改過自新的機會。
如果3周之內沒有再被扣罰,捐款將復活(返回)。如果三周之內再有扣罰,捐款將收入到社團活動基金中,以改善員工生活。
「我也是從打工過來的,我知道工資對一個家庭的重要性,所有我不能輕易處罰員工。但各項規定的執行又不能『有恃無恐』,所有這個復活機制還是很人性化的。」
楊秀龍說,他四年來唯一堅持出勤的事,就是每周一的企業文化大課。他要「日日月月年年」地將服務理念植入到員工的腦海中,不斷鞭策他們。」楊老師「的稱呼,也由此得來。
終極目標:讓服務更有尊嚴
2012年,「國八條」的出臺,使得高端餐飲市場遭受重創。而北京宴卻憑著這樣的服務理念和管理機制,在調整方向後的三個月扭虧為盈。
然而「樹大招風」,這樣傲人的成績避免不了成為同行窺探的對象。
北京宴總店的凌建經理記得,有一次餐廳來了一群疑似同行的顧客。他們在就餐期間,不停地向服務人員打探「內幕」,還偷偷拿出手機拍菜單。
當時,店員在對講機裡匯報了此情況,並得到值班經理的回覆:「把菜單收好」。
楊秀龍恰巧聽到了這段對話,他立即「喊話」制止,並指示說:多拿幾本菜單,把燈調亮一點,如果他們要參觀,就領他們去。
在楊秀龍心中,北京宴不僅僅只是一家餐廳。它要成為中國服務的「孵化器」,對全社會開放,幫助企業提升服務質量,讓服務人員更有尊嚴。目前,北京宴已舉辦培訓班24期,共有3208人參加。
社會對服務人員的尊敬,是北京宴文化宣傳負責人蔡文軒最願意看到的事情。
加入北京宴之前,他曾服務於一家五星級酒店。有一次去學校開家長會,看見自己的孩子羞於在同學面前提起自己的職業,他心裡很不是滋味。
來到北京宴面試時,他向楊秀龍提到了這種無奈。楊秀龍感嘆說:「老蔡啊,讓我一起做點事吧。」這句話打動了蔡文軒,他義無反顧地加入了北京宴,希望為有尊嚴的服務做點事。
如今,北京宴早已名利雙收。它不僅是北京首家白金五鑽級酒家,還連續3次被央視報導。它轉型之路,更是入選成為長江商學院的案例。
此時,楊秀龍的目光放得更長遠了。他希望把「中國服務」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幫助全國乃至世界更多企業,樹立正確的服務理念,提升服務價值。創業4年來,他都沒有偏離他的創業願景,將助力「中國服務」當成自己的使命。
採訪過程中,北京宴的工作人員始終都把紅餐網訪談組當成顧客一樣對待,讓記者們也體驗了一次中國服務。
撰稿:紅餐網記者_周蕾
攝像:紅餐網_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