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的《陋室銘》被理解成網絡金句,看似有趣,其實沒什麼道理

2020-12-05 美詩美文

近些年,趣解古詩文似乎成為了一種「時尚」。隨便給大家舉幾個例子。

比如白居易經典情詩《夜雨》,被理解成:我想你想得睡不著。李商隱的「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被理解成:確認過眼神,你是對的人。而蘇軾《定風波》中的名句「萬裡歸來顏愈少,微笑」,也被理解成了文藝青年口裡的金句: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這些理解讓我們見識了現代人的小聰明,把古詩文與網絡用語結合起來,也確實讓更多的人對這些古人的文字有了更深的理解,這是無可厚非的。關鍵就在於,不是每一次趣解都是對。比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硬是被當代女詩人餘秀華解釋得讓人摸不著頭腦,這顯然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曲解。

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也是網友的一次解讀,這一次說的是《陋室銘》。劉禹錫的這篇駢文,年年入選課本,已經成為幾代人心中的經典。讓我們再來重溫一下: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此文寫於劉禹錫任職安徽和州時,網友把全文的意思理解成一個網絡金句:我只想做個安靜的美男子。這個金句自2014年開始流行,如今仍被很多網友掛在嘴邊。這種理解確實是挺有趣的,那麼《陋室銘》真的是這個意思嗎?這樣理解說得過去嗎?且聽小美給大家慢慢道來。

首先,我們要理解劉禹錫這篇駢文的創作背景。當時他從京城被貶至和州任職,當地知縣眼見這樣一個名震京城的大才子也有這樣落魄的時候,便故意要讓他下不來臺,於是在安排住處時處處為難他。知縣先把他安排到一間江邊的房子裡,那裡本是偏僻的郊區,但劉禹錫是何許人也?人家是樂觀、豁達的詩豪,他不但不覺得有何不妥,還寫了副對聯貼在門口: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

看到劉禹錫過得愜意得很,知縣再生一計,又把他安排住在了河邊,房子也更小了。誰知咱們劉禹錫一點也不介意,又在門上寫了兩句話: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 他還有心思看水邊的楊柳,這知縣就更惱羞成怒了。

於是乾脆把他調到城裡住,這裡是既沒江河,也沒楊柳依依,只有一間破舊的陋室,屋內陳設極為簡陋。這下劉禹錫氣不過了,直接寫了這首《陋室銘》。因為字數較多,他也就不貼在門口當對聯了,直接叫人刻成石碑 ,立在門前。

理解了這些,咱們需要思考的就是劉禹錫寫《陋室銘》時,到底是淡然地希望安靜地做個美男子,還是一腔怒火?筆者覺得是後者。

首先,從遣詞上來看,《陋室銘》與前兩副貼在門前的對聯相比,已經是完全不同的用詞風格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其實已經寫得非常張揚了,大家翻看一下唐詩宋詞,除了詩仙李白說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外,有幾人敢把自己自比為山中之仙、水中之龍?「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這裡的「白丁」顯然是有所指的,指的正是像知縣這樣沒有學識的人。而最後連用南陽諸葛廬和西蜀子云亭的典故,也是把自己比作先賢,其豪情及霸氣,都非一般文人所能比。所以,這篇文章還真就不是低調地說要「做個安靜的美男子」,它是一篇極具張力,帶著刺兒的挑釁文。

其次,我們要足夠了解劉禹錫。劉禹錫為何會被稱為詩豪,因為他心中有一般文人沒有的豪情,這一點體現在他數首經典作品上。《秋詞》中的「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歷代文人寫秋往往都是悲秋,到了他筆下卻寫出了十足的豪情。而被小人陷害被貶14年後,回到京城他寫了首《再遊玄都觀》,其中兩句是這樣的: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吃了十幾年的苦,好不容易回京,按說一般人都知道要低調行事了。畢竟14年前,正是因為在玄都觀寫詩得罪了人,才會吃盡苦頭的。但14年後,他就是脾氣不改,偏要故地重遊,偏要再寫這麼一首,表示:當年的劉郎我今天又回來了!

綜上,無論是從《陋室銘》霸氣的文字,還是從劉禹錫的性格來說,他這篇駢文翻譯成「我只想做個安靜的美男子」其實都是不太合適的,它看似有趣,其實沒什麼道理。說句玩笑話,如果劉禹錫真是這樣想的,那文壇該少了多少千古名句,唐代詩壇該少了多少熱鬧。一己之見,歡迎討論。

相關焦點

  • 有網友認為劉禹錫《陋室銘》有矛盾之處,應該改兩個字,有道理嗎
    當年劉禹錫被貶至安徽和州為官,當地知縣為難他,將他安置於一間陋室中。於是劉禹錫便題了這篇駢文,刻成碑,立於陋室門口,當真是又酷又霸氣。此文入選課本多年,但近期筆者卻發現有位網友對它提出了點質疑。該網友認為,劉禹錫這篇千古名作中,其實是有矛盾之處的。他指出文中提到「可以調素琴,閱金經」,文人讀書撫琴,自然是大雅之風。
  • 千古名篇 劉禹錫陋室銘賞析
    《陋室銘》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志存高遠,勤修立身之美德.
  • 詩豪劉禹錫陋室銘 好詩詞好書法
    即便身處陋室,也依然有靈魂的芬芳,談笑間都是文人雅士的生活,不在乎物質是否貧寒,他就是劉禹錫。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
  • 有學生指出《陋室銘》的錯誤,難道劉禹錫真的錯了?
    近日,成都一小學6年級小學生小吳,在讀完劉禹錫的《陋室銘》後提了個問題,家長直接被他問得懵圈。後來家長在監督學生做作業時,認真研讀了劉禹錫的《陋室銘》,經過查閱古漢語詞典和歷史典籍,還通過電腦查詢,發現了一個重大的歷史性錯誤。我們先來看看《陋室銘》這篇文章的內容: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 劉禹錫陋室銘全文 陋室銘原文全文
    《陋室銘》是我們上學時學過的一篇託物言志駢體銘文,雖然全文只有八十一字,但是卻可以從中感受到作者安貧樂道,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意趣。下面是這篇課文的原文,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吧。  《陋室銘》  唐·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陋室銘》:年少不懂劉禹錫,白首方知真詩豪
    這是一篇選入初中課本的文言文《陋室銘》,短短八十一個字,表現出了劉禹錫安貧樂道、潔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與世事共沉浮的獨立人格。也正因此,《陋室銘》成為古詩的高地。革新派覺得劉禹錫和柳宗元是人才,於是,他們成了革新派的核心,都做了官。此時,劉禹錫這已經到達人生頂峰,年紀輕輕就進入當時的權力中心,還堅持要大刀闊斧地搞改革。可是唐順宗身體太差,支撐不起局面,於是唐憲宗繼位後,把劉禹錫貶到朗州做司馬,柳宗元到永州做司馬。
  • 千古名篇——劉禹錫《陋室銘》賞析,欣賞15位書法名家書寫陋室銘
    【作者簡介】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
  • 唐代文學家、哲學家 「詩豪」劉禹錫《陋室銘》
    《陋室銘》選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一說為劉禹錫所著,另一說則為早於劉禹錫所著。「銘」本是古代刻於器具和碑文上用於警戒自己或陳述自己的功德的文字,多用於歌功頌德、祭奠祖先與昭申鑑戒。後來逐漸發展演變為一種獨立的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 劉禹錫《陋室銘》:都是有錢人,憑什麼你是暴發戶而他是貴族
    這個知縣看到劉禹錫還是如此的悠然自得,更加怒火中燒,把劉禹錫驅逐到了城外。這時的劉禹錫,僅有一間只能容納一張床、一套桌椅的屋子。儘管如此,知縣還嫌不夠,竟然命人搬來一塊巨石,堵在劉禹錫的屋子門口——知縣已經做好了看劉禹錫笑話的準備。
  • 只因文中兩個字,家長就建議刪除劉禹錫《陋室銘》,網友:想多了
    近日,除了以上兩篇文章外,又一篇千古名作也遭到了網友的質疑,這就是劉禹錫的《陋室銘》。大家應該對詩豪的這篇文章並不陌生,這篇文章是詩豪被貶安徽時所寫,全文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 小學生讀完劉禹錫的《陋室銘》後,提個問題,家長被問得有點懵圈
    近日,成都一小學6年級小學生小吳,在讀完劉禹錫的《陋室銘》後提了個問題,家長直接被他問得懵圈。我們先來看看這篇千古名作:《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 劉禹錫《陋室銘》中的「西蜀子云亭」,何以媲美南陽諸葛廬呢?
    唐代詩人劉禹錫《陋室銘》中的「西蜀子云亭」,子云亭是誰的亭子?說起讚嘆安貧樂道、淡泊寧靜的文章中,唐代詩人劉禹錫的《陋室銘》當之無愧是榜上經典之作。這篇小文整整81個字,不足百字,然而文章意境卻淡泊高雅,簡陋的居室與高雅的心境形成強烈反差。這篇小文想必每個人當年都背得滾瓜爛熟。
  • 劉禹錫寫《陋室銘》前還寫了4句詩,知縣沒明白,才逼得他放大招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劉禹錫.《陋室銘》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以上這段文字是千年文壇最有傲骨的一段文字。雖然喝了個大醉後,李白也曾寫下「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但李白此傲是對物質的不屑,還未上升到自己是山中仙、水中龍的地步。
  •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劉禹錫對陋室的態度,值得每個人參考
    《陋室銘》流傳至今,其中最為經典的一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已成為形容高手在人間、臥虎藏龍的千古名句。其實,這句詩不僅寄託著劉禹錫低調中的自信和優越感,而且對現代的買房一族有著啟示作用。
  • 劉禹錫《陋室銘》:「西蜀子云亭」之揚雄揚子云《太玄經》科普
    圖片源於百度《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 品讀《陋室銘》,落魄之人「阿Q」式的自我精神麻痺
    劉禹錫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但是我現在讀來,其實若是山高水也深,這山,這水,不也是挺好的嗎?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其實,《陋室銘》的背後,有著劉禹錫的悲催經歷故事。劉禹錫參與了想要挽救唐王朝的「永貞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
  • 陋室銘的翻譯 陋室銘文言文翻譯
    《陋室銘》是劉禹錫創作的一篇託物言志駢體銘文,作者通過讀陋室的讚美,抒寫了自己志行高潔,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意趣。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陋室銘》的翻譯,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陋室銘》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 陋室銘本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陋室銘主旨句作用
    《陋室銘》是唐代詩人劉禹錫所創作的一篇託物言志駢體銘文,作者通過對陋室的描寫,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感情。那麼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陋室銘》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 文言文陋室銘原文翻譯
    導語今天為大家帶來部編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陋室銘》的原文、翻譯等相關教學資源,希望能給大家的教學和學習帶來幫助!1《陋室銘》原文課文 陋室銘唐代:劉禹錫山不在高,有仙則名。2《陋室銘》翻譯譯文山不在於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於深,有了龍就顯得有了靈氣。
  • 「古今最美詩詞」之陋室銘書法作品欣賞 詞美字更美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每次品讀劉禹錫的這首詞,心中總不免對劉禹錫深感欽佩。劉禹錫是唐代中晚期著名的詩人,與白居易齊名,但仕途並不是很順利,曾多次被貶,在此期間,劉禹錫創作了大量寓言詩,表達自己內心對當朝權貴的不滿,當然也有許多詩文是表達自己不甘被貶的雄心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