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課本該收錄哪些文字古詩詞?這是一個很多家長都關心的問題。因為大家都明白,課本上的古詩詞,往往能影響孩子們的一生。
所以近幾年,關於課本中已有的古詩詞,很多人都提出了質疑。先是有家長認為,朱自清的《背影》應該從課本中刪除,因為他們發現很多孩子對文中父親翻過鐵欄杆的情節印象很深,生怕孩子們也會學朱自清的父親一樣做這樣的事。後來又有大詩人席慕蓉在講座時,公開表示,希望課本刪除《愚公移山》,原因是她認為這篇文章不環保,她希望孩子們能對大自然多一些敬畏。
對於上訴的兩種觀點,筆者認為這位家長和席慕蓉都想得太多了。《背影》講的是幾十年前的父愛,重點根本不在翻欄杆;《愚公移山》講的是不怕困難、努力奮鬥的精神,這是我們任何時候都需要的。咱們的孩子是有自己的判斷力,也是抓得住重點的,如果這樣的文章都要刪除,那李白鐵杵磨成針的故事也不用給孩子們講了,畢竟孩子可能會因為磨針而傷了手。
近日,除了以上兩篇文章外,又一篇千古名作也遭到了網友的質疑,這就是劉禹錫的《陋室銘》。大家應該對詩豪的這篇文章並不陌生,這篇文章是詩豪被貶安徽時所寫,全文是: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這篇文章之所以能入選課本,原因就在於它夠有水平。首先,從字句的角度來看,這首詩讀來朗朗上口,原因就在於劉禹錫運用了大量的比喻、對偶、排比和反問。特別是前幾句「山不在高」等,更是歷來為後世所推崇。其次,從意境上來看這首詩也夠正面。當時劉禹錫被貶,正是人生的低估,但他卻不畏不懼,面對地頭蛇發仍能寫出這般豪情的詩作,他的詩豪之名確實是名不虛傳。
建議課本刪除它的家長們,倒並不是覺得這篇文章寫得不夠好,而是認為這首詩寫得過於囂張了,特別是其中兩個字是很瞧不起沒文化的普通平民,這兩個字就是:「往來無白丁」中的「白丁」。在很多人看來,白丁就是指不識字的人,古代能識字的一般都是家裡條件不錯的人,像劉禹錫這樣的官宦子弟。所以這些家長認為,劉禹錫這幾句詩是想說自己只願意和識字的有錢人來往,不願意和不識字的普通人結交。
對於這些家長的想法,不少網友表示:「想多了」!雖然在很多語境中,白丁確實是指不識字的平民,但我們理解每一首詩都應該從這首詩本身的意義出發。這句詩的前一句是「談笑有鴻儒」,鴻儒指的是有大學問而且品德高的學士們,所以「無白丁」指的就是與這群人相反的人,也就是不學無術者,這和是否為平民沒有關係。再說,劉禹錫這首詩本來懟的就是安徽和州那些欺負他的官員,在劉禹錫眼裡這些人就是白丁,這才是他的原意。
理解了這些,我們就會發現家長們的建議完全是沒有道理的。若是只因這兩個字,就讓孩子們錯過這樣一篇千古名作,對孩子們來說肯定是一種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