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是夏季菜市場中的常見蔬菜,既能直接生吃又可以烹飪,市場需求量巨大,很多菜農都選擇種一些黃瓜。進入炎熱的夏季以後,高溫高溼環境增加了病害發生概率,黃瓜受到危害以後,輕則造成枝蔓枯萎,重則植株直接死亡,使產量嚴重下降。所以呢,在露天黃瓜種植時,我們要加強病害防治,避免減產損失。
目前,露天栽培的黃瓜已經進入了結果期,正是高產優質形成的關鍵時期。最近呢,山東很多地區出現了連續陰雨天氣,空氣、土壤溼度大,有些黃瓜田出現了枝蔓大面積枯萎現象,給菜農們帶來了嚴重經濟損失。
通過實地病情分析,這些黃瓜枝蔓枯萎是由黃瓜蔓枯病引起的,且傳播速度極快。對於黃瓜蔓枯病來說,如果防治不及時,整個黃瓜地都面臨發病威脅,導致產量明顯降低。
黃瓜蔓枯病在田間的主要表現症狀
黃瓜蔓枯病是春夏黃瓜為害較重的病害之一,主要為害植株的莖蔓、葉片等。當黃瓜植株受害以後,病葉會自下而上枯黃,不出現脫落,當病情嚴重時,只剩下頂部1-2片葉;莖部染病,發病部位大多在莖基和莖節處,蔓上病斑呈現橢圓形、油浸狀,當環境溼度加大時,會溢出琥珀色樹脂膠狀物,一般由莖基部向上逐漸發展,以莖節處受害最為常見。
蔓枯病的病斑呈現淺白色,長圓形、梭形或長條狀,在發病後期,病斑容易破碎,乾枯後呈現黃褐色至紅褐色,病斑輪紋不明顯,著生有許多黑色小點,病部乾燥、縱裂。危害嚴重時,莖節會變黑,腐爛、易折斷,進而引起植株枯死,但維管束不會變色,也不危害植株的根系。
受害葉片的病斑呈現近圓形或楔形,由外緣向中心發展呈「V」字形,淡褐色至黃褐色,後期容易出現破碎,病斑輪紋不明顯,上生由許多黑色小點;發病後期,病莖會幹縮,縱裂呈現亂麻狀,嚴重時引致「蔓爛」。
【區別重點】
在高溫高溼條件下,黃瓜易發生炭疽病和蔓枯病,由於黃瓜炭疽病與蔓枯病早期症狀十分相似,不易識別,我們必須學習區分要點,做到快速、準確診斷,以便開展科學防治。
黃瓜炭疽病與蔓枯病區別
(1)炭疽病葉片發病時,常常在非葉緣處產生近圓形病斑,病斑相對較小,外圍可見明顯的黃色暈圈,當天氣潮溼時,病斑表面生出粉紅色粘稠物;而蔓枯病葉片發病時,近圓形病斑較少,常由葉緣向內發展呈V字形或半圓形,病斑相對較大,外圍也沒有黃色暈圈,表面不會產生粉紅色粘稠物。
(2)當炭疽病危害嚴重時,黃瓜莖會從病部折斷;而蔓枯病嚴重時,病莖幹縮縱裂呈現亂麻狀,導致全株枯死。
(3)與炭疽病相比較,蔓枯病病部產生的黑色小點十分明顯。
菜農朋友們,可以參照這三點內容,正確區分炭疽病、蔓枯病,才能有針對的防控,起到最佳防治效果,避免減產。
露天黃瓜發生蔓枯病的原因都有哪些?
與病菌自身有關:蔓枯病的病菌可以通過種子帶菌傳播,也能夠在病株殘體、土壤中越冬。到了第二年,遇到適宜溫溼度條件,就可以進行初侵染。如果防治措施不到位,病原菌還可以大量繁殖,實現再侵染,引起病害的大流行,蔓延速度非常快。
與氣候條件有關:近期,山東大部分地區出現了降雨天氣,給病原菌創造了隨雨水傳播的途徑,使得很多黃瓜植株成為被侵染對象,導致整個黃瓜田受害。所以呢,連續陰雨天氣過後,很容易引起黃瓜蔓枯病發生,而且是大流行。
與施肥不合理有關:因為黃瓜可以連續結果,對養分需求較大,如果肥料供應不及時,黃瓜植株勢必長勢弱,抗病能力也會下降,自然容易感染蔓枯病。還有一點,很多菜農不注意磷鉀肥搭配施用,一味施用氮肥,導致氮元素含量過多、磷鉀不足,容易使黃瓜過度徒長,抗性嚴重下降,進而引起病害發生。
與品種抗病性差異有關:不同黃瓜品種,對蔓枯病抵抗力不同。有的黃瓜品種本身就是高抗,那麼病害發生比較少、比較輕;而有些傳統的當地黃瓜品種,沒有經過科學選育,抵抗力自然就差,病害發生頻繁,受害嚴重。
與用藥不科學有關:進入黃瓜結果期以後,農戶忙著採摘,對植株可能疏於管理。上面說過了,炭疽病與蔓枯病症狀比較相似,很容易就弄混了,如果沒有仔細區分,就開始用藥防治,防治效果自然比較差;還有個別農戶,為了省錢,黃瓜不發病就不用藥,忽略了蔓枯病的預防。
黃瓜蔓枯病發生,跟上述五個因素密不可分。因為蔓枯病難根治、易反覆,在日常黃瓜管理中,務必細心,將每一項工作都做好,創造不利於病害發生的生長環境。
黃瓜蔓枯病可防可控,我們應該積極採取措施,減少危害
1、合理輪作,減少病源
在黃瓜採摘完畢以後,我們務必徹底清除田間病殘體,以有效減少侵染源。同時呢,對土壤進行全面消毒處理,減少土壤中的病原菌基數。因為黃瓜蔓枯病算是一種土傳病害,可以考慮和非瓜類作物實行2-3年以上的輪作,也可以水旱輪作1-2年。通過這些種植措施,能夠有效減低病菌數量,進而控制蔓枯病發生。
2、種子處理,減少種子帶菌
首先,我們可以選用抗病黃瓜品種,這是解決蔓枯病最基礎的防治措施,因為黃瓜植株本身不抗病,後期管理壓力會很大,稍有不慎就會導致病害大流行。另外呢,在正式播種之前,我們務必要對種子進行消毒,可以減少種子帶菌。具體做法為:用55-60度溫水浸泡10-30分鐘,再用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浸泡1個小時,處理好後再進行催芽播種。
3、採用配方施肥,加強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在給黃瓜追肥時,務必適當增施磷、鉀肥,合理使用生物肥、活性有機肥料及無機復混肥料。在黃瓜的整個生育期,因為結果量巨大,我們要多次追肥,防止植株早衰,有效增強抗病力。在澆水的時候,避免大水漫灌,澆灌以後及時中耕。如果發現個別植株發病,應該適當控制澆水,降低土壤、空氣溼度。在生長期,及時摘除有病的葉、花、果,清除落地殘花,如發現病株時及時拔除。在幼果期、膨果期,及時噴施壯瓜蒂靈,以增粗果蒂,促進果實發育,提高品質。
4、化學藥劑防治
在蔓枯病發病初期,進行全面噴藥,推薦選用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1000倍液、65%代森鋅粉劑500-800倍液、5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500-1000倍液,間隔7-10天噴一次。如果病情嚴重,也可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800倍液灌根1-2次。如果莖部染病嚴重,可以用多菌靈或百菌清兌水成糊狀,塗抹於患病處。
夏秋黃瓜蔓枯病發病率較高,病田病株率一般在20%以上,引起死秧,產量急劇下降。對於黃瓜蔓枯病,應該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化學藥劑也應該立足「防」字。一旦發現病株,就要全面早治,及時清理田地,清除病株;為了提高防治效果,注意混合用藥,交替用藥,避免產生抗藥性;提高噴藥質量,葉片背面也應該均勻細緻噴到。只有科學合理防止,才能避免大面積流行,影響到黃瓜產量、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