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茉莉媽咪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專家指出,寶寶在6個月之後,母乳就不能滿足寶寶的營養需求,需要父母給寶寶加餐。
但是很多年輕媽媽們,自己就不怎麼會做飯,更別提給寶寶做輔食。給寶寶煮個小米粥、蒸個雞蛋羹,這些做法簡單的輔食,就成了廚藝不精的媽媽們的首選。即便是一些老人,也認為寶寶吃小米粥和雞蛋羹非常有營養。
「我家寶寶每天能吃一大碗米糊,肯定能長高個子」「我時不時地都會給寶寶吃雞蛋羹,婆婆告訴我寶寶吃雞蛋羹有助於身體發育」這是寶媽群裡討論的日常,寶媽們每天都希望讓寶寶吃得好,殊不知,這些寶媽們熱衷的輔食對寶寶並沒有多少營養,還容易坑了娃。
米粥、雞蛋羹入選寶寶輔食榜單?看似寶寶愛吃,實則在「坑」娃
小麗生下寶寶以後,就全心全意地照顧寶寶,在孩子能吃輔食以後,更是積極地給寶寶做輔食,看著孩子吃得很開心,自己有也非常有成就感。
這天小麗也按照往常一樣,給寶寶做了雞蛋羹,寶寶吃完一會,就發現寶寶胳膊上長了紅疹,趕緊送寶寶去醫院。醫生問小麗「是不是給孩子餵了什麼東西?」,她說「就給孩子餵了一些雞蛋羹,我想著寶寶6個月了,可以餵點飯補充營養」。
醫生訓斥小麗「雞蛋羹怎麼能隨便餵孩子,每隔幾天就有孩子因為吃雞蛋羹來看病的」,小麗還很疑惑,雞蛋羹是我們小時候常常吃的食物,我們小時候就是這麼餵大的,怎麼現在的寶寶就不能吃了呢?
醫生說「寶寶還小,身體的抵抗能力還比較弱,很多寶寶對雞蛋清都容易過敏,給寶寶吃雞蛋羹,看似營養,如果餵不好,很可能出現嚴重的後果。」
每個寶寶身體都是脆弱敏感的,不能以別人的經驗給寶寶嘗試,有些寶寶吃雞蛋羹沒事,可能恰好這個寶寶對雞蛋吸收能力強,不會對蛋白有過敏反應,不能以偏概全。
除蛋羹外,米粥也是寶寶最常見的輔食。很多老人認為米粥清淡,不用咀嚼,寶寶吃了容易消化,所以很喜歡給寶寶吃米湯。
兒科醫生表明,米湯其實並沒有什麼營養價值,米湯中大部分是水,寶寶吃了以後有飽腹感,不會好好吃母乳或者奶粉,很容易導致寶寶營養不良。
幼兒輔食怎麼選有營養?這幾個原則要把握
一、輔食的年齡原則
育兒專家表明,寶寶在六個月之後就可以添加一些輔食,有些寶寶在5個月左右表現出想吃輔食的欲望,媽媽們可以根據寶寶的身體狀況,適度增加輔食。
二:輔食的進階原則
寶寶添加輔食是一個進階的過程,寶寶6個月剛剛開始接觸輔食,儘量給寶寶添加少量、單一好消化的食物,等寶寶對輔食的適應性增加以後,再增加輔食的種類。同時在輔食循序漸進的過程中,應該由稀到稠。
三:輔食的營養原則
寶寶在6個的時候,需要添加的含鐵的米糊,增加1-2種食材;寶寶8個月的時候,要注意訓練寶寶咀嚼和吞咽的能力,所以不能只吃糊狀的食物,添加一些末狀食物;寶寶在9月份的時候,輔食中逐漸添加小顆粒的食物,還可以讓寶寶啃香蕉、蘋果;寶寶在11月的時候,可以吃大顆粒狀的食物;寶寶在12月的時候,可以添加小塊狀的固體食物。其實以上四個原則,媽媽們都知道,但是每到自己給寶寶做輔食的時候,就犯難了。年輕媽媽們由於給寶寶做輔食的經驗比較少,或者廚藝不精,常常會有這些疑惑:自己做的輔食寶寶怎麼不愛吃?哪些食材最有營養?哪些食材最適合寶寶當下吃?
其實,每個媽媽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都需要聽從專業人士的指導和建議,才能真正做到可科學養娃。尤其是做輔食,更需要有一定的科學知識,才能避免踩坑。寶媽們可以諮詢專業的育兒專家,也可以購買一些輔食書籍方便使用。
《輔食每周怎麼吃嬰幼兒輔導書》介紹了0-3歲的寶寶每周應該吃什麼?怎麼做輔食寶寶才愛吃?哪些輔食對寶寶最有營養?給新手媽媽最省心的輔食菜譜,在專業育兒師的指導下,媽媽可以為寶寶做出美味可口有營養的輔食。
有些寶媽還想為寶寶科學規劃飲食,這本書還根據輔食進階原則,對不同月齡的寶寶制定了每周食譜,讓寶寶的輔食添加更科學!
如果身為媽媽的你,不知道給寶寶吃什麼?怎麼吃?這本書就是媽媽的小幫手,幫助寶寶愛上吃飯,幫助媽媽避開輔食的「坑」,還在等什麼,點擊卡片趕緊入手吧!
各位寶媽們,你們對寶寶吃飯有遇到問題嗎?你們有解決的好方法嘛?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