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毛在釣魚界素有「打窩之王」的美譽,每次釣魚打窩50斤僅僅只是起步水平,正常情況下100斤窩料不在話下,於是有人調侃:李大毛所到之處水位必漲。如今,李大毛的這種打重窩釣魚方式似乎已經成為釣魚人閒聊的談資,其實這種打重窩釣魚的方式並沒有什麼可笑之處,這也是野釣大魚最好用、最實用的一種方法。
野釣大魚重在誘,而不在釣
野生大魚的數量稀少,而且警惕心較高。一條魚能夠從小長到5斤、10斤甚至是30斤以上,需要逃過一次次的劫難,能夠在人類的垂釣以及捕撈過程中倖存下來是很難的,因此大魚在長時間的生存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岸邊有人類活動的時候大魚就會遠離岸邊,食物的氣味非常濃重的時候大魚也會選擇放棄進食。所以,野釣大魚最關鍵環節就是如何降低大魚的警惕心,順利的誘大魚進窩。只要能夠把大魚誘進窩,接下來的事就好辦了,因為大魚吃口非常重,一旦大魚認定鉤餌是安全的,就會果斷吞餌。
對消除警惕心,對大魚進行馴化
想要降低大魚的警惕心並且順利誘大魚進窩,首先要選擇清淡的餌料和窩料,其次就是對大魚進行馴化,李大毛打重窩死守的釣法正是對大魚進行馴化的過程。重窩打下去之後,在水域中突然一下出現了很多食物,大魚依然會有警惕心,此時僅僅只是少量的大魚試探性地吃一點點窩料,然後便離開。過一段時間之後大魚又來到窩點裡吃少量的窩料,反覆幾次之後大魚就會發現窩料是安全的,隨後便會產生一種羊群效應,進窩覓食的大魚數量越來越多,魚的大量也就越來越大,最終形成很多大魚搶食的狀態,此時下竿就能夠很輕鬆的釣到大魚了。
所以,從上述過程來看,釣大魚的關鍵其實並不在釣,而是前期打重窩對大魚進行馴化,誘大魚進窩的這個過程。
想要魚上岸,得拿糧食換
釣魚圈裡一直流傳一句話「想要魚上岸,得拿糧食換」。很多業餘的釣魚愛好者之所以很少遇到大魚,就是因為沒有條件,也捨不得下血本打重窩。自然水域中魚種繁雜,而且各種小雜魚數量很多,如果僅僅只是少量打窩,窩料很快就會被小雜魚吃光,窩子裡沒有足夠的窩料,大魚自然是不會進窩的。
另外,對大魚的馴化是需要時間的,打重窩是一種「放長線釣大魚」的策略,魚就是先讓你白吃白喝,等到你徹底放鬆警惕了再下鉤餌去釣。這樣的釣法是非常耗時的,沒有三天以上的時間幾乎不可能完成對大魚的馴化。
所以,釣大魚其實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關鍵是絕大多數釣魚人沒有足夠的財力去購買幾百斤甚至上千斤窩料。另外,絕大多數釣魚人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進行長時間的守釣。但是李大毛這種打重窩然後死守的釣法卻是釣大魚最簡單、最實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