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吃貨有關的成語之——食指大動、染指於鼎

2020-12-16 金二隹

食指大動不僅是四個字,還是一幅畫,看到這個四字的時候,腦海裡一定會下意識的構思出一幅豐盛的美食圖像。

上回我們在「各自為政」裡說到鄭國與楚國聯盟,「食指大動」就是發生在那個時候。這個故事也能總結成一句話:一句玩笑引發的血案。

公元前605年的春天,鄭國的兩個大臣公子宋和公子家一同去朝拜鄭國的國君鄭靈公。路上走的時候公子宋的食指忽然不自覺的抖動起來,他拉住公子家給他看。公子家不明所以,不就是手指頭動了幾下嗎,有什麼大不了的?

公子宋說:你有所不知。我有個特異功能,只要是我食指一動,肯定是有好吃的要出現。不信的話你就拭目以待。

公子家將信將疑,兩人一同入宮,才進來就聽鄭靈公與眾人說:「剛剛楚國人送來一隻黿,我正讓廚師宰殺,一會兒燉好了大夥一起品嘗一下。」(黿是烏龜的一種)鄭靈公的話音剛落,只見公子宋向子家遞了個眼神,那意思是說,看,我的特異功能靈驗吧?公子家對他也是會心的一笑。

不巧,兩人的舉止被鄭靈公看到了,於是詢問兩人所為何事。子家就把公子宋的特異功能之事告訴了主公。鄭靈公聽完沒吱聲,但是心想,你的特異功能靈不靈,還得我說了算。

過了一會兒,大鱉燉好了,鄭靈公給每人都賜了一份,獨獨到公子宋的時候分完了。鄭靈公笑著說:「這回你的食指不靈了吧。」當著滿朝堂的人被這樣戲弄,公子宋有點下不來臺,他一衝動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舉動。只見他大步流星的走到燉鱉的鍋前,將食指伸進鍋裡醮了醮,又放到嘴裡嘗了嘗,然後對鄭靈公說:「誰說我的食指不靈了,我這不是嘗到了。」說完轉身大搖大擺的走了。——這是成語「染指於鼎」的來歷。

這下弄的鄭靈公很沒面子,他可是一國之君,靈公一生氣後果很嚴重的。誰敢戲耍他,那是不要小命的節奏。

公子宋回家之後也很後怕,覺得鄭靈公分分鐘會要了自己的性命,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在鄭靈公殺自己之前先把他做掉算了。於是他找來小夥伴公子家商議此事,子家可不傻,謀害國君可不是嘗個鱉湯那麼簡單的事。可是公子宋已經命在旦夕,管不了那麼多了。他告訴子家,你要是不和我一起上我就去告發你,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膽小的子家沒辦法,只好坐穩了這條賊船,於當年的夏天將鄭靈公殺了。

好勝的鄭靈公一定沒有想到,剛上位不到一年,一不小心被個玩笑搞掉了自己的身家性命。歷史上不怎麼有名的靈公卻為文學史貢獻了三個成語:食指大動、染指於鼎、染指垂涎。

這個故事出自於《左傳》。

食指大動:本義是有美味可吃的預兆,後來形容看到好吃的東西而貪婪的樣子。

染指於鼎:本義是把手指放在鼎裡蘸蘸,嘗嘗滋味。後來比喻佔取非分的利益。

染指垂涎:比喻急於佔取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相關焦點

  • 「春秋典故」那個「食指大動」的人,染指於鼎之後怎樣了?
    「食指大動」一詞百度釋意:原指有美味可吃的預兆,後形容看到有好吃的東西而貪婪的樣子。如今用的多是取後來之意,那最初時的有美味可吃的預兆究竟指什麼呢?這得從一個故事說起。故事的主人公也是動食指的那位,他叫作公子宋,春秋時期鄭國大臣。
  • 二四七:吃王八引起的慘案——食指大動:染指於鼎
    成語食指大動原指有美味可吃的預兆,現形容看到有好吃的東西而貪婪的樣子,也可形容眼前有一些美食,正準備好好享用的情況。染指於鼎是指把手指伸到鼎裡蘸點湯,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典出《左傳·宣公四年》:「楚人獻黿於鄭靈公,公子宋與子家將見,子公之食指動。」
  • 成語「染指於鼎」歷史故事
    上一次我作為使節去晉國時,食指大動,於是嘗到了石花魚。後兩次去國,都出現食指跳動的現象,果然又品嘗到了天鵝肉和合歡桔。今日食指動得很厲害,不知道我們要品嘗到什麼稀罕東西了!」聽完子公的話,子家一點兒也不相信,覺得這不過是巧合而已,沒有什麼神奇的地方。二人走到宮門附近,看見人來人往,且都面露喜色,還有人不斷催促著一屠夫趕快進宮,好像宮中有什麼喜事發生。
  • 千萬別惹吃貨,王立群《智解成語》,一碗羊肉湯扭轉戰爭走向
    上篇文章,寫了王立群老師《智解成語》裡的,一碗老鱉湯導致一個國君一命嗚呼。這篇文,我寫他《舌尖上的成語》章節的第二個故事,那就是「千萬別惹吃貨!一碗羊肉湯扭轉戰爭走向。宋國是晉國緊鄰,晉國還在「城濮之戰」(退避三舍成語的出處)中救過宋國,所以宋國站在了晉國一邊。而鄭國離楚國近,自然與楚國關係好,上篇文中的老鱉,就是楚國送給鄭靈公的。
  • 王立群《智解成語》,一個笑話引發的血案
    王老師的這章名字就叫《舌尖上的成語》,第一個拋出的成語是「食指大動」。這裡想問一下大家,大家知道為什麼食指叫食指嗎?也許聰明的朋友,從這個「食」字上,就能猜出一二,這是一個與吃有關的指頭。但它為什麼與吃有關呢?那是因為,食指是五個指頭裡面最靈活的,很早的時候,人們習慣用食指來試食物的味道和冷熱。
  • 食指大動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食指大動,原指有美味可吃的預兆,後形容看到有好吃的東西而貪婪的樣子。出自:《左傳·宣公四年》:「楚人獻黿於鄭靈公,公子宋與子家將見,子公之食指動。」食指大動是中性成語,可作謂語、定語;指有美味可吃的預兆。
  • 歷史上10位最著名的資深吃貨 佩服!
    看看這些食客,你還敢自稱資深吃貨麼?10. 公子宋:食指大動繼而染指於鼎話說這個春秋鄭國的公子姬宋有一個羨煞一眾吃貨的特異功能,那就是每每食指亂動的時候,一準過一會兒就能吃到好吃的。有一天,公子宋跟公子歸生兩個人去覲見鄭王,剛走到殿門口,公子宋的預兆就來了,食指大動。公子宋就跟公子歸生說:你看著,一會兒咱就有好吃的吃了。
  • 王立群:成語類節目尚缺乏對成語內涵深入挖掘
    此書是王立群在《王立群智解成語1》熱銷後又推出的新作,他用歷史故事談論時下熱點話題,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全新學習成語的範本。  借成語說「熱詞」  在上部書裡,他用「食指大動、染指於鼎,各自為政等」來解釋「舌尖上的中國」,「日月如梭、光陰似箭等」讓世人明白「時間都去哪兒了」,用而「買櫝還珠、名副其實等」來諷刺「包裝界的怪象」,借古喻今,說誠信、說勵志、說感恩、說時光、說教育,在他的筆下,每一個成語,都閃耀著智慧的光芒,由此也得到讀者的熱捧。
  • 舌尖上的成語
    那些特別愛吃的人,現在被稱為「吃貨」。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人們對吃也特別講究,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從各方面滿足著自己的味蕾。打開電視看一看,幾乎每一家電視臺都有一檔關於吃的欄目。中國歷史悠久,在吃文化方面,保存了不少文獻。    緊挨拇指的手指頭叫「食指」,其命名既不是依據手指的大小,也不是依據手指的位置,從名稱上看卻與食物有關,這樣理解有道理嗎?
  • 「吃在揚州」序:「世界美食之都」—讓我一次吃個夠
    蘇軾也是一再告訴我們——「詩酒趁年華」、「人間有味是清歡」,還有那位為了在這秋風起的時候吃到家鄉美味的鱸魚西晉季鷹則是棄官而去——留下了「休說鱸魚堪膾,盡西 風,季鷹歸未」的佳話,而那個創造了二個和「吃」相關成語
  • 從「食指大動」說起
    《左傳·莊公四年》記載了一則「食指大動」的故事,很生動、傳神,又很神秘和不可思議: 說的是楚國有人給鄭靈公獻了一隻黿。在上朝的路上,公子宋的食指就神秘地躁動了起來——根據以往經驗,他的這根食指一動,必定會有珍饈美味等著他了,於是得意地告訴了同行的大夫子家。子家和你我一樣,不太相信公子宋的鬼話。然而,一到朝堂,果然看見負責宮廷膳食的後勤部長在宰殺一隻大黿。
  • 雞的成語:和雞有關的成語吉祥話
    關於雞的吉祥成語有哪些?和雞有關的成語吉祥話你知道多少?2017金雞年來到,下面是學習啦小編帶給大家的帶雞字的吉祥成語,供大家參考!  和雞有關的成語吉祥話  1. 金雞獨立  2. 金雞放赦  3. 金雞消息  4. 連雞之勢  5. 摸雞偷狗  6.
  • 這幾位古代「吃貨」,留下的成語也那麼「好吃」
    我們學習成語也是這個道理,所以科教授打算把下面這些成語裡面的美味佳餚分享給大家。 膾炙人口 烤肉當然人人都愛吃 膾炙人口,原指人人愛吃的美食,比喻好的詩文或其它事物受到人們的廣為稱讚和傳頌。
  • 十二生肖之首——鼠生肖,與鼠有關的成語,你知道幾個?
    鼠生肖排十二生肖首位,十二屬相,論「實力」,鼠最弱毋庸置疑,但為何佔據十二生肖之首?關注我們的朋友應該有印象,之前和大家分享過。我國生肖文化豐富多樣,不管專家學術研討,或百姓飯後談資,皆能提供源源不斷素材。
  • 那些詩,那些典故,不由您不服,這才是中國歷史十大吃貨
    俗語說:「唯有美食與愛不可辜負」,聖人也教育我們:「食色性也」,美食一直是人類進步的強大動力,古往今來,也不如有多少人如鳥獸一般為美食而奮鬥終身,會吃懂吃是光榮的事情,因此也有很多人常將美食秀之朋友圈,說是「放毒」,但是,看了以下十大著名「吃貨」的故事,不知您是否還敢自稱「資深吃貨」?
  • 這些成語都和南京有關?源於南京的成語有100多個
    詩仙李白的一首《長幹行》讓「青梅竹馬」「兩小無猜」這兩個成語得以流傳千年,也讓中華門外的長幹裡聞名於世。如今,這裡豎著一男一女兩個孩童的雕像。每每形容起幼年相識、感情純潔的男女,人們便會立刻想到長幹裡。得意忘形、鳳毛麟角、一往情深……你知道嗎,這些耳熟能詳的成語,都源於南京。
  • 與鼠有關的成語和歇後語都有哪些?
    今年是鼠年,學生特意總結了一些與鼠有關的成語和歇後語,希望能夠與各位進行互動交流學習。鼠目寸光,這個成語一般形容一個人目光短淺,做事情的格局不夠大,看事情不夠遠,為了一時的利益,而忽視長遠的計劃。與之相近的成語就是井底之蛙,鼠肚雞腸,與之相反的成語就是高瞻遠矚,我們老百姓有一句口頭禪:「不要和女人計較,因為女人頭髮長見識短」。意思就是女人有些時候看問題沒有男性看得遠,心量不夠大,總是喜歡斤斤計較。當然學生不是在惡意攻擊女性,希望各位女性同胞諒解。賊眉鼠眼,這個成語一般形容一個人言行舉止不夠端莊,神情飄忽不定,給人一種不踏實的感覺。
  • 舌尖上的春秋戰國之吃貨的世界你不懂
    關於吃,作為人生之大事,聖人亦不忌諱,孔子說三月不知肉味,孟子說魚與熊掌,諸侯國君雖是山珍海味,也有各自鍾情之食物,他們都是絕對的吃貨。鄭國靈公時期的「染指於鼎」、廉頗的」尚能飯否「、晏嬰的」二桃殺三士「,都是因為吃而惹出來的春秋動亂。只要諸侯們願意,他們可以把任何動物變成美食,這其中也包括人。
  • 1600條有關山西的四字成語 你都知道嗎?
    近日,曲沃榮膺「中國成語典故之鄉」稱號——《漢語成語大辭典》裡收錄的5500多條成語,有300多條就出自曲沃。  其實,山西的成語遠不止這些,據省社科院語言研究所長安志偉博士從《漢語成語考釋》和《成語源流通釋大辭典》中近兩萬條成語中粗略考證,直接和山西相關的大概有五百到六百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