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指為什麼叫食指?王立群《智解成語》,一個笑話引發的血案

2020-12-16 趙二小的文藝江湖

大家熟知王立群老師,基本上都是從他講《史記》和點評《中國詩詞大會》開始的。

他的口若懸河和大氣沉穩,相信也給很多人都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但這只是王立群老師的一面,他除了在電視節目裡的睿智和明達,他這些年也是很寫了一些關於我們傳統經典的書籍的,如《王立群品讀經典詩詞系列3本》,《王立群帝王系列9本》,《王立群文史名著書系17冊》,以及《王立群智解成語系列4本》等等。

王老師這些年,可謂是筆耕不輟,王老師也真真切切,是一位肚子裡有貨的大學者。

王老師的書,都非常好讀,他總是把繁冗和艱深的歷史文化知識,用通俗詼諧幽默的現代語言寫了出來,關鍵是出處都遵從史實,非常的詳實,並且從不戲說。

最近,我在讀他的《智解成語》,一讀就停不下來了。

成語,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時候我們看一個人的文字水平以及講話能力,往往就是通過他們運用成語的恰切與否。成語也是我們民族文化的基因,說話寫文的時候,若恰當的運用成語,更會拉近與讀者的距離,還會讓讀者好感倍增。

也許王老師早早的意識到成語是如此的重要,所以他就沉入書海,運用自己強大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文字編織能力,給我們繪製出來了一幅中華成語集大成圖集

所以接下來一段時間,對於王老師的這套書,我會寫一些文字,把王老師這套書的精華呈現給大家,也當是自己的讀書筆記,與大家共勉!

閒言少敘,趕緊上正題。這篇文我想先從王老師說「」上開始。

這吃可不是一般的吃,因為一場吃,因為一個關於吃的笑話,而引發了一場血案。

王老師的這章名字就叫《舌尖上的成語》,第一個拋出的成語是「食指大動」。

這裡想問一下大家,大家知道為什麼食指食指嗎?

不知道大家知道不知道,我看王老師的書之前,是從不知道的,也從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也許聰明的朋友,從這個「」字上,就能猜出一二,這是一個與吃有關的指頭

但它為什麼與吃有關呢?

那是因為,食指是五個指頭裡面最靈活的,很早的時候,人們習慣用食指來試食物的味道和冷熱。冷熱大家不難理解,食物的味道食指怎麼嘗出來呢?

也很簡單,用食指蘸一下食物,然後再用手吮吸一下即可。

似乎很不衛生,但是那就是我們古人的吃東西的方式,因為生活資源貧乏,他們很多人吃東西還用手抓呢。這種方式,如今我們國家的很多民族,至今也還保留有。

接下來,王老師就開始給我們詳細講解「食指大動」這個成語的來龍去脈。

它的出處是《左轉-宣公四年》。說的是鄭國大臣與鄭國國君的一場紛擾糾葛。

故事的開頭,是風和日麗的。鄭國大臣公子宋和公子家,因為是鄭國有頭有臉的人物,鄭靈公有事沒事總喜歡叫他們去王宮裡作客。

這一天,公子宋和公子家又走在了去王宮作客的路上,公子宋的食指突然抖動了起來,公子宋就高興的讓公子家看。公子家感覺公子宋有點幼稚,說這有什麼好看的。

公子宋說他的食指以後特異功能,只要一動,都必定有好吃的東西要等著他去享受呢。

公子家就嘴一撇說:「切!」

結果卻真的被公子宋言中。鄭靈公因為得到楚國送來一隻大鱉,就讓自己的臣子們過來品嘗。公子宋當時非常得意,就興奮的在國君面前,與公子家擠眉弄眼。

國君感到好奇,就問他們兩個為何有小動作。

於是,公子家就把故事的來龍去脈給國君講了。

沒想到,國君也是個好玩的國君,他靈機一動就想開個小玩笑。等到鱉湯煮好後,他給每位臣子都賞賜了一碗,單單沒有公子宋的。

也不知是公子宋是太饞了,還是太生國君氣的緣故,當場就不管不顧的,跑到煮鱉湯的大鼎前,把自己的食指伸進去,蘸了一下,放到嘴裡吮吸了起來,然後就從國君的宴會上出來了。

這個公子宋也太開不起玩笑了,讓當時鄭靈公的臉上很掛不住,於是就動了殺公子宋的心。

公子宋之所以會當眾辦國君難看,因為他也不是吃素的,他就說服公子家,與他同上一條船,先下手為強,把鄭靈公給殺了。

鄭靈公這死的,真的是好憋屈啊!

王立群老師概括這個故事,就是「一個笑話引發的血案」。

這則故事也給我們中國文化奉獻出了「食指大動」,「染指於鼎」「染指垂涎」三個成語。

王立群老師不但給我們說出了這幾個成語的淵源,還接著說了它們的發展,以及現今釋義。

食指大動」本來指有美味好吃的預兆,後來演變成了見到好吃的東西就變得貪婪的樣子。

染指於鼎」本義指把手指在鼎裡蘸蘸,嘗嘗滋味,現在變成了佔取非分的利益。

染指垂涎」是衍生出來的,比喻急於佔取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王老師還繼續發散思維和觸類旁通,甚至舉一反三,並且也說出了這段歷史還生成了兩個詞,分別是「染指」和「異味」。

這還不算完,緊接著王老師,就又分享了鄭國這段歷史上的又一個,關於「一碗羊肉湯引發一場戰爭」的故事。限於文章篇幅,這則故事用下篇文章單獨來介紹了。

王立群老師的《智解成語》,真是讓我大開眼界,他是從大家的興趣點和關注出發,把我們的浩瀚成語,分門別類,用翔實和生動的歷史知識給大家講解了出來,真是相當的智慧。

我如今在工作的空隙,看了這套書的第一冊,就有一種又讀了半部中華史的感覺,真的是長知識和長見識了。

大家若對我們的成語,對我們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的,以及想讓自己的文辭和言辭都更美的人,都值得擁有一套王立群老師的《智解成語》。

相關焦點

  • 千萬別惹吃貨,王立群《智解成語》,一碗羊肉湯扭轉戰爭走向
    上篇文章,寫了王立群老師《智解成語》裡的,一碗老鱉湯導致一個國君一命嗚呼。這篇文,我寫他《舌尖上的成語》章節的第二個故事,那就是「千萬別惹吃貨!一碗羊肉湯扭轉戰爭走向。王老師的這套《智解成語》,總共四本,每一本裡都有15個專題。像我寫的這章《舌尖上的成語》的專題裡,就涉及到關於吃的成語,有一二十個。
  • 王立群:成語類節目尚缺乏對成語內涵深入挖掘
    幾天前的書博會上,知名學者、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攜新書《王立群智解成語2》和貴州讀者見面——  在第二十四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讀者見面會上,王立群和他在電視上一樣,妙語連珠,經典成語脫口而出,展現著睿智博學的風採。
  • 搖搖晃晃半生,富了的餘秀華比瘋了的食指活得更像個人
    老詩人食指從精神病院出來演講,主題也是這。很多年輕人好奇地問——「誰是食指?」「為什麼不叫中指?」「為什麼不叫拇指?」「為什麼不叫無名指?」一個因為腦癱,走路歪歪斜斜、口角歪歪斜斜、家裡窮到近乎家徒四壁的女人,活著,是別人口中免不了的笑話。她還寫詩!更是一個天大的笑話。
  • 你的食指會「動」嗎?歷史上唯一一位靠指動預知美味的人
    食指,人們五指中最為靈活的一根手指頭。用「得知它幸,失之它命」來形容最恰當不過了。但這麼重要的一根手指你知道它為何叫「食指」嗎?要知道在古代人們為了嘗湯的滋味,喜歡用食指去試探,久而久之便成了「食指」。
  • 食指造句和解釋_食指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食指(shí zhǐ)。手的第二指。[洪深《電影戲劇表演術》:「一個人要指點一樣東西,總是用食指的。」]食指在教材中的例句:1、其實,他碰到之後就退在一旁,讓大拇指和食指去出力,他只在旁略為扶襯而已。(出自:統編版五年級下冊-第八單元-22、手指)2、他個子最高,無名指、食指貼身左右,像關公左右的關平、周倉,左膀右臂,片刻不離。
  • 春秋時一鼎「甲魚湯」引發的血案:鄭靈公賜宴,他伸出手指舔了舔
    說起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大家一笑而過,這只不過是個電影的橋段罷了,現實中未必會有。其實古代還真有類似於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這樣的實例,只不過這次的主角換成了「甲魚湯」。這則故事源自左傳。《左傳·宣公四年》:「 楚人獻黿於鄭靈公。
  • 抖音為什麼每個人秀食指都有疤是什麼梗 食指疤痕代表啥意思
    最近在抖音裡面,不少人都發現了一個生理現象!那就是大都數人的左手食指上會有一條疤!這是為什麼有什麼梗呢?代表什麼意思呢?  抖音秀食指有疤是什麼梗介紹  如果我們平時細心,就會發現,很多男生的左手食指有一條細細的疤痕,大家都記不得是什麼時候弄上去的,而且發現不止自己一個
  • 舌尖上的成語
    □王立群    閱讀提示|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記憶。記錄一個時代,最好的方式是寫字,最好的載體是書籍。    幾乎每一代人都有過類似的體驗。當我們懷揣一本渴望已久的書,像孤獨地保守一個秘密,偷偷摸摸,慌慌張張,躲過父母追索的眼神,在昏暗的小屋裡挑燈夜讀,那種體驗無以言表。
  • 男性的無名指為什麼大多比食指長?
    撰文 | Mirror男性的無名指為什麼大多比食指長?圖源:Wikipedia早在18世紀,人們就開始注意到很多男性的食指比無名指短。在女性中,雖然也是食指短的佔多數,但長度差異沒有男性大。也就是說,多數人的食指與無名指長度比(2D:4D值)小於1,但男性整體小於女性。那麼,這種性別差異是怎麼來的?科學家通過小鼠實驗發現,2D:4D值與胎兒期雄激素(睪酮)和雌激素的暴露水平有關。
  • 餘秀華回應食指批評:我的過錯在於,在底層卻偏偏高昂著頭
    在這段視頻裡,食指批評餘秀華說:「看過餘秀華的一個視頻,她理想的下午就是喝喝咖啡、看看書、聊聊天、打打炮,一個詩人,對人類的命運、對祖國的未來考慮都不考慮,想都不想;從農村出來的詩人,把農民生活的痛苦,以及對小康生活的嚮往,提都不提,統統忘得一乾二淨,這不可怕嗎?評論界把她捧紅是什麼意思?評論界的嚴肅呢?我很擔心。今天嚴肅地談這個問題,是強調對歷史負責。
  • 漲知識,食指為什麼被稱為食指?每根手指各代表什麼?
    食指又稱示指、人指、鹽指、頭指,沒有筷子的時候都是用這隻手指頭挖東西吃或是先嘗嘗看食物的味道,所以稱之為食指。食指形狀端正秀長,不歪斜的人,代表青年時期運勢順利,身體健康,學業有成,事業順利,兄弟姐妹相處融洽或朋友對自己有幫助,對於感情也能認真負責。
  • 人們為什麼習慣把第二個手指頭稱為「食指」,而不是「二指」呢?
    大家都知道,生活中,我們習慣性的會把第二個手指頭稱為「」食指,不過如果仔細想想的話,也可能會覺得這個名字有那麼一點奇怪。不像小指那樣,名字與其個頭的大小有關係,也沒有像中指的名字那樣,與它所在的位置有關係,那麼這倒底是為什麼呢?難道這個手指頭有什麼不一樣的故事嗎?
  • 為什麼不能用食指指人?不只是因為不禮貌,還有更深的寓意
    很多人都知道一個常識,就是不要拿食指去指人。我們平時都只知道這樣不好,但是又不知道到底是哪裡不好,難道只是單純的代表的禮貌的行為嗎?今天我們就看看,為什麼不能用食指指人。用食指去指人,這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很多人都知道這一點。
  • 食指戴戒指什麼意思?左右手食指戴戒指的說法
    食指戴戒指的含義是什麼?在婚戀情感上,人們認為每一個手指戴戒指的意義都不一樣,比如在戀愛時人們將戒指戴在中指上,結婚後將戒指戴在無名指上,而也有的會將戒指戴在食指上面,那麼食指戴戒指是什麼意思呢?下面從多個方面分享食指戒指的含義。
  • 【對號入座】食指無名指長度看性格
    原標題:【對號入座】食指無名指長度看性格  a   要問這兩天中國網際網路上最火的話題是什麼,當然要屬「如何證明你媽是你媽」了。   5月6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在討論確定進一步簡政放權、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類別時,李克強總理說:「我看到有家媒體報導,一個公民要出國旅遊,需要填寫『緊急聯繫人』,他寫了他母親的名字,結果有關部門要求他提供材料,證明『你媽是你媽』!」總理的話音剛落,會場頓時笑聲一片。「這怎麼證明呢?簡直是天大的笑話!」
  • 男性的無名指為什麼大多比食指長?| 趣問萬物
    為好奇的你解答稀奇古怪的腦洞問題撰文 | Mirror男性的無名指為什麼大多比食指長?在女性中,雖然也是食指短的佔多數,但長度差異沒有男性大。也就是說,多數人的食指與無名指長度比(2D:4D值)小於1,但男性整體小於女性。那麼,這種性別差異是怎麼來的?科學家通過小鼠實驗發現,2D:4D值與胎兒期雄激素(睪酮)和雌激素的暴露水平有關。
  • 開心一刻:食指比較長的人語言能力較強
    開心一刻:食指比較長的人語言能力較強來自豆豆的笑話:我在的城市下雨了,你能不能問問我帶傘沒有,再不問雨都要停了。來自豆豆的笑話:早上帶狗去散步。在路上,我遇到了一個抱著狗的妹妹。來自豆豆的笑話:以前我喜歡長頭髮的女孩,覺得很有女人味。最近又覺得短髮女孩更漂亮,這種女孩比較幹練,今天我看到一個比較中性的女孩出現,突然覺得她好man。。。臥槽不能這樣發展下去了!來自豆豆的笑話:和表弟在家看鬼片,他咬著手指頭,好像很緊張的樣子。我嚇唬他:「要是那女鬼現在從電視裡爬出來怎麼辦?」
  • 小男孩左手食指
    ■新聞繼續中……  記者 陳鍇凱     前幾天,一個2歲半的小男孩在餘杭喬司一超市門口坐搖搖樂。突然,小男孩撕心裂肺一聲叫喊,等媽媽把他從搖搖樂裡面抱出來,他的左手食指已經沒了。杭州整形醫院手外科中心主任、主任醫師姚建民說,很可惜,小男孩的食指組織壞死,血管碎了,已經沒有供血功能了,不得不截指。(昨天快報《臨平一超市門口的搖搖樂夾斷2歲半男孩左手食指》曾報導)  報導刊發後,不少讀者特別是孩子和小男孩差不多大的家長們打進快報85100000熱線,關心小男孩的情況。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都很喜歡坐搖搖樂。  小男孩的左手食指究竟是怎麼夾斷的呢?
  • 曾叫"胡瓜"險引發血案 黃瓜是綠色為什麼叫黃瓜
    曾叫"胡瓜"險引發血案 黃瓜是綠色為什麼叫黃瓜 2007年04月29日 18:54 來源:中國新聞網
  • 與吃貨有關的成語之——食指大動、染指於鼎
    這個故事也能總結成一句話:一句玩笑引發的血案。公元前605年的春天,鄭國的兩個大臣公子宋和公子家一同去朝拜鄭國的國君鄭靈公。路上走的時候公子宋的食指忽然不自覺的抖動起來,他拉住公子家給他看。公子家不明所以,不就是手指頭動了幾下嗎,有什麼大不了的?公子宋說:你有所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