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是哪四樣東西,有啥說法?

2020-12-21 鄉居小菜的悟空

說到借東西,現在比較少見了,借錢稍微常見些,而小時候村裡人的生活是很苦的,生活中要用的一些物件自行車、砍柴刀、耕田工具等等有時候是需要借用的,有借有還,每年快過年的時候,要是你還沒有還回去,人家會催你還的,說法是留著別人家的東西在自己家過年對雙方都不好;當然了,有些東西可以隨便借,但是有些東西是不可以借的,像農村老人常說的"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是哪四樣東西?為什麼不能借?鄉居小菜據自己在農村生活所看到的總結如下:

一、自家的房子不借

平時我們去親朋好友家玩可能會留宿一兩晚,這是很正常的,但要說把自家的房子借給別人長住,那是絕對不行的;農村自家的房子是根基,是回憶,就算後面有新房子,不住在舊房子那裡了,也不能借給其他人住;一旦給別人住了,時間一久,別人據為己有,到時候你不給他們住了,他們反而怪你不會做人、小氣什麼的,有時候直接賴著住呢;而且有些人覺得那不是自己的房子,就不怎麼愛護,搞得髒、破,房子越住越舊的。

鄉居小菜在農村就看到不少房子沒人住,包括舊的泥土瓦房還有近些年起的樓房,人們寧可留空著一年住一兩次甚至以後都不住,也不借給別人住。

二、自己用的貼身物件不能借

記得以前在農村,雨衣、雨傘是很少的,有時候下雨,人們直接是拿著大張的透明塑料圍著當雨衣用,而若是鄰居家有雨傘的話有時候也是借用的,畢竟用雨傘比較方便嘛;當然了自己用的貼身物件是不能借的,像衣服、鞋子還有被子、床這些,算是比較隱私的私人物品了,是不能借的,一是出於衛生方面的考慮,二是出於個人名聲方面的考慮,畢竟這麼私人的物品借給別人了,其他人怎麼議論你,若是異性的話,會招來更多閒話甚至辱罵,影響雙方的家庭。

三、新婚夫妻買的物品不借

在農村,大家都是村裡鄰居的,有時候幹活要用到些物件而自己沒有,一般都是要借的,畢竟也不常用,沒有必要特地花錢去買;而新婚夫妻買的物品是不能借的,說法是,人家剛組合家庭,有個好的開始,你去借人家剛買的東西,相當於是帶走人家的部分家運,對人家影響不好,而且新買的物件人家都沒怎麼用,萬一你拿去用,搞壞了呢,就算買新的賠給人家,對於人家來說,已經沒有多大意義了。

像早些年,人們婚嫁一般會有縫紉機、28寸自行車、黑白電視等等物件的,你去借人家新買的自行車看看,誰借給你呀。

四、代代相傳的家傳物件不借

在農村,人們對於一些家傳物件都是很珍重的,很多都是有一些實質的作用的,若是別人好奇,可以給看看,但是要想借來用,那是不行的,一是怕你不愛護會弄壞,二是因為那畢竟是傳家之寶,意義很大,會帶來好運什麼的,不能給外人亂碰更別說用了。

像以前鄉居小菜村裡有一戶人家,有個銀手鐲,每當他們家有新生孩兒,都會給那小孩戴的,說是保平安什麼的;而實際上銀手鐲還有其他作用的,

像驅毒祛風在農村最常見的土做法就是用布包著銀鐲和雞蛋反覆滾;而那個銀手鐲他們是不借給別人用的,想用,自己買,像我媽媽就給我侄子買了一個。

當然了,不同的地方不同說法,像有些小夥伴說熬藥的藥罐子不能借,有咒人家老生病等意思,還有大金額的錢也不能借尤其是自身生活條件不夠好的,因為那樣會影響到自家的生活,而且有可能那筆錢以後難要回來了,催還錢的話還會影響友情/親情,導致反目呢;所以農村老人說的"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雖然說得有些誇張了,但話糙理不糙,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是哪4樣?為何不能借?
    文/當年一木農村俗語「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是哪4樣?為何不能借?在農村,這種「鄰裡情」是很深厚的。相反,城裡人往往感情冷淡,很多人在同一個樓層生活了幾十年,甚至都沒跟鄰居來往過。農村鄰居之間,平時經常串門,誰家有個困難,其他人都會熱情幫忙,相互之間借借東西,是很正常的事情。
  • 話說:「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你知道具體是指什麼嗎?
    但是並不是什麼東西都能改,有些東西不能向人家借,也不能借給別人,就像這句話所說的「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到底是哪4樣東西不能借呢,為什麼這麼說?①藥罐子不能外借藥罐子作為人們的熬藥之物所用,它也代表了災病。借走用,按照老規矩也是不能還回去了。
  • 俗語「東西有三不借,借了家敗亡」,是指哪三樣?古人經驗之談
    引言古人認為生活中這三樣東西借了,家裡面會敗亡。究竟是哪三樣東西呢?尋常居家過日子,尤其是在農村,朝鄰居借東西是很常見的事情。畢竟鄰裡和諧最重要,尤其在物質匱乏的年代裡,大家都互相幫助,有困難一起解決,鄰裡關係也很融洽。但是再融洽的鄰裡之間也不會借這三樣東西,具體是哪三樣呢?第一、嬰兒床古人覺得家族中,子孫後代的繁衍非常重要。當時無論普通百姓還是富人家庭都希望子孫越多越好。
  • 「東西四不借,借了家敗亡」哪四樣不能借?老祖宗說的話對不對?
    在日常的生活中,每個人都有會遇到過,比如做飯著急用醬油的時候,但是家裡卻沒有了,做菜正到了關鍵的時候,平常的人都會跟鄰居家借一下。大部分人都覺得借別人東西沒有什麼關係,能別人一把是一把。但是大家可能不清楚,其實借東西這件事也是有說法的,老祖宗留下了一句話:「東西四不借,借了家敗亡。」關於更多俗語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看看下面這本書。老祖宗認為有四件東西不能隨便外借,不然會對自己家產生不利的影響。你知道是哪四種東西嗎?一起來看看吧。第一樣東西:殺豬刀殺豬刀,顧名思義就是用來殺豬的。為什麼說殺豬刀不能外借呢?
  • 俗語:「東西有三不借,借了人窮家也敗」,究竟是哪三樣東西?
    俗語:「東西有三不借,借了人窮家也敗」,究竟是哪三樣東西?俗語,從字面意思來看有口語性和通俗性兩大特徵,創作主體為廣大的人民群眾。因而,俗語在我國文化中有著旺盛的生命力,流傳至今生生不息。筆者為大家說一個很有趣的俗語,即「東西有三不借,借了人窮家也敗」。這裡所說的家裡有三樣,究竟是哪三樣東西?本著發展的眼光來看,這句俗語表達的內容,在當時看來可能有幾分道理,倘若放到現在究竟有沒有道理呢?第一樣東西:藥罐在中國人的心目中,藥罐是用來熬中藥的。
  • 東西能隨便借嗎?古人說「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是指哪些?
    尤其在農村地區,周圍住著的都是多年的鄰居,大家每天抬頭不見低頭見的,有困難大多都肯幫忙。尤其是一些小事,比如借個東西什麼的,就更沒理由不幫了。不過中國人向來比較講究,借東西也是如此,有些東西卻是不能隨便外借的,否則容易給自己家裡惹來災禍。
  • 俗語「東西四不借,借了家敗亡」中,指的是哪4樣?你借過嗎?
    在中國古代,人們的生產力低下,通常製造出來的物品並不能滿足家家戶戶的需求,因此鄰裡之間難免要互相借東西。遠親不如近鄰,即使在現在,鄰裡間互幫互助也是尋常事。但是在古人看來,有的東西絕對不能外借,就有了「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這樣的俗語,這句俗語中的「四不借」指的是哪四種東西呢?
  • 農村常說:「東西四不借,借了家破敗」,指的是哪四種東西?
    在農村生活過的朋友,多少都聽過一些老話,也被稱為民間諺語、俗語、土語。這些老話形式簡單,用詞也不複雜,一般人都能聽懂,卻蘊含極為深刻的道理。比如經驗豐富的莊稼漢常講:「有錢難買五月旱,六月連陰吃飽飯。」意思是說,如果農曆五月晴天多,六月陰雨天較多,十有八九是個豐收年。
  • 老人常說「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破人亡」,說的真有道理
    很多俗語隨著時間的流逝交易被賦予了新的含義,不知道大家聽過這句老話「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從字面的意思來理解,就是說有四個東西不能外借,如果借了有可能會讓你家破人亡。這句話乍一聽了覺得很是誇張,還讓人覺得不能理解。這四樣東西是什麼呢?為何要這麼說呢?一、手機
  • 「東西三不借,借了家準敗」,哪三樣東西不能借?生活中不妨留意
    常言道:「有借有還,再借不難」。借人東西是再平常不過的一件小事,但這其中蘊含的門道也要讓人不得不提防,因為借的好便成了一份恩德,若借的不好甚至會讓親人反目,損人不利己,好心也成了壞事。
  • 農村老人常說:東西有不借,借了家敗人亡。指的哪4樣東西不能借?
    對於農村老人所說的農村家庭有東西四不借,借了會出現家敗人亡的現象。其實這只是一個比喻性的說法,也就是說農村這東西有很多的忌諱,並不是說什麼東西都可以借,一旦借了這些東西有可能會造成家庭出現敗落或者是傷亡的狀況。到底是哪4種不借的東西呢?
  • 農村人借東西時應注意什麼?有四樣東西不能隨便借,不然關係破裂
    農村自古以來就有一股淳樸勁兒,鄰裡街坊和和睦睦的。總的來說,農村是一個充滿人情味的地方,做什麼事情,都有靠親戚朋友的時候。無論是在生活方面還是在農作方面都免不了要跟自己的鄰居打交道,互相幫助。誰家有困難,鄰居會伸出援手去幫助,人情的事情,今天借了,明天也要還。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農民們的思想也發生了變化,人們之間好像只有利益,人情味變淡。雖然現在也會幫助,但是似乎都有了目的性。在農村這幾樣東西是不能隨便借的。一、借車農村建設的越來越好,買車的農民們也越來越多。
  • 古代規矩繁多,就連東西也不能隨便借?有4樣東西借了家會敗亡
    在古代封建社會時,人們會被很多規矩所束縛,不管是日常生活還是在一些大的事情上,都是需要遵循規矩的,就連借東西也不能隨隨便便就去借,有四種東西是絕對不能借的,據說如果借給了別人會家破人亡。那麼究竟是那四種東西呢?
  • 農村俗語:「家有三不借,借了準敗亡」,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是非常看重人情世故的地方。特別在村裡人遇到困境時,左鄰右舍都願意伸手幫一把。然而村裡人可以借錢借糧給他人,幫助其早日渡過難關。但有三件東西,村裡人一般不願意借人。在村裡人看來,這三件東西是有講究的。如果將它們借出去了,也就意味著離敗家不遠了,正如老話講「家有三不借,借了準敗亡」。「家有三不借,借了準敗亡」意思是:家中的臥床、藥罐、菜刀,這三樣東西不宜外借,以免借後帶來不好的影響。真的有那麼嚴重嗎?
  • 農村俗語「大門高於堂,家敗人丁亡」是什麼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農村人最看重兩樣東西,一是土地,二是房子。人們在土地上辛勤耕作,土地上的勞動成果能解決一家人的溫飽問題,房子是全家人生活的主要場所,除了能遮風擋雨以外,還是人們心靈的寄託。最近這幾年有很多在外務工的年輕人回到家鄉蓋房子,因為房子對人們的重要性,所以人們在蓋房子時的講究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大門高於堂,家敗人丁亡」,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還在理嗎?大門高於堂,家敗人丁亡:從字面上來解釋這句俗語,意思是,如果蓋房子時,院子大門的高度要高於主屋的高度的話,對家庭運勢會有影響。
  • 農村老人說驚蟄到,有三樣東西要扔掉,都是哪三樣東西呢?
    導語:農村老人說驚蟄到,有三樣東西要扔掉,都是哪三樣東西呢?農村有很多老話經常流傳,有的是一些諺語,而有的則是對天氣節令的描述以及預測,更多的時候這些老話承載了農民的一些智慧與品格。比如今天絮語和大家聊的農村老人說驚蟄到,有三樣東西要扔掉,都是哪三樣東西呢?進入驚蟄節氣,農民就要由閒轉忙了。
  • 俗語「家有四樣,不敗也亡」,是哪四樣?老祖宗的告誡(深刻)
    很多人說,「有國才有家」,這句話沒錯。可是,國是由一個一個的小家庭組成的,連家沒有,卻妄談國,這不是空話嗎?正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大家注意到沒有,齊家是排在治國前面的。這就是老祖宗在告誡人們,要先把自己的小家給經營好,才可以談後面的「治國平天下」。
  • 在農村過年,有人找你借這4樣東西,最好別借,該拒絕還是拒絕
    在農村生活的人都清楚,村民之間有什麼事情都會互相幫忙,借東西也是很常見的事情,比如說借錢,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因急需用錢,會四處找人幫忙,村民之間也是如此,不過,在農村過年的時候,如果有人找你藉以下4樣東西,最好別借,該拒絕還是要拒絕,借了親友有可能變成仇人!
  • 農村老話:「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什麼意思?這是為什麼?
    很多農村老話,是古人經過千錘百鍊在農耕生活或者平時人際交往生活中總結出來的,具有廣泛代表性的凝聚經典詞句。農村老話不僅在當時年代有啟發作用,就是放到現在也具有教育作用。今天我們要來了解的這句老話「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又蘊含了怎樣的道理呢?一起來看看吧!
  • 老人常說:「家有四樣,不破也亡」,是指的哪4樣?
    家不僅意味著避風港,同樣也是能量的補給站以及情緒的收容所,不論我們有任何的煩惱或者情緒,來到家裡就可以肆無忌憚的發洩出來,家人並不會因此責怪你,反而還能夠給你帶來更大的能量。因此,對於家庭,對於親人,中國人向來都看得很重。畢竟那是我們從小生活成長的地方,有我們所有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