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借東西,現在比較少見了,借錢稍微常見些,而小時候村裡人的生活是很苦的,生活中要用的一些物件自行車、砍柴刀、耕田工具等等有時候是需要借用的,有借有還,每年快過年的時候,要是你還沒有還回去,人家會催你還的,說法是留著別人家的東西在自己家過年對雙方都不好;當然了,有些東西可以隨便借,但是有些東西是不可以借的,像農村老人常說的"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是哪四樣東西?為什麼不能借?鄉居小菜據自己在農村生活所看到的總結如下:
一、自家的房子不借
平時我們去親朋好友家玩可能會留宿一兩晚,這是很正常的,但要說把自家的房子借給別人長住,那是絕對不行的;農村自家的房子是根基,是回憶,就算後面有新房子,不住在舊房子那裡了,也不能借給其他人住;一旦給別人住了,時間一久,別人據為己有,到時候你不給他們住了,他們反而怪你不會做人、小氣什麼的,有時候直接賴著住呢;而且有些人覺得那不是自己的房子,就不怎麼愛護,搞得髒、破,房子越住越舊的。
鄉居小菜在農村就看到不少房子沒人住,包括舊的泥土瓦房還有近些年起的樓房,人們寧可留空著一年住一兩次甚至以後都不住,也不借給別人住。
二、自己用的貼身物件不能借
記得以前在農村,雨衣、雨傘是很少的,有時候下雨,人們直接是拿著大張的透明塑料圍著當雨衣用,而若是鄰居家有雨傘的話有時候也是借用的,畢竟用雨傘比較方便嘛;當然了自己用的貼身物件是不能借的,像衣服、鞋子還有被子、床這些,算是比較隱私的私人物品了,是不能借的,一是出於衛生方面的考慮,二是出於個人名聲方面的考慮,畢竟這麼私人的物品借給別人了,其他人怎麼議論你,若是異性的話,會招來更多閒話甚至辱罵,影響雙方的家庭。
三、新婚夫妻買的物品不借
在農村,大家都是村裡鄰居的,有時候幹活要用到些物件而自己沒有,一般都是要借的,畢竟也不常用,沒有必要特地花錢去買;而新婚夫妻買的物品是不能借的,說法是,人家剛組合家庭,有個好的開始,你去借人家剛買的東西,相當於是帶走人家的部分家運,對人家影響不好,而且新買的物件人家都沒怎麼用,萬一你拿去用,搞壞了呢,就算買新的賠給人家,對於人家來說,已經沒有多大意義了。
像早些年,人們婚嫁一般會有縫紉機、28寸自行車、黑白電視等等物件的,你去借人家新買的自行車看看,誰借給你呀。
四、代代相傳的家傳物件不借
在農村,人們對於一些家傳物件都是很珍重的,很多都是有一些實質的作用的,若是別人好奇,可以給看看,但是要想借來用,那是不行的,一是怕你不愛護會弄壞,二是因為那畢竟是傳家之寶,意義很大,會帶來好運什麼的,不能給外人亂碰更別說用了。
像以前鄉居小菜村裡有一戶人家,有個銀手鐲,每當他們家有新生孩兒,都會給那小孩戴的,說是保平安什麼的;而實際上銀手鐲還有其他作用的,
像驅毒祛風在農村最常見的土做法就是用布包著銀鐲和雞蛋反覆滾;而那個銀手鐲他們是不借給別人用的,想用,自己買,像我媽媽就給我侄子買了一個。
當然了,不同的地方不同說法,像有些小夥伴說熬藥的藥罐子不能借,有咒人家老生病等意思,還有大金額的錢也不能借尤其是自身生活條件不夠好的,因為那樣會影響到自家的生活,而且有可能那筆錢以後難要回來了,催還錢的話還會影響友情/親情,導致反目呢;所以農村老人說的"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雖然說得有些誇張了,但話糙理不糙,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