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重慶避暑!」這不是段子,而是號稱「火爐」的重慶今年夏天的真實寫照。統計數據顯示,7月1日至16日,全市平均氣溫為25,為26年來最涼爽的7月中上旬。直到近日,重慶氣溫一度飆升至最高40攝氏度,才正式宣告「入夏成功」。夏季是雪糕、冰淇淋的傳統消費旺季,相較往年更涼爽的天氣,這一市場迎來了怎樣的影響呢?
遲到的夏天
冰品銷售一度低於去年同期
「今年還沒有開始囤雪糕和冰淇淋,總覺得還沒到時候。」市民張小姐說,往年她很早就開始去超市採購冰品了,今年夏天接連下雨,總覺得吃冰品不太應景。而陳小姐表示,自己偶爾會買幾杯加冰的奶茶或者咖啡,但消費頻率沒有以往高。「天氣熱才想喝冷飲,如果天氣涼快,就沒有那麼強烈的想法了。」
屢次入夏失敗,讓冰品冷飲市場受到了影響。記者從新世紀重百超市獲悉,今年7月以來,雪糕、冰淇淋類冰品銷售同比整體下降12.5%。不過,隨著月底氣溫飆升,銷售金額和銷售數量成功實現「逆襲」。以7月28日為例,重慶最高氣溫為39攝氏度,冰品銷售金額達到了去年同期的222%。
對冰品專營店而言,氣候的影響更為明顯。位於鵝嶺貳廠的一家冰淇淋店老闆告訴記者:「入夏失敗對我們產生了一定影響,相比去年同期,今年6月、7月都有不同程度的業績下滑。但隨著7月氣溫上升,業績開始逐步好轉。」某手工雪糕品牌的創始人也向記者表示:「6月雪糕的銷售較為冷清。7月份氣溫上升後,業績也有所上升,相較上月銷售額增長了約40%到50%。」
網紅雪糕暢銷
全國冰品冷飲迎來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重慶夏季涼爽,但不少市民仍然對網紅雪糕熱情不減。雙黃蛋、椰子灰、鍾薛高、大白兔雪糕……今年夏天,網紅雪糕可謂一波接一波,刺激著大眾的打卡欲。京東到家銷售數據顯示,冷飲冰品類商品銷售額同比增長115%。進入夏季以來,啤酒、碳酸飲料、機能型飲料銷售額增長均翻倍,各類冰棒雪糕的銷售額增長了210%。
奧雪推出的雙黃蛋雪糕可以說是今年夏天最火的「網紅」了,奶香和鹹蛋黃交織的口味受到了歡迎,在不少地方一支難求。記者獲悉,該產品上市半年銷售就達到了3600多萬支,進入了全國大部分一二線城市。這意味著,冰品冷飲銷售上可以突破氣溫限制,在全國各地實現熱銷。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告訴記者,「飲料、冰品等銷售與溫度高低是有關聯的,溫度高購買的頻率會更高。在今年夏天南方多雨涼夏的情況下,從飲料到啤酒,再到冰品都受到了比較大的影響。」他建議,冰品冷飲銷售存在靠天吃飯的局限,如果要打破這一限制,可以通過粉絲互動、跨界營銷等活動溝通消費者,推動產品走向全季節和全域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