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觀察報
經濟觀察網 胡群/文 2020年公司銀行業務的轉型已悄然進入下半場,然而周期性衰退和更嚴格的監管,將使得銀行間競爭態勢更加殘酷。麥肯錫的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宏觀經濟放緩,資產荒、信貸投放乏力,公司銀行不良貸款率不斷攀升,比低點時上升了90個基點。未來,中國經濟將步入結構性調整,這將給銀行資產質量等帶來更大壓力。同時,公司銀行在全行收入貢獻佔比持續下滑,近年對公存款增速從之前的兩位數回落到現在的5%-6%。目前公司銀行收入雖重拾增長,但銀行同業之間差距不斷拉大,有些銀行仍為負增長。
轉型困難重重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末,商業銀行(法人口徑)不良貸款餘額2.61萬億元,較上季末增加1986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91%,較上季末增加0.05個百分點。市場預計,疫情的影響在一季度並沒有完全顯現,銀行後續仍面臨較大挑戰,二季度不良貸款率可能小幅上升。
一季度,A股36家上市銀行營業收入、歸屬於母公司淨利潤同比分別平均增長7.9%、5.7%,這是在2019年度同比增速的基礎上分別減少3.0、1.2個百分點。受疫情影響,一季度銀行業淨利潤同比增速為2017年以來的最低點。儘管A股上市銀行淨利潤穩步增長,但以ROE為代表的銀行盈利能力指標卻在下降。一季度A股上市銀行ROE算術平均值同比下降0.24個百分點,降幅較去年同期增加0.09個百分點。
公司銀行轉型下半場挑戰重重,尋找新增長點迫在眉睫。諸多挑戰促使各家銀行重新審視公司銀行業務模式,這決定著能否在未來的競爭中勝出。近年國內多家銀行聚焦大零售發展戰略,推動零售實現跨越式增長。隨著對公存量不良包袱減輕,對公資源投放回暖,領先銀行已經開始復盤對公銀行業務戰略。尤其是在今年疫情的影響下,銀行對公信貸投放創下歷史新高,個人信貸等投放則創下歷史新低。
相比之下,浦發銀行的公司銀行業務數據表現尤為亮眼。
浦發銀行公開報告顯示,2019年末,對公存款總額27,810.26億元,較上年末增長8.57%;對公貸款總額(含票據貼現)22,879.94億元,較上年末增加2,320.86億元,增長11.29%。2019年末製造業貸款餘額較上年末增250億元,高於對公貸款平均增速4.5個百分點;民營企業貸款餘額較上年末增長500億元,增速高於全部對公貸款增速3個百分點;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增幅23.22%,普惠小微企業數較年初增長3.07萬戶;支持類行業貸款增速為全部對公貸款平均增速的3倍以上,壓控類行業餘額及佔比實現下降。總行級戰略客戶經營體系初顯成效,實現客戶多元化業務需求全覆蓋、上下遊產業鏈和生態圈全覆蓋等。2019年末,總行戰略客戶本外幣對公貸款總額2,301.58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0.57%。一季報數據顯示,集團資產總額73,005.88 億元,較上年末增加2,946.59億元,增長4.21%;其中,企業貸款佔比50.90%,零售貸款佔比41.08%,票據貼現佔比8.02%。
「公司金融業務攻堅克難,圍繞服務實體經濟,聚焦重點區域和核心客戶,優化資產投放,實現營收、客戶、存款和貸款等指標三年來最好業績。」浦發銀行行長潘衛東在年報中稱。
如何找到新增長點?
「周期性衰退和更嚴格的監管並非公司銀行面臨的唯 一挑戰。金融科技、基於平臺的生態圈以及行業的頭部銀行都在瞄準價值鏈中的直接客戶以及發起/銷售端和支付等盈利水平最高 (ROE為53%)的環節。」麥肯錫估計,一個總價值60萬億美元的生態圈將在未來十年內取代眾多價值鏈,這一體量相當於全球經濟總產值的 30%或更多,公司銀行在這些生態圈中將發揮至關重要的積極作用,比如直接參與生態圈或介入協調子生態圈。
「科技是唯一可能顛覆商業銀行傳統經營模式的力量。 」浦發銀行董事長鄭楊在2019年年報中稱。
2019年以來,浦發銀行持續加強數位化服務升級,構建創新生態圈,進一步夯實數位化建設的基礎。為進一步支持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全面支持和配合科創板的設立,浦發銀行對科技金融服務方案進行全方位升級,2019年5月14日,浦發銀行科技金融服務再升級,正式對外發布科技金融服務2.0版本,這是浦發銀行對科技金融生態圈服務模式進行的全面深化。
自2018年率先在國內推出首個API Bank開放銀行後,浦發銀行2019年進一步做大API場景規模,提升創新場景影響力,推動平臺整體規模快速增長。截至2019年末,累計發布400個API服務,對接合作夥伴應用210家,API交易數量超過1.6億筆。同時,通過建設「浦惠到家」生活圈,投產專為購房客群開發的「甜橘」APP,探索汽車金融生態業務新模式,拓展同業機構生態圈規模,進一步擴大生態平臺業務領域。
在拓展數位化創新生態方面,浦發銀行通過內外部創新資源對接,延伸創新觸角,提升創新能力。在創設深度學習、智能交互、開源技術、5G金融、科技生態、網絡安全等6個聯合實驗室的基礎上,新設開放銀行、數據驅動和數據智能3個專項創新實驗室,完成深圳異地實驗室設置。擴大「科技合作共同體」規模,舉辦第二、三屆國際金融科技創新大賽及高校金融科技創新大賽。
在推進業務經營管理數位化方面,浦發銀行開展場景化獲客,與高頻消費支付場景開展深度合作,全年零售客戶新增突破108.9萬戶。推出客服機器人「智能小浦」,用智能服務逐步替代人工客服,系統整體識別率達92%以上,轉人工話務量降至18%。目前,浦發銀行信息科技部已經與公司業務、零售業務、金融市場和運營業務部門組建融合團隊,根據各項業務的特點建立高效敏捷的機制和流程,取得良好的成效。2019年,浦發銀行科技投入41.2億元,營收佔比超過2%。
科創新機遇
5月1日,《上海市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條例》正式實施,這將為加快建設上海成為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這一重大國家戰略提供了強有力的法治保障。其中,第六章提出了金融環境建設,而實際上,早在2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上海市政府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快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金融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意見》;為加快推進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設,中國人民銀行於4月26日支持在上海等6市(區)擴大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從金融監管機構和上海市政府出臺的政策來看,許多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舉措將在上海先行先試,商業銀行的發展將迎來一波政策紅利與機遇,而浦發銀行則近水樓臺。
「作為總部設在上海的銀行,上海的機遇就是浦發銀行面臨的重大機遇。」浦發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鄭楊表示,上海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離不開金融支持,需要與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協同聯動。科創板首批25家掛牌企業中有15家為浦發銀行重點合作客戶。截至2020年4月末,100家科創板上市企業中有69家是浦發銀行重點合作客戶。
在服務科創板建設方面,浦發銀行第一時間推出了針對科創板企業的《浦發銀行科創企業資本市場服務方案》、《科技金融服務方案2.0》以及《企業科創板上市投行服務方案》,為科創企業提供從初創到成熟,從上市前到上市後,從產業發展到併購成長的全周期、全流程、跨市場、智能化的全面解決方案,打造「商行+投行」、「境內+境外」、「融資+融智+融技+投資」、「貸、債、股、資」四位一體的科創金融服務體系。
為助力上海科創中心建設,浦發銀行積極探索金融創新,深化以「批量獲客、投貸聯動、以大帶小」的核心科技金融生態圈服務模式。聚焦科創板的設立,通過推出「萬戶工程客戶培育庫」、迭代科技金融產品體系、賦能科技金融服務平臺,升級科技金融服務。截至今年3月末,浦發銀行在上海地區已有一家張江科技支行、兩家科技特色支行,服務科技企業客戶6,260戶,科技貸款餘額292.5億元。
針對科技型企業融資需求的特點,浦發銀行已探索出多種差異化服務。如通過「科技型企業萬戶工程培育庫」專屬服務+科技快速貸、孵化貸、萬戶貸、小巨人信用貸、投貸寶、科技含權貸、科技補貼貸款、科技履約貸等科技金融專屬信貸產品,靈活滿足企業發展需求。並加載提供無還本續貸、貸款合同利率前低後高安排。針對科技型企業訂單、銷售、支付、清算等各業務環節,提供貸款、票據、保理等多融資品種,在線服務覆蓋業務申請、審批、放款、還款等全流程,並可通過API對接,將銀行金融服務無縫嵌入科技型企業服務的各類場景生態中,實現功能自由組合、定製化金融服務。
在國際業務方面,依託國際化和集團化的整合優勢,浦發銀行在科技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的過程中,立足「離岸、自貿、境外分行、境外投行」四位一體的「國際化」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全方位跨境金融支持,在業內創新推出《新經濟企業綜合跨境服務方案》,根據企業在紅籌架構搭建、境外獲資、跨境資本運作、境內外IPO上市等不同階段及對應的跨境金融服務需求場景,提供開戶結算、資金管理、跨境投融資、市場避險、跨境政策諮詢等一攬子綜合跨境金融產品和服務。
截至目前,浦發銀行已為騰迅、京東、拼多多、字節跳動、滴滴、科大訊飛等200餘家新經濟企業提供跨境業務支持,其中通過離岸平臺服務境內外上市科技企業逾40家、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企業近20家,而且積極發揮總部位於上海的主場優勢,在科技金融領域不斷加強與自貿業務的聯動,運用境內外市場聯動優勢,重點圍繞半導體、生物醫藥、傳媒、網際網路等科創企業提供集通、融、兌於一體的自貿金融服務。
浦發銀行科技金融客戶數、貸款餘額實現連續3年快速增長。截至2020年4月末,已服務超過38000戶科技型企業,並為科技型企業提供貸款支持超過2200億元。
「浦發銀行作為總部位於上海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將充分發揮『主場』優勢和集團化經營的整體優勢,以『融資+融智+融技+投資』的綜合服務,贏得科創企業發展和科創板建設領域的業務機遇,深入打造『全方位、專業化、綜合化』的科技金融生態圈,進一步助力全球科創中心建設。」鄭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