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講「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吃是繞不過的話題,食物不僅給予所需要的熱量和營養,同時美食還可以讓我們獲得愉悅的滿足感。善於吃的老饕常用「天上龍肉,地下驢肉」,這句話來對美味加以描述。常聽老人說:「如今的食物沒有在以前的味道,吃著不香」。除了老人的懷舊,事實上,不管是營養還是口感來說,養殖的動植物都比不上是野生的。如今,以前農村地裡的野菜,野果,野生魚蝦走上了餐桌,成為城市人喜歡的美食。
我國地大物博河流眾多,農村河裡的野生魚類資源豐富,但是在東北的河流裡就有「三花五羅十八子,七十二雜魚」。野生魚類中不乏珍貴魚類,比如長江刀魚,河魨,鰣魚,赤鱗魚,而更多的是常見的雜魚,而今天介紹的這5種魚,肉質鮮嫩堪比長江刀魚,如今數量逐漸減少,有的瀕臨絕跡。

肥王魚
肥王魚,俗稱淮王魚,是我國獨有的一種珍稀淡水魚類,肥王魚形似鯰魚不過比鯰魚漂亮多了,肥王魚魚皮光滑無鱗,體色會隨著季節和水溫變化,而呈現淡灰,青白,粉紅交替變幻。肥王魚肉質細嫩如豆腐,而且魚肉含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和胺基酸,將肥王魚煮湯,魚肉細嫩鮮甜帶有幽蘭的清香,比香菇雞湯還鮮美。肥王魚對生長環境要求苛刻,只生長在大山深處流水湍急的山澗溪流,或著是偏僻幽深的水潭中,是極為少見的淡水魚。

鱖魚
鱖魚俗稱鰲花魚,是我國的原生物種,在有些地區還叫它母豬殼,季花魚,桂魚。鱖魚體扁呈菱形,頭部呈銳三角形狀,魚鱗細密長有不規則的斑塊,手摸細膩如同綢緞順滑,乍一看更像是海魚而不是淡水魚。鱖魚是一種兇猛的淡水魚,上揚的嘴巴口裂傾斜,上下頜長著尖銳的牙齒,棲息在水草間,性情兇猛捕食其它魚類。鱖魚是肉食性魚類,因而很難從事人工養殖,不過鱖魚的肉質卻非常細膩,味道鮮美,是一種非常名貴的淡水魚,用鹽醃臭了吃味道更佳。
裂腹魚
裂腹魚,這種魚別說是在城市生活的人,即便是平原地區的農村人也不一定見過。腹裂魚是一種古老的冷水魚類,在地球上存在了數千萬年,主要生長在高山峽谷水流湍急的溪流裡,高海拔地區含氧量少,水溫低冰凍時間長,因此腹裂魚生長十分的緩慢,十年才可以長一斤肉。雖然生存環境惡劣,但是高寒的氣候也造就了裂腹魚特有的鮮美,魚肉多脂肥厚入口即化,有果仁香味兒,有著「魚魁」的美譽。如今野生裂腹魚極為稀少,遇到了真是福氣。

芝麻劍魚
芝麻劍魚是斑鱯魚的俗稱,芝麻劍魚是一種生長在地下暗河,深山溶洞裡的魚類。芝麻劍沒有魚鱗,魚片呈膠質,魚體狹長如寶劍,魚片上有芝麻粒大小的黑斑,魚肉有芝麻的香味,故得名「芝麻劍魚」。芝麻劍魚沒有淡水魚的腥味,肉質細嫩,肥而不膩,香滑膏腴,入口即化,被稱為是最好吃的淡水魚。這種魚對水質和環境要求十分高,野生數量稀少,別說吃了認識的人都不多。

蟲蟲魚
蟲蟲魚,體形勻稱呈流線型,外形上看和普通淡水魚沒有啥不一樣的,那麼為啥叫蟲蟲呢,原來蟲蟲魚的魚嘴下唇分成兩葉,上唇包住了下唇,側面看魚嘴有三層,因此叫它重唇魚,重唇與蟲蟲諧音,於是俗稱它蟲蟲魚。蟲蟲魚是一種瀕危野生冷水魚類,生活在水流湍急水體清澈的溪流中,巡遊於水底石塊間,吸食水裡的昆蟲和軟體動物。

蟲蟲魚肉質細膩,魚刺少,沒有淡水魚的腥味,味道鮮美一點不輸長江刀魚,是淡水魚中的珍品。可以紅燒,清蒸,在東北人們將蟲蟲魚醬燜紅燒著吃,味道極其鮮美,因而在農村有「鰱鱅的頭、鯉魚的尾,好吃不過蟲蟲嘴」的說法。蟲蟲魚過去野生的就極為稀少,現在更是珍貴,一斤可以賣七八十元。這5種美味的淡水魚,珍貴又稀少,即便是有錢也不一定吃得到,如今成了農村人的鄉愁,在你家鄉河裡還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