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之城"東莞:圖書館公共服務全覆蓋 書店辦得像米店一樣多

2020-12-19 中國文明網

    「打造圖書館之城,就是倡導全民閱讀,提高市民素質,讓大家通過讀書為靈魂點起一盞明亮的燈!」廣東省東莞市圖書館館長李東來對記者說。近年,東莞市、鎮、村三級共投入70多億元,建成公共圖書館(室)509個,博物館30座,文化廣場511個,形成市、鎮、村三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體系。

<新聞聯播>:廣東東莞推動圖書館數位化建設,實現圖書館公共服務全覆蓋。

 

東莞打造「圖書館之城」文化資源共享紀實

點起一盞明亮的燈

    「永不關閉的圖書館」
  12月5日,明媚的陽光灑在東莞圖書館南門外天井一角。53歲的陳海峰先生走到一臺自助式ATM圖書借閱櫃員機前,取出借閱卡插入,按下圖書選擇按鈕,櫃員機內的機械手按照指令,徐徐將選中的301號圖書《抗震風採》送出來。拿到書,陳先生開心地說:「這樣的自助圖書服務機,讀者自己操作,借還快捷方便,創新了文化服務,可以促進大家多讀書、讀好書。」

    「東莞創新服務形式,2007年12月推出全國第一家圖書館ATM(圖書自助服務站)。每臺圖書館ATM設備能容納500—1000冊圖書。目前,全市已推出5臺圖書館ATM。」東莞圖書館副館長杜燕翔說。
  杜燕翔帶領記者走進南門外的自助圖書館介紹說:「2005年9月,東莞還全國首創無人值守『永不關閉的圖書館』。自助圖書館內設有自助借還機1臺,藏書1萬餘冊,在主館閉館期間提供自助借還和閱覽服務。自助圖書館,使圖書館真正實現了365天開館,24小時開放。」

    一張證走遍49個圖書館
  一輛改裝後的麵包車,變身成了「流動的圖書館」。東莞在讀者服務上,變原來的「等讀者進館」為「吸引進來,傳播出去」:圖書流動車穿梭於全市31個鎮區的各處廣場、社區、企業間,每天三四個點,成為市民和外來工「身邊的圖書館」。
  「憑一張借書證,你可以到全市免費開放的49個圖書館『泡』上一天。」東莞莞城圖書館館長王玥熱心地向記者介紹說。東莞圖書館總館和48家圖書館分館,早已實現了無障礙、零門檻進入。作為市一級的圖書館,東莞圖書館在全國率先實現了基本服務的全部免費。目前,全市圖書館分館和文化共享工程基層服務點遍布城鄉街區,覆蓋到各個村(社區)、企業、學校。  >>>[詳細]

 

東莞創建全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紀實

「書店辦得像米店一樣多」

    「你看書,政府埋單」
    東莞圖書館館長李東來說,東莞圖書館需要轉型,從資料存儲中心轉變為市民的學習中心。圖書館ATM機是東莞自行研發的設備,可放置於「城市的任何一個角落」,讀者可以方便地借到自己想要讀的書。莞城圖書館開通了24小時電話服務,市民可以隨時撥打莞城圖書館的服務電話諮詢圖書、續借圖書,還能了解圖書館的最新活動信息。

    「讀書像吃飯一樣方便」

    東莞大朗圖書館推出「新書薦購」服務,購啥新書,讀者說了算!一位來自湖南的讀者李先生正在圖書館準備的「好書薦購」本上填寫自己的薦購書目,「特別想看《朱鎔基講話實錄》,很欣賞他說話的風格,但是一套四冊要差不多200塊錢,對於打工一族的我來說有點兒貴,捨不得買。」李先生讚賞地說,「市民除可到圖書館現場填寫『好書薦購』」本子外,還可以通過E-mail、發簡訊等方式進行好書薦購,市民隨時隨地都可以推薦自己想看的新書」。
    「書館遍布城鄉街區,讀書像吃飯一樣方便。」不管新莞人還是老莞人,大多數是「洗腳上田」不久的農民,普遍感到需要學習。「書店辦得像米店一樣多」,150萬種圖書、1萬種電子期刊、2800萬篇學術論文、1萬部視頻、2000門網絡課程……東莞市民足不出戶,就可以享用這些網絡資源。 >>>[詳細]

   

     東莞:公共文化服務提升幸福指數
   「圖書館之城」成東莞文化名片

相關焦點

  • 東莞圖書館的發展史和成就綜述(圖)
    莞城的圖書互動產生了很強的社會效應,一些社會人士紛紛捐贈圖書,目前收到了社會各界捐贈的圖書1萬多冊,其中東莞著名的地方文化研究者楊先生就捐贈了大量的珍貴書籍。  東莞另一個文化大鎮長安於2002年投資5000多萬元建成長安鎮圖書館。該館總建築面積2.95萬平方米,是一個集圖書閱覽、教育培訓、藝術展覽、書畫收藏、對外交流、網絡資訊於一體的現代化多功能圖書館。
  • 書業觀察|臺灣試行圖書公共出借權,愛書人書寫香港書店十年
    如果有臺灣讀者現在仍然要在上述兩個圖書館借閱這三本書,它們的作者、譯者及出版社並不會得到補貼。這是怎麼回事呢?2018年臺灣圖書館最受歡迎圖書排行榜前20名原來,去年最後一天,臺灣地區的教育、文化部門聯合推出公共圖書館圖書公共出借權制度。
  • 要不是吳桂春,誰還記得圖書館
    東莞圖書館用這麼一則自帶爆點的公共事件,展現出其作為城市公共空間的人文關懷,但並不是所有的圖書館都有如東莞圖書館一般的內容和服務。 近年來,我國各大城市相繼投入到如火如荼的「圖書館之城」建設之中。
  • 在東莞,想閱讀,總有一處在你身邊!
    其實是「遇見自己」書店。書店一共有四層,每一層都分布著不同類別的書籍,每樓層命名取自店面一個字,組合成「遇見自己」:一樓是以展覽為主題;二樓是以休閒生活為組合;三樓是文創精品空間;四樓是兒童教輔專區。書店內有一條貫穿全店的天梯,天梯兩旁的書柱子全部都是用實體書堆砌出來的,花費整整5萬本書籍,用手觸摸還能感受到紙張的紋路。既是一個讀書休閒的好地方,也是一個網紅打卡勝地。
  • 比起網紅書店,西安更需要這種公益性質的社區圖書館!
    文學名著,生活散文、專業常識、兒童繪本……這些書籍全部都有,可以把它理解為一個濃縮版的市圖書館。只要辦一張讀者證,就能24小時免費出入。自助借還,還能與全西安市各級公共圖書館圖書通借通還,享受全天候服務,簡直不要太方便!
  • 建設「圖書館之城」,「廣州模式」領先全國
    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專家委員會首席專家李國新說:廣州的圖書館制度體系建設為全國樹立了樣板。廣州圖書館之城建設,是目前中國最好的圖書館服務網絡體系之一,也是全世界一流的城市圖書館服務網絡之一。廣州引領了中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方向,也引領了世界公共文化發展方向。
  • 內蒙古圖書館顛覆世界圖書館服務模式:你看書 我買單
    李曉秋說,2014年4月內蒙古圖書館在世界讀書日前後舉辦了圖書銷售月活動,讓十幾家書店到圖書館裡賣書。「讀者覺得挺好,方便嘛,但書店不願意,每次賣不完還得把書拉回去,運費也受不了啊。」一位書店經理說:「李館長,我來這兒賣書就是給您捧個場,我不能天天在圖書館賣書。」李曉秋咬咬牙,一狠心說:「賣不完,圖書館就都買了。」   在花了10萬元把剩書買下來後,李曉秋突然回過味兒了。
  • 徐州建設圖書館的N種猜想?誠品書店在路上,徐州最美圖書館10月份...
    徐州,有超過6000年的文明史和2600年的建城史,是兩漢文化的發源地,有「彭祖故國、劉邦故裡、項羽故都」之稱,因其擁有大量文化遺產、名勝古蹟和深厚的歷史底蘊,也被稱作「東方雅典」 。這樣一座文化鼎盛的歷史文化名城,應該需要一座怎麼樣的圖書館?它應該是什麼模樣?
  • 民營書店變身 文化生活空間
    圖為得間書店中擺賣的雜誌。柯秋彬 攝  9月8日至10日,「2017成都國際書店論壇」在方所成都店開幕。書店與城市的關聯成為了本次論壇的重要議題。事實上,一座標杆性的人文書店,會成為本土讀者「朝聖」之地,同時也是外地愛書人必去的「打卡」之地。  美國社會學家雷·奧登伯格曾在《偉大的好地方》一書中提出「第三空間」理論。
  • 北京公共圖書館今年新增超200家
    《北京市基層公共文化設施服務規範》明確,鄉鎮(街道)圖書館人均藏書量(不含電子圖書)不少於1.2冊。目前,回龍觀圖書館藏書總量約12萬餘冊,距離近50萬冊的標準相差甚遠。圖書數量短缺、公共服務設施不足帶來的閱讀供給缺口,在北京全市普遍存在,而人口聚集的超大型社區矛盾尤為突出。
  • 村書店選書 圖書館買單 路橋啟用全省首家村級信閱服務點
    12月11日,家住台州市路橋區螺洋街道水濱村的12歲學生朱影,在水心草堂新華書店裡手捧著一本塑封的新書高興地說。當天上午,小朱同學一口氣挑選了3本心儀已久的書籍。雖然加起來書籍的價格已經100多元,但她卻沒有以前那種「心痛」的感覺。小朱同學的新感受,得益於當天在這裡啟用的全省首家村級信閱服務點。
  • 江蘇十家書店獲省內最美書店殊榮
    先鋒是個交流場,為所有來書店的人提供了自由交流的對話平臺。可以說先鋒就是一家公共圖書館,讓人們來分享精神的盛宴。五臺山總店這個具有先鋒精神向度的閱讀體驗空間,逐漸成為南京重要的文化地標和城市公共客廳,為更多的讀書人提供精神庇護和心靈港灣。
  • 青島市圖書館恢復開放 方所書店、棧橋書店等實體書店也相繼復工
    借還圖書都要「消毒」上午9點,記者來到青島市圖書館延吉路入口,看到等待入館的讀者在門口有序地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大家都戴著口罩,排隊時自覺隔開了1.5米。「今天8點多就有不少讀者在排隊了!大家都迫不及待來借書、還書。」市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市圖書館大門外除了設置入館須知外,還搭建了臨時「隔離區」,工作人員以飽滿的熱情迎接進館讀者,在現場維持秩序、引導讀者進館,非常有序規範。「我激動得一晚上睡不著覺!」一位引導讀者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好長時間沒有看到讀者了,今天特別開心,很願意為讀者服務。」
  • 書店變身指南:2020當選酒吧、圖書館、專題書店和旅遊景點? - 湘湘...
    「綠瓦體育書店」選購體育類書籍;論閱讀,可以去「神獸之間」辦個會員,用還書的壓力促進自己閱讀……不止是有咖啡館,也不止是網紅店,書店正變成集合店、專題書店、書店圖書館、旅遊景點和流動書房,其中或許藏有書店重生的秘密。
  • 杭州書房2.0: 15分鐘閱讀圈 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後100米」
    十步之內,必有芳草;百步之遙,書香馥鬱。杭州書房,正打通城市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後100米」。12月4日,杭州市委宣傳部、杭州市文廣旅遊局聯合召開2020年杭州書房工作推進會,隨著「五個尋找」主題活動的推出,未來2.0、3.0時代的杭州書房已經初現端倪:堅持群眾需求導向、文旅融合導向,使其真正成為市民群眾願意去、經常去的文化加油站、文旅融合體;在服務對象上,將從服務本地居民為主,轉變為市民遊客全覆蓋;在功能定位上,從「文化一隻腳走路」改為「文旅兩條腿並行」,不僅要把杭州書房建設成為市民閱讀交流中心
  • 獨立書店,像Hermès、Prada、LV一樣活著
    獨立書店是圖書零售業最具有現代商業氣質的細分市場,特點是「從書籍出發,以空間為壑」——空間體驗、文化活動、文創產品、乃至一些線上社群服務等等圍繞「書籍」延伸出的文化服務的增值。 這是一種對閱讀空間不同維度的文化解釋,反映了獨立書店,正向著複合性「文化地標」的方向異化。
  • 體驗Pageone24小時書店:太美了,慚愧很久沒進書店
    就在距此標誌不足800米的地方,北京坊Pageone24小時書店於上周五啟動體驗季,儘管事先沒有發布消息,卻依然有不少讀者夜色中推門而入。  與「中國公路零公裡點」相契合,這家24小時書店正是以「閱讀原點、文化地標」為核心訴求,體驗季的開啟,也標誌著中國A股上市企業新經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全資收購Pageone後,參與公共文化、公共閱讀一系列舉動的開始。
  • 臨沂萬閱城幾樓是圖書 這裡的書店真的很多很有特色
    萬閱城是臨沂市的大腦,臨沂圖書館就坐落在這裡,除了臨沂圖書館,還有許多書店。臨沂萬閱城幾樓是圖書?小編來帶你看看這些有意思的書店吧。   一個偉大的城市,總是有它獨一無二的城市中軸線。城市中軸線也是歷代城市發展及其規劃、建築師的最高水平體現,是城市發展到一定程度形成的城市文化標誌。
  • 浙江圖書館「信閱」落基層,閱讀服務大提升,助力建設美麗鄉村
    集公共文化傳播、圖書借閱流通、閱讀活動推廣於一體。就在三日前,麗水地區首家信閱基層服務點同期落戶蓮都區圖書館碧湖鎮分館,把便捷的圖書借還服務送到鎮上居民們的家門口。信閱服務是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特色服務,由浙江圖書館聯合全省公共圖書館推出,利用「網際網路+」物聯網手段,建設「閱讀+信用」共同體,把免費的圖書資源送到全省讀者身邊。
  • 後疫情時代 實體書店如何「突圍」 極具「體驗感」的綜合性公共...
    業內人士紛紛表示,未來,實體書店將被打造成由多業態融合互補、極具「體驗感」的綜合性公共文化生活中心。1業務擴展提供借閱服務 舉辦讀書沙龍「實體書店受到網際網路發展的衝擊,是在2012年凸現出來的。」蘭州理想國度書店總經理王劍告訴記者,2012年開始,全國出現轉型的新型書店——融合型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