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圖書館之城」,「廣州模式」領先全國

2020-12-17 大洋網

2015年,廣州在圖書館建設方面立了個「flag」

▼▼

到2020年

要實現全市平均每8萬人擁有一座圖書館

達到甚至超過中國香港和新加坡的水平

通過一系列紮實、穩健、高效的工作,截至今年9月底,廣州市有公共圖書館229個,平均每6.5萬人擁有一座館,提前一年實現了「小目標」。

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專家委員會首席專家李國新說:

廣州的圖書館制度體系建設為全國樹立了樣板。

廣州圖書館之城建設,是目前中國最好的圖書館服務網絡體系之一,也是全世界一流的城市圖書館服務網絡之一。

廣州引領了中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方向,也引領了世界公共文化發展方向。

從似乎悄無聲息到全國關注,四年來,廣州在「圖書館之城」方面,到底做了些什麼?「廣州經驗」究竟領先在哪裡?它在提升治理能力、完善制度體系等方面,能為其他地區提供哪些啟示和經驗?

提升治理能力 完善制度體系

立法先行,是令廣州圖書館治理能力取得突破性提升的根本保障。廣州市文廣旅遊局公共服務處負責人指出,2015年5月1日,《廣州市公共圖書館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頒布實施。2015年底市政府審議通過了《廣州市「圖書館之城」建設規劃(2015-2020)》,對標中國香港和新加坡,對廣州公共圖書事業做出整體設計,計劃到2020年,實現每8萬人擁有一座圖書館。並且制定了市、區、街鎮公共圖書館建設標準,用法律規範的方式,為政府如何保障圖書館投入、保障多少提供了可操作的標準和路徑。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相關負責人還特別強調,《條例》制定的各項標準,都經過了嚴格、嚴密的科學論證,考慮到了廣州市,以及市內各區的實際情況。目標高遠,但絕不好高騖遠。

2015年至2019年,廣州先後制定印發了《廣州市「圖書館之城」建設規劃(2015-2020)》,《廣州市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施意見》《廣州市公共圖書館服務規範》《關於全面推進我市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的實施意見》《廣州市公共圖書館第三方評估管理辦法》《廣州市公共圖書館與社會力量合建分館工作指引》等,為提升圖書館建設治理能力打下了堅實的制度基礎。按照計劃,廣州將在2020年完成制度設計階段性目標。

還應看到,在此期間的2017年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正式施行;2018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正式施行。可以說,廣州「圖書館之城」的建設,既是自己立足實際、主動進取的創新探索,也是與國家總體戰略、要求的和諧共振。

廣州圖書館館長方家忠認為,可以說廣州經歷了一個從文化自覺、法治政府到「良法善治」的過程。2012年提出「圖書館之城」建設目標,啟動立法、制度設計,從2015年開始,有步驟地推出一系列政策法規。到今年,以《廣州市公共圖書館條例》等為基幹的「1+8」配套制度基本完成。一路走來,「制度」的作用極為突出。在制度的保障下,才有了建設體制創新、驅動管理體制創新、運營機制創新等創造性的探索與實踐。

總分館制讓「頂層資源」流動到「神經末梢」

在「圖書館之城」建設中,不能不提的就是大放異彩的「總分館制」。

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是文化和旅遊部近年來文化體制改革的重點,也是促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解決「最後一公裡」的重要管理機制。顧名思義,這種制度,就是以若干「總館」,即中心館為樞紐,連接起一定數量的「分館」。這樣一可以提升圖書等資源的分配效率,降低成本;二可以將那些沉澱在各館之中、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的資源有效激活;三還可以大大加強文化資源「上下層」之間的流動。

最後這一點,尤為重要。近年隨著大眾對於文化知識、信息資源的需求快速增長,公共文化服務設施「不夠用」的情況在很多地方都出現。按照傳統的資源配置方式,要讓中心區與非中心區,以及街道等社區都擁有巨量的藏書、寬大的場館,無論從成本還是空間的角度來說,都不可能實現。其「痛點」,就在於「流動」。而總分館制,恰恰解決了這一問題。

廣州市文廣旅遊局公共服務處負責人介紹,廣州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原則,以財政小投入撬動社會力量大投入。指出,廣州的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首要的創新之舉,在於制度法制化。廣州圖書館總分館制體系建設,是全國首次用地方法規明確市、區政府在圖書館總分館體系中的責任——市政府負責設立廣州圖書館為全市公共圖書館中心館,區政府負責建立公共圖書館總分館體系;區公共圖書館為區域總館,鎮、街道公共圖書館為分館。

要實現《條例》定下的目標,「保障」必不可少。據介紹,幾年來市、區、街鎮圖書館設施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當中,政府主導作用發揮明顯,2015年市財政對各區圖書館安排建設資金4600萬元,2016年安排購書資金5600萬元,支持區館建設和區域總分館制建設試點。2018年,全市公共圖書館財政總投入4.51億元。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共有市、區級圖書館13個20處,建築面積合計28.33萬平方米。廣州圖書館新館建築面積9.8萬平方米,是世界以城市命名單體面積最大的公共圖書館。2015年,黃埔區圖書館新館對外開放;2016年,從化圖書館二期對外開放;2017年,海珠區少兒館對外開放;2019年9月底,越秀區少年兒童圖書館試運行。目前,海珠、白雲、花都、番禺、南沙5個區均正在推進實施新館建設項目,建築面積將新增10.3萬平方米。

一個特別突出的亮點是,廣州基層圖書館設施保障水平不斷提高。針對區、街鎮圖書館發展不平衡的問題,2017-2019年,市財政累計投入1670萬元,各區相應提供配套資金,扶持63個街鎮圖書館和23個市民書房新建改造,有力推動了全市公共圖書館建設水平整體提升。

因地制宜 靈活設計 最優化配置資源

廣州是一座極為豐富,也極為複雜的城市。區域各有特色,所以如果要考察廣州的「圖書館之城」建設,必須把它放到這樣的整體環境中來考慮。

越秀區是老城區,也是中心城區,重點單位多,人口密度高,拆遷難度大,空間有限,但區內各類文化服務資源豐富。於是,越秀區圖書館萌發了建設「多元」總分館制的工作思路。區圖書館館長鍾少薇介紹,區館在全省率先與廣東新華發行集團合作共建四閱分館,365天不打烊,長期開展線上、線下「你選書我買單」活動,圖書可以快遞上門,被廣東省文化廳評為廣東十大「最美粵讀空間」;與礦泉街道辦事處、廣州市第七中學實驗學校合作共建廣東省首個街道少年兒童圖書館——越秀區圖書館礦泉分館,採用「錯時開放」的方式,打通了「學校」和「社區」的圍牆,讓雙方資源實現了互補共享。

越秀圖書館

天河區有一座「網紅」圖書館——區圖書館與天河科技園管委會、與亨美術館三方合作,在天河科技園設立的科技園分館。它位於綠樹掩映、鳥語花香、湖水環繞的大觀溼地旁。天河區文廣旅局副局長蔡碧介紹,它建築面積超過1000平方米,以科技和藝術類圖書為主,配備24小時智能微圖書館設施,主要服務於園區內信息技術等一大批高新科技企業。

天河區圖書館館長劉馳告訴記者,考慮到區館館舍面積小等實際,他們將數位化圖書館建設及數字閱讀推廣定位為天河區圖書館發展和開展服務的主要方向,打造了天河雲學習中心、天河區地方文獻資料庫、古籍在線閱覽平臺等本地特色數字服務平臺。「天河雲學習中心」為讀者提供包含12個學科的9萬餘集視頻,實現用戶互動交流,且終身免費;「天河移動圖書館APP」提供主流報紙400種、全文下載圖書130萬冊,微信公眾號推出有聲圖書6000小時。

位於白雲區的廣州圖書館廣州市兒童公園分館是廣州圖書館與廣州市兒童公園共同打造的第一個兒童青少年主題直屬分館。總藏書約4萬冊,其中少兒圖書約3.5萬冊,每月更新圖書約1000冊。2臺歌德電子書借閱機,預裝2000多種獨家授權的正版圖書,每月更新100本,與出版社紙書同步發行,讀者用手機掃描,就可免費下載閱讀。廣州圖書館副館長陳深貴告訴記者,2016年10月1日開館至2019年10月,兒童公園分館共外借圖書60.68萬冊次。其中2018年全年接待讀者共27.49萬人次,借書共20.77冊次,是廣州市服務效益最好的基層分館。

政府主導 多方共建 小財政撬動大投入

今年,《廣州市公共圖書館與社會力量合建分館工作指引》發布。廣州市文廣旅遊局公共服務處負責人介紹,廣州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原則,採取文教融合、文商融合、文企融合等方式,積極與學校、企業、園區、地產商、民營團隊等各類社會機構合辦圖書館、文化館分館,以財政小投入撬動社會力量大投入。

與社會合辦的圖書館,現在也被納入了圖書館總分館體系,實行統一規則、統一服務、通借通還。目前,書店、企業園區、咖啡店等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公共圖書館分館建設,圖書館辦館主體呈現多樣化特點。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政府與社會力量合建分館55個。這些館,樣貌多端,個性鮮明,湧現出一大堆「網紅」。

2019年3月31日,海珠區圖書館同創匯FDC分館正式對外開放。它位於廣州綠肺——海珠溼地旁的唯品同創匯創意園內,坐擁萬畝果林。它打破了以往圖書館提供圖書服務為主的傳統,是全市第一個面料實物和服裝類書籍完全融合的圖書館。除了提供傳統的廣州市通借通還圖書服務,它還是全球最大的面料交易及數據服務平臺,分門別類擺放著來自全球的400多萬種面料的料卡,可以實現「一秒調全球樣布」「一鍵下單購買」。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卜松竹 孫珺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王維宣

相關焦點

  • 廣州不僅是美食之城,還是美麗之城
    不可否認的是,對於很多人來說,廣州的城市還是定格在「美食之城」, 廣州作為「美麗之城」的爆發力往往被忽略。事實是,匯聚服裝、美妝、製造業基礎的廣州,以時尚產業為核心的美麗經濟大有可為。紐約產業結構中服裝業約佔製造業增加值和就業人數三分之一,主要以生產高端品牌服裝織造為主,對紐約保持全球時尚領先地位發揮了重要作用,還有服裝產業衍生的文化創意產業近年來增幅顯著,對相關產業拉動效應也非常明顯。當下進入雙循環發展的新格局,以服裝為核心的時尚產業,也將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但目前在頂層設計上對於時尚產業重視程度不足。
  • [分享]廣州圖書館cad資料下載
    廣州建藝雕塑藝術有限公司   廣州圖書館於2013年6月23日全面落成並對外開放,作為城市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號及文化地標建築之一,如今更是躋身世界最忙碌的圖書館之列。 玻璃盒子 最終萬事萬物 |人類, 思想, 物體,都將連接連接的質量的關鍵就是本質質量的關鍵 ——查爾斯·伊姆斯Charles Eames 廣州圖書館於2013年6月23日全面落成並對外開放,作為城市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號及文化地標建築之一,如今更是躋身世界最忙碌的圖書館之列。
  • 海洋牧場建設走在前列 「煙臺模式」在全國推廣
    煙臺海域面積2.6萬平方公裡,近1/10海域適宜建設優質海洋牧場,擁有海參、鮑魚、對蝦等各類海洋生物資源500多種,海洋生態環境優良,海洋資源豐度指數較高。據了解,煙臺是全國最早開展海洋牧場建設的城市之一。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煙臺作為全國首批試點地區,在部分海灣開展了人工魚礁試驗和中國對蝦增殖放流活動。
  • 中國最美的七大圖書館:每個都令人嚮往,你最想去哪裡?
    2、廣東工業大學圖書館廣東工業大學圖書館是一所以工為主,工、理、經、管、文兼顧的省屬重點院校圖書館,它伴隨著1995年學校的合併、建設不斷發展。 現有大學城、東風路、龍洞三座功能完備的圖書館,總建築面積約74004平方米。職能機構有:採訪編目部、信息技術服務部、流通閱覽部、信息檢索與利用課教研室、辦公室。
  • 要不是吳桂春,誰還記得圖書館
    2003年,深圳市率先在全國範圍內提出「圖書館之城」的建設目標,試圖擺脫公眾對於深圳是「南方邊陲漁村」「文化沙漠」的固有印象。 2014年,深圳市共有625個公共圖書館,數量比2002年增加了2.5倍。
  • 與圖書館談一場「羊城之戀」
    對於每個想和廣州這座城市談一場戀愛的人來說,到廣州各大圖書館看書、借書,會是一場「羊城之戀」美好的開始。  廣州人愛書,也不停地為這份愛付出。為了建成一座「圖書館之城」,廣州每年從多方面對圖書館進行投入。2016年,廣州市在公共圖書館建設方面投入經費3.93億元,其中購書經費8693.05萬元,人均購書經費達到6.19元。
  • 清遠日報社發起的「藍絲帶共享微圖書館」眾籌計劃獲廣州對口幫扶...
    清遠日報訊 記者 嶽超群 陳冰斌「我們希望通過廣清兩地黨委政府,以及廣大市民的努力,把清遠建設成富裕之城、文明之城。」在2017第三屆清遠書香節暨廣東新華書香節中,清遠日報社在全市發起「藍絲帶共享微圖書館」眾籌計劃,得到了廣州對口幫扶清遠指揮部的強力支持,認養35個微圖書館,並為其日後的管理出謀劃策。
  • 一館涵養氣質一城滿溢書香 ​廣州圖書館刷新多項紀錄
    追憶歷史破解「之」字施工難題 建成全球最大單體城市圖書館時間回撥到2003年。這一年,伍根培等廣州市人大代表在《關於加快我市公共圖書館建設的議案》中提出,廣州市公共圖書館存在兩大問題:公共圖書館數量少、規模小,館藏圖書數量少、新書少,建議建設廣州圖書館新館,使之成為廣州市標誌性的文化設施。
  • 廣州圖書館圖紙_2020年廣州圖書館圖紙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廣州圖書館 立即下載 瀏覽數
  • 廣州地標名片:讓高質量文化設施,滲入城市的肌理
    經過多年的努力,廣州大劇院、廣州圖書館、廣州國際體育演藝中心等一大批全國知名的文化藝術展演設施投入運營,服務效能逐漸顯現。依託完善的基礎設施硬體條件和高質量的文化空間,廣州成為了全國的文藝精品高地和文藝展演高地,逐步成為粵劇中心、合唱之都、音樂名城、紀錄片之都。廣州二沙島。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憂子攝 城市的文化設施,最終、最大的受益者是在這座城市中生活、工作的人。
  • 廣州最美的少兒圖書館開館——海珠少兒圖書館(圖)
    廣州最美的少兒圖書館開館——海珠少兒圖書館(圖)  海珠少兒圖書館開館,設有VR體驗  久違了!濱江東路櫻花街18號。這裡原來是廣州少兒圖書館海珠分館,2014年1月宣布搬遷到中山四路,原址停止服務。2015年12月31日,海珠圖書館接收該場地,次年4月開始設計工作,到如今,這裡重發煥發「生命」。昨日,海珠少兒圖書館在該地開館試運營。這座90萬元「小成本」改造的圖書館,可能是廣州最美的少兒圖書館。  一窗之隔兩個世界  海珠區少年兒童圖書館內面積約4500平方米,目標藏書約30萬冊,試運營階段已經有12萬冊藏書。
  • 廣州增城:建現代化生態之城
    全國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增城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增城國家級僑夢苑、中國金融生態城市、全國科技先進市、中國汽車零部件製造基地……增城作為廣州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正努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2016-2019年,增城共引進了超視堺、平安(增城)科技矽谷、日立馬達、中汽中心、康寧玻璃、維信諾等產業項目440餘個,預計年產值(營收)達5000億元。
  • 49個項目入駐,總投資約1400億元,番禺力促廣州試驗區大學城片區建設!
    《廣州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印發以來,番禺舉全區之力推動廣州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以下簡稱廣州試驗區)大學城片區高質量發展,助力廣州試驗區打造成為國家級重點創新平臺。廣州大學城「人才智谷」「創新大腦」作用正在釋放 郭錦華攝 統籌謀劃推進我區專門成立大學城片區建設工作專班,制定工作計劃,明確職責分工,高質量做好大學城片區資源底數摸查、整體形象展示、片區產業規劃、發展指標研究、需國家和省支持事項清單、試驗區的招商推介等各項工作。
  • 廣州TOD概念滿天飛,星匯城國慶開放告訴你真正的TOD
    星匯城即位於鎮龍TOD樞紐的上蓋,是廣州地鐵和越秀地產在羊城聯手打造的五大TOD項目之一,項目距離鎮龍地鐵站C出口僅約16米,號稱是廣州距離地鐵最近的項目。 據了解,星匯城項目由廣州地鐵、越秀地產、科學城集團三巨頭聯袂打造,將以業內所說的TOD4.0模式進行開發,利用4331密集交通路網,打造真正的站城一體社區。
  • "圖書之城"東莞:圖書館公共服務全覆蓋 書店辦得像米店一樣多
    「打造圖書館之城,就是倡導全民閱讀,提高市民素質,讓大家通過讀書為靈魂點起一盞明亮的燈!」廣東省東莞市圖書館館長李東來對記者說。 <新聞聯播>:廣東東莞推動圖書館數位化建設,實現圖書館公共服務全覆蓋。
  • 徐州建設圖書館的N種猜想?誠品書店在路上,徐州最美圖書館10月份...
    被列入世界最佳建築設計案例的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市圖書館;躋身北京新十大建築行列的中國國家圖書館二期工程;躋身上海十大文化新建築的上海圖書館;被稱為廣州七大新地標之一的廣州市圖書館......圖書館作為一個城市文化發達的標誌,它不僅僅是作為一個文化建築屹立於城市之中,更是一個文化中心,發揮著傳承和文化交流的功能。
  • 全國單體面積最大圖書館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封頂
    全國單體面積最大圖書館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封頂大眾日報記者 薄克國2020-11-24 20:27:55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11月24日,位於青島西海岸新區古鎮口核心區的大學城公共場館之圖書館主館順利封頂,標誌著全國單體面積最大圖書館進入最後收尾階段。
  • 北京探索建設「博物館之城」:在「多元和包容」中彰顯文化魅力
    北京市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陳名傑表示,在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系列活動中,北京首次提出「博物館之城」概念。「博物館之城」的打造是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後,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更高水平的文化需求;希望通過「博物館之城」建設,讓廣大市民和遊客隨時隨地走進博物館,感受博物館的文化魅力。
  • 權威訪談|廣州市委書記張碩輔:建設先行示範區既是深圳也是廣州...
    張碩輔表示,廣州將協同深圳提升創新策源能力,打造精準對接兩地產業的技術創新鏈條;加強南沙科學城與「光明科學城-松山湖科學城」的聯動,大力支持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建設;以「兩點布局」模式共建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省實驗室,加快建設南海海洋科學與工程省實驗室(廣州)深圳分部,共建鵬城國家實驗室廣州基地和呼吸領域國家實驗室;有效對接兩地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市場化,推動成果跨地區轉化應用,共建全球科技成果轉化中心
  • 打造品牌食品建設安全幸福之城
    南海召開動員會,部署創建國家食品安全城市工作打造品牌食品建設安全幸福之城黃志豪強調,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是城市發展的頭等大事,是建設品牌南海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最基本的要求,藉助創建國家食品安全城市的契機,要以更大的擔當把南海打造成為美食之都、健康之城,宜居宜業的安全幸福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