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牧場建設走在前列 「煙臺模式」在全國推廣

2020-12-20 齊魯網

齊魯網7月16日訊(記者 張泉邦 通訊員 王淑晨 王丹)「目前,全市建成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11處,佔全國的1/8;建成省級以上海洋牧場示範區達到23處。海洋牧場總面積達100萬畝,佔全市海水養殖面積的近1/3。海洋牧場水產品產量達到60萬噸,綜合收入達到300億元。」這是記者在16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的一組數據。

煙臺海域面積2.6萬平方公裡,近1/10海域適宜建設優質海洋牧場,擁有海參、鮑魚、對蝦等各類海洋生物資源500多種,海洋生態環境優良,海洋資源豐度指數較高。

據了解,煙臺是全國最早開展海洋牧場建設的城市之一。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煙臺作為全國首批試點地區,在部分海灣開展了人工魚礁試驗和中國對蝦增殖放流活動。2005年,啟動實施漁業資源修復行動計劃,在全國率先統籌謀劃海洋牧場建設,注重全產業鏈打造、全價值鏈延伸、全生態鏈構建、全服務鏈支撐,推動傳統海洋漁業轉型升級。

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孫成列在介紹煙臺海洋牧場建設情況時表示,煙臺立足中集來福士等海工裝備企業科研優勢,創新「海工+牧場」聯動模式,提高牧場裝備化水平在全國率先研發建造半潛式、自升式海洋牧場多功能管理平臺以及深遠海智能網箱、管樁大圍網等,加快現代漁業向深遠海域拓展,全市已建成海洋牧場平臺12座,深水智能大網箱3座,在建平臺6座,網箱7座。同時,煙臺還大力發展陸基工廠化循環水與深水網箱融合養殖,通過陸基、海基「無縫銜接」,實現了斑石鯛等名貴品種「南魚北育、南魚北養」,全市名貴魚養殖規模達到200萬立方米、年產量2.6萬噸、產值12億元,成為全國最大的名貴魚陸海接力養殖基地。在海域流轉方面,以山東藍色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例,採取「公司+漁戶」的方式,牽頭組建了澤潭漁民專業合作社,有效整合流轉海域16萬畝,帶動漁民共同致富。目前,全市漁民合作社快速發展,總數達到300多家,輻射帶動漁民2萬多戶。在2018年全國首次海洋牧場建設現場會上,農業農村部向全國推廣我市三大海洋牧場發展模式。

目前,煙臺成立註冊資本1億元,基金總規模10億元的經略海洋產業投資基金,在海洋牧場、海工裝備、海洋科技、海產品養殖、生鮮加工等領域充分發揮基金作用,鼓勵更多企業加入基金項目庫,助力海洋經濟大市建設。

展望未來發展,孫成列表示,煙臺已經在全市西部、北部、東部和南部海域規劃4條海洋牧場帶,輻射20個海洋牧場群,重點建設田園型、投礁型、遊釣型、底播型和裝備型等五大類型海洋牧場。繼續推進煙臺中集藍智能網箱、萊州明波智能休閒圍網等重點項目,年內爭取5個以上項目投入運營,煙臺四十裡灣海域、廟島群島海域、萊州灣東部海域、煙臺南部海域等4個海洋牧場示範區初具規模,打造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海洋牧場示範之城。

相關焦點

  • 煙臺構建起海洋牧場「全國看山東,山東看煙臺」的新發展格局
    海洋經濟大市建設總體情況到2019年底,煙臺全市實現海洋生產總值1808億元,位居全省第2位,佔到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23.6%,居全國沿海地級市前列。海洋工程裝備與製造、濱海旅遊、海洋生物醫藥與製品等產業產值居全省地級市首位。
  • 「十三五」期間煙臺海洋經濟居全國沿海地級市前列
    「十三五」以來,煙臺市以建設海洋經濟強、海洋環境美、海洋管理優的海洋經濟大市為目標,凝心聚力加快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12月10日上午,煙臺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十三五』成就巡禮」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的第三場——海洋經濟大市建設專場,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等部門發布了煙臺市「十三五」時期海洋經濟大市建設取得的顯著成就。
  • 深耕海洋:煙臺創新海洋牧場產業模式
    煙臺海域面積2.6萬平方公裡,近1/10海域適宜建設優質海洋牧場,擁有海參、鮑魚、對蝦等各類海洋生物資源500多種,海洋生態環境優良,海洋資源豐度指數較高。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煙臺作為全國首批試點地區,在部分海灣開展了人工魚礁試驗和中國對蝦增殖放流活動。
  • 「十三五」期間 山東海洋牧場建設全國領跑
    人民網濟南12月1日電 11月30日,記者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十三五」期間海洋經濟(海洋產業)主要成就情況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十三五」期間山東省海洋牧場建設全國領跑。 海洋牧場,即在一定海域內,基於生態學原理營造多營養層級的海洋生態環境,充分利用自然生產力,開展生物資源養護和海水增養殖生產的漁場。是將產業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有機結合,構建起的科學、生態、高效的漁業發展新模式。 山東省是國家唯一的海洋牧場建設綜合試點省份,目前,有省級以上海洋牧場示範區(項目)達到105處,其中,國家級44處,佔到全國的40%,穩居全國首位。
  • 「十三五」期間山東海洋牧場建設全國領跑
    人民網濟南12月1日電 11月30日,記者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十三五」期間海洋經濟(海洋產業)主要成就情況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十三五」期間山東省海洋牧場建設全國領跑。發布會現場(攝影:許瑾)山東省水產品產量、產值等主要統計指標連續20餘年位居全國首位。「十三五」期間,掀起海洋牧場建設的熱潮。海洋牧場,即在一定海域內,基於生態學原理營造多營養層級的海洋生態環境,充分利用自然生產力,開展生物資源養護和海水增養殖生產的漁場。
  • 「全國看山東,山東看煙臺」!全國媒體聚焦,煙臺海洋牧場佔C位!
    會議的召開,再次讓煙臺海洋經濟發展成果,尤其是海洋牧場建設得到全面展示。擁有省級以上海洋牧場30個,位居全省第一,其中國家級14個,佔全國的八分之一,新裝備、新模式、新技術不斷湧現,煙臺又一次吸引了全國新聞媒體的目光。
  • 煙臺打造海洋牧場示範區 將規劃建設4條海洋牧場帶
    記者日前從山東省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獲悉,煙臺市在現有海洋牧場的基礎上,將規劃建設4條海洋牧場帶,打造全國一流的海洋牧場示範區。煙臺海域面積2.6萬平方公裡,近1/10海域適宜建設優質海洋牧場。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煙臺作為全國首批試點地區,在部分海灣開展了人工魚礁試驗和中國對蝦增殖放流活動,成為全國開展海洋牧場建設的城市之一。在大力發展海洋牧場的實踐過程中,煙臺闖出了「海工+牧場」聯動模式、「陸海接力」兼容模式、「大漁帶小漁」共享模式等一批具有煙臺特色的海洋牧場發展新模式。
  • 全國海洋牧場建設工作現場會召開 東方海洋國家級牧場示範區獲觀摩
    上證報訊 10月25日,全國海洋牧場建設工作現場會在煙臺東山賓館舉行,會議由現場觀摩與集中會議兩部分舉行。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發表致辭,來自山東省、浙江省、廣東省,江蘇海州灣、大連海洋島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作典型交流,會議還舉行了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授牌。
  • 全市海洋牧場總面積達110萬畝,海工裝備年產值650億元 「海工+牧場...
    □本報記者 楊秀萍  本報通訊員 付國政  11月29日上午,來自全國海洋經濟領域的專家學者、業內人士齊聚煙臺,參加2020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共商海洋經濟發展大計。這一全國性的海洋經濟大會為何選中煙臺?
  • 全市海洋牧場總面積達110萬畝,海工裝備年產值650億元「海工+牧場...
    這一全國性的海洋經濟大會為何選中煙臺?煙臺又是如何打好「海洋牌」?煙臺市委書記張術平從「四個之城」出發給出了答案。「我們全力建設海洋牧場示範之城,形成了海洋牧場『全國看山東、山東看煙臺』的格局;我們全力建設海工裝備製造之城,引領全市海工裝備製造業走在全國全省前列;我們全力建設海洋旅遊品牌之城,打造「仙境海岸·鮮美煙臺」城市旅遊品牌;我們全力建設海洋環境優美之城,積極創建全國首個海洋類國家公園,堅決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建設成為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長島成為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 煙臺「十三五」成就巡禮:海洋牧場產業鏈產值突破500億 打造海洋...
    發布會上,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局長李傳強就煙臺市在未來海洋牧場建設方面的規劃和布局回答了記者提問。據介紹,煙臺市通過高標準建設海洋牧場示範區、高科技支撐海洋牧場體系、高水平建立海洋牧場管理體制機制、高效益獲取海洋牧場運營成果,推進海洋牧場向規模化、工程化、智慧化、綠色化方向發展,加快打造山東海洋牧場綜合試點菸臺先行先試區。
  • 煙臺在百萬畝海域「牧漁耕海」 海洋牧場產業鏈產值突破500億元
    會上,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孫成列介紹了海洋牧場建設進展情況。據介紹,目前,煙臺全市擁有省級以上海洋牧場30處,其中國家級14處,佔全國總數1/8,數量居全省首位,海洋牧場總面積超過105萬畝,海洋牧場產業鏈產值突破500億元。
  • 30餘家媒體聚焦煙臺 看海洋牧場如何帶動休閒漁業
    8月7日,「媒眼看煙臺·聚焦品牌農業」全國媒體行採訪團來到位於煙臺牟平區的東宇海洋牧場,通過實地體驗了解該牧場如何致力於海洋漁業發展和海洋生態健康發展,堅持「科技開發,生態應用」,帶動休閒漁業等相關行業發展。
  • 煙臺規劃建20處海洋牧場群 打造煙臺「海上高爾夫」
    近1/10海域適宜建設優質海洋牧場。今年煙臺「兩會」上,市人大代表呂雪峰提出的「推進『海洋牧場』信息化建設」的建議,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進行了答覆。    「家底」: 11處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    據介紹,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市作為全國首批試點地區,在部分海灣開展了人工魚礁試驗和中國對蝦增殖放流活動,成為全國最早開展海洋牧場建設的城市之一。
  • 建設「藍色糧倉」 青島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已達10處
    我市正努力打造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藍色糧倉」,讓魚蝦滿艙,促進海洋生態的可持續發展。海洋牧場是海洋產業新業態,作為海洋經濟和海洋生態保護的重要一環,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蓬勃興起。我市自2009年起,建設了王哥莊海域、五丁礁海域、大管島海域等增殖休閒型海洋牧場和嶗山灣公益型海洋牧場。如今,越來越多的海洋牧場建設向綠色低碳、優質高效、持續發展轉變。經過多年的努力,牧場海域生態環境保護、生物資源養護、休閒漁業等全鏈條產業發展已初見成效。
  • 青島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已達10處 全國僅86處
    我市正努力打造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藍色糧倉」,讓魚蝦滿艙,促進海洋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海洋牧場是海洋產業新業態,作為海洋經濟和海洋生態保護的重要一環,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蓬勃興起。我市自2009年起,建設了王哥莊海域、五丁礁海域、大管島海域等增殖休閒型海洋牧場和嶗山灣公益型海洋牧場。  如今,越來越多的海洋牧場建設向綠色低碳、優質高效、持續發展轉變。經過多年的努力,牧場海域生態環境保護、生物資源養護、休閒漁業等全鏈條產業發展已初見成效。
  • 全國海洋牧場建設工作會走進東方海洋
    10月25日,全國海洋牧場建設工作會議在煙臺召開,來自山東、浙江、廣東、江蘇、大連等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的代表進行了交流,並對國內海洋牧場建設的先行者、海產品養殖企業代表東方海洋進行了參觀考察。  據介紹,2008年東海洋就率先建設了海洋牧場,截止目前累計投資10億餘元,建設面積5萬畝。
  • 深耕海洋牧場 助力藍色經濟 煙臺名優海產品推介會
    12月2日,深耕海洋牧場、助力藍色經濟-2020煙臺名優海產品推介會在成都市大鼎世紀大酒店舉辦。此次推介會由中共煙臺市委宣傳部、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主辦,四川省水產局、四川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以及四川省、成都市有關協會、有關企業300餘人參加了推介活動,成都市與煙臺市兩地企業成功籤訂了合作協議。
  • 海洋牧場+休閒旅遊!青島海洋產業在跨界融合中加速崛起
    目前,青島市有21處海洋牧場,使用海域總面積11360公頃,共投放礁體300多萬空方。其中,嶗山灣、田橫島、大公島、鳳凰島、潮連島、靈山島、齋堂島等13處海域被評為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佔全國總量的1/9,位居全國第三,僅次於大連和煙臺。
  • 錨定未來的煙臺實踐∣③經略海洋實現「六大突破」向海經濟總量達...
    海洋牧場「煙臺模式」全國推廣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近年來,根據全省海洋牧場定位和自然稟賦,煙臺市全面貫徹落實海洋強國、海洋強省戰略,將海洋牧場建設作為修復海洋生態環境、增殖漁業資源和推動海洋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構建起海洋牧場「全國看山東,山東看煙臺」的新發展格局。建立全省領先、國內一流的海洋牧場示範項目,是建設海洋經濟大市的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