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全媒體記者 李紅梅
依海而生,向海而興。青島海洋自然資源豐富、海洋科研優勢突出、海洋裝備製造業發達、休閒漁業發展基礎良好,發展海洋牧場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
當前,青島市漁業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旅遊業面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嚴峻考驗。如何將青島市海洋牧場發展優勢與濱海旅遊城市優勢結合起來,讓二者相互帶動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近日,青島市政府印發《青島市推進海洋牧場與休閒旅遊融合發展實施方案》(簡稱《實施方案》),力爭「十四五」期間全市海洋牧場面積突破15萬畝,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達到15處以上,培育2~3處海洋牧場休閒旅遊精品項目,打造1~2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休閒漁業品牌賽事,拉動海洋牧場休閒度假消費。
海洋牧場「青島樣板」
青島市擁有1.2萬平方公里海域、817公里海岸線和120個海島,海洋資源豐富,自2009年開始規模性建設人工魚礁發展海洋牧場。
海洋牧場作為現代漁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離不開海洋技術創新支撐。青島市作為全國知名的海洋科技城,擁有眾多國內一流海洋科研教學機構,涉海兩院院士及海洋科技人員數量均位列全國首位,為海洋牧場轉型升級和向裝備化、智能化、信息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科技基礎。
海洋牧場形成了良好的海底生態環境
2018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山東時,對山東做好經略海洋文章提出了殷切期望,指出「海洋牧場是發展趨勢,山東可以搞試點」。省委、省政府把發展現代化海洋牧場作為海洋強省建設的重要突破口,2019年1月印發《山東省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綜合試點方案》。
近兩年,青島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精神,兼顧漁業生產和資源養護,大力發展現代化海洋牧場。2019年,青島市海洋發展局修編完成了《青島市海洋牧場建設規劃(2018-2025)》,根據青島漁業發展現狀、海洋生態環境現狀、區位優勢和漁業資源特點,合理確定牧場特色和建設類型,優化牧場產業結構,按照「一灣六島」進行空間布局,著重打造「七大海洋牧場集群」。
海洋牧場建設成本高、周期長,收益慢,單靠企業發展資金有限。2019年,《青島市現代海洋漁業綠色發展攻堅方案》和《青島市新漁業發展專項建設項目實施方案》出臺,統籌利用中央漁業油價補貼地方「退坡」資金加以扶持,計劃2022年前建成5處以上配套齊全的現代化新型海洋牧場示範區。
目前,青島市有21處海洋牧場,使用海域總面積11360公頃,共投放礁體300多萬空方。其中,嶗山灣、田橫島、大公島、鳳凰島、潮連島、靈山島、齋堂島等13處海域被評為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佔全國總量的1/9,位居全國第三,僅次於大連和煙臺。
青島市將海洋牧場與休閒旅遊漁業緊密結合,使漁業資源、環境資源和旅遊資源得以優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加快一二三產的相互結合和轉移,推進苗種培育+海洋牧場+休閒垂釣+潛水觀光+海洋環保等多業態綜合發展模式,打造特色化旅遊品牌。
海上旅遊「新名片」
從經濟構成不難看出,青島是一個以海洋經濟為主體,以濱海旅遊業為亮點的城市。海洋牧場優質穩定的漁業資源,是實現產業融合、發展休閒漁業的基礎。通過與體育、旅遊產業融合發展,可以提升海洋牧場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輻射帶動周邊區域,形成休閒旅遊「打卡地」。
近幾年,休閒海釣逐步成為青島海上旅遊產業「新名片」,大大提高了海洋牧場產出效益。青島市積極推廣「漁夫垂釣」海釣品牌,成功舉辦全國休閒海釣邀請賽及全省休閒海釣基地推介會,目前有11處國家級休閒漁業示範基地、17處省級休閒海釣基地(場)。
魯海豐海洋牧場配套的漁村民俗展示區
依託海洋牧場獨特的資源優勢,青島市自2016年以來在潮連島海洋牧場連續舉辦5屆「航銘海釣杯」路亞海釣大賽。這也是全國範圍內規模最大的路亞船釣大賽,比賽流程完全按照國際釣魚大賽章程辦理,設立專業裁判。今年儘管受疫情影響,大賽仍如期舉行,參賽隊伍達到15個。
作為海洋牧場建設的先行者,青島金海富源海洋實業有限公司很早就開始探索發展休閒漁業,先後於2012年、2015年創辦了藍譽潛水俱樂部、航銘海釣俱樂部。其中,航銘海釣俱樂部已成為集宣傳海釣文化、推廣海釣技術、組織專業海釣比賽於一體的專業海釣俱樂部,擁有在線註冊會員4萬餘人。
「航銘海釣杯」路亞大賽比賽現場
「海釣拉動的消費總額是所釣魚品價值的53倍,使『一條魚』產生了『多條魚』的價值。」山東省發展改革委一級巡視員梁文躍說。
據業內人士保守估計,青島海釣人群已達10萬人以上。作為最早發展休閒漁業的城市之一,青島佔據著得天獨厚的海洋優勢,再加上近年來青島躋身熱門旅遊城市前列位置,海釣作為一種深度遊特色項目,正以獨特的魅力吸引著海內外的八方釣客。
《實施方案》提出,結合國家級休閒漁業基地和省級休閒海釣基地創建,高標準規劃建設一批海洋牧場休閒海釣基地,支持「海洋牧場+網箱養殖+增殖放流+休閒海釣」等多業態發展模式,打造1~2項國內外有較高影響力的休閒海釣賽事活動。
暢想「海上綜合體」
青島市海洋牧場建設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與大連、煙臺等沿海城市相比,在產業融合發展方面,依然有很大的潛力和空間可供挖掘,亟需迎頭趕上。
7月10日,全國首個智能化多功能生態海洋牧場綜合體平臺「耕海1號」在煙臺正式開業迎客。
「耕海1號」為鋼結構坐底式網箱,概念造型為「海上花」,每片花瓣對應著一個10000立方米養殖水體的智能化網箱,基於物聯網、5G通信、大數據技術能夠實現環境數據實時採集、餌料自動投餵、網箱自動清理等功能,平臺年產魚量預計可達15萬公斤。
「耕海1號」平面圖
通過採用一、三產業深度融合的運營模式,「耕海1號」大大豐富了漁業休閒旅遊新業態。平臺的三片「花瓣」上布置有60個休閒垂釣位,可供300人同時觀光遊覽。三片「花瓣」交匯的「花心」部分為4層600平方米的多功能廳,用以開展海洋科普、海洋監測等科研科普活動,及海上觀影、海上餐飲、海上低空觀光等休閒娛樂項目。
目前,「耕海1號」已經與線上OTA渠道、線下旅行社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預計年可接待遊客5萬人次以上。
事實上,青島也有企業開始這方面的探索。今年4月,青島金海富源海洋實業有限公司與煙臺中集藍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籤署協議,計劃在青島前海共同建設「海上綜合體」,打造中國海上旅遊的新地標。
這個「海上綜合體」將採用深海鑽井平臺技術紮根於青島前海,平臺以下部分與鑽井平臺相似,平臺以上則是集五星級酒店、休閒觀光、娛樂體驗、垂釣潛水、商務會議、婚慶儀式、觀測科研、研學培訓、看護監控、安全保障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商旅綜合體。
青島「海上綜合體」概念圖
「作為海上旅遊的中繼站和目的地,『海上綜合體』將與陸地主要景點建立航線,充分整合現有沿岸旅遊資源、海洋漁業資源、海島資源,實現海陸聯動、島陸聯動、島島聯動。」 青島金海富源海洋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剛告訴記者,「海上綜合體」建成後,將成為青島乃至中國海上旅遊的新地標。
《實施方案》提出,建設現代化海洋牧場綜合體。鼓勵海洋牧場企業積極聯合實力雄厚的大型企業,拓展海洋牧場功能,打造集漁業生產、海洋體育、商務活動、科普教育、休閒體驗等多功能現代化海洋牧場綜合體。
功能強大的「耕海1號」已經在煙臺投用,青島前海的「海上綜合體」何時能建成,我們且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