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建成10處休閒型海洋牧場 累計投入7億多元

2020-12-19 青島新聞網

    青島新聞網8月20日訊(記者 任俊峰 通訊員 魏剛)8月20日,記者從青島市統計局獲悉,上半年,青島把推動海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作為首要任務,加快海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 創新驅動引領海洋經濟轉型發展成為新常態,海洋經濟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海洋產業發展層級進一步提升。新舊動能轉換不斷推動海洋經濟在轉型升級中邁向中高端。

    據初步核算,2017年上半年全市實現海洋生產總值1201億元,同比增長15.2%(海洋生產總值增速均為現價增速,未剔除價格因素)。其中,海洋第一產業增加值38億元,同比增長4.6%;海洋第二產業增加值624億元,同比增長17.1%;海洋第三產業增加值540億元,同比增長13.9%。海洋生產總值佔GDP比重達到23.7%,較上年同期提升0.6個百分點。海洋三次產業比例由去年底的4.2:51.2:44.6調整為3.1:52:44.9。

    海洋漁業健康發展

    上半年,青島著力發展現代漁業、打造藍色糧倉,遠洋漁業發展再創佳績。成功引進山東中魯遠洋漁業公司總部落戶青島,成為青島漁業企業中唯一的上市企業。積極對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9家企業與12個國家建立合作項目。目前,全市註冊遠洋漁業公司31家,發展遠洋漁船181艘、作業漁船124艘,上半年完成自捕水產品產量6.8萬噸。投資百億元的國際水產品交易中心和冷鏈物流基地項目建設順利推進。

    「海洋牧場」建設持續推進。全市建成10處休閒型海洋牧場和全省首個公益型海洋牧場,累計投資7.38億元,投放礁體150多萬空方,其中5處獲批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成為全國獲批最多的城市。大力實施漁業資源修復,安排專項資金1500萬元,放流苗種11億單位。

    水產健康養殖穩步發展。積極發展陸基工廠化養殖、深遠海抗風浪網箱養殖,突出抓好養殖設施設備和池塘標準化升級改造,加快推廣生態健康養殖模式和先進技術,全市工廠化養殖新發展1萬平方米,推薦「中海1號」條斑紫菜等3個水產品種參加國家新品種評定。

    休閒漁業品牌漸成亮點。積極推廣「漁夫垂釣」海釣品牌,全市創建國家級休閒漁業示範基地10處、省級休閒漁業示範點19處,省級休閒海釣基地3處,面積近20萬畝,休閒海釣逐步成為島城海上旅遊產業「新名片」。

    海洋裝備逐步邁向高端製造

    上半年,在全球海洋工程裝備市場總體低迷的大格局下,青島海工裝備市場引智聚力,發展活躍。數據顯示,海洋設備製造業實現增加值196.6億元,同比增長21.2%,快於海洋生產總值增速6個百分點,對GDP的貢獻率達到7.9%,位居行業首位。北船、海西重機等企業積極開拓國際市場,中集貨櫃、武船重工等重點企業增長較快。海西重機建造的我國首個110米桁架式自升式海工平臺出口阿聯;武船重工承接的世界首座、規模最大的半潛式智能海上養殖裝備——挪威「海洋漁場1號」養魚平臺順利交付;蘭石海洋工程鑽採裝備項目籤約落地,為青島海洋工程裝備製造邁向高端再添助力。

    旅遊業優化升級釋放新活力

    今年以來,青島聚焦旅遊大項目建設,以「藍色、高端、新興」為引領,確定總投資2840多億元、單體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在建和待建重點旅遊大項目82個,目前8個項目竣工,完成投資30多億元。同時,青島多措並舉擴大旅遊影響力,深入推進郵輪旅遊發展,制定出臺《青島市建設中國郵輪旅遊發展試驗區實施方案》,支持舉辦第五屆中國(青島)國際郵輪峰會,組織舉辦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郵輪分會理事會。截至6月底,累計接待51個郵輪航次,約15萬人次。旅遊大項目穩步推進、產業融合拓出新領域,為新業態發展開啟新模式,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市接待遊客總人數3573萬人次,同比增長7%;實現旅遊消費總額594億元,同比增長13%。在海洋生產總值中,濱海旅遊業佔到19.4%的份額,總量位居第一,對整個海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7.9%。

    海洋船舶業「寒冬」中謀求逆襲

    當前國際船舶市場仍處於深度調整期,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市場倒逼機製作用下,青島船舶骨幹企業增強發展內生動力,積極開展高技術船舶、高端海工裝備等關鍵技術和先進位造工藝的研發與應用,推動企業加快轉型升級、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據統計,上半年海洋船舶行業完成產值50.9億元,同比增長38.3%,較上年同期提高52.4個百分點。6月6日,武船接獲新型深潛水工作母船訂單,新船建成後,將成為世界上第一艘具備超深水施工能力的多層飽和潛水系統的工作母船,這標誌著武船集團在高端海工領域實現了新的突破。上半年,全市遊艇企業產值增速達到59%,訂單量大幅增加,海外訂單增多,隨著大眾旅遊消費升級的進一步深化,遊艇產業的迅速擴張也逐步成為船舶業發展的一個新亮點。

    海洋生物產業走向縱深化

    上半年,青島市海洋生物產業逐步向縱深科技方向轉型,產業競爭力隨著「產學研」鏈條的完善而日益增強。據統計,上半年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實現增加值24.2億元,同比增長17.9%,高於海洋生產總值增速2.7個百分點,佔海洋生產總值比重2%,對海洋經濟增長貢獻率為2.3%。目前,青島已基本建立了以海洋創新藥物、海洋生物醫用材料等為主的產業體系。青島海洋生物產業技術研究院的成立,將有效推進海洋生物科研成果產業化;基於大數據的基因檢測等產品正逐步推向市場;聚大洋海藻新增海藻多糖藥用空心膠囊項目,海健堂生物科技開發化妝品、保健品、調味品等新產品,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

    西海岸打造新舊動能轉換引領區

    作為青島海洋經濟發展的「龍頭」,西海岸新區率先搶抓山東泛濟青煙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規劃建設重大機遇,重點實施新舊動能轉換十大工程,打造動能轉換引領區。

    西海岸新區篩選總投資704億元的7個重大項目列入省海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投資額佔全市列庫項目總額的82.9%,項目數佔全市總數近一半。其中,投資50億元的聯想海洋產業運營總部,是全市唯一海洋新信息產業項目,將打造海洋信息技術中心、海產資源貿易中心和海鮮業務管理運營中心。總投資6億元的中船重工海洋裝備研究院,主要從事高技術船舶、海洋工程裝備、深海潛器等海洋裝備,以及動力系統、電力系統等關鍵系統、關鍵設備領域的研發,項目建成後,將為我國提升船舶及海洋裝備研發製造水平做出重要貢獻。

    藍色矽谷釋放「藍色引擎」新動能

    青島聚力打造獨具特色的藍色矽谷科技創新生態系統,發揮海洋科技人才集聚優勢,推進海洋科技資源集聚。目前,青島藍谷已經聚集了17家國字號涉藍科研平臺,累計全職或柔性引進各類人才3900餘人,具有博士及以上學歷人才佔總人才的三分之一。6月23日,國家海洋局「向陽紅09」船搭載「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及其全體96名科考隊員順利抵達國家深海基地碼頭,2017年「蛟龍號」試驗性應用航次(中國大洋38航次)歷時138天,安全圓滿地完成了計劃的科學考察任務。海洋國家實驗室凝練科研方向,其設立的「鰲山科技創新計劃」,已組織了「兩洋一海」透明海洋科技工程、藍色生物資源開發利用、亞洲大陸邊緣地質過程與資源環境效應、近海生態災害發生機理與防控策略等項目。透明海洋、藍色生命等戰略研究任務成為國家「十三五」規劃「智慧海洋」工程的研究基礎。國家質檢總局批准籌建的國內唯一的綜合性海洋裝備類國家質檢中心,立足於整合國內海洋設備相關檢驗檢測研發資源,建立海洋裝備檢驗檢測創新體系、標準體系、認證認可體系,打造具有國際話語權的綜合性國家海洋設備檢驗檢測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同時推動全產業鏈以試驗和檢測技術為核心的技術創新與模式創新,實現不同產業之間的跨界融合與協同發展。

相關焦點

  • 「耕海牧漁」建「藍色糧倉」青島建成11處海洋牧場
    在青島的近海海底,也有11處這樣的「牧場」,成群的魚、蝦、貝也正自由自在地遊弋於一個個礁體間。中科院資深院士曾呈奎1981年提出的「海洋農牧化」設想,如今已在青島精彩呈現:我市累計完成投資7.23億元,建成10處增殖休閒型海洋牧場和1處公益型海洋牧場,總面積5890公頃,共投放礁體近197萬空方。
  • 青島已建成11處海洋牧場總面積5890公頃 新業態呼之欲出
    已建成11處海洋牧場總面積達5890公頃,海洋農業新業態呼之欲出海參、鮑魚、好生態,一個都不能少——來自青島經略海洋一線的報導(2)在大幅度提升海洋牧場效益的同時,還有力地修復了海洋生態環境。」王金霞說。隨著海洋生態環境修復形成良性互動,許多海洋牧場都興起了垂釣運動,休閒海釣逐步成為島城海上旅遊產業「新名片」。打造11處海洋牧場,著眼點是健康海洋生態海洋牧場是海洋產業新業態,作為海洋經濟和海洋生態保護的重要一環,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蓬勃興起。
  • 青島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已達10處 全國僅86處
    石雀灘海域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  近日,農業農村部公布第四批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名單,我市4處海洋牧場獲批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截至目前,我國公布的四批共計86處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中,我市佔10處。
  • 西海岸:建成50 艘規模遠洋船隊,打造「四大海洋牧場集群」
    穩步擴大增殖放流規模,年增殖放流4億單位以上,建成50 艘規模遠洋船隊,重點打造「四大海洋牧場集群」。日前,青島西海岸新區出臺洋漁業產業發展規劃和海洋牧場建設規劃,框定了2019-2025年西海岸新區海洋漁業發展和海洋牧場建設的新目標。
  • 建設「藍色糧倉」 青島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已達10處
    石雀灘海域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近日,農業農村部公布第四批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名單,我市4處海洋牧場獲批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截至目前,我國公布的四批共計86處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中,我市佔10處。海洋牧場是海洋產業新業態,作為海洋經濟和海洋生態保護的重要一環,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蓬勃興起。我市自2009年起,建設了王哥莊海域、五丁礁海域、大管島海域等增殖休閒型海洋牧場和嶗山灣公益型海洋牧場。如今,越來越多的海洋牧場建設向綠色低碳、優質高效、持續發展轉變。經過多年的努力,牧場海域生態環境保護、生物資源養護、休閒漁業等全鏈條產業發展已初見成效。
  • 海洋牧場+休閒旅遊!青島海洋產業在跨界融合中加速崛起
    近日,青島市政府印發《青島市推進海洋牧場與休閒旅遊融合發展實施方案》(簡稱《實施方案》),力爭「十四五」期間全市海洋牧場面積突破15萬畝,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達到15處以上,培育2~3處海洋牧場休閒旅遊精品項目,打造1~2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休閒漁業品牌賽事,拉動海洋牧場休閒度假消費。
  • 青島新增4處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
    原標題:青島新增4處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 日前,農業農村部公布第四批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名單,我市(青島市)4處海洋牧場獲批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截至目前,我國公布的四批共計86處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中,我市佔10處。
  • 打造「藍色糧倉」 青島6處海洋牧場獲評「國家級」
    據了解,自2015年以來,農業部先後分三批公布了64個海洋牧場示範區成為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我市有6個牧場列入其中。「我市自2009年起,建設了王哥莊海域、五丁礁海域、大管島海域等10處增殖休閒型海洋牧場和嶗山灣公益型海洋牧場,其中6處被評為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還有多處被認定為國家級休閒漁業示範基地、省級休閒海釣基地或省級休閒海釣場。
  • 山東省國家級海洋牧場達44處,佔全國40%
    王樹周帶領企業自2013年啟動了海洋牧場建設,投入3億多元實施了愛蓮灣生態修復工程,先後拆除造船廠、育苗場、海帶加工車間等廠房2.5萬平方米,整治修復岸線3公裡,投放生態礁體20萬空方,增殖放流苗種400餘萬尾,移植藻類1億餘株,海水水質全部達到國家2類以上標準。
  • 煙臺「十三五」成就巡禮:海洋牧場產業鏈產值突破500億 打造海洋...
    近年來,全市已累積投入海洋牧場專項建設資金10億元,帶動社會投資100億元,全市現有省級以上海洋牧場30處,其中國家級14處,佔全國總數1/8,數量居全省首位,海洋牧場總面積達到110萬畝,海洋牧場產業鏈產值突破500億元。
  • 青島6處海洋牧場獲評國家級示範區
    據了解,自2015年以來,農業部先後分三批公布了64個海洋牧場示範區成為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我市有6個牧場列入其中。「我市自2009年起,建設了王哥莊海域、五丁礁海域、大管島海域等10處增殖休閒型海洋牧場和嶗山灣公益型海洋牧場,其中6處被評為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還有多處被認定為國家級休閒漁業示範基地、省級休閒海釣基地或省級休閒海釣場。
  • 青島1個海洋牧場獲國家級「好」評 全市已有13處國家級海洋牧場...
    青島1個海洋牧場獲國家級「好」評全市已有13處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訊 近日,農業農村部公示2019年度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第一批和第二批)評價結果,對42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
  • 青島3處海洋牧場形成梅花陣 會場灣有垂釣條件
    嶗山灣公益海洋牧場今年還將啟動二期工程,年底前將全部建成,今後市民又將多了一個休閒垂釣的好去處。  3處海洋牧場形成「梅花陣」  去年7月份開始,嶗山區海洋與漁業局在兔子島西南側海域投放了200條改造後的廢舊漁船,用來給魚蝦蓋海底房子。
  • 山東2020海洋牧場綜合收入將超2500億
    山東把發展現代化海洋牧場作為鄉村振興和海洋強省建設的重要突破口,集中攻堅、強力推進,各級累計投入資金57億元,發展省級及以上海洋牧場7.9萬公頃,國家級海洋牧場達到44家、佔全國的40%,預計今年海洋牧場綜合經濟收入將超過2500億元、居全國首位。
  • 到2022年青島爭取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達到15處以上
    大眾報業·半島記者 李紅梅青島海洋自然資源豐富、海洋科研優勢突出、海洋裝備製造業發達、休閒漁業發展基礎良好,發展海洋牧場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自2009年開始,青島市規模性建設人工魚礁,發展海洋牧場,目前在建21處海洋牧場區,其中13處被評為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佔全國總量的1/9,居全國領先。」
  • 探訪青島最大規模海洋牧場 「南魚北養」豐富市民休漁期餐桌
    20餘畝垂釣園,包含了真鯛、黑鮶、黃魚、青斑等10餘種漁獲;休閒海釣釣場1534公頃,建設集網箱養殖、人工魚礁培育於一體的海洋生態漁業基地,在打造觀光園的同時更能保護生態環境。  截至目前,魯海豐海洋牧場累計投資10.7億元,年收穫野生海參、鮑魚、鱸魚、黑頭等各類海珍品3000餘噸;年接待釣客近1.5萬人次,年接待觀光餐飲遊客2萬餘人次,實現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
  • 海洋牧場+休閒旅遊!青島著力推進現代漁業融合發展
    青島市海洋發展局副局長傅道軍(右)介紹《實施方案》有關情況據了解,青島市自2009年開始建設人工魚礁並發展海洋牧場,目前全市共有海洋牧場21處,總面積11360公頃,共投放礁體超過300萬空方。目前有13處海洋牧場被評為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居全國第三,佔全國總量的1/9。
  • 山東海洋牧場今年綜合收入將超過2500億元
    山東省發展改革委一級巡視員梁文躍介紹,山東省把發展現代化海洋牧場作為鄉村振興和海洋強省建設的重要突破口,集中攻堅、強力推進,各級累計投入資金57億元,發展省級及以上海洋牧場7.9萬公頃,國家級海洋牧場達到44家、佔全國的40%,預計今年海洋牧場綜合經濟收入將超過2500億元、居全國首位。
  • 「海洋牧場是發展趨勢」 《青島市推進海洋牧場與休閒旅遊融合發展...
    10月29日,市政府印發了《青島市推進海洋牧場與休閒旅遊融合發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標誌著海洋牧場與休閒旅遊融合發展在青島市進入新階段。  一、出臺背景和過程  青島市自2009年開始建設人工魚礁並發展海洋牧場,目前全市共有海洋牧場21處,總面積11360公頃,共投放礁體超過300萬空方。
  • 山東國家級海洋牧場達44家,今年綜合收入將超過2500億元
    山東省發展改革委一級巡視員梁文躍介紹,山東省把發展現代化海洋牧場作為鄉村振興和海洋強省建設的重要突破口,集中攻堅、強力推進,各級累計投入資金57億元,發展省級及以上海洋牧場7.9萬公頃,國家級海洋牧場達到44家、佔全國的40%,預計今年海洋牧場綜合經濟收入將超過2500億元、居全國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