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海牧漁」建「藍色糧倉」青島建成11處海洋牧場

2020-12-20 齊魯網

遼闊的草原,水草豐美,牛羊在恣意地徜徉……這樣的畫面,相信你不會陌生。但是,你知道嗎?在青島的近海海底,也有11處這樣的「牧場」,成群的魚、蝦、貝也正自由自在地遊弋於一個個礁體間。

中科院資深院士曾呈奎1981年提出的「海洋農牧化」設想,如今已在青島精彩呈現:我市累計完成投資7.23億元,建成10處增殖休閒型海洋牧場和1處公益型海洋牧場,總面積5890公頃,共投放礁體近197萬空方。其中5處被評為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2處被認定為省級休閒海釣基地,4處被認定為省級休閒海釣場。這些集海洋資源開發、漁業增殖、海上遊釣、休閒旅遊等多功能於一體的海洋牧場,已成為青島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海洋生物資源保護的重要平臺,彈奏著「耕海牧漁」的「新曲」。

青島在全國較早開建「藍色糧倉」

作為中國重要的海洋城市,青島一直把建設海洋牧場作為拓展漁業發展空間的關鍵抓手、漁業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和漁業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舉措,制定扶持政策,加大資金投入。我市出臺了《關於加快建設藍色糧倉的實施意見》,明確將打造全國一流的漁業資源養護基地作為全市藍色糧倉建設的重要內容。「十二五」期間,市財政安排7200萬元專項資金扶持海洋牧場建設,其中,4200萬元扶持增殖休閒型人工魚礁建設,3000萬元扶持生態公益型人工魚礁建設。

青島自2009年開始規模性建設人工魚礁發展海洋牧場,已建成龍盤嶗山灣海域、金海富源五丁礁海域、華潤博達嶗山灣海域、魯海豐石雀灘海域、卓越齋堂島海域、西海岸靈山灣海域、海泉嶗山灣海域、靈山灣海域、老尹家靈山灣海域、金沙灘靈山灣海域等10處增殖休閒型海洋牧場和嶗山灣公益型海洋牧場。10處增殖休閒型海洋牧場完成礁體投放近188.2萬空方,嶗山灣公益型海洋牧場完成礁體投放8.8萬空方。近三年來,配套開展戀礁魚類放流700餘萬尾。

為保障海洋牧場建設取得實效,青島實行了項目建設年度報批、項目跟蹤檢查、項目建設年度驗收三大制度,加強海洋牧場建設的全程管理,確保項目建設有序進行、財政資金規範使用。同時,強化了海洋牧場建設效果評估,開展人工魚礁效果跟蹤評估,為人工魚礁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增殖放流讓海洋牧場「生態興旺」

近幾年來,配合海洋牧場建設,青島大力實施漁業資源修復工程,在膠州灣、鰲山灣、嶗山灣等重點海域,加大對蝦、三疣梭子蟹、牙鮃、梭魚、六線魚等優勢水產苗种放流力度。

截至目前,全市已投入資金1.8億餘元,累計放流苗種103億單位。通過礁區建設和增殖放流相結合,加快改善水域生態環境和恢復漁業資源,有效提高了海洋牧場綜合產出效益。我市已連續多年開展了海洋生物資源增殖放流公益活動,近三年共有40多家企業、近700名市民認捐放流苗種277萬元,增殖放流公益活動的社會影響力和公眾參與度明顯提升。

目前,青島最早建成的海洋牧場已正常生產三年。通過跟蹤監測顯示,魚礁區藻類繁生,浮遊生物和水生動物明顯增加,同時限制了底拖網作業,減輕了捕撈強度,海洋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通過底播養殖鮑魚、海參,一處海洋牧場年收益近500萬元,經濟效益顯著。

海洋牧場的建設還促進了休閒海釣產業發展,石嶺子、王哥莊、五丁礁等海洋牧場均承辦過不同規模的海釣比賽,極大提高了青島海洋牧場和海釣基地的知名度,為青島現代漁業升級轉型、打造藍色糧倉提供了強大支撐。

記者從市海洋與漁業局了解到,2020年,我市海洋牧場將達到9000公頃。未來幾年,青島將以創建國家海洋牧場示範區為契機,加大海洋牧場扶持資金投入。以人工魚礁建設為載體,統籌生態養殖、增殖放流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建設,加快推進海洋牧場和休閒海釣基地建設,努力打造全國一流的漁業資源養護基地。(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任曉萌)

[責任編輯:楊凡、賀曉菲]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

相關焦點

  • 打造「藍色糧倉」 青島6處海洋牧場獲評「國家級」
    藍色糧倉」:海邊的豐收景象 青島已建起11處海洋牧場,其中6處獲評「國家級示範區」萬頃碧波,悠然垂釣。湛藍的海面下,各種魚、蝦、蟹、貝以自然的方式生長,豐富了海底世界,也富裕了漁民的生活。
  • 打造藍色糧倉!青島6處海洋牧場獲評國家級示範區
    (資料圖)   6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產業成效初顯   海洋是人類獲取優質蛋白的「藍色糧倉」。早在1947年,我國海洋生物學家朱樹屏就提出了「水是魚的牧場」的理念。上世紀60年代中期,曾呈奎等我國知名學者提出了在海洋中通過人工控制種植或養殖海洋生物的理念及在海洋中建設「牧場」的概念。因而,我國是國際上較早提出海洋牧場理念的國家。
  • 山東耕海牧漁 以裝備化信息化助推海洋牧場升級
    山東堅持高起點謀劃、高標準打造,著力提升現代海洋牧場的標準化、信息化、裝備化建設水平,引領海洋漁業由近岸邁向深藍。在萊州灣明波海洋牧場,一個大型圍網正在緊張建設中,它的面積相當於一個足球場,平臺四周由固定在海底的172根26米高的鋼柱組成,能抗12級颱風,容納16萬方水體,相當於120多個標準遊泳池,每年可以養殖4500多噸海水魚。
  • 系列手繪丨山海圖志⑦耕海一號
    系列手繪丨山海圖志⑦耕海一號 2020-12-09 11: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青島已建成11處海洋牧場總面積5890公頃 新業態呼之欲出
    已建成11處海洋牧場總面積達5890公頃,海洋農業新業態呼之欲出海參、鮑魚、好生態,一個都不能少——來自青島經略海洋一線的報導(2)為推動第六次海水養殖浪潮的興起,目前,我市正努力打造現代化海洋牧場升級版,構建海洋農業新業態,將海洋這座「藍色糧倉」打造成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優質蛋白供給的高質量發展要地。更多海產品走上餐桌,可為百姓提供30%蛋白質「中國水產品為百姓餐桌提供了國民動物蛋白需求的30%以上,這個數字對於沿海省份的山東來說可能更高。」
  • 建設「藍色糧倉」 青島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已達10處
    石雀灘海域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近日,農業農村部公布第四批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名單,我市4處海洋牧場獲批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截至目前,我國公布的四批共計86處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中,我市佔10處。我市正努力打造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藍色糧倉」,讓魚蝦滿艙,促進海洋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 耕海牧漁,打造「海上糧倉」 龍口海洋牧場建設駛入「快車道」
    耕海牧漁,打造「海上糧倉」 龍口海洋牧場建設駛入「快車道」 2020-12-09 10:10:13
  • 耕海牧漁,走向深藍,福鼎「海洋工廠」不斷壯大
    工廠化養殖、人工育苗、深遠海養殖……近年來,福鼎不斷推進海洋經濟步伐,實施「耕海牧漁」戰略,深耕「藍色糧倉」,大力推廣新品種、新技術,著力打造——福鼎的「海洋工廠」。 在沙埕港海面上,一排排嶄新的漁排整齊地浮在海面上,場面壯觀。
  • 建設海洋牧場 保障藍色糧倉
    海洋是地球生命的搖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空間,也是人類獲取優質蛋白的「藍色糧倉」。近年來,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逐步增強,對海洋資源的保護力度也持續加大,海洋牧場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  我國海域遼闊,海岸線漫長,具有發展海洋牧場的優越條件。
  • 黃島區建成「藍色海洋牧場」鮑魚海參成噸生產
    大眾網青島1月23日訊(記者 王琨 通訊員 臧富貴)日前,記者從黃島區海洋與漁業部門獲悉,總投資2.2億元、以打造「藍色牧場」為目標的薛家島石嶺子人工魚礁建設項目如期完工
  • 廣西建海洋牧場促海洋漁業轉型升級
    建立可以人工控制的海洋牧場,其主要目的是確保作為漁業生產基礎的水產資源的穩定和持續增長。」據了解,海洋牧場不僅是集生境修復、資源養護、休閒漁業和景觀生態於一體的新型生產模式,更是漁業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出路。以海洋牧場建設為主體的「藍色糧倉」計劃已列入國家海洋經濟戰略。
  • 【鄉村振興在洞頭】白龍嶼生態海洋牧場:打造海上美麗田園
    【鄉村振興在洞頭】白龍嶼生態海洋牧場:打造海上美麗田園 2018年04月23日 16:11:00來源:洞頭新聞網核心提示:海洋是人類獲取食物及優質蛋白的「藍色糧倉」,而海洋牧場就是一種生態友好型的海洋漁業生產方式。
  • 青島建成10處休閒型海洋牧場 累計投入7億多元
    海洋三次產業比例由去年底的4.2:51.2:44.6調整為3.1:52:44.9。    海洋漁業健康發展    上半年,青島著力發展現代漁業、打造藍色糧倉,遠洋漁業發展再創佳績。成功引進山東中魯遠洋漁業公司總部落戶青島,成為青島漁業企業中唯一的上市企業。積極對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9家企業與12個國家建立合作項目。
  • 海洋牧場+休閒旅遊!青島海洋產業在跨界融合中加速崛起
    海洋牧場建設成本高、周期長,收益慢,單靠企業發展資金有限。2019年,《青島市現代海洋漁業綠色發展攻堅方案》和《青島市新漁業發展專項建設項目實施方案》出臺,統籌利用中央漁業油價補貼地方「退坡」資金加以扶持,計劃2022年前建成5處以上配套齊全的現代化新型海洋牧場示範區。
  • 科學網—構建中國特色海洋牧場的藍色夢想
    我國海洋牧場理念始於上世紀40年代,前輩們將江河湖海都比作魚類等其他水生生物生存繁衍的牧場。為進一步推進我國水產業發展,老一輩科學家又提出海洋農牧化的概念,分為農化和牧化兩個板塊。農化是指藻類、貝類等不移動或者移動甚微的這類物種的增養殖;牧化是指魚類、蝦蟹等運動能力比較大、範圍比較廣的動物增養殖。二者加在一起叫海洋農牧化,這就是我國海洋牧場最早的理念。
  • 耕海牧漁奏新歌 - 人民日報海外網
    林俊榜攝 圖③:在海南三亞蜈支洲島海域,旅遊區工作人員即將下潛到海洋牧場進行作業。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攝 圖④:山東青島棧橋景區海鷗成群。王海濱攝(人民視覺)「多年不見的大牙鮃又出現了,我們老漁民都覺得新鮮!」山東青島會場社區的漁民杜海生說,「海洋牧場裡,平常不咋見的小黃魚、鱸魚、黑頭多了,漁船出去一個多小時,就能撈上100多斤梭子蟹。」
  • 【中國科學報】構建中國特色海洋牧場的藍色夢想
    我和我的研究團隊,有一個蔚藍色的夢想:通過認知自然,與自然共建,實現海域生境修復和資源恢復,構建中國特色的海洋牧場,從而美化環境,讓大海變得更加蔚藍。  我國海洋牧場理念始於上世紀40年代,前輩們將江河湖海都比作魚類等其他水生生物生存繁衍的牧場。為進一步推進我國水產業發展,老一輩科學家又提出海洋農牧化的概念,分為農化和牧化兩個板塊。
  • 海南建成1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在建待建海洋牧場6個
    文丨海南日報 傅人意 陳韌銳海南日報記者9月3日從海南省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培訓班上獲悉,目前,海南已建成1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在建待建海洋牧場6 個。下一步,海南將規劃創建更多的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和海南地域特色的海洋牧場品牌。
  • 煙臺「十三五」成就巡禮:海洋牧場產業鏈產值突破500億 打造海洋...
    近年來,全市已累積投入海洋牧場專項建設資金10億元,帶動社會投資100億元,全市現有省級以上海洋牧場30處,其中國家級14處,佔全國總數1/8,數量居全省首位,海洋牧場總面積達到110萬畝,海洋牧場產業鏈產值突破500億元。
  • 山東青島市黃島區建成「藍色海洋牧場」鮑魚海參成噸生產
    &nbsp&nbsp&nbsp&nbsp記者&nbsp王琨&nbsp通訊員&nbsp臧富貴  日前,記者從山東青島市黃島區海洋與漁業部門獲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