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海牧漁,打造「海上糧倉」 龍口海洋牧場建設駛入「快車道」

2020-12-19 水母網

耕海牧漁,打造「海上糧倉」 龍口海洋牧場建設駛入「快車道」

2020-12-09 10:10:13

來源:水母網   記者 苗春雷



水母網12月9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苗春雷 通訊員 張斌 徐軍)近日,龍口首個自升式海上多功能平臺「藍艦」號已經到位,即將進行定位、安裝,龍口市民又增添了一處可遊玩的海洋牧場。

長期以來,龍口市周邊海域主要以筏式養殖扇貝為主,可大規模筏式養殖不僅影響航道通行,而且導致養殖水面利用率低,深層海區長期閒置。近三年來,龍口市在不增加審批用海面積的基礎上,大力推進現代海洋牧場建設,逐步形成底層海參螺類、中層魚類、表層扇貝牡蠣的立體化養殖模式,全面推動漁業產業由低端養殖逐步向高端增殖方向提升。

優化生態,積極爭創海洋牧場示範區。為加強現代漁業建設,促進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環境養護,2018年龍口市組織相關企業積極爭創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和山東省省級海洋牧場示範區,當年8月金海洋和溫流水兩家企業即取得山東省省級海洋牧場創建資質,當年12月山東金海洋漁業有限公司龍口分公司海洋牧場項目獲批成為第四批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這是龍口市首個以底播增殖為主的海洋牧場。今年以來他們按照國家級海洋牧場建設要求,共計投放石頭礁6萬多空方、投放2m×2m×2m 的混凝土方形魚礁2500個、20000 空方。金海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的建立,不僅填補了龍口市國家級海洋牧場建設上的空白,而且使龍口北部外海及屺 島周邊海域生態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有利於漁業自然資源的修復。

多元發展,推進海洋牧場業態融合。龍口市充分發揮海洋牧場的平臺集成作用,推動海洋牧場與生態養殖、旅遊觀光、休閒垂釣等產業融合發展,推進海洋牧場建設與文化、旅遊等深度融合,大力發展綜合性休閒漁業,不斷拓寬漁民增收渠道。2019年6月,金海洋海洋牧場半潛式海上多功能平臺在龍口海域投入使用。這個平臺劃分成辦公區、儲藏區、粗加工區以及生活區等,附帶太陽能發電和風力發電,釣魚臺及放流臺等,功能涵蓋了生產管護、生態監測、安全救助、能源補給,海上看護。在這裡,既可以漫步平臺,看海聽濤,也可以拉起吊床,臥享海風拂面;既可下杆釣魚,享受垂釣樂趣,也可現宰現烤當「海上廚師」,或者乾脆「動口不動手」,大快朵頤,享受海魚美食。今年,龍口市藍海海洋牧場新建了10個60米周長的深水網箱,明年還有20個深水網箱將投入運營,隨著養殖魚類品種的引進,勢必極大拓展龍口市民的休閒海釣場地。

提早謀劃,實施海洋牧場 「錯位發展」。龍口市海洋牧場以保護和修護生態資源為主,並將現有的海洋牧場做好功能定位和類型劃分,其中底播增殖型海洋牧場1個,田園型海洋牧場1個,遊釣型海洋牧場2個,除共同的服務漁業生產、海洋環境養護等功能外,在休閒度假、捕撈體驗、海濱觀光、海洋特色主題餐廳、放生平臺等方面均取得明顯效果。同時,該市堅持規劃先行,科學研究制定海洋牧場建設方面的中長期規劃,明確將來建設海洋牧場的數量、具體點位以及功能定位,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使現有和擬建的海洋牧場實現錯位發展、融合打造,避免出現無序競爭,推動海洋牧場建設從無到有、由弱到強。

目前龍口市擁有國家級海洋牧場1處,省級海洋牧場3處,另有在建中的海洋牧場1處。海洋牧場總面積達到6.9萬畝,佔審批養殖用海42.6%,共計投放各類人工魚礁40多萬空方,海參苗種30萬斤,增殖放流戀礁魚類近300萬尾。已初步形成以海洋牧場為引領,傳統筏式養殖、深水網箱養殖並存,在臨海區域著力打造集環境保護、資源養護、漁業生產和休閒度假於一體的海洋新型產業業態。

王惠

版權聲明  新聞爆料熱線:0535-6631311

相關報導

相關焦點

  • 龍口海洋牧場建設駛入「快車道」
    原標題:耕海牧漁,打造「海上糧倉」 龍口海洋牧場建設駛入「快車道」水母網12月9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苗春雷 通訊員 張斌 徐軍)近日,龍口首個自升式海上多功能平臺「藍艦」號已經到位,即將進行定位、安裝,龍口市民又增添了一處可遊玩的海洋牧場。
  • 深耕碧海,牧漁未來——廣東海洋牧場建設駛入「快通道」
    在深圳大鵬海洋牧場種珊瑚,陽江啟動「海上風電+海洋牧場」戰略合作,全國首臺半潛式波浪能養殖旅遊平臺「澎湖號」投入運營,成為省內首個「可遊玩的海洋牧場」……近年來,廣東省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高度重視海洋牧場建設,堅持把海洋牧場建設作為保護海洋生物資源、轉變漁業發展方式、提高漁民收入的重要舉措,大力打造藍色糧倉
  • 「耕海牧漁」建「藍色糧倉」青島建成11處海洋牧場
    其中5處被評為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2處被認定為省級休閒海釣基地,4處被認定為省級休閒海釣場。這些集海洋資源開發、漁業增殖、海上遊釣、休閒旅遊等多功能於一體的海洋牧場,已成為青島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海洋生物資源保護的重要平臺,彈奏著「耕海牧漁」的「新曲」。
  • 山東耕海牧漁 以裝備化信息化助推海洋牧場升級
    山東堅持高起點謀劃、高標準打造,著力提升現代海洋牧場的標準化、信息化、裝備化建設水平,引領海洋漁業由近岸邁向深藍。推動漁業由近海走向深遠海,山東重點支持海洋牧場生態方和深遠海綜合養殖平臺示範,對每個國家級海洋牧場項目給予2500萬資金扶持,深遠海大型智能裝備補貼1000萬。關長濤:大型化同樣也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殘餌糞便怎麼處理?對環境的問題、病害的問題。
  • 乘風破浪奔小康|耕海又牧魚 煙臺「耕海1號」海洋牧場平臺是啥樣的...
    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25日訊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中央媒體採訪團7月24號下午到達位於煙臺市萊山區漁人碼頭以東海域的「耕海1號」海洋牧場平臺。這樣一個龐然大物矗立在海上,可不是我們想像的石油開採項目,通俗地講,是魚類養殖項目。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局長李傳強介紹,這個海洋牧場平臺是全國首座綜合性、示範性、集成性的智能化大型現代生態海洋牧場綜合體平臺,是煙臺人耕海牧漁,實現漁業轉型升級走出的重要步伐。並且這一設計獲得了2018年中國國際海洋牧場大會最佳創新獎。
  • 看見山東|走進國家級海洋牧場—榮成愛倫灣海洋牧場
    愛倫灣海洋牧場位於榮成尋山街道,是尋山集團2017年斥資1個億打造的休閒漁業旅遊項目,是首批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主要包括微藻養殖、海洋牧場展示廳、體驗館參觀體驗、遊艇觀光、海上大型娛樂平臺、休閒垂釣、海上特色餐飲、民俗體驗度假遊等。
  • 浙江台州玉環蘆浦:耕海牧漁第一鎮 靠海吃海闖出致富路
    浙江台州玉環蘆浦:耕海牧漁第一鎮 靠海吃海闖出致富路2018-10-10 09:16:00  水產養殖網    像黃小祝一樣,改革開放以來,蘆浦率先在全市發展海上養殖,開拓出一條切實可行的致富之路。至今,海上養殖仍是蘆浦主業之一。目前,全鎮從業人員近百戶,漁業總產值達1.58億元。  開全市「耕海牧漁」先河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蘆浦依山靠海,有縊蟶、花蚶、泥螺、牡蠣、海蜈蚣、海丁、望潮、鱸魚等海產品,名特產以海鮮為主。
  • 【鄉村振興在洞頭】白龍嶼生態海洋牧場:打造海上美麗田園
    【鄉村振興在洞頭】白龍嶼生態海洋牧場:打造海上美麗田園 2018年04月23日 16:11:00來源:洞頭新聞網核心提示:海洋是人類獲取食物及優質蛋白的「藍色糧倉」,而海洋牧場就是一種生態友好型的海洋漁業生產方式。
  • 唐山海洋牧場:建設「海上塞罕壩」_綜合新聞_唐山環渤海新聞網
    唐山海洋牧場:建設「海上塞罕壩」□ 記者 黃巖 通訊員 許光明  秋高氣爽,大海泛藍。  2009年,張振海帶領第一代創業團隊,開始了海洋牧場的探索。由於缺少理論與技術指導,海洋牧場的建設遭遇了不可避免的挫折,往往價值上百萬的構件礁,投到海中幾個月就沒了蹤影。在挫折與質疑中,第一代創業者堅持了下來。學費沒有白交,他們終於找到了在唐山泥沙質海底構建海洋牧場的方法,更獲得了對大海和海洋牧場產業的獨特認知。
  • 【權威發布】山東現代海洋牧場建設領跑全國
    海是山東的優勢所在、潛力所在、未來所在。漁業是山東海洋經濟的傳統主導產業,從「獵捕」到「農牧」,山東海洋牧場正在綠色、智慧、多元融合的近淺海和深遠海協調發展中闊步前進。在黃海冷水團建海洋牧場養三文魚,就是全球溫暖海域養殖三文魚的創舉,也是我國在開放海域規模化養殖三文魚的嶄新探索。
  • 行走海岸線|榮成這片詩意的海灣,竟是國家級的海洋牧場
    在榮成市的尋山街道,有一處國家級的海洋牧場示範區。僅僅聽這處海洋牧場的名字「愛倫灣」,就覺得愜意安然,富有詩意。國家級的海洋牧場是什麼樣子?秋日的海濱,海天一色,天高雲淡,讓人心曠神怡。站在愛倫灣的高點遠眺,這裡的人們耕海牧漁的場景會盡收眼底。遠處有大型的海上平臺,聳立在海面上。
  • 向大海「收糧食」 威海打造「海上糧倉」戰略核心區
    大眾網榮成8月15日訊(記者 馬俊驥 實習生 張琳旋)今年1月5日,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推進「海上糧倉」建設的實施意見》,山東將建設全國優質高端水產品生產供應區、漁業轉型升級先行區、漁業科技創新先導區、漁業生態文明示範區。
  • 打造「藍色糧倉」 青島6處海洋牧場獲評「國家級」
    這樣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畫卷,已經是青島海洋牧場的「日常」。「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黨的十九大報告再次強調,「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在青島這座知名的海洋城市,海洋生態牧場的建設,正在一步步成為全國的典範與樣本。
  • 耕海牧漁,走向深藍,福鼎「海洋工廠」不斷壯大
    工廠化養殖、人工育苗、深遠海養殖……近年來,福鼎不斷推進海洋經濟步伐,實施「耕海牧漁」戰略,深耕「藍色糧倉」,大力推廣新品種、新技術,著力打造——福鼎的「海洋工廠」。 在沙埕港海面上,一排排嶄新的漁排整齊地浮在海面上,場面壯觀。
  • 從海邊拾貝到「藍色糧倉」東營市首座海上牧場平臺落成
    根據功能需求,平臺可升級改造,適用於海上水質監測、海上養殖、海上旅遊休閒、海上觀光酒店以及海上垂釣等領域,從而帶來養殖業的升級、旅遊業的拓展、水產品質量提升,實現近海生態養殖、科學發展,打造海上的「綠水青山」,建成海洋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金山銀山」。經過調試,4根柱子穩穩地扎入渤海灣的沙土中,海上牧場平臺正式投入使用。
  • 打造藍色糧倉!青島6處海洋牧場獲評國家級示範區
    (資料圖)   6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產業成效初顯   海洋是人類獲取優質蛋白的「藍色糧倉」。早在1947年,我國海洋生物學家朱樹屏就提出了「水是魚的牧場」的理念。上世紀60年代中期,曾呈奎等我國知名學者提出了在海洋中通過人工控制種植或養殖海洋生物的理念及在海洋中建設「牧場」的概念。因而,我國是國際上較早提出海洋牧場理念的國家。
  • 山東推進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綜合試點 打造海上「綠水青山」
    山東推進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綜合試點 打造海上「綠水青山」 2020-11-05 14:39:08「海上牧歌」。日照海洋局供圖   中新網濟南11月5日電 (沙見龍)記者5日從山東省人民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為加快推進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綜合試點,打造海上「綠水青山」,山東出臺了支持海洋牧場健康發展12條措施,從布局、環保、技術、裝備等多方面助推海洋牧場平臺綠色、健康、高質量發展。
  • 「拔」海起牧場「耕」海新牧歌
    新華社濟南11月17日電 題:「拔」海起牧場 「耕」海新牧歌新華社記者潘林青、張武嶽、張昕怡初冬時節,海豐魚肥。乘船駛至渤海深處的山東長島大欽島海域,可見一座現代化海洋牧場平臺傲然聳立。「耕海1號」負責人、山東海洋現代漁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尉巖說,「耕海1號」共4層,分成不同的功能區域,可以喝咖啡、垂釣、吃飯、看科普電影等。除年產魚類15萬公斤以外,還可接待遊客5萬人次。「海釣拉動的消費總額是所釣魚品價值的53倍,使『一條魚』產生了『多條魚』的價值。」
  • 「拔」海起牧場 「耕」海新牧歌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濟南11月17日電題:「拔」海起牧場 「耕」海新牧歌新華社記者潘林青、張武嶽、張昕怡初冬時節,海豐魚肥。乘船駛至渤海深處的山東長島大欽島海域,可見一座現代化海洋牧場平臺傲然聳立。當記者登上位於山東省煙臺市區漁人碼頭以東海域的「耕海1號」海洋牧場綜合體平臺時,遊客張先生興奮地向記者展示他的「戰果」:1個小時左右,他就在這裡釣到14條紅加吉魚。「耕海1號」負責人、山東海洋現代漁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尉巖說,「耕海1號」共4層,分成不同的功能區域,可以喝咖啡、垂釣、吃飯、看科普電影等。除年產魚類15萬公斤以外,還可接待遊客5萬人次。
  • 南日島:海上「牧漁」記
    投放人工魚礁、投放大型深水抗風浪網箱、升級海上糧倉、大力發展「漁業+」……近年來,秀嶼區大力耕耘「海田」,做活南日海洋牧場文章,一座集循環立體漁業、生態文明漁業、休閒體驗漁業於一體的海上田園牧場正呼之欲出。 人工魚礁 海底「放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