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耕海牧漁,打造「海上糧倉」 龍口海洋牧場建設駛入「快車道」
水母網12月9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苗春雷 通訊員 張斌 徐軍)近日,龍口首個自升式海上多功能平臺「藍艦」號已經到位,即將進行定位、安裝,龍口市民又增添了一處可遊玩的海洋牧場。
長期以來,龍口市周邊海域主要以筏式養殖扇貝為主,可大規模筏式養殖不僅影響航道通行,而且導致養殖水面利用率低,深層海區長期閒置。近三年來,龍口市在不增加審批用海面積的基礎上,大力推進現代海洋牧場建設,逐步形成底層海參螺類、中層魚類、表層扇貝牡蠣的立體化養殖模式,全面推動漁業產業由低端養殖逐步向高端增殖方向提升。
優化生態,積極爭創海洋牧場示範區。為加強現代漁業建設,促進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環境養護,2018年龍口市組織相關企業積極爭創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和山東省省級海洋牧場示範區,當年8月金海洋和溫流水兩家企業即取得山東省省級海洋牧場創建資質,當年12月山東金海洋漁業有限公司龍口分公司海洋牧場項目獲批成為第四批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這是龍口市首個以底播增殖為主的海洋牧場。今年以來他們按照國家級海洋牧場建設要求,共計投放石頭礁6萬多空方、投放2m×2m×2m 的混凝土方形魚礁2500個、20000 空方。金海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的建立,不僅填補了龍口市國家級海洋牧場建設上的空白,而且使龍口北部外海及屺 島周邊海域生態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有利於漁業自然資源的修復。
多元發展,推進海洋牧場業態融合。龍口市充分發揮海洋牧場的平臺集成作用,推動海洋牧場與生態養殖、旅遊觀光、休閒垂釣等產業融合發展,推進海洋牧場建設與文化、旅遊等深度融合,大力發展綜合性休閒漁業,不斷拓寬漁民增收渠道。2019年6月,金海洋海洋牧場半潛式海上多功能平臺在龍口海域投入使用。這個平臺劃分成辦公區、儲藏區、粗加工區以及生活區等,附帶太陽能發電和風力發電,釣魚臺及放流臺等,功能涵蓋了生產管護、生態監測、安全救助、能源補給,海上看護。在這裡,既可以漫步平臺,看海聽濤,也可以拉起吊床,臥享海風拂面;既可下杆釣魚,享受垂釣樂趣,也可現宰現烤當「海上廚師」,或者乾脆「動口不動手」,大快朵頤,享受海魚美食。今年,龍口市藍海海洋牧場新建了10個60米周長的深水網箱,明年還有20個深水網箱將投入運營,隨著養殖魚類品種的引進,勢必極大拓展龍口市民的休閒海釣場地。
提早謀劃,實施海洋牧場 「錯位發展」。龍口市海洋牧場以保護和修護生態資源為主,並將現有的海洋牧場做好功能定位和類型劃分,其中底播增殖型海洋牧場1個,田園型海洋牧場1個,遊釣型海洋牧場2個,除共同的服務漁業生產、海洋環境養護等功能外,在休閒度假、捕撈體驗、海濱觀光、海洋特色主題餐廳、放生平臺等方面均取得明顯效果。同時,該市堅持規劃先行,科學研究制定海洋牧場建設方面的中長期規劃,明確將來建設海洋牧場的數量、具體點位以及功能定位,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使現有和擬建的海洋牧場實現錯位發展、融合打造,避免出現無序競爭,推動海洋牧場建設從無到有、由弱到強。
目前龍口市擁有國家級海洋牧場1處,省級海洋牧場3處,另有在建中的海洋牧場1處。海洋牧場總面積達到6.9萬畝,佔審批養殖用海42.6%,共計投放各類人工魚礁40多萬空方,海參苗種30萬斤,增殖放流戀礁魚類近300萬尾。已初步形成以海洋牧場為引領,傳統筏式養殖、深水網箱養殖並存,在臨海區域著力打造集環境保護、資源養護、漁業生產和休閒度假於一體的海洋新型產業業態。
來源:水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