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伏季休漁期已經20多天,市場上的海鮮以冰凍和養殖為主。 21日,記者探訪島城最大規模海洋牧場了解到,歷經10年建設,這裡可年收穫各類海珍品3000餘噸,通過「南魚北養」豐富市民餐桌。根據規劃,西海岸新區還將重點打造「四大海洋牧場集群」。
■ 探訪
最大海洋牧場5萬餘畝
5月21日,記者來到位於西海岸新區西環島路上的魯海豐海洋牧場,這裡經過多年的建設發展,已經建成深水網箱養殖區、人工魚礁底播增殖區和大型藻類養殖區5萬餘畝,配套休閒旅遊綜合服務區、釣友之家、漁村、遊釣碼頭等相關配套設施,被國家農業部評為首批「國家級海洋牧場」。
「建設海洋牧場是一項複雜和系統的工程,包括投放人工魚礁、增殖放流、生態修復、全過程管理等一系列步驟。 」青島魯海豐國家級海洋牧場副總經理汪顯剛介紹,不同於其他的海洋牧場,魯海豐國家級海洋牧場集吃喝玩樂於一體。20餘畝垂釣園,包含了真鯛、黑鮶、黃魚、青斑等10餘種漁獲;休閒海釣釣場1534公頃,建設集網箱養殖、人工魚礁培育於一體的海洋生態漁業基地,在打造觀光園的同時更能保護生態環境。
截至目前,魯海豐海洋牧場累計投資10.7億元,年收穫野生海參、鮑魚、鱸魚、黑頭等各類海珍品3000餘噸;年接待釣客近1.5萬人次,年接待觀光餐飲遊客2萬餘人次,實現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
「南魚北養」豐富市民餐桌
作為島城最大規模的海洋牧場,魯海豐國家級海洋牧場在穩定本地海產品養殖品種規模基礎上,重點圍繞大黃魚、花鱸、加吉魚等市場認可度高的南方養殖品種,南北接力養殖,打造青島市深海養殖體系,拓寬消費市場,將南方優質魚引進北方市場,壯大深水網箱養殖規模,豐富本市水產品供應。
「為應對伏季休漁期期間的市民餐桌需求,今年4月中旬,我們從福建採購的花鱸、大黃花、加吉、包公魚等優質活魚數量超過10萬尾,全部投入海洋牧場深水網箱養殖基地進行規模化養殖,大約2個月時間,預計出產量達到50多萬斤。 」汪顯剛介紹,深海網箱的生長環境與大海沒有區別,平時這些魚也不靠投餌餵養,加上海洋牧場所在的位置海水不停地流動,這些魚需要不斷地在網箱內遊來遊去,幾個月下來,肉質就變得緊實,接近於純野生魚的品質。
青島漁業養殖新增長點
2019年5月份,青島市海洋發展局組織7家養殖企業從福建採購大黃魚、真鯛、鱸魚等海水魚類26萬尾,平均規格為1-1.5斤/尾,放置於36個周長40-60米的大網箱中進行養殖。為提升魚類品質,青島市在國內首創太陽能發電「燈光誘餌」設備並安裝於網箱中,利用水下集魚燈吸引自然海域的浮遊動植物和小魚、小蝦等聚集於網箱內,模擬野生環境供養殖魚類追逐捕食。經過3-5個月的「野化養殖」,養殖魚類體重達到2-2.5斤/尾,價格提高2-4倍,魚體變得修長,魚肉緊實無土腥味,口感明顯提升。
按照計劃,2020年,青島市計劃將養殖深水網箱100個,養殖魚種60萬尾,產量45萬公斤,大大豐富市民的菜籃子;至2025年,力爭深水網箱養殖數量達到500個,年產量達到240萬公斤,年產值2.4億元,成為青島市漁業養殖新的經濟增長點。下一步,青島市海洋發展局將在規範養殖行為、強化技術支撐、加大魚種選育、加強品牌建設、拓展市場營銷等方面採取有力措施,推動深水抗風浪網箱南魚北養健康發展和深入實施。
■ 算帳
一處海洋牧場年收益近2000萬
青島西海岸新區海洋發展局漁業科高級工程師劉元剛介紹,發展海洋牧場主要有三個作用:可以有效養護海洋生物資源、改善海域生態環境;可以提供更多優質安全的水產品;可以推動養殖升級、捕撈轉型、加工提升、三產融合,有效延伸產業鏈條。對地方而言,特別是對沿海地區來說,海洋牧場可以成為三個優勢:一是成為海洋經濟新的增長點;二是成為一二三產業相融合的重要依託;三是成為養護海洋生物資源、修復海域生態環境、實現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
「通常情況下,一空方魚礁,每年可收穫0.75公斤海參、鮑魚等海珍品和2公斤經濟魚類,產值近200元。按照一處海洋牧場投放10萬空方礁體計算,通過底播養殖鮑魚海參,一處海洋牧場年收益近2000萬元,經濟效益顯著。」劉元剛說。
■ 規劃
重點打造四大海洋牧場集群
日前,西海岸新區出臺了《青島西海岸新區海洋牧場規劃 (2019-2025年》,根據規劃,到2025年,新區海洋牧場建設再上一個臺階,其中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將達到13-15處,海洋牧場產值突破14億元。
西海岸新區科學布局海洋牧場,形成從嚴管海、生態用海的新格局,重點打造「四大海洋牧場集群」。將新建海洋牧場5-8處,其中新增國家級海洋牧場3-5處。新增海洋牧場用海面積1500公頃,新投放人工魚礁15萬空方以上,年增殖放流海洋生物苗種4億單位以上,構建海底森林面積100-200公頃,將海洋牧場打造成優質高端水產品生產供應基地,水產品產地抽檢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
西海岸新區還將把海洋牧場打造成新型漁業經濟集成區,著力打造「海洋牧場+休閒海釣」融合發展模式,開展休閒海釣俱樂部試點,舉辦休閒海釣比賽等活動,進一步提升海洋牧場的知名度,新增省級以上休閒漁業基地2-3處,新建標準海釣船40-60艘,遊客年接待能力達100萬人次,建設岸基「四個一」配套設施2-5處,多功能海上平臺5-10處。
「牧場漁業已成為休閒漁業的新名片,拓展了發展空間,成為漁業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推進了漁業轉方式調結構,提高了海洋牧場綜合產出效益。」青島西海岸新區海洋發展局發展研究科科長李國棟說。 本版撰稿攝影 記者 劉海龍
返回半島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