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獻策三亞市海洋牧場產業發展

2020-12-20 i自然全媒體

本報訊 6月5日,三亞市海洋牧場產業發展研討會在紅樹林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專家學者圍繞海南海洋牧場產業發展方向等內容交流探討,獻策三亞海洋牧場產業發展。該研討會是2019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的系列活動之一。

會議指出,三亞漁業資源豐富,海洋魚類資源品種多,汛期長,經濟價值高,漁業港灣多,為海洋牧場的建設提供了有利條件,為海洋漁業的可持續開發利用奠定了堅實基礎。要發展現代化海洋牧場,就必須轉變過去粗放式的高位池、低位池水產養殖等傳統水產養殖方式,積極推進「智慧海洋」建設和深海養殖的開發。同時,積極開發熱帶海洋旅遊新業態,發展三亞特色熱帶海洋牧場旅遊,推進傳統水產養殖方式向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轉變。

研討會上,行業專家學者圍繞海洋牧場產業發展進行交流探討。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郭根喜詳細講解了深遠海養殖裝備發展現狀及趨勢,指出海洋牧場未來的經濟效益可觀可期。

據介紹,目前海南省已建成1個海洋牧場項目,位置位於蜈支洲島東側,為珊瑚礁保護和休閒旅遊型海洋牧場。

本次論壇以聚焦產業需求,有效整合政府、企業、高校各方優質資源為目的,瞄準南海資源養護與利用、南海海域開發、漁業國際合作,搭建一個多方協同、政科企緊密協作、科技創新上中下遊銜接的平臺,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持續提升科技服務海南漁業高質量發展的能力。

來源:中國海洋報

記者:趙寧

編輯:吳瓊

相關焦點

  • 三亞蜈支洲島「海洋夢」:打造萬畝海洋牧場
    「良好的海洋生態環境才是海島型旅遊區可持續發展的生命線」,孫林多次拜訪相關部門尋求保護海洋、恢復生態的有效指導及建議,與三亞海洋與漁業局合作在蜈支洲島建立了海洋管理站;與海南大學海洋學院進行合作,聘請專家對蜈支洲島進行考察,最終確定海洋牧場為蜈支洲島進行海洋生態修復的重要實施項目。
  • 智慧海洋論壇嘉賓建言海南——高標準做好海洋牧場建設規劃
    8月22日下午,在世界頂尖科學家三亞論壇暨三亞市院士聯合會成立大會分論壇之一的智慧海洋論壇上,與會專家學者給出了建議意見。中國科學院院士、天津大學教授姚建銓表示,海南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可以發展海洋休閒觀光產業,例如航海觀光、休閒垂釣等,可以推動海洋產業與旅遊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 「海洋牧場是發展趨勢」 《青島市推進海洋牧場與休閒旅遊融合發展...
    10月29日,市政府印發了《青島市推進海洋牧場與休閒旅遊融合發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標誌著海洋牧場與休閒旅遊融合發展在青島市進入新階段。  一、出臺背景和過程  青島市自2009年開始建設人工魚礁並發展海洋牧場,目前全市共有海洋牧場21處,總面積11360公頃,共投放礁體超過300萬空方。
  • 發揮人才引進作用 深耕海洋牧場構建起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構建起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山東富瀚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深耕海洋牧場 曼氏無針烏賊的苗種繁育 人工魚礁效果圖 建設人工魚礁 膠東在線10月14日訊(通訊員 王朋祥 劉作華 由依卓) 從過去的「獵捕」到如今的「農牧」,近年來,山東富瀚海洋科技有限公司通過人才引進,深耕海洋牧場這一新動能,讓海洋經濟在綠色、智慧、多元融合的發展道路上闊步向前,構建起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 探索海洋牧場產業鏈發展新模式
    探索海洋牧場產業鏈發展新模式2019年08月29日 16:07:26來源:洞頭新聞網核心提示:8月28日,參加洞頭區海洋經濟發展專題培訓班的學員們前往日照市萬寶水產集團和日照順風陽光海洋牧場,學習借鑑當地在項目建設、產業經營特別是海洋牧場產業鏈發展模式的先進做法與經驗
  • 深耕海洋:煙臺創新海洋牧場產業模式
    7月16日,在海濱城市煙臺市政府「重中之重項目」推進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副局長孫成列介紹了煙臺創新海洋牧場產業模式。海洋牧場水產品產量達到60萬噸,綜合收入達到300億元。煙臺是全國海洋牧場發展模式領先的城市。在大力發展海洋牧場的實踐過程中,該市積極探索,大膽創新,闖出了具有煙臺特色的海洋牧場發展新模式、新路子,2018年全國首次海洋牧場建設現場會上,農業農村部向全國推廣煙臺三大海洋牧場發展模式。
  • 浙大海洋學院海洋牧場水下在線監測工作站入選首批海洋牧場科技...
    近日,農業農村部海洋牧場建設專家諮詢委員會公布了第一批科技團隊工作站名單,第一批共確定29個科技團隊工作站,其中9個為全國工作站。由浙江大學海洋學院李培良教授團隊建設的海洋牧場水下在線監測工作站入選全國工作站名單。  海洋牧場科技團隊工作站由農業農村部海洋牧場建設專家委員會指導設立,主要目的是對接國家海洋牧場發展戰略,服務地方產業發展需求,通過開展海洋牧場相關科學研究、技術應用、產業開發及管理支撐等工作,為我國海洋牧場建設與管理提供系統性科技支撐。
  • 青島鼓勵打造海洋牧場綜合體,產業融合發展培育旅遊「打卡地」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齊春贊 鼓勵打造海洋牧場綜合體,通過各產業融合發展形成休閒旅遊「打卡地」,青島日前出臺新政,推進海洋牧場與休閒旅遊融合發展。據了解,青島自2009年開始建設人工魚礁並發展海洋牧場,目前全市共有海洋牧場21處,總面積11360公頃,共投放礁體超過300萬空方。目前有13處海洋牧場被評為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居全國第三,佔全國總量的1/9。青島市海洋發展局深入研究了海洋牧場發展優勢及濱海旅遊城市優勢,認為兩者具有很好的鍥合度,能夠相互帶動,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 海洋牧場:一個大有可為的新興產業
    「海洋牧場」是指在一定海域內,採用規模化漁業設施和系統化管理體制,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態環境,將人工放流的經濟海洋生物聚集起來,像在陸地放牧牛羊一樣,對魚、蝦、貝、藻等海洋資源進行有計劃和有目的的海上放養。實際上,海洋牧場就是一種大型人工漁場,依靠大型人工孵化廠,採用先進的魚群控制技術,大規模投放人工魚礁,對海洋生物進行全自動投喂。
  • 廣東陽江「海上風電+海洋牧場」生態發展可行性初探
    4月,由中廣核研究院牽頭申報的2020年省級促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項目「漂浮式海上風電與海洋牧場融合關鍵技術研究」項目完成合同籤訂。5月,中新社報導了海南首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這是中國第一個位於熱帶地區的海洋牧場,據了解海南省也正在積極推動深遠海海上風電和海洋牧場的融合發展。
  • 三亞蜈支洲島海域獲評第五批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
    根據《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管理工作規範》(農辦漁〔2019〕29號)有關規定,經地方推薦、專家評審和農業農村部審核,海南省三亞蜈支洲島海域等24個海洋牧場符合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創建條件,獲評第五批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蜈支洲島海域海洋牧場也成為海南第一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中國第一個熱帶海洋牧場國家級示範區和我國南海區(含廣東、廣西和海南)第一個經營性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
  • 海南發展海洋牧場——南方海洋財富
    南海,是中國最大的領海,有著豐富的海洋資源,蘊藏著巨量的礦產資源,也是國家的戰略安全區域,國人最大的海洋寶庫海洋牧場概念,在國內已經興起了很多年,在渤海,東海和南海,都有一定的推廣和發展。海南島萬寧市山根鎮排溪村有一個「海洋牧場」,它是在陸地上建立起來的陸基珊瑚及硨磲養殖基地。珊瑚、硨磲、藻類、魚類等在此人工繁殖,形成一個小型生態系統,經食物鏈多次過濾食用,實現汙染物零排放、養殖零用藥。生長的珊瑚、硨磲放流到海裡用於海洋生態修復。這個牧場設有育苗和養殖兩個區域,整個系統由流動的海水連接起來。
  • 煙臺請來專家「當面交鋒」武裝頭腦促海洋經濟發展
    煙臺市海洋經濟研究院應勢而生,成立一年來,納人才、轉職能,不斷增強和提高服務海洋經濟發展的能力與水平。14日,煙臺市海洋經濟研究院2020年度第一期學術研討會舉行,採取「請進來」的方式,聘請海洋經濟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與行業主管部門負責人,「面對面」授課,聚焦海洋經濟發展,為更好地服務於煙臺市海洋經濟發展「武裝頭腦」。
  • 華高萊斯丨產業觀察:韓國海洋牧場初探(下篇)
    一、海洋牧場與養殖漁業的區別二 、海洋牧場的技術體系三、海洋牧場的休閒拓展在旅遊業蓬勃發展的今天,將海洋牧場與休閒旅遊搭接,是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2019年3月印發的《青島市新漁業發展專項建設項目實施方案》同樣提出,海洋牧場示範區兼顧生態觀光、海上垂釣、高端立體養殖、牧漁體驗等功能。2019年10月17日上午,第三屆現代海洋(淡水)牧場學術研討會上農業農村部海洋牧場建設諮詢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海南省海洋牧場建設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委員、大連海洋大學陳勇教授也建議海南打造休閒遊釣觀光型海洋牧場。
  • 海洋牧場+休閒旅遊!青島海洋產業在跨界融合中加速崛起
    青島海洋自然資源豐富、海洋科研優勢突出、海洋裝備製造業發達、休閒漁業發展基礎良好,發展海洋牧場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當前,青島市漁業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旅遊業面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嚴峻考驗。如何將青島市海洋牧場發展優勢與濱海旅遊城市優勢結合起來,讓二者相互帶動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 三亞市第一學府,海南熱帶海洋學院,誰與爭鋒!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位於海南省三亞市。三亞市,是具有熱帶海洋風景的國際旅遊城市,被稱為「東方夏威夷」,人口60多萬,GDP677億,但是擁有6所高校,2所本科高校,4所專科學校。相對城市人口基數和規模來看,三亞市的高等教育資源,還是屬於比較豐富的城市。
  • 廣東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副院長肖寶華:發展海洋牧場 助力休閒漁業
    《海洋與漁業》記者日前採訪到廣東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副院長肖寶華,他指出,開發海洋牧場是發展休閒漁業的必由之路。打造全生態鏈海洋牧場如果說蔚藍生態是海島的最大優勢,海洋牧場就是維持這一優勢的重要方式。在肖寶華看來,海洋牧場是利用海洋生態系統原理,在特定海域通過人工漁礁、增殖放流等措施,構建或修復海洋生物繁殖、生長、索餌或避敵所需的場所,增殖養護漁業資源,改善海域生態環境、實現漁業資源可持續發展。他指出,海洋牧場應該作為一個系統工程,包括生態修復、生態產業、生態宣教、生態制度、生態社區等多個方面。
  • 廣西建海洋牧場促海洋漁業轉型升級
    如今,作為我國人工魚礁發源地,廣西一路引領著我國海洋牧場建設的發展。2016年底,防城港白龍珍珠灣海洋牧場入選農業部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標誌著廣西海洋牧場建設水平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在一個特定的海域裡,為有計劃地培育和管理漁業資源而設置的人工漁場,就是海洋牧場。」
  • 水下在線監測海洋生態環境!浙大海洋學院探索「網際網路+海洋牧場」
    記者從舟山市科技局獲悉,在農業農村部海洋牧場建設專家諮詢委員會日前公布的首批科技團隊工作站中,浙江大學海洋學院教授李培良團隊建設的海洋牧場水下在線監測工作站,成功入選海洋牧場科技團隊全國工作站。海洋牧場科技團隊工作站由農業農村部海洋牧場建設專家委員會指導設立,旨在對接國家海洋牧場發展戰略、服務地方產業發展需求,通過開展海洋牧場相關科學研究、技術應用、產業開發及管理支撐等工作,為我國海洋牧場建設與管理提供系統性科技支撐。據悉,此次公布的第一批科技團隊工作站名單中,科技團隊工作站共確定29個,全國工作站僅9個。
  • 海洋牧場的中國樣本
    近日,第三屆中國國際海洋牧場發展論壇在遼寧大連舉辦。論壇研討了海洋牧場在修復海域生境和生物資源養護中的作用,並交流先進技術和典型經驗。會上,農業農村部公布了2019年度42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年度評價結果,其中被列為「好」的示範區有5個,被譽為「海上塞罕壩」的唐山祥雲灣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排在首位,成為海洋牧場的中國樣本。